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連接器領域,尤指一種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通用串行總線(USB)廣泛地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電子設備數據的傳輸大多采用這種通用的標準;USB3.0標準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在標準A Type類型的USB接口設計上,USB3.0能夠完美地實現設計更改而不影響向下兼容性與結構外觀。但是在移動終端應用的Micro USB領域則無法實現功能升級的同時,保證結構外觀不變,Micro USB 3.0標準最終使外觀結構復雜化,即采用并排的方式增加了一個接口以容納增加的功能焊腳,但占用了更大的空間,限于智能手機超薄化的發展趨勢,使Micro USB3.0在手機上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急需一種全新的高速串行通用總線來解決這一問題。
[0003]近來USB協會推出了全新USB3.1 Type C型接口連接器,同時兼顧了尺寸與性能,適應了智能終端上的應用,但其不能向下兼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第201410395693.9號專利申請揭示了一種USB3.1 Type C型連接器,但其在制造方法上,采用將金屬隔離片與塑膠基體一體成型后,再將第一端子組一體成型于所述塑膠基體一側并形成第一塑膠體,而第二端子組則采用先一體成型后形成第二塑膠體,再將第二塑膠體組裝于所述塑膠基體的另一偵U,該種組裝的制造方法不利于提升連接器本身的整體性。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整體結構更為穩固的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
[0005]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包括隔離金屬片、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將所述隔離金屬片、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一體成型于內的絕緣本體、及套設于所述絕緣本體外的金屬外殼,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將所述金屬隔離片成形于內的塑膠基體、將所述第一端子組一體成型于所述塑膠基體第一側面上第一塑膠體、及將所述第二端子組一體成型于所述塑膠基體第二側面上的第二塑膠體,所述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在注塑成型于所述塑膠基體前,分別進行了注塑成型并形成了將所述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的各端子固持為一體的第一、第二塑膠條。
[0006]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通過將所述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先進行注塑成型操作形成固持各端子的第一塑膠條、第二塑膠條,再將所述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注塑成型于所述塑膠基體的兩個側面上,加強了產品的整體結構,同事避免了注塑成型時,第一、第二端子組各端子無法定位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圖2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局部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隔離金屬片的立體圖;
圖6為沿圖1所示A-A虛線的剖視圖;
圖7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隔離金屬片與塑膠基體注塑成型后形成的第一成型體與第一端子組、第一塑膠體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第一成型體與第一端子組注塑成型后形成第二成型體與第二端子組、第二塑膠體的立體分解圖;
圖9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第二成型體與第二端子組注塑成型后形成的第三成型體與固持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10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固持件組裝于第三成型體上的立體組合圖; 圖11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第三成型體組裝第一金屬殼后的立體圖;
圖12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第三成型體組裝第一金屬殼后再進行點膠操作后的立體圖;
圖13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第二金屬殼點焊于所述第一金屬殼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包括隔離金屬片30、分別位于所述隔離金屬片30兩側的第一端子組40與第二端子組50、將所述隔離金屬片30、第一端子組40、第二端子組50固持成型于一體的絕緣本體20、套設于所述絕緣本體20上的固持件80、防水圈60、組裝于所述絕緣本體20外的金屬外殼10、及涂于所述絕緣本體20與所述金屬外殼10之間的防水膠70。
[0009]所述金屬外殼10包括第一金屬殼11、及點焊于第一金屬殼體11外的第二金屬殼
12ο
[0010]請參閱圖6、圖9所示,所述絕緣本體20包括與所述隔離金屬片30 —體成型的塑膠基體21、與所述第一端子組40 —體成型的第一塑膠體22、與所述第二端子組50 —體成型的第二塑膠體23。所述絕緣本體20包括基部25、自所述基部25前向延伸形成的固持部27、對接舌部24、及自所述基部25后端部分延伸形成的尾部26。所述固持件80套設于所述固持部27上,所述基部25外周設有容納所述防水圈60的環形槽251,所述環形槽251前端設有凹陷部254,所述環形槽254后端包括環形凸起252,所述環形凸起252后端凹陷形成膠水槽253。
[0011]請參閱圖2至圖6所示,所述隔離金屬片30是一體成型于所述塑膠基體21內的,所述隔離金屬片30包括埋設于所述對接舌部24內以屏蔽位于所述對接舌部21上下兩側的第一、第二端子組40,50的金屬基部33、自所述金屬基部33后端折彎向上延伸并成型于所述絕緣本體20的塑膠基體21的基部24內的金屬豎直部35、自所述金屬豎直部35頂端向后延伸形成的成型于所述絕緣本體20的塑膠基體21的尾部26內的金屬尾部34、及自所述金屬尾部34末端兩側向下沖壓延伸形成的隔離片焊腳31。所述隔離金屬片30的金屬基部33橫向兩側形成有露出于所述對接舌部24橫向兩側外緣的卡扣部32,所述卡扣部32與對接連接器的對應卡扣部件(未圖示)對應卡持并電性接觸使所述隔離金屬片30形成與對接連接器導通的接地導體以增加屏蔽效果。同時,所述隔離金屬片30能夠有效增強本發明可正反插型USB連接器的強度。
[0012]請參閱圖2至圖8所示,所述第一端子組40包括露出于所述對接舌部24第一側表面的第一端子接觸部41、自所述第一端子接觸部41末端沿所述塑膠基體20表面延伸至尾部26后折彎形成的第一端子焊腳42,并在所述第一端子接觸部41與第一端子焊腳42之間形成拱形結構44,所述第一端子焊腳42采用SMT貼片形式。所述第一端子組40的第一端子接觸部41后端一體成型有第一塑膠條43以將所述第一端子組40的若干端子固持為一體。
[0013]所述第一端子組40被固定于所述塑膠基體21的第一側表面后再進行一次注塑成型并形成覆蓋所述第一端子組40的第一塑膠體22,所述第一塑膠體22成為所述絕緣本體20的固持部27、基部25、及尾部26的一部分。
[0014]所述第二端子組50包括露出于所述對接舌部24第二側表面的第二端子接觸部51、自所述第二端子接觸部51末端沿所述塑膠基體20第二側表表面延伸至尾部26后垂直折彎形成的第二端子焊腳52,所述第二端子焊腳52采用插針式結構。所述第二端子組50的第二端子接觸部51后端一體成型有第二塑膠條53以將所述第二端子組50的若干端子固持為一體。
[0015]所述第二端子組50被固定于所述塑膠基體21的第二側表面后再進行一次注塑成型并形成覆蓋所述第二端子組50的第二塑膠體23,所述第二塑膠體23成為所述絕緣本體20的固持部27、基部25、及尾部26的一部分。
[0016]請參閱圖3、圖4、圖6、圖9至13所示,所述固持件80大致呈環狀結構,從所述絕緣本體20的對接舌部24 —側套設于所述固持部27上以加強所述對接舌部24的整體強度,同時加強所述第一塑膠體22、第二塑膠體23與塑膠基體21之間的強度,防止所述第一端子接觸部41、第二端子接觸部51與所述對接舌部24之間產生過大的間隙而導致產品插拔損壞產品。所述固持件80包括環狀包覆部81及折彎向上延伸形成的收容入所述絕緣本體20的基部25的凹陷部254內的點焊部82。所述固持件80在套設于所述固持部27上后,再將所述第一金屬殼11套裝于所述絕緣本體20上,通過點焊的方式將所述固持件80的點焊部82焊接于所述第一金屬殼11上以固定所述固持件80。因所述絕緣本體20的基部25上設置的環形槽251占用了較多的空間,所以所述固持件80的點焊部82無法通過設置倒刺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部25的凹陷部254內,而采用點焊的方式可有效將固定件80固定于所述第一金屬殼11上。
[0017]套設于所述絕緣本體20外的第一金屬殼11采用中空管材切割成而成,除兩頭開口外,其余地方為全密封結構,有別于傳統金屬殼采用板材鉚接會在一側面產生鉚接縫隙的問題。
[0018]所述防水圈60為環形結構,套設于所述絕緣本體20的基部25的環形槽251內,然后,將所述第一金屬殼11自所述對接舌部24 —側套入所述基部25上,所述防水圈60介于所述基部25的環形槽251與所述第一金屬殼11內側之間,防止水從所述對接舌部24 —側進入所述尾部26 —側。并在所述第一金屬殼11對應所述固持件80的點焊部82處進行點焊處理以使所述固持件80與所述第一金屬殼11固接為一體。
[0019]所述第一金屬殼11套入所述絕緣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