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天然氣重整制氫的轉化爐,特別是一種基于催化燃燒的小型天然氣重整制氫的轉化爐,屬于天然氣重整制氫轉化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氫能和燃料電池作為21世紀清潔高效的能源利用新技術。2016年4月,我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發改能源〔2016〕513號),規劃了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部署了15項具體任務,“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位列其中,氫能已經納入了我國能源戰略。氫能產業內涵豐富,按產業鏈順序劃分為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燃料電池和燃料電池車輛、燃料電池發電(含熱電聯產)以及其他應用領域等。現燃料電池緊鑼密鼓研發中,小型化制氫系統解決氫氣的來源,也給現有的加氫站氣源的補充(現有加氫站基本為外送氫氣)。當前,我國氫氣來源是以煤、天然氣及石油等化石燃料制氫為主,約占97%,其中以天然氣水蒸氣重整制氫為主,也最為清潔。因轉化爐體積的制約,天然氣重整制氫規模較大,熱效率較低。現在微小型裝置逐漸成為研發熱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的可小型化設計的天然氣重整制氫的轉化爐,以提高混合氣的吸熱效率,提高轉化率,并保證重整反應穩定。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天然氣重整制氫的轉化爐,包括爐體和分布于爐體內的爐管,所述爐體內填充有絕熱材料,以及由絕熱材料填充而形成的用于燃料氣燃燒的燃燒腔、用于燃燒煙氣通過的總煙道和若干分布于爐體內的分支煙道,所述燃燒腔連通至總煙道,總煙道再連通至各分支煙道,各爐管位于對應的分支煙道內,燃燒腔內設置有燃燒嘴,各分支煙道通過爐管后匯合于爐體的煙氣出口,各爐管匯合于爐體的轉化氣出口。
進一步的,所述燃燒腔位于爐內的中心,分支煙道以燃燒腔為中心沿環周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爐管從爐體的頂部進入爐內,沿分支煙道路徑穿過爐內而匯合于爐體下部的轉化氣出口,所述燃燒嘴從爐體的底部進入爐內的燃燒腔,總煙道在爐內的頂部位置與各分支煙道連通,煙氣出口口位于爐體的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絕熱材料為高鋁陶纖毯。
進一步的,所述燃燒嘴包括燃燒空氣進管和燃燒氣進管,所述燃燒氣進管共軸心套設于燃燒空氣進管內,燃燒空氣進管管路的出口端具有一個內徑先減小再增大的喉部,燃燒氣進管的出口位于該喉部的小徑位置,喉部的出口裝填有燃燒催化劑。
進一步的,所述喉部的出口設置有一蜂窩狀板體,燃燒催化劑設置在蜂窩狀板體的后端。
進一步的,所述燃燒催化劑的后端還設置有用于限定催化劑位置的擋板。
進一步的,所述喉部前端的燃燒空氣進管內設置有用于空氣導流的螺旋導流板。
進一步的,所述煙氣出口設置有余熱利用裝置。
進一步的,該余熱利用裝置包括沿煙氣流向依次設置的蒸汽發生器,天然氣預熱器和空氣預熱器。
進一步的,所述蒸汽發生器為螺旋管管式換熱器,天然氣預熱器為螺旋管管式換熱器,空氣預熱器為板式換熱器。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該結構的轉化爐,能有效的縮小天然氣重整制氫轉化爐的大小,減小制氫系統規模,適合于為燃料電池提供氫源,適合于~60KW的燃料電池的氫源系統;
2、轉化爐中采用新型的煙道設計以及煙道與爐管布置結構設計,能有效的減小吸熱過程和放熱過程的傳熱阻力,提高傳熱效率,各分支煙道能降低煙氣流速,提高單位時間內提供的熱量,提高換熱效率和經濟性,在實際工作中煙氣與爐管內混合氣同向流通,保證爐管的壁溫上下均勻,減少由于反應不平衡所造成的局部析碳和過熱,能夠有效的提高轉化率、保證反應的穩定;
3、轉化爐主體部分采用圓筒式結構以及爐管、燃燒腔環形分布設計,煙道隔熱材料采用高鋁陶纖毯填充,有利于減少爐體的熱損失,并有效的減小轉化爐尺寸;
4、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無火催化燃燒的燃燒設計,其無光形式的能量,能減少能量損失,提高能量利用率,減少燃燒反應而形成毒性污染物NOx排放,保護環境,同時重新設計的無火催化燃燒嘴結構,使得其結構緊湊,方便拆卸換取催化劑,相比于傳統燃燒嘴設計,可使得爐體的體積得到有效降低,減少制氫系統規模,另外空氣設置引流管、燒嘴呈錐型以及設置蜂窩狀板體,使尾氣和空氣充分混合,燃燒均勻、穩定;
5、該轉化爐中,煙氣余熱利用分別用于產蒸汽、天然氣預熱、空氣預熱,蒸汽、天然氣預熱換熱器采用螺旋管管式換熱器,空氣預熱器采用板式換熱器,可以減小換熱器尺寸,縮小制氫系統裝置規模,同時減小系統壓降,減少能量損失,減小流速、增大傳熱系數,提高換熱效率和經濟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轉化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轉化爐圖1的A-A向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轉化爐的燃燒嘴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爐體、2-爐管、21-膨脹節、3-絕熱材料、4-燃燒腔、5-總煙道、6-分支煙道、7-燃燒嘴、71-燃燒空氣進管、72-燃燒氣進管、73-喉部、74-蜂窩狀板體、75-燃燒催化劑、76-擋板、77-螺旋導流板、78-安裝板、8-煙氣出口、9-轉化氣出口、10-余熱利用裝置、101-蒸汽發生器、102-天然氣預熱器、103-空氣預熱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的天然氣重整制氫的轉化爐,其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采用耐火磚制成的爐體1,以及分布于爐體1內的爐管2,爐管2內可裝填重整制氫的催化劑。爐體1內填充有絕熱材料3,以及由絕熱材料3填充而形成的用于燃料氣燃燒的燃燒腔4、用于燃燒煙氣通過的總煙道5和若干分布于爐體內的分支煙道6。燃燒腔4連通至總煙道5,總煙道5再連通至各分支煙道6,各爐管2是位于對應的分支煙道6內的,即每個分支煙道6內僅設置一根爐管2,燃燒腔4內設置有燃燒嘴7,各分支煙道6通過爐管2后匯合于爐體1的煙氣出口8,各爐管2匯合于爐體1的轉化氣出口9。轉化爐中采用新型的煙道設計以及煙道與爐管布置結構設計,能有效的減小吸熱過程和放熱過程的傳熱阻力,提高傳熱效率,各分支煙道設計能降低煙氣流速,提高單位時間內提供的熱量,增加換熱效率,提高換熱效率和經濟性。
基于上述設計結構,在具體實施中,燃燒腔4是位于爐內的中心,分支煙道6以燃燒腔4為中心沿環周分布,如圖2所示。這樣的設計一方面使得形成有效的絕熱分支煙道6,另一方面有利于整體結構的小型化,有效的降低爐體的體積。燃燒腔4位于爐體內的下部,總煙道5共軸線位于燃燒腔4上方,燃燒腔4直徑大于總煙道5直徑,變徑部分通過錐形結構過渡,如圖1所示。
在具體實施中爐管2是從爐體1的頂部進入爐內的,各獨立的爐管2進入爐體1,沿其對應的分支煙道6路徑穿過爐內并延伸至爐體1底部,最后匯合于爐體1下部的轉化氣出口9。各爐管2的進氣總管位于爐體1外部,還包括位于爐體1外部的各爐管2上的膨脹節21。燃燒嘴7是從爐體1的底部進入爐內的燃燒腔4的,總煙道5在爐內的頂部位置與各分支煙道6連通,煙氣出口8口位于爐體1的底部。
該結構下的轉化爐工作中物料流向如下:原料氣通過進氣總管進入各爐管2,沿爐管2下行至爐內,分支煙道6與爐管2間形成環形通道內的高溫燃燒氣對爐管進行加熱,在催化劑作用下原料氣實現反應,反應后的氣體匯總于爐體底部的轉化氣出口9排出;燃燒氣在燃燒嘴7位置進入燃燒腔4,在燃燒腔內燃燒,高溫煙氣進入總煙道5,沿總煙道5上升,再在爐體的頂部位置進入各分支煙道6,煙氣沿分支煙道6下行對爐管2進行加熱。在該工作過程中,煙氣與爐管內混合氣同向流通,保證爐管的壁溫上下均勻,減少由于反應不平衡所造成的局部析碳和過熱,能夠有效的提高轉化率、保證反應的穩定,且在該結構設計中,采用了單管程的原料氣流向設計,無需在爐管間設置膨脹節、豬尾管,能夠有效的簡化爐內結構設計,降低經濟成本。
在具體的實施中,絕熱材料3采用高鋁陶纖毯。為了進一步增加其隔熱系數,減少熱損失,減小轉化爐尺寸,高鋁陶纖毯可壓縮后進行填充。
本實施例中還對分支煙道6與總煙道5間的連通方式進行示例和描述,如圖1所示:在爐體1的頂壁位置,填充的絕熱材料3上端與爐體1的頂壁間具有一個未填充段,利用該未填充段的空間形成總煙道5與分支煙道6的連通通道,這樣的連通結構設計,相比于通過各自獨立或對應的孔道連通,有利于提提高各分支煙道6間高溫煙氣分布的均勻性,以及在分支煙道6環形空間內各位置分布的均勻性。
在具體實施中,爐體可采用傳統燃燒嘴7結構設計和燃燒方式設計,但為了進一步降低燃燒嘴體積,保證燃燒效率,本實施例中燃燒嘴7采用無火催化燃燒,無光形式的能量,能減少能量損失,提高能量利用率,減少燃燒反應而形成毒性污染物NOx排放,保護環境。重新設計的燃燒嘴7如圖3所示,包括燃燒空氣進管71和燃燒氣進管72,所述燃燒氣進管72共軸心套設于燃燒空氣進管71內,燃燒空氣進管71管路的出口端具有一個內徑先減小再增大的喉部73,燃燒氣進管72的出口位于該喉部73的小徑位置,喉部73的出口裝填有燃燒催化劑75,該燃燒催化劑75是催化劑活性組分通過蜂窩狀的載體負載而成的。重新設計的無火催化燃燒嘴結構,使得其結構緊湊相比于傳統燃燒嘴設計,可使得爐體的體積得到有效降低,減少制氫系統規模,同時燃燒原料氣的混合程度高,有效的提高燃燒效率。
另外,為了增加燃燒原料氣混合的均勻性,喉部73的出口還增加設置有一陶瓷材料制成的蜂窩狀板體74,燃燒催化劑75設置在蜂窩狀板體74的后端使燃燒均勻、穩定。
為了保證在使用中燃燒催化劑裝填的穩定性,燃燒催化劑75的后端還設置有用于限定催化劑位置的擋板76。該擋板為一環形的結構,設置在燃燒催化劑75后端的燃燒腔腔壁位置。
在燃燒嘴7另一實施方式中,其喉部73前端的燃燒空氣進管71內設置有用于空氣導流的螺旋導流板77,使得在燃燒空氣進管71的環形腔內形成螺旋路徑的通道,空氣進入后形成螺旋氣流,提高在喉部73與燃料氣均和的均勻性。
本實施例中,還對爐體1設計及燃燒嘴7的安裝方式做進一步優化,爐體1不具有耐火材料制成的底部,而是采用絕熱材料3填充而形成底部,如圖1所示,同時燃燒嘴7設置在一個安裝板78上,安裝板78與爐體1底部通過螺栓相連接實現燃燒嘴7的裝配,使得方便燃燒催化劑的更換。另外在安裝板78上還可設置一層絕熱材料。
為了提高該轉化爐能量利用率和利用的合理性,煙氣出口8設置有余熱利用裝置10,如圖1所示,該余熱利用裝置10包括沿煙氣流向依次設置的蒸汽發生器101,天然氣預熱器102和空氣預熱器103。蒸汽發生器101為螺旋管管式換熱器,天然氣預熱器102為螺旋管管式換熱器,空氣預熱器103為板式換熱器。煙氣余熱利用分別用于產蒸汽、天然氣預熱、空氣預熱,蒸汽、天然氣預熱換熱器采用螺旋管管式換熱器,空氣預熱器采用板式換熱器,可以減小換熱器尺寸,縮小制氫系統裝置規模,同時減小系統壓降,減少能量損失,減小流速、增大傳熱系數,提高換熱效率和經濟性。
在上述各具體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本轉化爐的爐管有效轉化長度為1500mm,爐體1的外徑為800mm,燃燒腔4的內徑為125mm,爐管2的數量為6根,其規格為φ57×5,采用ZG40Ni35Cr25Nb材料制成,爐管2所形成的圓直徑為350mm,各分支煙道6的內徑為80mm,該轉化爐可實現10-40Nm3d/h的天然氣制氫。在該小型的體積下,能滿足于~60KW的燃料電池的氫源系統。
本實施例的轉化爐,能有效的縮小天然氣重整制氫轉化爐的大小,減小制氫系統規模,適合于為燃料電池提供氫源。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