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太陽電池板式石墨框掛鉤結構。
背景技術:
自1954年第一塊太陽能電池誕生以來,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轉換效率不斷提升,生產成本持續下降。目前,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占太陽能電池全球市場總額的80%以上,全球年新增裝機容量約50GW且增速明顯,與火力發電的度電成本不斷縮小,在未來幾年有望與之持平。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改變能源結構、緩解環境壓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板式PECVD作為晶體硅太陽電池比較普遍采用的一種鍍膜方式,在晶體硅太陽電池生產線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要想繼續保持競爭力、獲得更大的普及與應用,必須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板式PECVD的生產效率還不夠高,停機宕機率還是比較多。
板式PECVD特別是下鍍膜方式,他是一種靠多個掛鉤將硅片懸掛在石墨框上進行鍍膜方式。這種方式有一個最大的弊病就是硅片容易從掛鉤上脫落,脫落以后就掉落到設備的工藝反應腔體內,然后阻塞特氣氣孔,干擾反應氣流,造成鍍膜異常,不合格品和返工。這樣的話生產車間必須要降溫開腔再把工藝反應腔里面掉落的硅片清除掉,之后再關閉腔體,加熱升溫之后才可以恢復正常。這種處理方法耗時久,操作復雜,勞動強度大,能耗大,生產效率很低。而目前對于掉片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用于太陽電池板式石墨框掛鉤結構(下文稱防掉片掛鉤),在現有掛鉤的結構基礎上增加了防止掉片的功能,給板式PECVD生產效率提高帶來非常大的進步。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措施:
一種用于晶體硅太陽電池板式石墨框掛鉤結構,包括掛鉤,掛鉤的底部設置有防掉片結構,所述的防掉片結構包括連桿和擋片,連桿與掛鉤的底部連接,擋片與連桿連接,所述的擋片以連桿為軸向兩側延伸設置,擋片與掛鉤的位置上下對應。
所述的擋片一側延伸的長度大于掛鉤的長度。
所述的擋片為片狀結構。
所述的擋片斷面形狀為直線狀、針狀、彎曲線型或圓弧。
所述的掛鉤軸對稱設置兩個,擋片兩側延伸的部分分別與兩個掛鉤上下位置相對應。
所述掛鉤的掛鉤點與擋片之間的距離為5~8mm。
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外輪廓大于掛鉤的防掉片結構,有效的解決硅片的掉落情況,采用防掉片掛鉤的益處為:極大的降低了掉片的概率,減少了設備異常開腔,提高了板式PECVD的生產效率。大幅簡化了操作流程。
進一步,回轉體結構的防掉片結構,能夠解決硅片任意位置掉落的問題,確保硅片不掉落到設備的工藝反應腔體內造成的阻塞現象。
尤其是,掛鉤點與防掉片結構之間的距離最合理的值應該是5~8mm。該距離充分利用了微波繞射的原理。這個距離可以有效的避免優于等離子體遮擋對器件的性能造成影響。同時滿足設備對石墨框整體厚度的要求。如果此距離太小優于對等離子體的遮擋作用該部分的鍍膜厚度就會變低對器件性能造成影響。如果此距離太大。石墨框反復受熱形變之后。總厚度將大于設備對石墨框的要求出現卡框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普通石墨礦掛鉤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防掉片掛鉤結構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3是石墨框掛鉤防止掉片的原理意圖;
其中,1、掛鉤;2、擋片;3、硅片;4、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晶體硅太陽電池板式石墨框掛鉤結構,包括掛鉤1,掛鉤1的底部延伸設置有防掉片結構,所述的防掉片結構包括連桿4和擋片2,連桿4與掛鉤1的底部連接,擋片2與連桿4連接,擋片2與掛鉤1的位置上下對應。所述的掛鉤1軸對稱設置兩個,所述的擋片2以連桿4為軸向兩側延伸設置,擋片兩側延伸的部分分別與兩個掛鉤上下位置相對應。擋片2一側延伸出的長度大于掛鉤1的長度。擋片2為片狀結構。其斷面形狀為直線狀、針狀、彎曲線型或圓弧。
特別說明的是:掛鉤點與防掉片結構的擋片2之間的距離最合理的值應該是5~8mm。該距離充分利用了微波繞射的原理。這個距離可以有效的避免優于等離子體遮擋對器件的性能造成影響。同時滿足設備對石墨框整體厚度的要求。如果此距離太小優于對等離子體的遮擋作用該部分的鍍膜厚度就會變低對器件性能造成影響。如果此距離太大。石墨框反復受熱形變之后。總厚度將大于設備對石墨框的要求出現卡框的問題。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當硅片3與掛鉤1接觸時,出現外力作用造成晃動,硅片3一端掉落掛鉤1的范圍,防掉片結構的擋片2可以阻止硅片3進一步下落,起到接住硅片3的作用。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僅限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和修飾,都應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