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發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面發電光伏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包括電池片層壓體和封裝在電池片層壓體邊緣的多個邊框,如圖1所示,邊框包括用于封裝電池片層壓體的凹槽和設置在凹槽側壁外表面的凸起部10;其中,凸起部10用于將雙面發電光伏組件與外部的固定件固定,電池片層壓體用于吸收光能并進行光電轉換。邊框整體通常是由鋁型材材料制成的邊框。在利用雙面發電光伏組件進行太陽能發電時,電池片層壓體接受太陽光照射,電池片層壓體位于雙面發電光伏組件邊緣的部分由于會受到凸起部的遮擋,導致電池片層壓體的不同位置接受到的太陽光照不均勻,進而使得電池片層壓體的不同位置產生的電流有差異,即出現短板效應。這樣就導致整個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受到邊框凸起部的遮擋而有所下降,影響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電流,進而導致整個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面發電光伏組件,與現有技術相比,解決了現有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因邊框凸起部的遮擋導致的發電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雙面發電光伏組件,包括:
用于吸收光能并進行光電轉換的電池片層壓體;
封裝在所述電池片層壓體邊緣的多個邊框,所述邊框包括用于封裝所述電池片層壓體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壁和連接兩個所述側壁的端壁;
所述邊框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凹槽的其中一個側壁的外表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夠透光并使得透過所述凸起部的光照射到所述電池片層壓體的表面。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凸起部沿著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延伸。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端壁的內表面作為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槽底的寬度方向與所述電池片層壓體的厚度方向相同。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電池片層壓體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背板,第一膠膜,太陽能電池片,第二膠膜和前板;其中,所述太陽能電池片為雙面發電太陽能電池片。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凸起部具有多個透光孔,所述透光孔間隔設置在所述凸起部上。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有所述透光孔的面積之和與所有所述凸起部實體結構的外表面之和的比值為大于40%且小于90%。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每個所述透光孔是長方形,所述透光孔的長度為10至100厘米中的任一值,寬度為12-20厘米中的任一值。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凸起部是由能透光的材料制成的凸起部。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凸起部是由透光率大于40%的材料制成的凸起部。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凸起部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凸起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包括電池片層壓體,封裝在電池片層壓體邊緣的多個邊框,邊框包括用于封裝電池片層壓體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壁和連接兩個所述側壁的端壁;所述邊框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凹槽的其中一個側壁的外表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夠透光并使得透過所述凸起部的光照射到所述電池片層壓體的表面;其中,電池片層壓體用于吸收光能并進行光電轉換。在利用雙面發電光伏組件進行太陽能發電時,由于邊框的凸起部是能透光的,透過凸起部的光能夠照射到電池片層壓體的表面。與現有技術相比,邊框的凸起部對電池片層壓體的遮擋程度大幅度減小,使得電池片層壓體的不同位置接受到的太陽光照均勻程度提高,進而使得電池片層壓體的不同位置產生的電流差異變小,可以大幅度降低短板效應,從而減小對雙面光伏組件電流的影響,這樣就大幅度提高了整個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背景技術中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透光孔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又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附圖標記說明:
背景技術中:
10凸起部;
本實用新型中:
100電池片層壓體,
200邊框,210凸起部,211透光孔,221側壁,222端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如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包括:
用于吸收光能并進行光電轉換的電池片層壓體100;
封裝在電池片層壓體邊緣的多個邊框200,邊框200包括用于封裝電池片層壓體的凹槽,凹槽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壁221和連接兩個側壁的端壁222;
邊框200還包括設置在凹槽的其中一個側壁221的外表面的凸起部210,凸起部210能夠透光并使得透過凸起部210的光照射到電池片層壓體100的表面;
其中,凸起部210用于將雙面發電光伏組件與外部的固定件固定。
本實施例的雙面發電光伏組件包括電池片層壓體,封裝在電池片層壓體邊緣的多個邊框,邊框包括用于封裝電池片層壓體的凹槽,凹槽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壁和連接兩個側壁的端壁;邊框還包括設置在凹槽的其中一個側壁的外表面的凸起部,凸起部能夠透光并使得透過凸起部的光照射到電池片層壓體的表面;其中,電池片層壓體用于吸收光能并進行光電轉換。在利用雙面發電光伏組件進行太陽能發電時,由于邊框的凸起部是能透光的,透過凸起部的光能夠照射到電池片層壓體的表面。與現有技術相比,邊框的凸起部對電池片層壓體的遮擋程度大幅度減小,使得電池片層壓體的不同位置接受到的太陽光照均勻程度提高,進而使得電池片層壓體的不同位置產生的電流差異變小,可以大幅度降低短板效應,從而減小對雙面光伏組件電流的影響,這樣就大幅度提高了整個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如圖3和圖5所示,凸起部210沿著凹槽的長度方向延伸。這樣的結構,凸起部沿著凹槽的長度方向延伸,凸起部和其所在的側壁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是相同的,保證了邊框封裝的穩定性。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如圖3和圖5所示,端壁222的內表面作為凹槽的槽底,槽底的寬度方向與電池片層壓體100的厚度方向相同。這樣,電池片層壓體可以很方便封裝在邊框的凹槽內。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如圖3和圖5所示,凸起部210可以采用中空的結構。這樣的結構,可以降低邊框的重量,同時節省材料。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電池片層壓體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背板,第一膠膜,太陽能電池片,第二膠膜和前板;其中,太陽能電池片為雙面發電太陽能電池片。
為了實現邊框的凸起部是能透光的,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如圖2和圖3所示,凸起部210具有多個透光孔211,透光孔211間隔設置在凸起部210上。間隔設置的透光孔211布滿每個邊框的凸起部210,有利于提高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發電效率。
具體到透光孔的形狀,可以是每個透光孔211是如圖2和圖3所示的長方形,長方形透光孔211的長度為10至125厘米中的任一值,寬度為10至25厘米中的任一值;優選的,長方形透光孔的長度為10至100厘米中的任一值,寬度為12-20厘米中的任一值;透光孔還可以是橢圓形。這樣形狀的透光孔,便于加工制造。
具體到透光孔的在凸起部中的比例,透光孔在凸起部所占的比例越大,透光孔的透光越多,同時需要考慮邊框的強度,綜合考慮,可以是所有透光孔的面積之和與所有凸起部實體結構的外表面之和的比值為大于40%且小于90%。這樣,具有透光孔的凸起部在減小凸起部對太陽光遮擋的同時,保證了凸起部的強度,進而保證了邊框的強度。
更進一步的,邊框是鋁型材制成的邊框。鋁型材制成的邊框,強度較高,能夠保證邊框的強度。
為了實現邊框的凸起部是能透光的,作為另一種可選的方式,如圖4和圖5所示,凸起部210是由能透光的材料制成的凸起部210。由于凸起部本身是采用能透光的材料制成的,這樣,即便是凸起部的實體部分也是可以透光的,與現有技術相比,凸起部對電池片層壓體的遮擋程度減小,提高了整個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
具體的,凸起部是由透光率大于40%的材料制成的凸起部。由于凸起部本身是采用透光率大于40%的材料制成的,這樣,即便是凸起部的實體部分也是可以透光的,與現有技術相比,凸起部對電池片層壓體的遮擋程度減小,提高了整個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
具體到能透光的凸起部的材料,可以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凸起部。這樣的材料,成本相對較低,同時透光率也較高,同時凸起部和邊框的強度能得到保證。
為了實現邊框對電池片層壓體及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的固定,凸起部上的多個位置還需要設置安裝孔,透光孔避開安裝孔。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