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合傳輸電纜。
背景技術:
功率超聲技術是一種前沿綜合技術,其應用可覆蓋多個領域,如功率超聲油井增油、防垢解堵、原油輕質化、污油泥處理、先進水處理等領域。
復合傳輸電纜是聲波增油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外導體具有雙重作用,它既作為傳輸回路的一根導線,用于傳輸低電平,又具有屏蔽作用,用于隔離外界的電磁場與電纜產品中電磁場,改善電場分布。現有柔性電纜的外導體主要為編織網結構,當電纜出現彎曲等狀態時,編織網的編織線在其交叉處會產生搓動,長時間則會使編織線磨損,從而破壞編織網的結構,影響外導體的屏蔽效果和電纜的正常使用,尤其是功率超聲油井增油應用方面,由于井下傳輸距離長、下井設備重量大,編織結構間小的搓動,都極易引起的電纜外導體磨損,傳統的復合傳輸電纜在實際應用中,多是因外導體的磨損而損壞,并且在使用三個月左右就需更換新的復合傳輸電纜,為生產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復合傳輸電纜,以解決現有電纜彎曲時外導體易磨損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復合傳輸電纜,包括內導體、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所述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與沿徑向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設置,所述內導體設置在所述內絕緣層內,所述外導體為編織網結構,且其被封裝于所述粘彈性材料內。
優選地,所述外導體采用銅絲編織網結構。
優選地,所述鎧裝層為雙層鋼絲層結構,包括內鋼絲層和外鋼絲層,所述內鋼絲層和外鋼絲層反向螺旋纏繞。
優選地,所述外鋼絲層的鋼絲直徑大于內鋼絲層的鋼絲直徑。
優選地,所述外鋼絲層的鋼絲直徑為1.3mm~2.5mm,內鋼絲層的直徑為1.0mm~2.0mm,所述傳輸電纜的外徑不大于18.5mm。
優選地,所述外絕緣層為聚丙烯材料。
優選地,所述內導體為質數根導電線芯同心絞合而成。
優選地,所述粘彈性材料為乙丙橡膠、硅膠或氟膠。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另一種復合傳輸電纜,包括內導體、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所述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同軸設置,且沿徑向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設置,所述內導體設置在所述內絕緣層內,所述外導體為編織網結構,其編織網的網孔內填充有粘彈性材料,所述粘彈性材料與構成所述編織網孔的編織線膠連。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另一種復合傳輸電纜,包括內導體、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所述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同軸設置,且沿徑向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設置,所述內導體設置在所述內絕緣層內,所述外導體為編織網結構,其編織線的交叉處膠連固定。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復合傳輸電纜包括內導體、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所述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與沿徑向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設置,所述內導體設置在所述內絕緣層內,所述外導體為編織網結構,且其被封裝于所述粘彈性材料內,防止電纜在彎曲或者受重時編織線產生搓動,同時提高了編織層的結構強度,增強外導體的抗磨損能力,使電纜保持較高的信號傳輸效率。尤其是極大的提高了傳輸距離長、并且重量在的復合傳輸電纜的使用壽命,并同時保證復合傳輸電纜實現持續的高效率信息傳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復合傳輸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復合傳輸電纜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復合傳輸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A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復合傳輸電纜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復合傳輸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B處放大示意圖。
圖中:1:內導體;11:導電線芯;2:內絕緣層;3:外導體;31:編織線;32:編織孔;33:交叉處;4:外絕緣層;5:鎧裝層;51:內鋼絲層;52:外鋼絲層;6:粘彈性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功率超聲,且外導體3不易磨損的復合傳輸電纜,其除內導體外,各層均同軸設置,提高導體面積占比。除此之外,還采用防止外導體3的編織線31搓動的方法,用來解決外導體3易磨損問題,尤其是解決傳輸電纜應用在在功率超聲油井增油設置時,外導體3易磨損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中提供三種相關聯(均通過膠連方式防止編織線搓動)的技術方案,具體在實施例1-3中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復合傳輸電纜,包括內導體1、內絕緣層2、外導體3、外絕緣層4和鎧裝層5,其中,內絕緣層2、外導體3、外絕緣層4和鎧裝層5沿徑向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設置,內導體1被包覆在內絕緣層2的內部,外導體3為編織網結構,該編織網結構的外導體3封裝于粘彈性材料6內,防止電纜在彎曲或者受重時編織線產生搓動,同時提高了編織層的結構強度,增強外導體3的抗磨損能力,使電纜保持較高的信號傳輸效率。尤其是對應用在功率超聲油井增油中的復合超聲電纜的壽命有極大的提高,解決了其因傳輸距離長、并且重量大等原因導致的外導體3易磨損的問題并同時保證傳輸電纜實現持續的高效率信息傳輸。
優選地,粘彈性材料6為乙丙橡膠、硅膠或氟膠,需要說明的是,其它現有具有常態下具有彈性的材料也能使用。
其中,編織線31為導體材料,優選地,編織線31為銅絲,能夠更好的防電磁干擾以及消除電纜表面電位。
優選地,內導體1由質數根導電線芯11同心絞合而成,能夠保證內導體具有良好的傳輸性能和柔韌性,并能夠盡量的減少導電線芯11之間的干擾。更優選地,內導體1為31根導電線芯11同心絞合而成。
進一步地,外絕緣層4和內絕緣層2為聚丙烯材料制成。鎧裝層5包覆在外絕緣層4外側,其包括外鋼絲層52和內鋼絲層51,兩層鋼絲層反向螺旋纏繞,外鋼絲層52的鋼絲直徑在內鋼絲層51的鋼絲直徑,并且外鋼絲層52應纏繞得十分緊密,以達到從外部完全不能看到內鋼絲層51的效果為準。
優選地,內鋼絲層51的鋼絲直徑為1.0mm~2.0mm,外鋼絲層52的鋼絲直徑為1.3mm~2.5mm。傳輸電纜外徑不大于18.5mm便于下到油井內,同時又能盡可能提高其傳輸效率和抗拉強度。
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優選地,內鋼絲層51的直徑為1.3mm,外鋼絲層52的直徑為1.6mm,兩層鋼絲反方向螺旋纏繞,節距的選擇應保證電纜切斷后鋼鎧仍能緊貼纜芯。材料可以按抗拉強度和耐磨性能選定,優選地,要求拉斷力大于80kN。
實施例二
如圖3-5所示,本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再贅述,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僅在編織線31的交叉處33利用膠粘劑將編織線31膠連固定,具體的膠粘劑可采用環氧樹脂膠、橡膠等材料。能夠防止電纜在彎曲時編織線之間搓動,避免外導體產生不必要的磨損,從而起到保護外導體的作用,使電纜保持較高的信號傳輸效率,同時避免在固定編織線時使用過多的材料。
實施例三
如圖6和圖7所示,本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二和實施一的區別是:采用在編織孔32內填充粘彈性材料6,該粘彈性材料6與構成所述編織網孔32的編織線31膠連,從而使編織線31固定。防止電纜在彎曲時編織線之間搓動,避免外導體產生不必要的磨損,從而起到保護外導體的作用,使電纜保持較高的信號傳輸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可以每個編織孔32內填充粘彈性材料6,也可以是間隔一個編織孔32注入,以編織線31之間不能搓動為準。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復合傳輸電纜復合傳輸電纜包括內導體、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所述內絕緣層、外導體、外絕緣層和鎧裝層與沿徑向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設置,所述內導體設置在所述內絕緣層內,所述外導體為編織網結構,且其被封裝于所述粘彈性材料內,防止電纜在彎曲或者受重時編織線產生搓動,同時提高了編織層的結構強度,增強外導體的抗磨損能力,使電纜保持較高的信號傳輸效率。尤其是極大的提高了傳輸距離長、并且重量在的復合傳輸電纜的使用壽命,并同時保證復合傳輸電纜實現持續的高效率信息傳輸。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