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激光測量、瞄準和定位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激光發射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激光發射器用途廣泛,可用于測量、瞄準和定位,為滿足全天候的需求。
在使用的時候,現有的激光發射器精度有限,而且結構復雜,特別對于監控領域,適用性不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激光發射器,目的在于簡化結構,提高精度。
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激光發射器,包括:
一第一殼體,具有第一容置空間和第一出光口;
一第一側蓋,與所述第一殼體的一側連接,與該第一殼體之間形成第二容置空間,并該第一側蓋;
一散熱器,被固定于所述第一殼體的末端;
一光路組件,被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
一激光芯片,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的末端,該激光芯片產生的激光通過所述光路組件由出光口射出;以及
一PCB電路組件,被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間內,并連接至所述激光芯片以控制其發光。
所述光路組件包括位于前端的雙凸透鏡和位于后端的雙凹透鏡,所述雙凸透鏡正對所述第一出光口,所述雙凹透鏡接收所述激光芯片發出的激光。
進一步的,所述雙凸透鏡連接一個被置于第一容置空間內的微動機構,該微動機構控制所述雙凸透鏡相對雙凹透鏡的距離實現調焦。
進一步的,所述微動機構包括沿著第一容置空間長度方向設置的絲桿以及設置于絲桿末端的微動機,該微動機驅動所述絲桿轉動;
其中,所述雙凸透鏡與所述絲桿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雙凸透鏡固定在一個第一安裝座上,該第一安裝座設置螺紋結構,用于與所述絲桿螺紋連接;在所述第一安裝座的上下兩側均設置導孔,該兩個導孔與設置在第一容置空間內的導桿套接。
進一步的,所述微動機連接所述PCB電路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殼體和第一側蓋的前端設置一個端蓋,該端蓋具有一個第二出光口,該第二出光口與第一出光口相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結構簡單,具有較小的體積,精度更高,提高整個發射器的整體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激光發射器的立體圖;
圖2為激光發射器的剖視圖;
圖3為第一殼體和第一側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光路組件和微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1至附圖4,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和圖2。本技術方案,一種激光發射器,包括:第一殼體1、第一側蓋2、散熱器3、光路組件4、激光芯片5和PCB電路組件6。
其中,可參見圖3,所述第一殼體1具有第一容置空間11和第一出光口12;即該第一殼體1的前后敞開,側面封閉。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殼體1為四方體結構,采用鋁合金或者鑄鐵制成。在第一殼體1的第一容置空間11內的一個角落出設置一個向內凸起的結構111,該凸起的結構111由第一出光口12向后端延伸。
第一側蓋2的橫截面為[型,其與第一殼體1配合連接在一起,并與該第一殼體1之間形成第二容置空間21。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側蓋2也采用鑄鐵或者鋁合金制備。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蓋2比第一殼體1要長。
如圖1,其中,散熱器3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殼體1的末端,并且該散熱器3與第一側蓋2的內側接觸,該散熱器3、第一殼體1和第一側蓋2形成一個四方體結構。即,本實施例散熱器3的末端與所述第一側蓋2的末端齊平。該散熱器3為散熱鰭片,采用鋁合金或者鑄鐵制備,應當具備優異的散熱性能。為了更好的散熱,在散熱器3的末端裝設一個風扇9,具體該風扇9被收容在散熱器3的內部,通風口與大氣連接,如圖2所示。
在第一容置空間11內安裝所述光路組件4,在末端安裝所述激光芯片5,該吉光芯片的外形尺寸應當與所述第一容置空間11的截面尺寸、形狀匹配,以實現將第一容置空間11的末端封閉。應當理解,激光芯片5的發光點與所述光路組件4位于同一直線上,該激光芯片5產生的激光通過所述光路組件4 由出光口12射出。而為了對激光芯片5進行散熱,激光芯片5的末端與所述散熱器3緊密接觸。當然,為了加快散熱,激光芯片5和散熱器3之間可以設置一層石墨烯散熱層。
PCB電路組件6,被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間21內,并連接至所述激光芯片5以控制其發光。
參見圖4,該圖示出了光路組件4和微動機構7的結構。
其中,光路組件4包括位于前端的雙凸透鏡41和位于后端的雙凹透鏡42,所述雙凸透鏡41正對所述第一出光口12,所述雙凹透鏡42接收所述激光芯片5發出的激光。
為了實現調焦距,將雙凸透鏡41設置成可移動。具體雙凸透鏡41連接一個被置于第一容置空間11內的微動機構7,該微動機構7控制所述雙凸透鏡41相對雙凹透鏡42的距離實現調焦距。該微動機構7被固定在凸起的結構111上。微動機構7包括沿著第一容置空間11長度方向設置的絲桿71以及設置于絲桿71末端的微動機72,該微動機72驅動所述絲桿71轉動;裝配后,該微動機7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11的外側,并延伸至所述散熱器3,這樣能夠保證散熱器3能夠對微動機72進行散熱,同時能夠避免微動機72產生的熱量對光路組件4的工作產生影響。在本實施例,微動機72采用一個步進電機。
其中,所述雙凸透鏡41與所述絲桿71螺紋連接。當微動機72轉動的時候帶動絲桿71轉動,驅使雙凸透鏡41的移動。具體來說,所述雙凸透鏡41固定在一個第一安裝座43上,該第一安裝座43設置螺紋結構,用于與所述絲桿71螺紋連接;在所述第一安裝座43的上下兩側均設置導孔431,該兩個導孔431與設置在第一容置空間11內的導桿73套接。當微動機72轉動時,帶動絲桿71轉動,絲桿71轉動過程帶動第一安裝座43移動,從而實現雙凸透鏡41的移動,而導桿73的作用是保證第一安裝座43移動更為穩定。
本實施例,微動機72和激光芯片5均連接至所述PCB電路組件6,通過PCB組件6實現對微動機72工作的和激光芯片5發光的控制。
具體的,在所述第一殼體1和第一側蓋2的前端設置一個端蓋8,該端蓋8具有一個第二出光口81,該第二出光口81與第一出光口12相對。發出激光時,激光通過光路組件4后由端蓋8的第二出光口81射出。
本技術方案的作用是使得結構更為簡單,實現焦距可調,使得精度更高,發熱更低。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