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半導體封裝領域,特別涉及用于二極管封裝的點膠機構。
背景技術:
在二極管的封裝過程中,將芯片貼合到二極管的上、下料片之間是一非常重要的工序。
傳統中對于這一工序的實現大多是通過人工或者半人工的方法實現的。具體的實施方法為 :第一位工人使用點膠機在下料片上進行點膠,然后將點完膠的下料片移給下一位工人,這位工人此時則進行固晶步驟,一般是通過搖盤將晶粒(即芯片)篩到下料片的點膠位上,完成固晶,固晶完畢的半成品再移給下一位工人,這位工人再使用點膠機在上料片上進行點膠,然后自己或者由其他人將上料片和本成品貼合,完成將芯片貼合到二極管的上、下料片之間這一工序。
然而,傳統的作業方法中點膠一般是人工進行,其至少需要 3-4 個人進行作業,因此其對于人力資源的耗費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在人力成本日益看漲以及出現用工荒的今天,許多企業都在竭力壓縮工人數量,來控制企業的成本支出或者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上述的這些作業方法顯然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另一方面,人工或者半人工的作業方法,其生產效率顯然也是不高的,并且工人的情緒高低勢必都會影響到其工作中來,使得加工效率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點膠操作需要靠人工進行,生產效率低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用于二極管封裝的點膠機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二極管封裝的點膠機構,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滑臺和刷板,所述刷板的數量為二個,包括:左右驅動單元,所述滑臺和第一支架之間通過所述左右驅動單元連接,所述左右驅動單元可以驅動所述滑臺在第一支架上沿左右方向運動;
上下驅動單元,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間通過所述上下驅動單元連接,所述上下驅動單元可以驅動所述第一支架相對于第二支架上下運動;
伸縮機構,所述伸縮機構的數量為二個,二個所述刷板相互平行且分別設置在二個所述伸縮機構的下端,所述伸縮機構的上端和所述滑臺固定連接,所述刷板可以在伸縮機構的帶動下相對于所述滑臺上下運動;
鋼網,所述鋼網設置在所述滑臺左右運動軌跡的下方,并且和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鋼網的下表面為平面,上表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為平面;所述刷板可以向下運動壓緊所述凹槽的底面并且可以左右運動緊貼凹槽的底面來回刮動,也可以向上運動脫離所述凹槽的底面;所述凹槽的底面設有若干個與鋼網的下表面接通的施膠口;
料片座,所述料片座設置在所述滑臺左右運動軌跡的下方,待點膠的工件放置于所述料片座上;在豎直方向上,所述鋼網可以在所述上下驅動單元的驅動下遠離待點膠的工件或者接近直至壓緊待點膠的工件。
進一步地:所述左右驅動單元包括直線導軌和氣缸,所述滑臺和直線導軌的滑塊固定連接,所述氣缸的缸體和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氣缸的活塞驅動所述滑臺左右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氣缸為無桿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上下驅動單元包括第一驅動電機和第一直線模組,所述第一直線模組包括第一絲桿和第一滑座,所述第一驅動電機驅動所述第一絲桿轉動;所述第一絲桿和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滑座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驅動電機為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點膠機構還包括前后驅動單元,所述前后驅動單元與第二支架連接并且可以驅動第二支架在水平方向上前后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前后驅動單元包括第二驅動電機和第二直線模組,所述第二直線模組包括第二絲桿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二驅動電機驅動所述第二絲桿轉動;所述第二絲桿沿著水平方向前后設置,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二滑座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料片座上設有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的上端為錐形,所述定位銷的位置和待點膠的工件上定位孔的位置相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銷的數量為二個或者三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用于二極管封裝的點膠機構,通過鋼網刷膠的形式一次能夠對若干個位置進行點膠操作,且位置精確,生產效率較高,同時也較少了人工的干預,保證了加工效率的穩定。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二極管封裝的點膠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鋼網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刷膠相關執行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工件在料片座上定位安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滑臺,4、刷板,5、凹槽,6、鋼網,7、伸縮機構,8、施膠口,9、氣缸,10、直線導軌,11、第一絲桿,12、第一滑座,13、料片座,14、定位銷,15、工件,16、第一驅動電機,17、第二驅動電機,18、第二絲桿,19、第二滑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權利要求書的精神和內涵范圍內的所有變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二極管封裝的點膠機構,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滑臺3和刷板4,所述刷板4的數量為二個,包括:左右驅動單元,所述滑臺3和第一支架1之間通過所述左右驅動單元連接,所述左右驅動單元可以驅動所述滑臺3在第一支架1上沿左右方向運動;上下驅動單元,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間通過所述上下驅動單元連接,所述上下驅動單元可以驅動所述第一支架1相對于第二支架2上下運動;伸縮機構7,所述伸縮機構7的數量為二個,二個所述刷板4相互平行且分別設置在二個所述伸縮機構7的下端,所述伸縮機構7的上端和所述滑臺3固定連接,所述刷板4可以在伸縮機構7的帶動下相對于所述滑臺3上下運動。
如圖2所示,還包括鋼網6,所述鋼網6設置在所述滑臺3左右運動軌跡的下方,并且和所述第一支架1固定連接,所述鋼網6的下表面為平面,上表面設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底面為平面;所述刷板4可以向下運動壓緊所述凹槽5的底面并且可以左右運動緊貼凹槽5的底面來回刮動,也可以向上運動脫離所述凹槽5的底面;所述凹槽5的底面設有若干個與鋼網6的下表面接通的施膠口8;料片座13,所述料片座13設置在所述滑臺3左右運動軌跡的下方,待點膠的工件15放置于所述料片座13上;在豎直方向上,所述鋼網6可以在所述上下驅動單元的驅動下遠離待點膠的工件15或者接近直至壓緊待點膠的工件15。
在刷膠工作開始時,將鋼網6的凹槽5中注滿膠,將滑臺3調整至左右驅動單元的一端,同一端的刷板4向下運動壓緊所述凹槽5的底面,另一端的刷板4向上運動,避免與凹槽5的底面接觸,即若是將滑臺3調整至左右驅動單元的左端,則將左端刷板4向下運動壓緊所述凹槽5的底面,將右端的刷板4向上提起,避免右端的刷板4與凹槽5的底面接觸;若是滑臺3調整至左右驅動單元的右端,則與上述設置方式相反。
將待點膠的工件15放置在料片座13上,通過上下驅動單元的驅動來上下調節第一支架1,將鋼網6的下表面壓緊在待點膠的工件15上,然后左右驅動單元開始驅動滑臺3向另一端移動,隨著滑臺3的運動,外側的刷板4緊貼凹槽5的底面刮動,將凹槽5內的膠刮入施膠口8中,繼而流到鋼網6下方被壓緊的工件15上;左右驅動單元驅動滑臺3到達極限位置時,原來緊貼凹槽5底面的刷板4向上運動離開凹槽5的底面,原來不接觸凹槽5底面的刷板4向下運動壓緊凹槽5的底面,左右驅動單元再驅動滑臺3向原先的起始端運動,外側的刷板4再次緊貼凹槽5的底面刮動,繼續將凹槽5內的膠刮入施膠口8,這樣就完成了對鋼網6下方被壓緊的工件15的點膠的操作。
當完成對工件15的點膠操作之后,通過上下驅動單元將第一支架1向上移動,使得鋼網6脫離工件15,就可以輕易將工件15從料片座13上取出。
如圖3所示,所述左右驅動單元包括直線導軌10和氣缸9,所述滑臺3和直線導軌10的滑塊固定連接,所述氣缸9的缸體和所述第一支架1固定連接,所述氣缸9的活塞驅動所述滑臺3左右運動。左右驅動裝置承擔了滑臺3重力以及刷板4緊貼凹槽5底部時對滑臺3的反作用力,這些外力都被直線導軌10承擔,直線導軌10可以保證滑臺3的平穩運動。氣缸9的活塞作為左右驅動裝置的動力源,將帶動滑臺3沿著直線導軌10的軌道運動,這種驅動方式簡單、控制方便并且反應速度和運行速度快。
所述氣缸9為無桿氣缸,無桿氣缸的體積較小,安裝方便,使得整個點膠機構的外形尺寸可以做得很小,同時也方便了管路和其他相鄰輔助機構的布置。所述上下驅動單元包括第一驅動電機16和第一直線模組,所述第一直線模組包括第一絲桿11和第一滑座12,所述第一驅動電機16驅動所述第一絲桿11轉動;所述第一絲桿11和所述第一支架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2和所述第一滑座12固定連接。
所述的第一驅動電機16為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直線模組的結構緊湊,且控制進度很高,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絲桿11和第一滑座12的安裝方式并沒有嚴格的規定,只需要將第一絲桿11和第一滑座12分開安裝在需要相對運動的部位上均可滿足使用的要求,可以將第一絲桿11和第一滑座12的位置進行調換。通過第一絲桿11轉動來實現第一滑座12的位移,第一絲桿11的轉動通過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來實現,通過電信號來控制第一驅動電機16的轉軸轉動圈數即可精確控制第一滑座12的位移,進而可以控制第一支架1相對于第二支架2上下移動的距離。
所述點膠機構還包括前后驅動單元,所述前后驅動單元與第二支架2連接并且可以驅動第二支架2在水平方向上前后移動。所述前后驅動單元包括第二驅動電機17和第二直線模組,所述第二直線模組包括第二絲桿18和第二滑座19,所述第二驅動電機17驅動所述第二絲桿18轉動;所述第二絲桿18沿著水平方向前后設置,所述第二支架2和所述第二滑座19固定連接。
通過前后驅動單元可以實現整個點膠機構的前后移動,當點膠機構與其他二極管封裝時候的機構一同做協同作業時這種前后移動可以在點膠完成之后通過前后驅動單元將點膠機構退出,以方便對工件15進行如翻轉覆蓋蓋料片或者移動工件15之類的工作,通過前后驅動單元使得點膠之后其他操作的操作空間加大,有利于其他工作機構的布置。
如圖4所示,所述料片座13上設有定位銷14,所述定位銷14的上端為錐形,所述定位銷14的位置和待點膠的工件15上定位孔的位置相對應,工件15通過料片座13上的定位銷14可以獲得很好的定位,可以保證工件15被放置到正確的位置上,以方便鋼網6上的施膠孔能正確地在工件15上對位,使得在工件15正確的位置進行點膠,定位銷14上端的錐形在工件15放置到料片座13上時起到導向作用,能方便定位銷14的插入。
所述定位銷14的數量為二個或者三個,二個定位銷14可以實現工件15在料片座13上的完全定位,三個定位銷14會使得定位更加準確,但需要注意的是,一面兩銷的結構已經是過定位的結構,需要定位銷14和工件15上的定位孔留出一定的間隙,以防止無法裝入的情況,當采用三個定位銷14時,間隙還需要進一步的適度地放大,以方便將工件15放置到料片座13上。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所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