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連接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擠壓接觸式連接器。
背景技術:
為了實現快速連接,市場上已經出現很多連接器,俗稱接插件。其中用于大電流的連接器特點多為插入配合式,類似民用的插線板接插方案。此類連接器要求配合精度較高,使用起來不方便,可靠性較低。
現有的連接器分為兩部分,靜觸頭和動觸頭。一般靜觸頭為開口式,并有左右擠壓彈性。固定在基座上。動觸頭一般為刀片式,固定在活動部件上。刀片式的動觸頭插入開口式的靜觸頭實現了快速連接功能。但是現有技術的主要缺點在于要求的配合精度高,容錯率差,引起可靠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擠壓接觸式連接器,能夠降低該連接器的配合精度,且具有容錯率好,可靠性高的特點。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包括靜觸頭和動觸頭,所述靜觸頭包括觸指和基座,所述觸指與所述基座連接,所述觸指具有彈性,且所述觸指用以與所述動觸頭的接觸面為弧形面,所述動觸頭用以與所述靜觸頭的接觸部分為平面式導電板。
觸指與動觸頭之間的接觸面造型為弧面與平面的結合,不需要平面與弧面中心完全正對,具有容錯率好的特點。并且,由于觸指自身具有彈性,因此觸指的用以與動觸頭的接觸面為弧形面,該弧形面在受到動觸頭擠壓后會形變趨于平面,有效接觸面積能夠增大。
進一步的,所述觸指設置為弧形片狀。弧形觸指具有較好的彈性,觸指受到壓力時,能夠將受力傳遞至基座。
進一步的,所述觸指與所述基座活動連接,便于拆卸更換。
進一步的,所述觸指的兩端部各設置有一個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可以設置為圓弧狀,也可以設置成平面。
進一步的,所述基座上設置有用以對所述連接部進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與所述連接部之間的接觸面設置為弧形面。
觸指頂部受到動觸頭的擠壓力產生變形,觸指底部的連接部與限位部的弧形面相接觸,并產生輕微轉動,采用弧形的連接部與限位部的弧形面的配合方式,可以保證兩者具有大面積有效接觸,提升通流能力。
進一步的,所述觸指與所述基座的連接處采用焊接、鉚接或螺釘連接的固定連接方式;
或者,所述觸指與所述基座的其中一個連接處采用固定連接,另一個連接處采用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彈簧,其設置在所述觸指與所述基座之間,用以增加所述觸指的彈性力。
進一步的,所述彈簧的頂部為弧形,與所述觸指的弧形內表面接觸,隨著所述觸指同步參與擠壓形變。
進一步的,所述彈簧與所述基座采用活動連接或者固定連接方式。
進一步的,所述基座上還設置有用以對所述彈簧進行限位的彈簧限位部。優選地,所述彈簧與所述基座接觸的兩端部分別設置彎弧狀的彈簧連接部,所述彈簧連接部的與所述觸指的靠近兩端部的內表面相接觸。
彈簧頂部受到觸指擠壓力產生變形,彈簧連接部與觸指的內表面弧形面采用弧形面的配合方式,兩者之間會產生輕微轉動,可以保證兩者具有大面積有效接觸,起到對彈簧的限位作用。
本發明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的有益效果:
靜觸頭采用組件結構,該靜觸頭包括觸指和基座,觸指與基座連接,觸指自身具有彈性,且觸指用以與動觸頭的接觸面為弧形面,動觸頭用以與靜觸頭的接觸部分為平面式導電板。觸指與動觸頭之間的接觸面造型為弧面與平面的結合,不需要平面與弧面中心完全正對,具有容錯率好的特點。并且,由于觸指自身具有彈性,因此觸指的用以與動觸頭的接觸面為弧形面,該弧形面在受到動觸頭擠壓后會形變趨于平面,有效接觸面積能夠增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中,觸指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中,靜觸頭采用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中,靜觸頭采用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中,靜觸頭采用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中,靜觸頭采用的第四種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中,彈簧與基座采用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中,彈簧與靜觸頭采用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中,彈簧與基座采用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圖標:100-靜觸頭;110-觸指;111-連接部;120-基座;121-安裝固定孔;122-限位部;123-彈簧限位部;130-連接板;200-動觸頭;300-彈簧;310-彈簧連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擠壓接觸式連接器,該擠壓接觸式連接器能夠實現兩個導電件快速連接,且具有容錯率強、可擴展性強以及通流能力大的特點。
請參照圖1和圖2所示;該擠壓接觸式連接器包括靜觸頭100和動觸頭200。
所述靜觸頭100采用組件結構,該靜觸頭100包括觸指110和基座120,所述觸指110與基座120連接,觸指110自身具有彈性,且觸指110用以與動觸頭200的接觸面為弧形面,動觸頭200用以與靜觸頭100的接觸部分為平面式導電板。觸指110與動觸頭200之間的接觸面造型為弧面與平面的結合,不需要平面與弧面中心完全正對,具有容錯率好的特點。并且,由于觸指110自身具有彈性,因此觸指110的用以與動觸頭200的接觸面為弧形面,該弧形面在受到動觸頭200擠壓后會形變趨于平面,有效接觸面積能夠增大。
如圖2所示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觸指110設置為弧形片狀,安裝時,可以選擇將其開口朝向基座120設置。觸指110具有一定的彈性且采用導電性好的材料成型,例如:常用的鈹銅。
觸指110具有一定的寬度,具體實施時,觸指110的寬度由需要的通流能力所決定,例如,需要的通流能力大則較寬,需要的通流能力小則較窄。當然,該觸指110也可采用額定寬度,多組觸指110并聯在基座120上以實現大電流的通流,根據實際使用狀況,增加或減少并聯的觸指110的數量以適應使用需求。
本實施例中,用以安裝觸指110的基座120要求具有較好的強度,不易形變。起到支撐觸指110的作用。并且,基座120的寬度與觸指110的寬度配套。
如圖1所示,基座120上還設置有安裝固定孔121,用以使基座120與其他部件裝配。基座120的安裝固定孔121可以在基座120的端面上;
或者在基座120的底部設置連接板130,將安裝固定孔121設置在連接板130上,具體請參見圖4。
還可以將安裝固定孔121設置在基座120的其他部位,視具體安裝環境而定,由于此技術屬于通用技術,這里不再詳述。
所述觸指110與所述基座120可以采用活動連接方式。
如圖4所示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觸指110的兩端部各設置有一個連接部111,所述連接部111為圓弧狀,并且所述連接部111的開口與觸指110的開口朝向相反(圖示為觸指110的開口朝下,連接部111的開口朝上)。
同時,在基座120上還設置有用以對上述連接部111進行限位的限位部122,限位部122設置兩個,分別位于基座120的靠近兩端部位置,觸指110設置在兩個限位部122之間的位置,并且,觸指110兩端的連接部111與限位部122相接觸,在觸指110受到動觸頭200的擠壓力時,會將力傳遞至兩端的限位部122,使觸指110在受力作用下產生均勻變形,且不會脫離于基座120。
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限位部122用以連接所述連接部111的接觸面設置為弧形面。觸指110頂部受到動觸頭200的擠壓力產生變形,觸指110底部的連接部111與限位部122的弧形面相接觸,并產生輕微轉動,本實施例中,采用弧形的連接部111與限位部122的弧形面的配合方式,可以保證兩者具有大面積有效接觸,提升通流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方案只是對連接部與觸指的一個優選設計方案,本實施例中觸指的兩端的連接部111的開口與觸指110的開口并不局限于朝向相反的設置方式,還可以采用其他結構方式。例如,兩個連接部111的開口與觸指110的開口采用相同朝向的方式;或者,其中一個連接部111的開口與觸指110的開口采用相同朝向的方式,另外一個連接部111的開口與觸指110的開口采用相反朝向的方式。無論采用上述任何一種設置方式,只要能夠實現觸指110與基座120可以采用活動連接方式即可。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觸指110與基座120的連接處還可以采用固定連接方式。
例如,可以是焊接、鉚接或螺釘連接的固定連接方式。由于上述這幾種固定連接的方式屬于通用技術,這里不再對其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述。
本實施例中,觸指與基座的其中一個連接處采用固定連接,另一個連接處采用活動連接。
其中:
圖5中,觸指兩端的連接部111均呈朝向觸指內部彎折狀,具體安裝時,觸指左端的連接部111與基座120采用活動連接方式,觸指右端的連接部111與基座120采用固定連接方式。
圖6中,觸指兩端的連接部111中,其中一個連接部111呈朝向觸指內部彎折狀,另一個連接部111呈朝向觸指外部彎折狀。具體安裝時,觸指左端的連接部111與基座120采用活動連接方式,觸指右端的連接部111與基座120采用固定連接方式。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中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是在實施例一的結構基礎上,做出的改進。
如圖7所示,在使用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彈性形變的可靠性,可以在觸指110與基座120之間設置彈簧300以增強觸指110的彈性力。
具體實施時,此連接器不依賴增加的彈簧300參與導電,所以可以采用彈性性能好的專業彈簧300。此彈簧300本身技術為通用技術此處不再詳述。
該彈簧300在設置時,將彈簧300的頂部為弧形,與所述觸指110的弧形內表面接觸,隨著觸指110同步參與擠壓形變。
優選地,該彈簧300采用一整根,該彈簧300的端部相交叉設置,使彈簧300的上部形成弧形。彈簧300的兩端部與基座120相接觸。當然,彈簧300頂部造型也可以為其他形狀,與觸指110的弧形內表面接觸,隨著觸指110一起同步參與擠壓形變。
所述彈簧300與所述基座120采用活動連接或者固定連接方式。
當采用固定連接方式時,彈簧300的兩端部直接與基座120相連接。例如,可以是焊接、鉚接或螺釘連接的固定連接方式。由于上述這幾種固定連接的方式屬于通用技術,這里不再對其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述。
當采用活動連接時,可以有多種不同的連接方式。本實施例中,優選兩種不同的活動連接方式予以說明:
方式一
如圖9所示,所述彈簧300與基座120接觸的兩端部分別設置彎弧狀的彈簧連接部310,所述彈簧連接部310的與所述觸指110的靠近兩端部的內表面相接觸。彈簧300頂部受到觸指110擠壓力產生變形,彈簧連接部310與觸指110的內表面弧形面采用弧形面的配合方式,兩者之間會產生輕微轉動,可以保證兩者具有大面積有效接觸,起到對彈簧300的限位作用。
方式二
如圖10所示,所述彈簧300與基座120接觸的兩端部分別設置彎弧狀的彈簧連接部310,同時,在基座120上還設置有用以對上述彈簧連接部310進行限位的彈簧限位部123,該彈簧限位部123設置兩個,分別位于基座120上的兩個用于對觸指110的連接部111進行限位的兩個限位部122的內側位置,兩個彈簧連接部310設置在兩個彈簧限位部123之間的位置,并且,彈簧300兩端的彈簧連接部310與彈簧限位部123相接觸,在彈簧300受到觸指110的擠壓力時,會將力傳遞至兩端的彈簧限位部123,使彈簧300在受力作用下產生均勻變形,且不會脫離于基座120。
請參照圖10所示,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彈簧限位部123用以連接所述彈簧連接部310的接觸面設置為弧形面。彈簧300頂部受到觸指110的擠壓力產生變形,觸指110底部的觸指110連接部111與觸指110限位部122的弧形面相接觸,并產生輕微轉動,本實施例中,采用弧形的彈簧連接部310與彈簧限位部123的弧形面的配合方式,可以保證兩者具有大面積有效接觸,有效保障對彈簧300的限位作用。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彈簧限位部不局限于上述的一種結構形式,還可以采用立擋板等結構形式,對彈簧進行限位。(請參照圖8)
本發明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相比于現有技術中的連接器,具有以下優點:
1、靜觸頭100中的觸指110用以與動觸頭200的接觸面為弧形面,動觸頭200用以與靜觸頭100的接觸部分為平面式導電板。兩者的接觸面造型為弧面與平面的結合,容錯率好,不需要平面與弧面中心完全正對,無需精密的導向配合裝置。
2、觸指110的弧面為柔性彈性弧面,擠壓后會形變趨于平面,與動觸頭200的有效接觸面積增大。
3、動觸頭200和靜觸頭100采用正面擠壓式連接,方便可靠。
4、靜觸頭100和動觸頭200采用有彈性且導電性好的材料,實現了彈性接觸以及導電兩個功能。
5、可以通過增加內置彈簧300的方式加強靜觸頭100的彈性,同時不會降低該連接器的其他性能。
6、可擴展性強,可以通過增加靜觸頭100的寬度或者并聯多個靜觸頭100組件方式提升通流能力。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擠壓接觸式連接器的結構簡單,容錯率好,可擴展性強,無需精密的導向配合裝置,安裝使用方便,可優化現有的大電流連接技術。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