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太陽能電池的擴散制結工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晶體硅片磷擴散方法。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器件,由于其清潔、無污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發(fā)電方式。其原理是利用pn結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光能轉化成電能。目前廣泛采用的是硅太陽能電池,其制造工藝也已經標準化,主要步驟為:化學清洗及表面結構化處理(制絨)—擴散制結—刻蝕清洗—沉積減反射膜—印刷電極—燒結。其中,擴散制結(通常是磷擴散制結)步驟是一個關鍵步驟,制結工藝對電池的性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包括擴散死層的減少、接觸電阻損失的降低,開路電壓的提高,短路電流和填充因子的增加,都為最終獲得高光電轉換效率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硅太陽能電池最常用的制結方法是液態(tài)源磷擴散,該方法是以氮氣為載氣,采用鼓泡的方式通過恒溫的三氯氧磷源瓶,攜帶源蒸汽進入高溫擴散爐中,受熱分解還原出磷原子同硅片表面反應,并向硅片內擴散。擴散工藝決定了雜質的分布,若表面雜質濃度過高,則會形成擴散“死層”;死層中由于存在大量填隙原子和缺陷,光生載流子極易發(fā)生復合,少子壽命很低,會導致光電轉換效率的下降。因此,為了避免上述問題,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必須降低表面雜質濃度。而欲降低pn結的表面濃度,通常最直接的方法是減小攜源氮氣的流量。然而,攜源氣體比例過小會使擴散氣氛混合不充分、不均勻,從而導致方塊電阻均勻性變差、工藝可控性變差。
此外,針對目前廣泛應用于生產的管式擴散爐,影響片間不均勻性的主要因素有:軸向溫度分布不均衡、進出氣量不匹配及爐口散熱較嚴重等;影響片內不均勻性的主要原因是氣氛環(huán)境和溫度場沿徑向存在差異。因此,對于擴散氣氛混合不充分、不均勻的情況,若只靠不同溫區(qū)溫度補償的方法,顯然遠無法達到較理想的均勻擴散狀態(tài),最終將影響后續(xù)工藝參數的可控性和太陽電池的電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太陽能電池晶體硅片磷擴散方法,該種磷擴散方法簡單易行,應用廣泛,采用該種方法能有效提高硅片光電轉換效率,改善太陽電池的電性能,適于推廣應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太陽能電池晶體硅片磷擴散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將待處理的晶體硅片置于擴散爐中,先以10-2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380-420℃,保持15-25min,再以15-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740-780℃,并通入攜磷源氮氣、干氧和大氮進行恒定源擴散,擴散時間為12-16min,控制爐內壓力為80-120mpa;
(2)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以4-8℃/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80-920℃,同時通入干氧和大氮進行推進,控制爐內壓力為100-150mpa;
(3)保持步驟(2)中的溫度、壓力和大氮流量不變,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及干氧,進行低溫擴散,擴散時間為15-25min,控制爐內壓力為80-120mpa;
(4)待爐內溫度穩(wěn)定在780-820℃時,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恒溫推進10-20min,控制爐內壓力為80-120mpa;
(5)保持步驟(4)中的壓力不變,將爐內溫度以4-8℃/min的升溫速率升高至860-880℃,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和干氧進行恒定源擴散,擴散時間為20-30min;
(6)保持步驟(5)中的擴散爐溫度、壓力和干氧流量不變,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進行有氧限定源擴散,擴散時間25-35min;
(7)控制爐內壓力在60-80mpa,將擴散爐內溫度降低到680-720℃,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干氧及大氮,進行降溫擴散,在降溫的同時進行退火吸雜,且降溫速率為6-10℃/min,擴散時間為15-25min;
(8)待爐內溫度溫低至520-540℃,出舟完成擴散過程。
進一步地,在步驟(1)中,所述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0.8-1.6l/min,干氧的流量為0.8-1.6l/min,大氮的流量為10-14l/min。
進一步地,在步驟(2)中,所述干氧的流量為1.0-2.0l/min,大氮的流量為10-15l/min,擴散時間為35-45min。
進一步地,在步驟(3)中,所述干氧的流量為1.5-2.5l/min;所述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0.8-1.2l/min。
進一步地,在步驟(4)中,所述干氧的流量為0.5-1.5l/min,大氮的流量為8-12l/min。
進一步地,在步驟(5)中,所述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2-1.6l/min,干氧的流量為0.5-0.8l/min。
進一步地,在步驟(7)中,所述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0.8-1.6l/min,干氧的流量為0.8-1.6l/min,大氮的流量為10-15l/min。
優(yōu)選地,所述磷源為三氯氧磷,源溫恒定在4-8℃。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的太陽能電池晶體硅片磷擴散方法簡單易行,在不增加設備工裝和工藝時間的同時,相對減少氣體的用量及擴散爐內的爐溫,降低了生產成本,并且本發(fā)明適用范圍廣,不僅可用于多種擴散設備,還適用于單晶、多晶及類單晶等多種硅片,適于推廣應用;
(2)本發(fā)明采用分階段性的升溫推進、恒溫推進及降溫推進,采取這樣的實施方式有益于方阻的均勻性;使得到的硅片方阻的片內、片間均勻性均有較大提升,復合中心減少,從而增加了開壓和效率;
(3)本發(fā)明在降低三氯氧磷源溫及爐溫的同時,相應增大了攜源氮氣及干氧的流量,并且隨時控制爐內壓力,進而帶來了以下意想不到的效果:a、降低了硅片表面的磷雜質表面濃度,因而降低了表面少子復合率,提高光電轉換效率;b、使擴散氣氛混合充分、均勻,可以將片內及片間的方塊電阻的不均勻度控制在較理想的范圍,擴散均勻性得到明顯的改善,進而提高后續(xù)工藝參數的可控性,最終改善太陽電池的電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一種太陽能電池晶體硅片磷擴散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將待處理的單晶硅片置于擴散爐中,先以1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380℃,保持15min,再以1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740℃,并通入攜磷源氮氣、干氧和大氮進行恒定源擴散,其中,所述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0.8l/min,干氧的流量為0.8l/min,大氮的流量為10l/min,擴散時間為12min,控制爐內壓力為80mpa;
(2)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以4℃/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80℃,同時通入干氧和大氮進行推進,干氧的流量為1.0l/min,大氮的流量為10l/min,擴散時間為35min,控制爐內壓力為100mpa;
(3)保持步驟(2)中的溫度、壓力和大氮流量不變,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及干氧,進行低溫擴散,干氧的流量為1.5l/min;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0.8l/min,擴散時間為15min,控制爐內壓力為80mpa;
(4)待爐內溫度穩(wěn)定在780℃時,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恒溫推進10min,干氧的流量為0.5l/min,大氮的流量為8l/min,控制爐內壓力為80mpa;
(5)保持步驟(4)中的壓力不變,將爐內溫度以4℃/min的升溫速率升高至860℃,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和干氧進行恒定源擴散,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2l/min,干氧的流量為0.5l/min,擴散時間為20min;
(6)保持步驟(5)中的擴散爐溫度、壓力和干氧流量不變,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進行有氧限定源擴散,擴散時間25min;
(7)控制爐內壓力在60mpa,將擴散爐內溫度降低到680℃,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干氧及大氮,進行降溫擴散,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0.8l/min,干氧的流量為0.8l/min,大氮的流量為10l/min,且在降溫的同時進行退火吸雜,降溫速率為6℃/min,擴散時間為15min;
(8)待爐內溫度溫低至520℃,出舟完成擴散過程。
其中,上述的磷源采用三氯氧磷,其源溫恒定在4℃。
實施例2
一種太陽能電池晶體硅片磷擴散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將待處理的多晶硅片置于擴散爐中,先以1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400℃,保持20min,再以2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760℃,并通入攜磷源氮氣、干氧和大氮進行恒定源擴散,其中,所述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2l/min,干氧的流量為1.2l/min,大氮的流量為12l/min,擴散時間為14min,控制爐內壓力為100mpa;
(2)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以6℃/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900℃,同時通入干氧和大氮進行推進,干氧的流量為1.5l/min,大氮的流量為15l/min,擴散時間為40min,控制爐內壓力為120mpa;
(3)保持步驟(2)中的溫度、壓力和大氮流量不變,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及干氧,進行低溫擴散,干氧的流量為2.0l/min;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0l/min,擴散時間為20min,控制爐內壓力為100mpa;
(4)待爐內溫度穩(wěn)定在800℃時,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恒溫推進15min,干氧的流量為1.0l/min,大氮的流量為10l/min,控制爐內壓力為100mpa;
(5)保持步驟(4)中的壓力不變,將爐內溫度以6℃/min的升溫速率升高至870℃,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和干氧進行恒定源擴散,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4l/min,干氧的流量為0.6l/min,擴散時間為25min;
(6)保持步驟(5)中的擴散爐溫度、壓力和干氧流量不變,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進行有氧限定源擴散,擴散時間30min;
(7)控制爐內壓力在70mpa,將擴散爐內溫度降低到700℃,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干氧及大氮,進行降溫擴散,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2l/min,干氧的流量為1.2l/min,大氮的流量為13l/min,且在降溫的同時進行退火吸雜,降溫速率為8℃/min,擴散時間為20min;
(8)待爐內溫度溫低至530℃,出舟完成擴散過程。
其中,上述的磷源采用三氯氧磷,其源溫恒定在6℃。
實施例3
一種太陽能電池晶體硅片磷擴散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將待處理的單晶硅片置于擴散爐中,先以2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420℃,保持25min,再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780℃,并通入攜磷源氮氣、干氧和大氮進行恒定源擴散,其中,所述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6l/min,干氧的流量為1.6l/min,大氮的流量為14l/min,擴散時間為16min,控制爐內壓力為120mpa;
(2)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以8℃/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920℃,同時通入干氧和大氮進行推進,干氧的流量為2.0l/min,大氮的流量為15l/min,擴散時間為45min,控制爐內壓力為150mpa;
(3)保持步驟(2)中的溫度、壓力和大氮流量不變,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及干氧,進行低溫擴散,干氧的流量為2.5l/min;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2l/min,擴散時間為25min,控制爐內壓力為120mpa;
(4)待爐內溫度穩(wěn)定在820℃時,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恒溫推進20min,干氧的流量為1.5l/min,大氮的流量為12l/min,控制爐內壓力為120mpa;
(5)保持步驟(4)中的壓力不變,將爐內溫度以8℃/min的升溫速率升高至880℃,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和干氧進行恒定源擴散,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6l/min,干氧的流量為0.8l/min,擴散時間為30min;
(6)保持步驟(5)中的擴散爐溫度、壓力和干氧流量不變,停止通入攜磷源氮氣,進行有氧限定源擴散,擴散時間35min;
(7)控制爐內壓力在80mpa,將擴散爐內溫度降低到720℃,同時通入攜磷源氮氣、干氧及大氮,進行降溫擴散,攜磷源氮氣的流量為1.6l/min,干氧的流量為1.6l/min,大氮的流量為15l/min,且在降溫的同時進行退火吸雜,降溫速率為10℃/min,擴散時間為25min;
(8)待爐內溫度溫低至540℃,出舟完成擴散過程。
其中,上述的磷源采用三氯氧磷,其源溫恒定在8℃。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