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氣設備附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線束插件護套。
背景技術:
通常,汽車上的線束是通過線束插件進行電氣連接的。線束插件主要由護套(插件的外殼)、端子、端子鎖止結構、盲塞、堵塞等組成,并且,線束插件有公端和母端之分,公端和母端配合才能使汽車上的電源、用電器、地線及信號線等實現正常工作,而插件的公端和母端要通過插件護套配合鎖止,以防插件的公端和母端松脫導致端子接觸不良。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線束插件護套的示意圖,其具體鎖止方式如下所述:
母端護套1的導槽102對準公端護套2的導向部202,推進母端護套1的過程中,鎖止部101被下壓直至到達鎖止口201位置,鎖止部101恢復到自然狀態并卡接在鎖止口201上,且母端護套1上的止動部104抵接在公端護套2的殼體外沿,線束插件裝配完成。
分離母端護套1和公端護套2時,按下母端護套1上的解鎖部103,帶動與其連接的鎖止部101同步向下移動,當鎖止部101的高度低于鎖止口201時,便可向外拔出母端護套1,使兩個護套分離。
但由于線束插件的護套一般是塑料材質,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其柔性變差,解鎖部103不易按下,導致鎖止部101的高度無法低于鎖止口201,因而不能將插件分離;此外,線束插件在汽車上的安裝位置比較隱蔽,本身操作空間已很有限,然而解鎖部103突出設置在公母端護套1的殼體外部,又占用了一部分操作空間,使得按壓解鎖部103的動作更加不便,難以順利地實施分離操作;以上問題給車輛電氣檢修工作帶來了困擾和不便,導致檢修效率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線束插件護套,摒棄現有鎖止結構,使分離公端母端的操作明顯得到改善。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線束插件護套,包括能夠配合插接的公端護套和母端護套,在所述母端護套上設有凹槽、止動部,且所述凹槽內設有導向部、操作部和卡接桿;所述凹槽從所述母端護套的上平面向下延伸,且所述凹槽與所述母端護套上朝向護套插接方向的一側貫通;所述導向部固設在所述凹槽的槽底,且靠近護套分離方向的一側,所述導向部與所述凹槽的兩個側壁之間設有間隙;所述操作部穿設在所述導向部內,并與所述導向部滑動配合;所述卡接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底且遠離所述導向部的一側,所述卡接桿的另一端穿設在所述導向部內,且所述操作部在導向部內沿護套插接方向移動時,能夠接觸到所述卡接桿,且使所述卡接桿朝向所述凹槽的槽底產生形變;所述止動部設置在所述母端護套的上平面上,且靠近所述導向部;所述公端護套的上平面上開設有一個容置口和一個鎖止孔,所述容置口和鎖止孔之間設有隔板,在所述公端護套和母端護套插接完畢后,所述卡接桿能夠與所述鎖止孔卡接,且所述導向部位于所述容置口內。
優選地,所述導向部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導槽以及一個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導槽下方。
優選地,所述操作部包括本體,以及設置在本體上方的手柄和設置在本體下方的壓接頭;且所述手柄與所述壓接頭分別位于所述本體的兩端;所述操作部與所述導向部配合后,所述本體穿設在兩個所述導槽內,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導向部的上方,所述壓接頭位于所述容置腔內。
優選地,所述卡接桿包括彎曲部、平直部以及壓接部;所述彎曲部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底且遠離所述導向部的一側,所述平直部與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間設有空隙,所述壓接部穿設在所述容置腔內,且所述平直部的上平面設有向上凸起的鎖止頭;在所述公端護套與所述母端護套插接完畢后,所述鎖止頭卡接在所述鎖止孔內,并與所述隔板朝向所述鎖止孔的端面抵接。
優選地,所述壓接頭朝向護套插接方向的一側設有圓弧面。
優選地,所述壓接部向所述凹槽的槽底傾斜,且與所述平直部的夾角為鈍角。
優選地,在所述導向部遠離護套插接方向的一側,設有用于防止所述操作部脫出的限位塊。
優選地,所述公端護套的上平面向下延伸出兩個導向板,且兩個導向板分別位于所述容置口的兩側。
相較于現有的公端護套和母端護套的結構,本發明摒棄了傳統的解鎖方式,取消了突出設置在母端護套外部的按壓式解鎖結構,而是在母端護套上設置向下的凹槽,將鎖止、解鎖部件設置在凹槽內,并且改為沿公母端護套插接、分離方向的推拉式操作,從而明顯改善了分離護套時的解鎖方式,即使在環境溫度低或者空間擁擠的情況下,分離操作不再費力費時,使公母端護套分離方便、快捷,有效地提升了電氣檢修效率。
附圖說明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其中: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線束插件護套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母端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公端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導向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操作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提供的卡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提供的卡接桿與操作部接觸時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提供的公端護套與母端護套配合插接后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母端護套101鎖止部102導槽103解鎖部104止動部
2公端護套201鎖止口202導向部
11凹槽12導向部13止動部14卡接桿15操作部
21鎖止孔22容置口23隔板24導向板121導槽122容置腔
123限位塊141彎曲部142平直部143壓接部144鎖止頭
151本體152手柄153壓接頭1531圓弧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線束插件護套的實施例,如圖2~圖6所示,其包括能夠配合插接的母端護套1和公端護套2。
參考圖2,在所述母端護套1上設有凹槽11、止動部13、以及設在凹槽11內的導向部12、操作部15和卡接桿14;其中,凹槽11是從母端護套1的上平面向下延伸的方形槽,且凹槽11至少與母端護套1朝向公母端護套插接方向的一側貫通,當然也可以是如圖中的兩側貫通,這里所述公母端護套插接方向是指二者在插接過程中的運動方向,能夠理解的是,其與二者分離時的運動方向在一條直線上;接續上文,導向部12固設在凹槽11的槽底的中部,且靠近護套分離方向的一側,導向部12與凹槽11的兩個側壁之間設有間隙;操作部15穿設在導向部12內,并與導向部12滑動配合;并且,卡接桿14的一端固定在凹槽11的槽底的中部且遠離導向部12的一側,所述卡接桿14的另一端則穿設在導向部12內,且當操作部15在導向部12內沿護套插接方向移動時,能夠接觸到卡接桿14,且能夠使卡接桿14朝向凹槽11的槽底產生形變,這里所說的形變是指卡接桿14向凹槽11的槽底運動;止動部13設置在母端護套1的上平面上,并且是遠離卡接桿14固定的一側,也即是靠近導向部12的相對一側,止動部13的作用是在公端護套2和母端護套1插接完畢后,抵接在公端護套2的外沿,以使二者插接到位,其與卡接桿14配合,使母端護套1和公端護套2位置相對靜止,增強二者連接穩定性。
參考圖3,公端護套2的上平面上開設有一個容置口22和一個鎖止孔21,所述容置口22和鎖止孔21之間設有隔板23,當然在實際操作中也可將鎖止孔21開設為圖中所示的一側貫通結構,本發明對此不做限定;在公端護套2和母端護套1插接完畢后,卡接桿14能夠與鎖止孔21卡接,具體地,卡接桿14可以與隔板23抵接以進行鎖止,同時,導向部12位于容置口22內;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公端護套2的上平面向下延伸出兩個分別位于容置口22兩側的導向板24,在公母端護套進行插接過程中,導向板24與前述導向部12和凹槽11兩個側壁之間的間隙相互配合,起到插接定位的作用。
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導向部12可以由兩個相對的f型結構構成兩個相對而設的導槽121以及一個容置腔122,容置腔122位于導槽121的下方,在實際操作中,在導向部12遠離護套插接方向的一側,設有用于防止操作部15脫出的限位塊123,當然可以如圖中所示,限位塊123設置在導槽121內,也可以考慮將遠離護套插接方向一側的導槽121的槽口封閉,以起到與限位塊123同樣的作用;再結合圖5所示,操作部15可以包括本體151,以及設置在本體上方的手柄152和設置在本體下方的壓接頭153,并且手柄152與壓接頭153分別位于本體151的兩端,在操作部15與導向部12配合后,本體151穿設在兩個導槽121內且能夠沿著導槽121滑動,手柄152則位于導向部12的上方,同時,壓接頭153位于容置腔122內。
參考圖6所示,卡接桿14可以主要由彎曲部141、平直部142以及壓接部143構成;彎曲部141的一端固定在前述凹槽11的槽底且遠離導向部12的一側,也即是靠近母端護套1插接方向;平直部142與凹槽11的槽底不接觸,留有一定的空隙,并且平直部142的上平面設有向上凸起的鎖止頭144,在公端護套2與母端護套1插接過程中,隔板23迫使鎖止頭144帶動卡接桿14向下運動,而在插接完畢后,鎖止頭144復位并且卡接在鎖止孔21內,具體地,可以是與隔板23朝向鎖止孔21的端面抵接,據上所述,可以考慮率鎖止頭144的朝向插接方向的一側是傾斜或具有倒角的斜面以便于隔板23壓迫,而鎖止頭144的另一側則是豎直的平面,以便與隔板23的端面抵接;此外,壓接部143則穿設在導向部12的容置腔122內,為便于壓接,壓接部143可以向凹槽11的槽底傾斜,即是如圖中所示,與平直部142所呈的朝向槽底的夾角為鈍角,具體角度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定,本發明不作限定;這里可以補充一點,在公母端護套分離時,操作部15的本體151在導槽121內向插接方向移動,壓接頭153接觸并下壓壓接部143,為使壓接頭153和壓接部143便于滑入、壓接順暢,再結合圖7,可以在壓接頭153朝向護套插接方向的一側,也即是與壓接部143相接觸的一側設置圓弧面1531,當然還可以在壓接部143與壓接頭153接觸一端設置倒角,使二者配合順暢,當然,調整前述壓接部143與平直部142所呈的角度,使壓接部143的前端位于壓接頭153的下方,同樣也可便于二者的接觸配合。
依上述實施例及優選方案為基礎,再結合圖8,對本發明在實施插接和分離過程時的工作原理進行如下說明:
母端護套1和公端護套2插接時,由于受到隔板23的壓迫,鎖止頭144帶動整個卡接桿14發生形變,具體而言壓接桿14被向下壓,直至鎖止頭144越過隔板23,卡接桿14上彈回位,鎖止頭144與隔板23朝向鎖止孔21的的端面抵接完成卡接,同時,母端護套1上的止動部13抵接在公端護套2的外沿,導向部12位于容置口22之內,此處也可以考慮調整導向部12的高度以及容置口22的寬度,以使手柄152位于容置口之內,完成上述操作后,即實現公端護套2和母端護套1插接到位且鎖定;這里還可以補充的是,在插接過程中,另一種操作方式是,也可以推動操作部15以使卡接桿14向下運動,直至鎖止頭144越過隔板23,再向后退回操作部15,以使卡接桿14復位。
將公端護套2與母端護套1分離時,只需向前(公母護套的插接方向)推動手柄152,操作部15的本體151沿著導槽121移動,壓接頭153的圓弧面1531接觸上卡接桿14的壓接部143,并繼續前推操作,以使壓接部143帶動整個卡接桿14向下運動(槽底方向),當鎖止頭144低于隔板23,也即是卡接桿14脫離隔板23的卡接后,便可將公端護套2與母端護套1分離,這里可以補充說明的是,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考慮操作部15的行程與卡接桿14形變的關系,例如,可以是在操作部15的前端抵接到隔板23后,卡接桿14上的鎖止頭144恰好(或已經)完成與隔板23的脫離,這樣,無需確定鎖止頭144的狀況,僅憑借操作時操作部15運動到位與否,即可判斷將公母端分離的時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發明的鎖止和解鎖功能依賴于卡接桿14產生的形變,因此可以考慮卡接桿14選用柔性好、韌性佳的材質。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但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需要言明的是,上述實施例及其優選方式所涉及的技術特征,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脫離、不改變本發明的設計思路以及技術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地組合搭配成多種等效方案;因此,本發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