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動力電池冷卻散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箱體及電池液冷裝置。
背景技術: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為整車提供動力,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一般由單體組成模組,在由模組組成電池包,它的使用壽命、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都直接或間接地受溫度的影響,因此,要提高其性能及安全性,必須將其工作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目前方形動力電池大多采用空冷結構或者液態冷卻結構。其中空氣冷卻結構簡單,成本較低,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其換熱效率低,散熱不均勻,而且容易出現風道被灰塵堵塞的情況。液態冷卻結構換熱效率高,可以滿足電池在高倍率充放電時的散熱要求,發揮電池的最佳性能。但是目前針對方形電池包液態冷卻結構的研究并不成熟,冷卻結構的換熱效率不高。目前,采用的空冷結構或者液態冷卻結構均存在散熱效率低,模組內部溫度不均勻等問題,從而直接影響電池的性能、使用壽命以及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設計出一種能夠有效地提高換熱效率的液態冷卻結構是非常迫切的。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箱體及電池液冷裝置,以有效地改善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箱體,包括:底座、側板組、頂板和N塊散熱板。所述側板組與所述底座連接形成一個容納腔室,所述頂板與所述側板組連接,用于封閉所述容納腔室。所述底座上設置有N個連接件,每塊所述散熱板通過一個所述連接件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N塊散熱板將所述容納腔室分割成N+1個用于放置電池組塊的容納空腔,每塊所述散熱板上設置有一個用于使所述電池組塊冷卻的S型冷卻管。所述側板組上設置有N個進水口和N個出水口,每個所述S型冷卻管的進水端設置于與該S型冷卻管的進水端相對應的所述進水口處,每個所述S型冷卻管的出水端設置于與該S型冷卻管的出水端相對應的所述出水口處,其中,N為正整數,當所述電池組塊放置于所述容納空腔內時,所述散熱板與所述電池組塊的側面緊密接觸。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側板組包括: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二側板、所述第三側板和所述第四側板分別與所述底座連接形成一個容納腔室,所述第二側板上設置有N個進水口和N個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三側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側板和所述第四側板相對設置。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N個進水口并排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上,所述N個出水口并排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上。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每個所述進水口到所述底座的距離均大于每個所述出水口到所述底座的距離。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側板組包括: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二側板、所述第三側板和所述第四側板分別與所述底座連接形成一個容納腔室,所述第二側板上設置有N個進水口,所述第四側板上N個出水口。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箱體還包括:底腳凸臺,所述底腳凸臺設置于所述箱體的底端。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N的數值為3。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箱體還包括:進水端母管和出水端母管,所述進水端母管的N個管道端口分別與所述N個進水端過盈連接,所述出水端母管的N個管道端口分別與所述N個出水端過盈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池液冷裝置,包括:N+1個電池組塊、集流板和上述的箱體,所述電池組塊安裝于所述箱體的容納空腔內,每個所述電池組塊均通過所述集流板與另一個所述電池組塊串聯后通過所述集流板引出正負極,再通過電源輸出端子將所述正負極引出到所述箱體的外側。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每個所述電池組塊均由6個電池單體構成,6個電池單體之間均通過所述集流板實現串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箱體及電池液冷裝置。該箱體包括:底座、側板組、頂板和N塊散熱板。所述側板組與所述底座連接形成一個容納腔室,所述頂板與所述側板組連接,用于封閉所述容納腔室。所述N塊散熱板將所述容納腔室分割成N+1個用于放置電池組塊的容納空腔,每塊所述散熱板上設置有一個用于使所述電池組塊冷卻的S型冷卻管,該S型冷卻管布置在電池組塊之間的空隙中,能在有限的空間內使得冷卻液的流量大大增加,從而提高電池組塊的換熱效率。其次,當所述電池組塊放置于所述容納空腔內時,所述散熱板與所述電池組塊的側面緊密接觸,增加了電池組塊與散熱板的換熱面積,提高了換熱效率。本發明具備:散熱效率高、結構簡單、加工制造方便、性能優良,并且能提高電池組塊整體的能量密度、性能、使用壽命以及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實施例而了解。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通過附圖所示,本發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勢將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實際尺寸等比例縮放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發明的主旨。
圖1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箱體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箱體的爆炸圖。
圖3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圖2中的第二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圖2中的第四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圖2中的散熱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圖2中的S型冷卻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7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進水端母管或出水端母管的結構示意圖。圖8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箱體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9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箱體的爆炸圖。
圖10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圖9中的第二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圖9中的散熱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圖9中的S型冷卻管的結構示意。
圖1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池液冷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池液冷裝置的第一爆炸圖。
圖15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池液冷裝置的第二爆炸圖。
圖1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圖14中的集流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A-箱體;10B-箱體;11-底座;111-連接件;12A-側板組;12B-側板組;121-第一側板;122A-第二側板;122B-第二側板;123-第三側板;124A-第四側板;124B-第四側板;125-底腳凸臺;126-進水端母管;127-出水端母管;128-進水口;129-出水口;13-頂板;14A-散熱板;14B-散熱板;15A-S型冷卻管;15B-S型冷卻管;30A-電池液冷裝置;31-電池組塊;32-集流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術語“水平”、“豎直”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箱體10A,請參閱圖1和圖2。該箱體10A包括:底座11、側板組12A、頂板13和散熱板14A。其中,圖1為箱體10A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箱體10A的爆炸圖。
所述底座11與所述側板組12A連接形成一個容納腔室,該容納腔室可以用來放置電池組塊。于本實施例中,優選地所述底座11的形狀可以為長方形。為了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該箱體10A的過程中,被底座11的邊角撞傷,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1的邊角均經過圓角處理,呈曲線狀。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底座11可以為底板,該底板可以為木質底板,也可以為金屬底板,還可以為塑料底板。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底板為塑料底板,例如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材質制成,其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為(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ABS塑料)。
如圖2所示,所述底座11上設置有N個連接件111,每個連接件111用于連接散熱板14A,以實現散熱板14A與底座11的可拆卸連接,其中,N為正整數。該連接件111可以為卡槽,也可以為凸塊,或者其他滿足要求的結構。例如,當該連接件111為卡槽時,該散熱板14A從上向下豎直放入該卡槽中,以實現散熱板14A與底座11的可拆卸連接;當該連接件111為凸塊時,此時散熱板14A上設置有與該凸塊相匹配的凹槽,放置散熱板14A時,將該凸塊卡入散熱板14A的凹槽內,以實現散熱板14A與底座11的可拆卸連接。于本實施例中,優選地,該連接件111為卡槽,每塊所述散熱板14A通過一個所述連接件111與所述底座11連接。
其中,散熱板14A的數量與連接件111的數量相同,即散熱板14A的數量也為N塊。
其中,所述連接件111的數量可以1個,也可以為2個,還可以為2個以上,即N的數值為正整數(1,2,3,4…N)。于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連接件111的數量為3個,即N的數值為3。
其中,三個連接件111即卡槽等間距設置于位于由所述側板組12A和底座11共同形成的容納腔室內的所述底座11上。
于本實施例中,優選地,所述箱體10A可以為長方形箱體10A。進一步地,所述側板組12A包括:第一側板121、第二側板122A、第三側板123和第四側板124A。
所述第一側板121與所述底座11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一側板121與所述底座11一體成型。所述第一側板121還分別與所述第二側板122A、所述第四側板124A和所述頂板13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一側板121與所述第二側板122A為可拆卸連接,例如,通過螺釘,或者螺桿和螺母,亦或者凹槽與凸塊實現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側板121與所述第四側板124A為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側板121與所述頂板13為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二側板122A與所述底座11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二側板122A與所述底座11為可拆卸連接,例如,通過螺釘,或者螺桿和螺母,亦或者凹槽與凸塊實現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側板122A還分別與所述第三側板123和所述頂板13連接,優選地,該連接為可拆卸連接,即所述第一側板121與所述第四側板124A為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側板121與所述頂板13為可拆卸連接。
于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優選地,所述第二側板122A上設置有N個進水口128和N個出水口129。優選地,所述N個進水口128并排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122A上,所述N個出水口129并排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122A上。進一步地,N個進水口128并排等間距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122A上,N個出水口129并排等間距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122A上。其中,優選地,所述N的數值為3。即三個出水口129中心的連線呈一條水平線。
于本實施例中,優選地,進水口128設置在出水口129的上方,即每個所述進水口128到所述底座11的距離均大于每個所述出水口129到所述底座11的距離。進水口128和出水口129的這種設置方式保證了冷卻液進入S型冷卻管15A道后先流經電池組塊發熱最多的上半部分,有利于使電池組塊上、下部分的溫度達到均勻。
其中,所述進水口128的形狀和出水口129的形狀可以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或者多棱柱形,亦或者其它形狀。應該理解的是,進水口128的形狀與出水口129的形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進水口128之間的形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出水口129之間的形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進水口128的形狀為圓形,出水口129的形狀為多棱柱形,為了避免累贅,此處不再一一舉例。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側板122A的底端兩側均設置有底腳凸臺125,如圖3所示,即靠近所述底座11的所述第二側板122A的底端兩側均設置有底腳凸臺125。所述底座11凸臺一方面用于支撐該箱體10A,使該箱體10A的底座11與地面之間或接觸物之間存在一定的間距。另一方面,在該底座11凸臺上還設有用于連接第一側板121和第三側板123的螺孔,即第二側板122A通過螺釘分別與第一側板121和第三側板123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三側板123與所述底座11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三側板123與所述底座11一體成型。所述第三側板123還分別與所述第四側板124A和所述頂板13連接,優選地,該連接為可拆卸連接,例如,通過螺釘,或者螺桿和螺母,亦或者凹槽與凸塊實現可拆卸連接。即所述第三側板123與所述第四側板124A為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三側板123與所述頂板13為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四側板124A與所述底座11連接,優選地,所述第四側板124A與所述底座11為可拆卸連接,例如,通過螺釘,或者螺桿和螺母,亦或者凹槽與凸塊實現可拆卸連接。所述第四側板124A還與所述頂板13連接,優選地,該連接為可拆卸連接,例如,通過螺釘,或者螺桿和螺母,亦或者凹槽與凸塊實現可拆卸連接。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四側板124A的底端兩側均設置有底腳凸臺125,如圖4所示,即靠近所述底座11的所述第四側板124A的底端兩側均設置有底腳凸臺125。所述底座11凸臺一方面用于支撐該箱體10A,使該箱體10A的底座11與地面之間或接觸物之間存在一定的間距。另一方面,在該底座11凸臺上還設有用于連接第一側板121和第三側板123的螺孔,即第四側板124A通過螺釘分別與第一側板121和第三側板123可拆卸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側板121和所述第三側板123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側板122A和所述第四側板124A相對設置。
其中,應當理解的是,所述底腳凸臺125還可以是設置于底座11上,或者是設置于第一側板111的底端兩側和第三側板113的底端兩側,即該底座凸臺125無論是設置于底座11、第一側板121、第二側板122A、第三側板123和/或第四側板124A上,只要滿足該底腳凸臺125設置于箱體10A的底端的標準均可。為了避免累贅,此處不再舉例。
所述頂板13與所述側板組12A連接,用于封閉所述容納腔室。于本實施例中,所述頂板13分別與所述第一側板121、第二側板122A、第三側板123和第四側板124A可拆卸連接,例如,通過螺釘,或者螺桿和螺母,亦或者凹槽與凸塊實現可拆卸連接。
其中,為了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該箱體10A的過程中,被第一側板121、第二側板122A、第三側板123、第四側板124A和/或頂板13的邊角撞傷,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板121、第二側板122A、第三側板123、第四側板124A和頂板13的邊角均經過圓角處理,呈曲線狀。
如圖5所示,所述散熱板14A一方面用于將由側板組12A與所述底座11形成的容納腔室分割成至少兩個容納空腔。于本實施例中,優選地,所述散熱板14A的數量為三塊,即每塊所述散熱板14A通過一個所述連接件111與所述底座11連接,所述3塊散熱板14A將所述容納腔室分割成4個用于放置電池組塊的容納空腔。于本實施例中,優選地,每塊所述散熱板14A上設置有一個用于使所述電池組塊冷卻的S型冷卻管15A。為了增加電池組塊與散熱板14A的換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優選地,當所述電池組塊放置于所述容納空腔內時,所述散熱板14A與所述電池組塊的側面緊密接觸。即S型冷卻管15A布置在電池組塊之間的空隙中,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使得冷卻液的流量大大增加。
其中,S型冷卻管15A的結構如圖6所示。
其中,每個所述S型冷卻管15A的進水端設置于與該S型冷卻管15A的進水端相對應的所述進水口128處,每個所述S型冷卻管15A的出水端設置于與該S型冷卻管15A的出水端相對應的所述出水口129處。其中,進水端與出水端連通,即冷卻液在該S型冷卻管15A中是流動的,從而提高了散熱效率。
其中,每個所述S型冷卻管15A的進水端和出水端均設置于電池組塊的外側,即S型冷卻管15A的進水端經進水口128引至第二側板122A的外側,且進水口128處涂有絕緣密封膠,以提高模組防漏液的性能,增加電池組塊的安全性。S型冷卻管15A的出水端經出水口129引至第二側板122A的外,且出水口129處涂有絕緣密封膠,以提高模組防漏液的性能,增加電池組塊的安全性。
于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箱體10A還包括:進水端母管126和出水端母管127。
所述進水端母管126上設置有N個管道端口,優選地,該進水端母管126上設置有3個管道端口,該3個管道端口分別與三個出水端一一對應過盈連接。即冷卻液經進水端母管126的三個分流支管分別流經三個S型冷卻管15A內。
所述出水端母管127上設置有N個管道端口,優選地,該出水端母管127上設置有3個管道端口,該3個管道端口分別與三個出水端一一對應過盈連接。即三個S型冷卻管15A內的冷卻液經出水端母管127的三個分流支管匯合至出水端母管127內。
應當理解的是,上述中的進水端母管126和/或出水端母管127并不限于圖1中所示的結構,還可以是別的結構,例如,如圖7所示的結構。因此上述中的進水端母管126和/或出水端母管127的結構僅僅是為了使其結構清楚而舉的例子而已,不能理解成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8和圖9,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箱體10B與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箱體10A相比,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散熱板14B(如圖11所示)的結構不同,即S型冷卻管15B(如圖12所示)的進水端與出水端相對設置于兩側,不再是第一實施例中的,進水端與出水端設置于同一側,從而導致所述側板組12B(如圖10所示)的結構也不同。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側板122B上設置有N個進水口128,所述第四側板124B(如圖9所示)上N個出水口129。即所述第二側板122B上設置有3個進水口128,冷卻液經進水端母管126的三個分流支管分別流經三個S型冷卻管15B內。所述第四側板124B上設置有3個出水口129,三個S型冷卻管15B內的冷卻液經出水端母管127的三個分流支管匯合至出水端母管127內。
其中,圖8為箱體10B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9為箱體10B的爆炸圖。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池液冷裝置30A,請參閱圖13、圖14和圖5。該電池液冷裝置30A包括:電池組塊31、集流板32和第一實施所述的箱體10A。其中,圖13為電池液冷裝置30A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14為電池液冷裝置30A的第一爆炸圖;圖15為電池液冷裝置30A的第二爆炸圖。
所述電池組塊31安裝于該箱體10A的容納空腔內,且當所述電池組塊31放置于所述容納空腔內時,所述散熱板14A與所述電池組塊31的側面緊密接觸。所述電池組塊31的數量與容納腔室的數量相同,即為N+1個,其中N為正整數。于本實施例中,由于箱體10A的容納腔室被3塊散熱板14A分割成4個容納腔室,因此所述電池組塊31的數量為4個。所述電池組塊31是由至少兩個以上的電池單體串聯構成。于本實施例中,優選地每個所述電池組塊31均由6個電池單體構成,6個電池單體之間均通過所述集流板32實現串聯。
每個所述電池組塊31通過所述集流板32與另一個所述電池組塊31串聯,于本實施例中,即4個電池組塊31相互串聯,構成電池模組。
如圖16所示,所述集流板32用于實現4個電池組塊31之間的串聯,優選地,所述集流板32上設置有多個集流片。每個電池組塊31均通過該集流片實現串聯,例如,第一個電池單體的正極與第二個電池單體的負極連接,第二個電池單體的正極與第三個電池單體的負極連接,第三個電池單體正極與第四個電池單體的負極連接,第四個電池單體的正極與第五個電池單體的負極連接,第五個電池單體正極與第六個電池單體的負極連接,第六個電池單體的正極與第一個電池單體的負極連接。每個電池組塊31之間也通過該集流片實現串聯,構成電池模組。例如,第一個電池組塊31的正極與第二個電池組塊31的負極連接,第二個電池組塊31的正極與第三個電池組塊31的負極連接,第三個電池組塊31的正極與第四個電池組塊31的負極連接,第四個電池組塊31的正極與第一個電池組塊31的負極連接。該所述電池模組通過集流板32引出正負極,再通過電源輸出端子將所述正負極引出到所述箱體10A的外側,例如,位于箱體10A的第二側板122B與頂板13相連接的一側。
其中,優選地,所述電池單體為方形鋰離子動力電池。
其中,優選地,所述第一集流片用于連接電池單體的正極,第二集流片用于連接電池單體的負極。
應當理解是,本實施例中的電池液冷裝置30A的箱體10A也可以為第二實施例中示出的箱體10B,即包括電池組塊31、集流板32和第二實施所述的箱體10B。為了避免累贅,此處不再描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箱體及電池液冷裝置。該箱體包括:底座、側板組、頂板、3塊散熱板、進水端母管和出水端母管。所述側板組與所述底座連接形成一個容納腔室,所述頂板與所述側板組連接,用于封閉所述容納腔室。所述3塊散熱板將所述容納腔室分割成4個用于放置電池組塊的容納空腔,每塊所述散熱板上設置有一個用于使所述電池組塊冷卻的S型冷卻管,該S型冷卻管布置在電池組塊之間的空隙中,能在有限的空間內使得冷卻液的流量大大增加,從而提高電池組塊的換熱效率。其次,當所述電池組塊放置于所述容納空腔內時,所述散熱板與所述電池組塊的側面緊密接觸,增加了電池組塊與散熱板的換熱面積,提高了換熱效率。加之,進水口設置在出水口的上方的這種設置方式保證了冷卻液進入S型冷卻管道后先流經電池組塊發熱最多的上半部分,有利于使電池組塊上、下部分的溫度達到均勻。該電池液冷裝置包括:4個電池組塊、集流板和上述的箱體。該電池液冷裝置解決了當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普遍存在的散熱效率低,模組內部溫度不均勻等問題,提高了電池的性能、使用壽命以及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發明具備:散熱效率高、結構簡單、加工制造方便、性能優良,并且能提高電池組塊整體的能量密度、性能、使用壽命以及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