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實施例涉及天線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縫隙天線的加工方法、縫隙天線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移動終端產品的差異化越來越小,移動終端廠商為了追求極致的外觀表現,一體式金屬外觀件開始普及。但因需要采用金屬外觀件本體實現天線功能,因此金屬外觀件需要用塑膠斷開,此時為進一步提升外觀的精致度,需要在金屬外觀件本體上加工加工微縫天線。其中,在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如下方式加工加工微縫天線:
其一,采用激光切割,采用該種方式,則由于激光切割深度限制,金屬微縫只能加工成統一壁厚,這對內部結構限制較大;其次激光切割會產生金屬殘渣,因此需要對切割后的金屬外觀件經過多次超聲波清洗;再次激光切割設備昂貴,成本較大;
其二,采用鋸刀切割,采用該種方式,則由于金屬縫隙較小,因此需要鋸刀的厚度較小,這使得刀具強度差,壽命較低;此外鋸刀只能走直線,而對曲線造型的微縫外觀無法實現;
其三,采用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CNC)精銑加工,采用該種方式,需要采用極小的刀具切銑加工,但是由于極小的刀具沒有強度,因此不具備量產性。
此外,在以上三種方案中,在對金屬外觀件進行微縫切割后,由于兩個微縫之間的金屬細條較為薄弱且強度較差,因此在微縫內注塑時,金屬細條容易產生變形,因此需要在注塑之前在微縫內填充膠水進行固定,工藝較為復雜,且外觀難以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縫隙天線的加工方法、縫隙天線及移動終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在加工微縫天線時存在的微縫天線的工藝較為復雜以及曲線造型的微縫外觀難以實現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縫隙天線的加工方法,包括:
在一金屬基板上加工出至少一個開槽;
在第一金屬板上加工出一用于插置于所述開槽內的第一金屬條,所述第一金屬條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屬板;
在第二金屬板上加工出與一用于插置于所述開槽內的第二金屬條,所述第二金屬條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屬板;
將所述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分別插置于所述開槽內,并將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分別固定于所述金屬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金屬條、第二金屬條均與所述開槽的槽壁相分離,且所述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
在所述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所述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與所述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中填充塑膠。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縫隙天線,包括:
金屬基板,所述金屬基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開槽;
第一金屬板,所述第一金屬板上設置有一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屬板的第一金屬條,所述第一金屬板固定于所述金屬基板上,且所述第一金屬條插置于所述開槽內;
第二金屬板,所述第二金屬板上設置有一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屬板的第二金屬條,所述第二金屬板固定于所述金屬基板上,且所述第二金屬條插置于所述開槽內,其中,所述第一金屬條、第二金屬條均與所述開槽的槽壁相分離,且所述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
塑膠,所述塑膠填充于所述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所述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與所述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中。
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縫隙天線。
這樣,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在金屬基板上加工出至少一個開槽作為縫隙天線開槽,即開槽的寬度為縫隙天線的總寬度,這使得能夠通過普通的切銑方式加工出開槽,從而使得能夠根據需求加工出所需形狀的開槽,實現了曲線造型的天線微縫外觀;此外,通過在第一金屬板上加工出用于插置于開槽內的第一金屬條,并通過在第二金屬板上加工出用于插置于開槽內的第二金屬條,并使得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插置于開槽內時,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均與開槽的槽壁相分離,且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從而得到第一金屬條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這相對現有技術中直接在金屬基板上加工天線微縫隙的方式,簡化了加工微縫隙的工藝過程,并增加了微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并使得插置有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的開槽內較為整潔,省略了清洗縫隙內殘渣的過程;另外,最后在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與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中填充塑膠,使得開槽內縫隙中全部填充有塑膠,從而完成縫隙天線的加工過程,此時由于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較高,因此省略了填充塑膠前在縫隙內填充膠水固定的過程,從而整體上簡化了縫隙天線加工的工藝過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加工微縫天線時存在的微縫天線的工藝較為復雜以及曲線造型的微縫外觀難以實現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縫隙天線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圖;
圖2表示加工有開槽的金屬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表示加工有第一金屬條的第一金屬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表示加工有第二金屬條的第二金屬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表示第一金屬板、第二金屬板和金屬基板的裝配示意圖;
圖6表示插置有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的開槽的內部剖面示意圖;
圖7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中移動終端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第一實施例: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縫隙天線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圖。該縫隙天線的加工方法包括:
步驟101,在一金屬基板上加工出至少一個開槽。
在本步驟中,具體的,在金屬基板上加工的開槽為縫隙天線開槽。
具體的,如圖2所示,可以在金屬基板1的第一預設位置和第二預設位置分別加工出一個開槽11。在此,由于開槽11為縫隙天線開槽,即開槽11的外形即為縫隙天線外形,開槽11的寬度為縫隙天線的總寬度,這使得開槽11的寬度遠遠大于縫隙天線中的縫隙寬度,從而使得在本步驟中能夠通過普通的切銑方式加工得到開槽11,并使得能夠根據需求加工出所需形狀的開槽,例如加工外形狀為曲線形狀的開槽,進而使得能夠在簡化得到縫隙天線開槽的工藝過程的同時,實現曲線造型的天線微縫外觀。
步驟102,在第一金屬板上加工出一用于插置于開槽內的第一金屬條,第一金屬條凸出于第一金屬板。
在本步驟中,具體的,如圖3所示,可以在第一金屬板2上加工出與開槽11的外形相適配的第一金屬條21,該第一金屬條21凸出于第一金屬板2,并且用于插置于開槽11內。具體的,該第一金屬條21凸出于第一金屬板2的高度可以大于或等于開槽11的深度,從而使得在將第一金屬條21插置在開槽11內時,能夠使得第一金屬條21的端部能夠固定在開槽11的底部,進而使得第一金屬條21能夠將開槽11分割為兩部分。
這樣,由于是在第一金屬板2上加工第一金屬條21,因此可以通過普通的CNC進行加工得到第一金屬條21。此外,相對于在金屬基板上加工天線微縫隙得到中間金屬條的加工方式,在第一金屬板2上加工第一金屬條21,可以增加第一金屬條的結構強度。具體的,該第一金屬條21的寬度可以大于或等于0.4mm。
步驟103,在第二金屬板上加工出與一用于插置于開槽內的第二金屬條,第二金屬條凸出于第二金屬板。
在本步驟中,具體的,如圖4所示,可以在第二金屬板3上加工出與開槽11的外形相適配的第二金屬條31,該第二金屬條31凸出于第二金屬板3,并且用于插置于開槽11內。具體的,該第二金屬條31凸出于第二金屬板3的高度可以大于或等于開槽11的深度,從而使得在將第二金屬條31插置在開槽11內時,能夠使得第二金屬條31的端部能夠固定在開槽11的底部,進而使得第二金屬條31能夠將開槽11分割為兩部分。
這樣,由于是在第二金屬板3上加工第二金屬條31,因此可以通過普通的CNC進行加工得到第二金屬條31。此外,相對于在金屬基板上加工天線微縫隙得到中間金屬條的加工方式,在第二金屬板3上加工第二金屬條31,可以增加第二金屬條的結構強度。具體的,該第二金屬條31的寬度可以大于或等于0.4mm。
步驟104,將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分別插置于開槽內,并將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分別固定于金屬基板上。
在本步驟中,具體的,在將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分別插置在開槽11內時,第一金屬條21、第二金屬條31均與開槽11的槽壁相分離,且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這樣可以在開槽11內得到第一金屬條21與開槽11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21與第二金屬條31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31與開槽11的槽壁之間的縫隙。
此外,具體參見圖5,在將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插置在開槽內時,還需要將第一金屬板2和第二金屬板3分別固定于金屬基板1上,從而使得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能夠固定插置在開槽內。
另外,具體參見圖6,在將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插置在開槽內時,由于第一金屬條21、第二金屬條31均與開槽11的槽壁相分離,且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因此可以得到第一金屬條21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2、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的縫隙13以及第二金屬條31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4。這樣,通過在開槽內插置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得到縫隙12、縫隙13和縫隙14的方式,相對直接通過激光切割、鋸刀切割或CNC精銑加工在金屬基板上加工天線微縫隙的方式,簡化了加工微縫隙的工藝過程,并使得縫隙12、縫隙13和縫隙14內較為整潔,省略了現有技術中清洗加工得到的微縫隙內殘渣的過程。
另外,具體的,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間隔的預設距離可以大于或等于0.3mm。這樣,使得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的縫隙的寬度大于或等于0.3mm。
步驟105,在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與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中填充塑膠。
在本步驟中,可以在開槽內填充塑膠。此外,參見圖6,由于開槽內插置有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因此在開槽內填充塑膠時,則為在開槽內第一金屬條21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2、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的縫隙13以及第二金屬條31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4之間填充塑膠。
具體的,由于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的強度較高,因此可以直接在開槽內縫隙12、縫隙13以及縫隙14中進行納米注塑,而不用再在納米注塑前在縫隙12、縫隙13以及縫隙14內填充膠水,從而省略了在納米注塑前在縫隙內填充膠水的工藝過程,從而整體上簡化了縫隙天線的加工工藝過程。
此外,具體的,在開槽內第一金屬條21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2、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的縫隙13以及第二金屬條31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4中填充塑膠之后,可以再通過CNC加工固定有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的金屬基板,從而得到具有符合需求的天線外觀效果的金屬基板。
這樣,本實施例通過首先加工縫隙天線開槽,使得能夠通過普通的切銑方式加工出開槽,從而使得能夠根據需求加工出所需形狀的開槽,實現了曲線造型的天線微縫外觀;此外,通過在第一金屬板上加工出用于插置在開槽內的第一金屬條,并通過在第二金屬板上加工出用于插置在開槽內的第二金屬條,并使得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插置在開槽內時,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均與開槽的槽壁相分離,且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從而得到第一金屬條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這相對現有技術中直接在金屬基板上加工天線微縫隙的方式,簡化了加工微縫隙的工藝過程,并增加了微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使得插置有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的開槽內較為整潔,省略了清洗縫隙內殘渣的過程;另外,最后在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與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中填充塑膠,使得開槽內縫隙中全部填充有塑膠,從而完成縫隙天線的加工過程,此時由于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較高,因此省略了填充塑膠前在縫隙內填充膠水固定的過程,從而整體上簡化了縫隙天線的工藝加工過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加工微縫天線時存在的微縫天線的工藝較為復雜以及曲線造型的微縫外觀難以實現的問題。
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具體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的縫隙天線的加工方法,首先,參見圖2,在金屬基板1上加工出至少一個開槽11,并且在金屬基板1上加工出至少一個開槽11時,在金屬基板1上開槽11的第一側加工出至少一個第一螺紋孔15,并在金屬基板1上與開槽11的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加工出至少一個第二螺紋孔16。具體的,該開槽11的外形狀可以為曲線形狀。此外,可以根據需求,在金屬基板1的第一預設位置和第二預設位置分別加工出一個開槽11。
進一步地,參見圖3和圖4,在第一金屬板2上加工出一用于插置于開槽11內的第一金屬條21,該第一金屬條21凸出于第一金屬板2,并在第二金屬板3上加工出一用于插置于開槽11內的第二金屬條31,該第二金屬條31凸出于第二金屬板3。
具體的,參見圖2至圖4,在具體實現開槽11、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的加工工藝時,開槽11的中間部分凸出或凹陷于開槽11的兩端部分;第一金屬板2呈凸狀結構,且第一金屬條21垂直凸出于第一金屬板2的凸形邊緣;第二金屬板3呈凹狀結構,且第二金屬條31垂直凸出于第二金屬板3的凹形邊緣。這樣,可以使得在將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插置于開槽11內時,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能夠相適配的插置到開槽11內,并且使得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的縫隙寬度相一致,實現了縫隙天線的曲線微縫外觀。
進一步地,繼續參見圖3和圖4,為了將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能夠牢固的固定在金屬基板上,則在將第一金屬板和第二金屬板分別固定于金屬基板上之前,還需要在第一金屬板2上加工出與至少一個第一螺紋孔15分別相對設置的至少一個第三螺紋孔22,在第二金屬板3上加工出與至少一個第二螺紋孔16分別相對設置的至少一個第四螺紋孔32。
這樣,進一步地,參見圖5,在將第一金屬板2和第二金屬板3分別固定在金屬基板上時,可以通過螺栓穿設至少一個第三螺紋孔和至少一個第一螺紋孔,將第一金屬板2固定于金屬基板1上,并通過螺栓穿設至少一個第四螺紋孔和至少一個第二螺紋孔,將第二金屬板3固定于金屬基板1上,保證了第一金屬板2和第二金屬板3的安裝牢固性。
進一步地,參見圖6,在將第一金屬板2和第二金屬板3分別固定在金屬基板1上時,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已分別插置于開槽11內,此時,第一金屬條21、第二金屬條31均與開槽11的槽壁相分離,且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具體的,該預設距離的取值可以大于或等于0.3mm,從而使得開槽11內第一金屬條21和開槽11的槽壁之間形成縫隙12、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形成縫隙13、第二金屬條31和開槽11的槽壁之間形成縫隙14。此時,可以在開槽內第一金屬條21與開槽11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2、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的縫隙13以及第二金屬條31和開槽11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4中填充塑膠。
至此,經過上述步驟后,完成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縫隙天線的加工工藝過程。
這樣,本實施例中,在金屬基板上加工的至少一個開槽為縫隙天線開槽,即開槽的寬度為縫隙天線的總寬度,這使得開槽的寬度較大,從而能夠通過普通的切銑方式加工開槽,從而使得可以根據需求加工出所需形狀的開槽,實現了曲線造型的天線微縫外觀;此外,通過在第一金屬板上加工出用于插置在開槽內的第一金屬條,并通過在第二金屬板上加工出用于插置在開槽內的第二金屬條,并使得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插置在開槽內時,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均與開槽的槽壁相分離,且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從而得到第一金屬條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這相對現有技術中直接在金屬基板上加工天線微縫隙的方式,簡化了加工微縫隙的工藝過程,并增加了微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使得插置有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的開槽內較為整潔,省略了清洗縫隙內殘渣的過程;另外,最后在開槽內第一金屬條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和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中填充塑膠,此時由于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較高,因此省略了填充塑膠前在縫隙內填充膠水固定的過程,從而整體上簡化了縫隙天線的加工工藝過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加工微縫天線時存在的微縫天線的工藝較為復雜以及曲線造型的微縫外觀難以實現的問題。
第二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縫隙天線,參見圖2至圖6,該縫隙天線包括:
金屬基板1,金屬基板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開槽11;
第一金屬板2,第一金屬板2上設置有一凸出于第一金屬板2的第一金屬條21,第一金屬板2固定于金屬基板1上,且第一金屬條21插置于開槽11內;
第二金屬板3,第二金屬板3上設置有一凸出于第二金屬板3的第二金屬條31,第二金屬板3固定于金屬基板1上,且第二金屬條31插置于開槽11內,其中,第一金屬條21、第二金屬條31均與開槽11的槽壁相分離,且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
塑膠(圖中未示出),塑膠填充于開槽11內第一金屬條21與開槽11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2、第一金屬條21與第二金屬條31之間的縫隙13以及第二金屬條31與開槽11的槽壁之間的縫隙14中。
具體的,第一金屬條21和第二金屬條31之間的預設距離的取值可以為大于或等于0.3mm。
這樣,在本實施例中的縫隙天線中,包括設置有開槽的金屬基板、設置有第一金屬條的第一金屬板以及設置有第二金屬條的第二金屬板,且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分別插置于開槽內,這樣該縫隙天線通過將第一金屬板上的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板上的第二金屬條插置于開槽內的方式,使得開槽的寬度較大,從而能夠通過普通的切銑方式加工開槽,從而使得可以根據需求加工出所需形狀的開槽,實現了曲線造型的天線微縫外觀;此外,第一金屬條、第二金屬條均與開槽的槽壁相分離,且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從而使得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第一金屬條與第二金屬條之間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形成縫隙,這相對現有技術中直接在金屬基板上加工天線微縫隙的方式,簡化了加工微縫隙的工藝過程,并增加了微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使得插置有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的開槽內較為整潔,省略了清洗縫隙內殘渣的過程;另外,最后直接將塑膠填充在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與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中,此時由于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較高,因此在實現加工工藝過程時,省略了填充塑膠前在縫隙內填充膠水固定的過程,從而整體上簡化了縫隙天線的加工工藝過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加工微縫天線時存在的微縫天線的工藝較為復雜以及曲線造型的微縫外觀難以實現的問題。
進一步地,參見圖2,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在金屬基板1的第一預設位置和第二預設位置均設置有一個開槽11。
進一步地,參見圖2和圖3,為了將第一金屬板2固定在金屬基板1上,金屬基板1上開槽11的第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螺紋孔15,第一金屬板2上設置有與至少一個第一螺紋孔15分別相對設置的至少一個第三螺紋孔22,第一金屬板2通過螺栓4穿設至少一個第三螺紋孔22和至少一個第一螺紋孔15,固定于金屬基板1上。
進一步地,當然,參見圖2和圖4,為了將第二金屬板3固定在金屬基板1上,金屬基板1上與開槽11的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螺紋孔16,第二金屬板3上設置有與至少一個第二螺紋孔16分別相對設置的至少一個第四螺紋孔32,第二金屬板3通過螺栓4穿設至少一個第四螺紋孔32和至少一個第二螺紋孔16,固定于金屬基板1上。
進一步地,開槽11的外形在可以為曲線形狀。這樣,由于開槽的寬度較寬,因此可以實現曲線造型的微縫外觀。
此外,參見圖2至圖4,在具體加工開槽11的外觀時,開槽11的中間部分凸出或凹陷于開槽11的兩端部分;第一金屬板2呈凸狀結構,且第一金屬條21垂直凸出于第一金屬板2的凸形邊緣;第二金屬板3呈凹狀結構,且第二金屬條31垂直凸出于第二金屬板3的凹形邊緣。
這樣,本實施例中的縫隙天線,由于開槽的寬度較寬,因此可以采用普通的切銑方式加工開槽,從而使得可以根據需求加工出所需形狀的開槽,實現了曲線造型的天線微縫外觀;此外,由于直接將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插置于開槽內,從而使得插置有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的開槽內較為整潔,省略了清洗縫隙內殘渣的過程;另外,第一金屬條、第二金屬條均與開槽的槽壁相分離,且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從而使得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第一金屬條與第二金屬條之間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形成縫隙,這相對現有技術中直接在金屬基板上加工天線微縫隙的方式,簡化了加工微縫隙的工藝過程,并增加了微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另外,直接將塑膠填充在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與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中,此時由于縫隙之間的金屬條的強度較高,因此在實現加工工藝過程時,省略了填充塑膠前在縫隙內填充膠水固定的過程,從而整體上簡化了縫隙天線的加工工藝過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加工微縫天線時存在的微縫天線的工藝較為復雜以及曲線造型的微縫外觀難以實現的問題。
第三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包括第二實施例中的縫隙天線。
具體的,該移動終端可以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數碼相機、膝上型便攜計算機、車載電腦、臺式計算機、機頂盒、智能電視機、可穿戴設備中的至少一項。
第四實施例:
圖7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中移動終端的結構框圖。具體地,圖7中的移動終端700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車載電腦等。
圖7中的移動終端700包括射頻(Radio Frequency,RF)電路710、存儲器720、輸入單元730、顯示單元740、縫隙天線750、處理器760、音頻電路770、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塊780和電源790。
其中,輸入單元730可用于接收用戶輸入的數字或字符信息,以及產生與移動終端700的用戶設置以及功能控制有關的信號輸入。具體地,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輸入單元730可以包括觸控面板731。觸控面板731,也稱為觸摸屏,可收集用戶在其上或附近的觸摸操作(比如用戶使用手指、觸筆等任何適合的物體或附件在觸控面板731上的操作),并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式驅動相應的連接裝置。可選的,觸控面板731可包括觸摸檢測裝置和觸摸控制器兩個部分。其中,觸摸檢測裝置檢測用戶的觸摸方位,并檢測觸摸操作帶來的信號,將信號傳送給觸摸控制器;觸摸控制器從觸摸檢測裝置上接收觸摸信息,并將它轉換成觸點坐標,再送給該處理器760,并能接收處理器760發來的命令并加以執行。此外,可以采用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以及表面聲波等多種類型實現觸控面板731。除了觸控面板731,輸入單元730還可以包括其他輸入設備732,其他輸入設備7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鍵盤、功能鍵(比如音量控制按鍵、開關按鍵等)、軌跡球、鼠標、操作桿等中的一種或多種。
其中,顯示單元740可用于顯示由用戶輸入的信息或提供給用戶的信息以及移動終端700的各種菜單界面。顯示單元740可包括顯示面板741,可選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來配置顯示面板741。
應注意,觸控面板731可以覆蓋顯示面板741,形成觸摸顯示屏,當該觸摸顯示屏檢測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觸摸操作后,傳送給處理器760以確定觸摸事件的類型,隨后處理器760根據觸摸事件的類型在觸摸顯示屏上提供相應的視覺輸出。
觸摸顯示屏包括應用程序界面顯示區及常用控件顯示區。該應用程序界面顯示區及該常用控件顯示區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區分兩個顯示區的排列方式。該應用程序界面顯示區可以用于顯示應用程序的界面。每一個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個應用程序的圖標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該應用程序界面顯示區也可以為不包含任何內容的空界面。該常用控件顯示區用于顯示使用率較高的控件,例如,設置按鈕、界面編號、滾動條、電話本圖標等應用程序圖標等。
其中,處理器760是移動終端7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種接口和線路連接整個手機的各個部分,通過運行或執行存儲在第一存儲器721內的軟件程序和/或模塊,以及調用存儲在第二存儲器722內的數據,執行移動終端700的各種功能和處理數據,從而對移動終端700進行整體監控。可選的,處理器760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單元。
可選地,縫隙天線750包括:
金屬基板,所述金屬基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開槽;
第一金屬板,所述第一金屬板上設置有一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屬板的第一金屬條,所述第一金屬板固定于所述金屬基板上,且所述第一金屬條插置于所述開槽內;
第二金屬板,所述第二金屬板上設置有一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屬板的第二金屬條,所述第二金屬板固定于所述金屬基板上,且所述第二金屬條插置于所述開槽內,其中,所述第一金屬條、第二金屬條均與所述開槽的槽壁相分離,且所述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
塑膠,所述塑膠填充于所述開槽內第一金屬條與所述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第一金屬條與所述第二金屬條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金屬條與開槽的槽壁之間的縫隙中。
可選地,所述金屬基板的第一預設位置和第二預設位置均設置有一個開槽。
可選地,所述第一金屬條和第二金屬條之間的預設距離的取值大于或等于0.3mm。
可選地,所述金屬基板上所述開槽的第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金屬板上設置有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螺紋孔分別相對設置的至少一個第三螺紋孔,所述第一金屬板通過螺栓穿設所述至少一個第三螺紋孔和至少一個第一螺紋孔,固定于所述金屬基板上。
可選地,所述金屬基板上與所述開槽的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金屬板上設置有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螺紋孔分別相對設置的至少一個第四螺紋孔,所述第二金屬板通過螺栓穿設所述至少一個第四螺紋孔和至少一個第二螺紋孔,固定于所述金屬基板上。
可選地,所述開槽的外形狀為曲線形狀。
可選地,所述開槽的中間部分凸出或凹陷于所述開槽的兩端部分;所述第一金屬板呈凸狀結構,且所述第一金屬條垂直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屬板的凸形邊緣;所述第二金屬板呈凹狀結構,且所述第二金屬條垂直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屬板的凹形邊緣。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ROM、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