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接端子,具體的說是一種電容器元件的壓接端子,屬于電容器元件連接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電容器元件的連接線基本上采用釬焊連接的方式,從而構成電容器設計所需的串并聯結構。釬焊的技術雖然已是個成熟工藝,但由于是人工操作,存在虛焊、漏焊的情況。并且采用的焊錫需含一定量的鉛以保證焊錫的可靠,采用的助焊劑松香對電容器的損耗影響也相當明顯,所以亟待新的連接方式的出現及替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電容器元件壓接端子,通過冷壓接的方式構成電容元件的引出線,提高了連接的可靠性,減小了電容器的損耗。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電容器元件壓接端子包括第一壓接板、第二壓接板和壓接套,其特征是:第一壓接板和第二壓接板通過折彎部連接成一體,第一壓接板上設有多個向第二壓接板方向凸起的壓塊,第二壓接板上對應每個壓塊的位置設有壓接孔,壓接孔的大小能夠容納壓塊壓入;第二壓接板側面延伸出連接板,連接板側面連接壓接套,壓接套內設有前后貫通的壓接腔。
進一步的,折彎部為圓弧形。
進一步的,壓塊和壓接孔的數量為兩個。
進一步的,壓塊為圓形。
進一步的,壓接腔的橫截面為長圓孔形狀。
進一步的,壓接套上表面設有內凹的壓接槽,壓接槽為矩形結構。
進一步的,壓塊根部設有壓塊孔,壓塊孔形狀與壓塊相同。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合理,通過機械壓接構成元件引出線,不僅壓接可靠,接觸電阻小,還減小了電容器使用過程中的自身損耗;能夠避免電容器產品由于內部虛焊、漏焊引起的質量問題;制造過程不再使用釬焊時所需的鉛、松香等,也有利于環境保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第一壓接板側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壓接板、2-第二壓接板、3-壓塊、4-壓接孔、5-連接板、6-壓接套、7-壓接槽、8-折彎部、9-壓塊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第一壓接板1、第二壓接板2和壓接套6。
第一壓接板1和第二壓接板2通過圓弧形的折彎部8連接成一體。第一壓接板1上設有多個向第二壓接板2方向凸起的壓塊3,第二壓接板2上對應每個壓塊3的位置設有圓形的壓接孔4。在第一壓接板1壓在第二壓接板2時,每個壓塊3都能壓入一個對應位置的壓接孔4中。所述壓接孔4的大小能夠容納壓塊3壓入。
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壓塊3和壓接孔4的數量為兩個。
第二壓接板2側面延伸出連接板5,連接板5側面連接壓接套6,壓接套6內設有前后貫通的壓接腔,壓接腔的橫截面為長圓孔形狀。
所述壓接套6上表面設有內凹的壓接槽7,在壓接過程中,通過在壓接槽7內加壓實現壓接套6內銅編織線的壓緊。所述壓接槽7為矩形結構。
所述壓塊3根部設有壓塊孔9,壓塊孔9形狀與壓塊3相同。壓塊3通過在第一壓接板1上開壓塊孔9、并將壓塊孔9內材料折彎形成。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進行電容器元件連接時,電容器元件的伸出部位伸入第一壓接板、第二壓接板之間,然后將第一壓接板、第二壓接板壓緊,從而實現電容器元件的伸出部位與壓接端子的壓接。第一壓接板上的壓塊一一對應壓入第二壓接板上的壓接孔中,能夠將電容器元件的伸出部位更可靠的壓緊在第一壓接板、第二壓接板之間。銅編織線伸入壓接套中,然后通過壓緊壓接槽,將銅編織線壓緊在壓接套中。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合理,通過機械壓接構成元件引出線,不僅壓接可靠,接觸電阻小,還減小了電容器使用過程中的自身損耗。能夠避免電容器產品由于內部虛焊、漏焊引起的質量問題;。制造過程不再使用釬焊時所需的鉛、松香等,也有利于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