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線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模塊化電子線束插接端子。
背景技術:
電子線束是一組金屬線和電纜綁在一起,實現運載設備之間來往的信號傳遞或電源的連接,是目前各類設備的連接電路中連接各電器設備的接線部件,一般由絕緣護套、接線端子、導線及絕緣包扎材料等組成。
但現有電子線束接線端子均為固定容量的端子,不同容量的接線端子應用于不同的情況,各種不同容量之間不能通用,或通用會造成資源浪費,插接端子使用不充分,同時不同規格的插接端子也造成了生產和使用成本的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塊化電子線束插接端子,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模塊化電子線束插接端子,包括母頭殼體和公頭殼體,母頭殼體前端設有母頭插槽,母頭殼體內設有母頭線束,母頭線束前端設有銅鼻子母插頭,母頭殼體一側設有第一模塊卡子,母頭殼體另一側設有第一模塊卡槽,母頭殼體下部設有第二模塊卡子,母頭殼體上部設有第二模塊卡槽,母頭殼體可拆卸連接公頭殼體,公頭殼體內設有公頭線束,公頭線束前端設有銅鼻子公插頭,公頭殼體上側設有連接卡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母頭殼體前端設有連接卡槽,銅鼻子公插頭插設在銅鼻子母插頭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接卡子左側設有公頭退出鈕。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塊卡子和第二模塊卡子均采用燕尾型結構,第一模塊卡槽和第二模塊卡槽均采用燕尾型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接卡子卡接在連接卡槽內,公頭退出鈕輕接觸在母頭殼體外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母頭殼體通過第一模塊卡子與第二模塊卡子插設在第一模塊卡槽與第二模塊卡槽內組成不同容量的電子線束插接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連接緊密,不易脫連,同時在母頭上設置有燕尾型的卡子和卡槽,可以實現任意數量的母頭連接組合成各種容量的電子線束插接頭,能夠適應不同的線束容量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模塊化電子線束插接端子連接結構圖。
圖2為模塊化電子線束插接端子母頭結構示意圖。
圖3為模塊化電子線束插接端子公頭結構示意圖。
圖4為模塊化電子線束插接端子母頭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中:1-母頭殼體、2-母頭插槽、3-母頭線束、4-銅鼻子母插頭、5-連接卡槽、6-公頭殼體、7-銅鼻子公插頭、8-連接卡子、9-公頭退出鈕、10-第一模塊卡子、11-第二模塊卡子、12-第一模塊卡槽、13-第二模塊卡槽、14-公頭線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模塊化電子線束插接端子,包括母頭殼體1和公頭殼體6,母頭殼體1前端設有母頭插槽2,母頭殼體1前端開設有連接卡槽5,母頭殼體1內設有母頭線束3,母頭線束3前端設有銅鼻子母插頭4,母頭殼體1一側設有第一模塊卡子10,母頭殼體1另一側設有第一模塊卡槽12,母頭殼體1下部設有第二模塊卡子11,母頭殼體1上部設有第二模塊卡槽13,母頭殼體1可拆卸連接公頭殼體6,公頭殼體6內設有公頭線束14,公頭線束14前端設有銅鼻子公插頭7,公頭殼體6上側設有連接卡子8,連接卡子8左側設有公頭退出鈕9,公頭殼體6插設在母頭殼體1內,連接卡子8卡接在連接卡槽5內,公頭退出鈕9輕接觸在母頭殼體1外側,銅鼻子公插頭7插設在銅鼻子母插頭4內,多個母頭殼體1通過第一模塊卡子10與第二模塊卡子11插設在第一模塊卡槽12與第二模塊卡槽13內組成不同容量的電子線束插接頭。
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運行穩定,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銅鼻子母插頭4壓接在母頭線束3一端并安裝在母頭殼體內,然后根據電子線束的線束數量選擇一定數量的母頭殼體,然后通過第一模塊卡子10、第二模塊卡子11與第一模塊卡槽12、第二模塊卡槽13的插設連接組裝成一個一定容量的電子線束插接頭,將銅鼻子公接頭7壓接在公頭線束14上并安裝在公有殼體6內,然后將公頭殼體6插接在母頭殼體1內,并使連接卡子8插設在連接卡槽5,公頭退出鈕9抵在母頭殼體1外側時則連接完成,線束能良好接觸,當線束檢測或其他原因導致需要分離連接插頭時,按下公頭退出鈕9并往外抽公頭殼體6,直至連接卡子8完全退出連接卡槽5內時松開公頭退出鈕9,即可將公頭殼體6退出母頭殼體1,實現電子線束分離。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