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可以反復充電的發光魚漂電池。
背景技術:
目前,全世界的發光魚漂都是使用一次性鋰錳電池,這種電池存在使用成本高、一次性使用、污染環境、使用不方便等缺點。除了這種一次性鋰錳電池外,目前的發光魚漂一直沒有合適的電池,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電池直徑只可以在4.5MM 長度不能超20MM,并且重量不能重,因為如果太重,魚漂就不能浮在水面;第二,因為魚漂,本身的體積小,比重不能高于水,并且在水里,對防水要求很高,用普通的插頭或觸點技術,根本解決不了充電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反復充電的發光魚漂電池,其適合用于發光魚漂,可反復充電。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可以反復充電的發光魚漂電池,包括有無線接收模塊、正極模塊以及負極模塊;該無線接收模塊呈圓柱體,其包括有外殼、設置于外殼內的電路板以及接收端線圈,接收端線圈與電路板導通連接;該正極模塊和負極模塊疊合在一起并卷繞在無線接收模塊的外表面,正極模塊和負極模塊之間夾設有隔膜,正極模塊和負極模塊均連接電路板,該正極模塊包括有疊設在一起的正極導電箔和正極活性物質,該負極模塊包括有疊設在一起的負極導電箔和負極活性物質,該隔膜夾設于正極活動物質和負極活性物質之間。
優選的,所述隔膜為聚乙烯薄膜。
優選的,所述正極導電箔為鋁箔,該負極導電箔為銅箔。
優選的,所述正極導電箔上焊接有極片,該極片向外伸出。
優選的,所述極片為鎳片。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將無線接收模塊、正極模塊和負極模塊合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本產品適合用于發光魚漂中,并可通過無線的方式進行反復充電,便于對電池進行全密封防水處理,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多次使用,減少污染環境,使用方便。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分解圖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無線接收模塊 11、外殼
20、正極模塊 21、正極導電箔
22、正極活性物質 23、極片
30、負極模塊 31、負極導電箔
32、負極活性物質 40、隔膜。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無線接收模塊10、正極模塊20以及負極模塊30。
該無線接收模塊10呈圓柱體,其包括有外殼11、設置于外殼10內的電路板(圖中未示)以及接收端線圈(圖中未示),接收端線圈與電路板導通連接,該無線接收模塊10與無線充電器配合進行無線充電,這種無線充電的原理為現有技術,在此對無線充電原理不作詳細敘述。
該正極模塊20和負極模塊30疊合在一起并卷繞在無線接收模塊10的外表面,正極模塊20和負極模塊30之間夾設有隔膜40,正極模塊20和負極模塊30均連接電路板,該正極模塊20包括有疊設在一起的正極導電箔21和正極活性物質22,該負極模塊30包括有疊設在一起的負極導電箔31和負極活性物質32,該隔膜40夾設于正極活動物質22和負極活性物質3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隔膜40為聚乙烯薄膜,所述正極導電箔21為鋁箔,該負極導電箔31為銅箔,并且,所述正極導電箔21上焊接有極片23,該極片23向外伸出,所述極片23為鎳片。
詳述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時,正極模塊20和負極模塊30分別與外部電路連接,從而實現了供電,當電量耗盡后,將本產品靠近無線充電器,無線充電器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通過NE555D芯片產生一個36.7K的脈沖頻率,IRFP460功率放大,使發射線圈產生磁場,當接收線圈靠近時,產生感應電流,經過全波整流和穩壓,得到負載電池所需要的充電電壓和電流。發射線圈的電流會隨著感應負載的增加而增大,通過運放把0.33歐的負載電壓23倍放大,再經過1N4148整流濾波得到電壓U1與基準源Uo比較。充電時,U1大于Uo七彩燈閃亮,表示正在充電;空負載或充滿電時,U1小于Uo,綠燈亮,若10秒鐘后沒有感應負載,自動斷電;按一下復位鍵則充電器重新啟動。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是:通過將無線接收模塊、正極模塊和負極模塊合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本產品適合用于發光魚漂中,并可通過無線的方式進行反復充電,便于對電池進行全密封防水處理,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多次使用,減少污染環境,使用方便。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