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WIFI雙頻天線。
背景技術: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已經嘗到了WIFI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其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泛: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等無處不在,已經深入的延伸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隨著其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不知不覺已經到了802.101ac時代,其擁有的兩個工作頻段:2.4G和5.8G來解決遠距離常規數據傳輸需求及近距離高清視頻的傳輸需求,同時也改善了傳輸信道的擁擠等。所以對于工作在802.101ac模式下的無線設備都具備兩個頻段同時發射無線電波的能力,但是目前無線設備卻受到天線的制約,由于頻段之間相隔較遠又不是倍頻的關系,很難實現天線在兩個頻段中都能滿足高增益和足夠的輻射均勻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WIFI雙頻天線,具備兩個頻段同等性能,滿足兩套天線陣列都達到等幅、同相的要求的特性,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WIFI雙頻天線,包括PCB覆銅板、第一輻射單元、第二輻射單元、射頻第一饋線、射頻第二饋線、信號傳輸共軸線及信號短接點,所述PCB覆銅板分為C1、C2兩個平面,第一輻射單元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分別是一號第一輻射單元和二號第一輻射單元,一號第一輻射單元和二號第一輻射單元分別位于PCB覆銅板的C1、C2兩個平面內;所述第二輻射單元分為一號第二輻射單元和二號第二輻射單元,一號第二輻射單元和二號第二輻射單元位于PCB覆銅板的C2平面內;所述射頻第一饋線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饋入微帶線和傳輸微帶線,饋入微帶線由一號饋入微帶線和二號饋入微帶線組成,傳輸微帶線由一號傳輸微帶線和二號傳輸微帶線組成;所述一號饋入微帶線和一號傳輸微帶線均位于PCB覆銅板的C1平面,二號饋入微帶線和二號傳輸微帶線均位于PCB覆銅板的C2平面,饋入微帶線和傳輸微帶線通過第一輻射臂連接;所述第一輻射臂包括一號第一輻射臂、二號第一輻射臂、三號第一輻射臂和四號第一輻射臂,一號第一輻射臂和二號第一輻射臂位于一號傳輸微帶線和二號傳輸微帶線的起點,三號第一輻射臂和四號第一輻射臂分別位于一號傳輸微帶線和二號傳輸微帶線的終點,并且一號饋入微帶線通過一號第一輻射臂與一號傳輸微帶線相互連接,并且二號饋入微帶線通過二號第一輻射臂與二號傳輸微帶線相互連接;所述射頻第二饋線為同軸線,其外導體和二號傳輸微帶線焊接,其內導體的輸入端和射頻第一饋線的一號饋入微帶線通過金屬化孔電連接,射頻第二饋線通過信號傳輸共軸線,順次延伸到信號短接點和二號第二輻射單元相接在一起;所述二號傳輸微帶線和第二輻射臂連接,第二輻射臂包含一號第二輻射臂、二號第二輻射臂、三號第二輻射臂和四號第二輻射臂,一號第二輻射臂、二號第二輻射臂、三號第二輻射臂和四號第二輻射臂均位于PCB覆銅板的C2平面,其中一號第二輻射臂、二號第二輻射臂、三號第二輻射臂和二號傳輸微帶線連接成一個整體,四號第二輻射臂單獨存在,通過短接柱和射頻第二饋線的內導體的終端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射頻第一饋線由兩個部分組成,即饋入微帶線和傳輸微帶線,射頻第一饋線為一段不規則的開放式微帶線,且沿PCB覆銅板的軸線到板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射頻第二頻段陣列中射頻第二饋線的長度為一個λg,射頻第二饋線的物理長度和第一頻段的二號傳輸微帶線的長度相同。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一號傳輸微帶線設置為曲折線,長度為一個λg。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本WIFI雙頻天線采用對天線實行雙重饋電,使得天線每個頻段都具備了單獨的饋電系統,同時又使用傳輸線,實現了天線輻射單元的等幅、同相,有效的解決了WIFI雙頻天線增益偏低、輻射均勻度差的難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C1平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C2平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饋電網絡結構圖。
圖中:1-射頻第一饋線;101-一號饋入微帶線;102-二號饋入微帶線;106-一號傳輸微帶線;107-二號傳輸微帶線;2-射頻第二饋線;3-信號傳輸共軸線;4-信號短接點;5-一號第二輻射單元;50-二號第二輻射單元;500-金屬化孔;51-一號第二輻射臂;52-二號第二輻射臂;501-三號第二輻射臂、502-四號第二輻射臂;6-一號第一輻射單元;60-二號第一輻射單元;61-一號第一輻射臂;611-二號第一輻射臂;62-三號第一輻射臂;612-四號第一輻射臂;7-PCB覆銅板;8-短接柱;9-第一輻射單元;10-第二輻射單元,11-饋入微帶線,12-傳輸微帶線;13-第一輻射臂;14-第二輻射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WIFI雙頻天線,包括PCB覆銅板7、第一輻射單元9、第二輻射單元10、射頻第一饋線1、射頻第二饋線2、信號傳輸共軸線3及信號短接點4,PCB覆銅板7分為C1、C2兩個平面,第一輻射單元9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分別是一號第一輻射單元6和二號第一輻射單元60,一號第一輻射單元6和二號第一輻射單元60分別位于PCB覆銅板7的C1、C2兩個平面內;第二輻射單元10分為一號第二輻射單元5和二號第二輻射單元50,一號第二輻射單元5和二號第二輻射單元50位于PCB覆銅板7的C2平面內;射頻第一饋線1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饋入微帶線11和傳輸微帶線12,饋入微帶線11由一號饋入微帶線101和二號饋入微帶線102組成,一號饋入微帶線101和一號傳輸微帶線106均位于PCB覆銅板7的C1平面,射頻電流信號通過射頻第一饋線1的輸入端口流入,一部分經過一號第一輻射單元6到達二號第一輻射單元60截至,完成對一號第一輻射單元6和二號第一輻射單元60的饋電,完成第一頻段的電磁輻射,射頻電流信號的另一部分進入射頻第二饋線2經過一號第二輻射單元5后到達二號第二輻射單元50截至,完成第二頻段的電磁輻射;射頻第一饋線1由兩個部分組成,即饋入微帶線11和傳輸微帶線12,射頻第一饋線1是一段不規則的開放式微帶線,且沿PCB覆銅板7的軸線到板邊,由于兩個頻段相差較遠且不具有倍頻關系,所以各自的阻抗特性可實現雙頻電流信號的有效分離,即第一頻段的射頻電流在流入第二頻段的一號第二輻射單元5時,由于嚴重阻抗不匹配,趨于無窮大,故被截至,同理當第二頻段的射頻電流流入第一頻段的一號第一輻射單元6時,同樣存在阻抗無窮大,也被截至,從而實現饋電的有效分離;傳輸微帶線12由一號傳輸微帶線106和二號傳輸微帶線107組成,二號饋入微帶線102和二號傳輸微帶線107均位于PCB覆銅板7的C2平面,饋入微帶線11和傳輸微帶線12通過第一輻射臂13連接;第一輻射臂13包括一號第一輻射臂61、二號第一輻射臂611、三號第一輻射臂62和四號第一輻射臂612,一號第一輻射臂61和二號第一輻射臂611位于一號傳輸微帶線106和二號傳輸微帶線107的起點,三號第一輻射臂62和四號第一輻射臂612分別位于一號傳輸微帶線106和二號傳輸微帶線107的終點,并且一號饋入微帶線101通過一號第一輻射臂61與一號傳輸微帶線106相互連接,并且二號饋入微帶線102通過二號第一輻射臂611與二號傳輸微帶線107相互連接;射頻第二饋線2為同軸線,其外導體和二號傳輸微帶線107焊接,射頻第二頻段陣列中射頻第二饋線2的長度為一個λg,保證了一號第二輻射單元5、二號第二輻射單元50等幅、同相,從而達到天線陣的原理,射頻第二饋線2的物理長度和第一頻段的二號傳輸微帶線107是同一個長度,由于射頻第二饋線2的物理長度和第一頻段的傳輸微帶線107是同一個長度,為了保證一號第一輻射單元6、二號第一輻射單元60等幅、同相,一號傳輸微帶線106設置為曲折線,長度為一個λg,滿足了輻射單元的幅相要求;射頻第二饋線2其內導體的輸入端和射頻第一饋線1的一號饋入微帶線101通過金屬化孔500電連接,射頻第二饋線2通過信號傳輸共軸線3,順次延伸到信號短接點4和二號第二輻射單元50相接在一起;二號傳輸微帶線107和第二輻射臂14連接,第二輻射臂14包含一號第二輻射臂51、二號第二輻射臂52、三號第二輻射臂501和四號第二輻射臂502,一號第二輻射臂51、二號第二輻射臂52、三號第二輻射臂501和四號第二輻射臂502均位于PCB覆銅板7的C2平面,其中一號第二輻射臂51、二號第二輻射臂52、三號第二輻射臂501和二號傳輸微帶線107連接成一個整體,四號第二輻射臂502單獨存在,通過短接柱8和射頻第二饋線2的內導體的終端連接;將普通雙頻天線進行陣列組合,形成新的天線整列,并對不同頻段天線陣列采用單獨饋電的方式,使得雙頻天線具備獨立的饋電網絡,從而實現天線的增益和輻射均勻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綜上:本WIFI雙頻天線,采用對天線實行雙重饋電,實現兩個頻段同等性能,通過改變天線的饋電方式,使得天線每個頻段都具備了單獨的饋電系統,同時又使用傳輸線,滿足兩套天線陣列都達到了等幅、同相的要求,從而獲得高增益和輻射均勻度,實現了天線輻射單元的等幅、同相,有效的解決了WIFI雙頻天線增益偏低、輻射均勻度差的難題。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