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晶硅太陽能制造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濕法制絨機臺使用的滾輪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太陽能電池片80%以上是由硅材料(包括單晶和多晶)依次通過制絨、擴散、刻蝕、鍍膜、絲網及燒結而制成的。制絨作為晶硅電池制造工藝的第一步,絨面的好壞與均勻性直接影響太陽能電池片的光電轉換效率與良品率。小而均勻的硅片絨面顆粒可以有效的降低硅片的反射率,增加光線的吸收,提高短路電流,從而提高轉換效率;在鍍膜工序也可以使生成的氮化硅膜顏色和膜厚都比較均勻,減少了外觀不良片,降低返工片比例。
傳統的制絨滾輪傳送點與硅片呈線性接觸,使得接觸位置與化學藥品反應效果降低,導致絨面不均勻,從而形成滾輪印,導致鍍膜后顏色不均勻,最終導致光電轉換效率低,形成大量不良品。而簡單的錯開或者單一方向的錯開滾輪位置又極易造成硅片在制絨行進過程中位置偏移而導致疊片,碎片及不良等問題的出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濕法制絨機臺使用的滾輪裝置,達到制絨過程中滾輪與硅片呈點接觸并錯開滾輪位置使所有滾輪都不在一直線上,減少滾輪與硅片的接觸面積,使反應均勻,避免滾輪印產生,同時使硅片在行進過程中位置不發生偏移。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濕法制絨機臺使用的滾輪裝置,包括滾輪和滾輪軸,所述的滾輪軸數量為5-50根;所述滾輪為花瓣狀結構,花瓣數大于等于6;所述的滾輪中間為一圓孔,圓孔大小與滾輪軸直徑相同;所述的滾輪內圓孔中有一插銷式結構,相應的滾輪軸上對應位置有一與該結構相契合的小孔;所述的每根滾輪軸上有5-8組滾輪,每組為兩個,每組滾輪間距小于150mm,大于20mm,同一滾輪軸上的滾輪組間距相同,不同滾輪軸上的滾輪組間距大小均不相同,相鄰兩個滾輪軸上的滾輪組按間距一大一小順序排列,中心位置在同一直線上并與硅片的中心位置對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硅片表面形成更均勻的絨面結構,避免滾輪印的產生,同時使硅片不易發生偏移,減少了不良品的比例。
附圖說明
圖1 優選的該滾輪裝置的滾輪位置設置示意圖
圖2 滾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3 滾輪位置A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 滾輪與滾輪軸連接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濕法制絨機臺使用的滾輪裝置,包括6根等距離平行放置的滾輪軸,滾輪軸直徑50mm,兩兩之間相距50mm,每根滾輪軸上有5組滾輪均勻放置;所述的滾輪軸在滾輪相對應位置有一直徑10mm,深20毫米的圓孔;滾輪為花瓣狀結構,花瓣為12個,中間為一圓孔,圓孔直徑50mm,內部有一直徑9.8mm的插銷式結構;同一滾輪軸上的各組滾輪組間距為相同設置,6根不同滾輪軸上的滾輪組間距分別為140mm、120mm、100mm、80mm、60mm、40mm,并按140mm、40mm、120mm、60mm、100mm、80mm順序排列,6根滾輪軸上的相對應的每組滾輪的中心位置在同一直線上并與硅片的中心位置對齊。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