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電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小尺寸的六極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目前,家電用的電連接器,一般包括電連接器上座和電連接器下座,通過互相插接配合,實現用電器與電源的通電連接。所以電連接器被廣泛應用于電熱水壺、電加熱鍋等家用電器中。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家用電器的功能要求也隨之增加,所以電連接器除了滿足接通電源或溫控功能外,還需用同時具備其他信號或檢測功能,所以要增加信號接線端,而市場上具備六極(五個接線端,分別包括L極、N極、接地極以及三個信號極)的電連接器并不多見,一般采用多個同心圓環電極進行組合,其制造成本高、體積較大。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全新結構的六極電連接器,為家用電器的電連接器提供多一種選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高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的六極電連接器,體積小巧,制造成本低,同時滿足三個獨立的信號連接功能完成相應的功能設置;并同時具備獨立的地線端。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小尺寸的六極電連接器,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電連接器上座和電連接器下座,其特征是;
所述電連接器上座包括上座殼體,上座殼體一側分別安裝有上座第一信號接線端子、上座L極接線端子、上座第二信號接線端子、上座N極接線端子、上座第三信號接線端子以及上座地線接線端子,上座殼體另一側設有上座凹腔;
上座凹腔的中心固定有與上座第一信號接線端子接通的上座第一信號觸碰柱;
上座凹腔上由內之外還延伸有上座絕緣內套筒和上座絕緣外套筒;
上座絕緣內套筒的內側壁套設有與上座L極接線端子接通的上座L極觸碰環,上座L極觸碰環延伸至上座絕緣內套筒的末端并翻接有上座L極觸翻邊;
上座絕緣內套筒的外壁套設有與上座第二信號接線端子接通的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的末端低于上座絕緣內套筒的末端;
上座絕緣外套筒的內側壁套設有上座N極接線端子接通的上座N極觸碰環,上座N極觸碰環延伸至上座絕緣外套筒的末端并翻接有上座N極觸翻邊;
上座絕緣外套筒的外壁套設有與上座第三信號接線端子接通的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的末端低于上座絕緣外套筒的末端;
上座凹腔的內側壁套設有與上座地線接線端子接通的上座地線觸碰環。
采用該結構的六極電連接器,采用兩組背靠背的結構,使上座L極觸碰環與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分別安裝在上座絕緣內套筒的內外壁上,利用上座絕緣內套筒作為絕緣隔離,而且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的末端低于上座L極觸翻邊,不會出現互相觸碰的可能;同樣地,上座N極觸碰環與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分別安裝在上座絕緣外套筒的內外壁上,利用上座絕緣外套筒作為絕緣隔離,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的末端低于上座N極觸翻邊,不會出現互相觸碰的可能;該結構通過上座絕緣內套筒和上座絕緣外套筒,即完成了四個電極的安裝固定,有效縮小了安裝時占用的空間,將電連接器上座的尺寸縮窄,在利用上座凹腔的中心設置上座第一信號觸碰柱以及上座凹腔的內側壁設置上座地線觸碰環,即能完成全部六個電極的布置,其尺寸相比原來縮小了10%-20%,有效降低生產成本,能夠使用在提及較小的用電器上,有效擴大使用范圍,同時具備三個信號電極,增加弱電功能的設置。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
上座絕緣內套筒的外壁設有第一倒角,對應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的末端翻接有與第一倒角配合的第二倒角;倒角與倒角的配合,方便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的安裝和固定,以及使用時,與電連接器下座的電極觸碰配合時,方便插接安裝;除了倒角,還可以是臺階或者其他平面配合。
上座絕緣外套筒的外壁設有第三倒角,對應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的末端翻接有與第三倒角配合的第四倒角;使用效果與前述的同理;除了倒角,還可以是臺階或者其他平面配合。
上座凹腔的內側壁設有第五倒角,對應上座地線觸碰環的末端設有與第五倒角配合的第六倒角;使用效果與前述的同理;除了倒角,還可以是臺階或者其他平面配合。
所述電連接器下座包括下座殼體,下座殼體一側分別安裝有下座第一信號接線端子、下座L極接線端子、下座第二信號接線端子、下座N極接線端子、下座第三信號接線端子以及下座地線接線端子;
下座殼體另一側由內之外分別延伸有下座絕緣中心套筒、下座絕緣內套筒以及下座絕緣外套筒;
下座絕緣中心套筒內開設有適于上座第一信號觸碰柱插接配合的下座中心凹腔,下座中心凹腔內安裝有與上座第一信號觸碰柱觸碰的下座第一信號觸碰端子,下座第一信號觸碰端子與下座第一信號接線端子連接;
下座絕緣中心套筒與下座絕緣內套筒之間構成適于上座絕緣內套筒插接配合的下座內凹腔,下座內凹腔的底部安裝有與上座L極觸翻邊觸碰的下座L極觸碰端子,下座L極觸碰端子與下座L極接線端子連接,下座內凹腔的側部安裝有與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觸碰的下座第二信號觸碰端子,下座第二信號觸碰端子與下座第二信號接線端子連接;
下座絕緣內套筒與下座絕緣外套筒之間構成適于上座絕緣外套筒插接配合的下座外凹腔,下座外凹腔的底部安裝有與上座N極觸翻邊觸碰的下座N極觸碰端子,下座N極觸碰端子與下座N極接線端子連接,下座外凹腔的側部安裝有與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觸碰的下座第三信號觸碰端子,下座第三信號觸碰端子與下座第三信號接線端子連接;
下座絕緣外套筒的外側壁安裝有與上座地線觸碰環觸碰的下座地線觸碰端子。
電連接器下座的結構是針對電連接器上座的結構進行對應設置,對應其尺寸與電連接器上座對應,都是相比現有技術的電連接器下座要小,而且下座L極觸碰端子和下座N極觸碰端子對應設置在下座內凹腔和下座外凹腔底部,分別與上座L極觸翻邊和上座N極觸翻邊構成觸碰相抵,實現強電接通,而且下座L極觸碰端子和下座N極觸碰端子與均設置在側部的下座第二信號觸碰端子、下座第三信號觸碰端子以及下座地線觸碰端子具備一定的間距,避免了互相觸碰短路的可能,有效提高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一種小尺寸的六極電連接器,采用兩組背靠背的結構,使上座L極觸碰環與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分別安裝在上座絕緣內套筒的內外壁上,利用上座絕緣內套筒作為絕緣隔離,而且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的末端低于上座L極觸翻邊,不會出現互相觸碰的可能;同樣地,上座N極觸碰環與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分別安裝在上座絕緣外套筒的內外壁上,利用上座絕緣外套筒作為絕緣隔離,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的末端低于上座N極觸翻邊,不會出現互相觸碰的可能;該結構通過上座絕緣內套筒和上座絕緣外套筒,即完成了四個電極的安裝固定,有效縮小了安裝時占用的空間,將電連接器上座的尺寸縮窄,在利用上座凹腔的中心設置上座第一信號觸碰柱以及上座凹腔的內側壁設置上座地線觸碰環,即能完成全部六個電極的布置,其尺寸相比原來縮小了10%-20%,有效降低生產成本,能夠使用在提及較小的用電器上,有效擴大使用范圍,同時具備三個信號電極,增加弱電功能的設置。
(2)本實用新型一種小尺寸的六極電連接器,電連接器下座的結構是針對電連接器上座的結構進行對應設置,對應其尺寸與電連接器上座對應,都是相比現有技術的電連接器下座要小,而且下座L極觸碰端子和下座N極觸碰端子對應設置在下座內凹腔和下座外凹腔的底部,分別與上座L極觸翻邊和上座N極觸翻邊構成觸碰相抵,實現強電接通,而且下座L極觸碰端子和下座N極觸碰端子與均設置在側部的下座第二信號觸碰端子、下座第三信號觸碰端子以及下座地線觸碰端子具備一定的間距,避免了互相觸碰短路的可能,有效提高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結構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電連接器上座的結構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電連接器下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小尺寸的六極電連接器,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電連接器上座A和電連接器下座B,其特征是;
所述電連接器上座包括上座殼體A1,上座殼體A1一側分別安裝有上座第一信號接線端子A101、上座L極接線端子A102、上座第二信號接線端子103、上座N極接線端子A104、上座第三信號接線端子A105以及上座地線接線端子A106,上座殼體A1另一側設有上座凹腔A107;
上座凹腔A107的中心固定有與上座第一信號接線端子A101接通的上座第一信號觸碰柱A108;
上座凹腔A107上由內之外還延伸有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和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
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的內側壁套設有與上座L極接線端子A102接通的上座L極觸碰環A111,上座L極觸碰環A111延伸至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的末端A109-1并翻接有上座L極觸翻邊A111-1;
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的外壁套設有與上座第二信號接線端子A103接通的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A112,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A112的末端A112-1低于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的末端A109-1;
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的內側壁套設有上座N極接線端子A104接通的上座N極觸碰環A113,上座N極觸碰環A113延伸至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的末端A110-1并翻接有上座N極觸翻邊A113-1;
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的外壁套設有與上座第三信號接線端子A105接通的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A114,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A114的末端A114-1低于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的末端A110-1;
上座凹腔A107的內側壁套設有與上座地線接線端子A106接通的上座地線觸碰環A115。
采用該結構的六極電連接器,采用兩組背靠背的結構,使上座L極觸碰環A111與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A112分別安裝在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的內外側壁上,利用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作為絕緣隔離,而且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A112的末端A112-1低于上座L極觸翻邊A111-1,不會出現互相觸碰的可能;同樣地,上座N極觸碰環A113與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A114分別安裝在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的內外側壁上,利用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作為絕緣隔離,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A114的末端A114-1低于上座N極觸翻邊A113-1,不會出現互相觸碰的可能;該結構通過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和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即完成了四個電極的安裝固定,有效縮小了安裝時占用的空間,將電連接器上座A的尺寸縮窄,在利用上座凹腔A107的中心設置上座第一信號觸碰柱A108以及上座凹腔A107的內側壁設置上座地線觸碰環A115,即能完成全部六個電極的布置,其尺寸相比原來縮小了10%-20%,有效降低生產成本,能夠使用在提及較小的用電器上,有效擴大使用范圍,同時具備三個信號電極,增加弱電功能的設置。
作為本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案:
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的外壁設有第一倒角A109-2,對應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A112的末端A112-1翻接有與第一倒角A109-2配合的第二倒角;倒角與倒角的配合,方便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A112的安裝和固定,以及使用時,與電連接器下座B的電極觸碰配合時,方便插接安裝。
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的外壁設有第三倒角A110-2,對應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A114的末端A114-1翻接有與第三倒角A110-2配合的第四倒角;使用效果與前述的同理。
上座凹腔A107的內側壁設有第五倒角A107-1,對應上座地線觸碰環A115的末端設有與第五倒角A107-1配合的第六倒角A115-1;使用效果與前述的同理。
所述電連接器下座B包括下座殼體B1,下座殼體B1一側分別安裝有下座第一信號接線端子B101、下座L極接線端子B102、下座第二信號接線端子B103、下座N極接線端子B104、下座第三信號接線端子B105以及下座地線接線端子B106;
下座殼體B1另一側由內之外分別延伸有下座絕緣中心套筒B107、下座絕緣內套筒B108以及下座絕緣外套筒B109;
下座絕緣中心套筒B107內開設有適于上座第一信號觸碰柱A108插接配合的下座中心凹腔B107-1,下座中心凹腔B107-1內安裝有與上座第一信號觸碰柱A108觸碰的下座第一信號觸碰端子B110,下座第一信號觸碰端子B110與下座第一信號接線端子B101連接;
下座絕緣中心套筒B107與下座絕緣內套筒B108之間構成適于上座絕緣內套筒A109插接配合的下座內凹腔B111,下座內凹腔B111的底部安裝有與上座L極觸翻邊A111-1觸碰的下座L極觸碰端子B112,下座L極觸碰端子B112與下座L極接線端子B102連接,下座內凹腔B111的側部安裝有與上座第二信號觸碰環A112觸碰的下座第二信號觸碰端子B113,下座第二信號觸碰端子B113與下座第二信號接線端子B103連接;
下座絕緣內套筒B108與下座絕緣外套筒B109之間構成適于上座絕緣外套筒A110插接配合的下座外凹腔B114,下座外凹腔B114的底部安裝有與上座N極觸翻邊A113-1觸碰的下座N極觸碰端子B115,下座N極觸碰端子B115與下座N極接線端子B104連接,下座外凹腔B114的側部安裝有與上座第三信號觸碰環A114觸碰的下座第三信號觸碰端子B116,下座第三信號觸碰端子B116與下座第三信號接線端子B105連接;
下座絕緣外套筒B109的外側壁安裝有與上座地線觸碰環A115觸碰的下座地線觸碰端子B117。
電連接器下座B的結構是針對電連接器上座A的結構進行對應設置,對應其尺寸與電連接器上座A對應,都是相比現有技術的電連接器下座要小,而且下座L極觸碰端子B112和下座N極觸碰端子B115對應設置在下座內凹腔B111和下座外凹腔B114底部,分別與上座L極觸翻邊A111-1和上座N極觸翻邊A113-1構成觸碰相抵,實現強電接通,而且下座L極觸碰端子B112和下座N極觸碰端子B115與均設置在側部的下座第二信號觸碰端子B113、下座第三信號觸碰端子B116以及下座地線觸碰端子B117具備一定的間距,避免了互相觸碰短路的可能,有效提高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而已,舉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等同設計,均應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