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動控制,尤其涉及一種氣壓自動控制開關。
背景技術:
在進行某些氣壓實驗時或部分氣壓應用場所時,需要間歇性的供給高壓氣體,現階段大多數氣壓控制開關均無法滿足上述的要求,需要配合更高級的氣泵或者添加額外的氣壓檢測裝置和密封裝置以實現上述的要求,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氣壓自動控制開關。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氣壓自動控制開關,包括箱體、彈性膜、導電板、氣泵、電磁閥和延時開關,所述彈性膜水平設置在所述箱體的中部并將所述箱體分隔為氣腔和控制腔,所述氣腔的進氣口通過氣管與所述氣泵的出氣口連通,所述氣腔的出氣口與出氣管連通,所述電磁閥安裝在所述出氣管上,所述導電板設置在所述彈性膜的下方,所述彈性膜的下側面設置有移動觸片,所述延時開關的第一控制端與所述移動觸片電連接,所述延時開關的第二控制端與所述導電板電連接,所述延時開關的信號端與所述電磁閥的控制信號輸入端電連接。
具體地,所述導電板和所述控制腔的側壁上均設置有多個排氣孔,所述氣泵和所述延時開關均設置在所述控制腔內。
具體地,所述出氣管上還設置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設置在電磁閥的下風口。
具體地,所述彈性膜與所述箱體的內側壁密封連接,所述彈性膜與所述箱體的連接面與所述導電板之間設置有間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一種氣壓自動控制開關通過氣泵向氣腔內輸入空氣,并在氣腔內壓縮后,再從出氣管間歇性排出,達到了間歇性供給高壓氣體的目的,本裝置結構簡單,且不需要專用設備即可實現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氣壓自動控制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氣壓自動控制開關,包括箱體1、彈性膜2、導電板3、氣泵8、電磁閥6和延時開關9,彈性膜2水平設置在箱體1的中部并將箱體1分隔為氣腔11和控制腔12,氣腔11的進氣口通過氣管與氣泵8的出氣口連通,氣腔11的出氣口與出氣管5連通,電磁閥6安裝在出氣管5上,導電板3設置在彈性膜2的下方,彈性膜2的下側面設置有移動觸片10,延時開關9的第一控制端與移動觸片10電連接,延時開關9的第二控制端與導電板3電連接,延時開關9的信號端與電磁閥6的控制信號輸入端電連接,導電板3和控制腔的側壁上均設置有多個排氣孔13,氣泵8和延時開關9均設置在控制腔12內,出氣管5上還設置有單向閥7,單向閥7設置在電磁閥6的下風口,彈性膜2與箱體1的內側壁密封連接,彈性膜2與箱體1的連接面與導電板3之間設置有間隙。
本實用新型一種氣壓自動控制開關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需要使用時,根據所需要的氣壓強度調節彈性膜2的強度和彈性膜2與導電板3之間的距離,根據所需要的間歇時間調節氣泵8的充氣速度,根據所需要的排氣時間調節延時開關9的延時時間;
在完成調節后,通過氣泵8向氣腔11內沖入空氣,空氣在氣腔11內壓縮,同時對彈性膜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彈性膜2下側面的移動觸片10靠近導電板3,當移動觸片10與導電板3接觸后,使延時開關9工作,延時開關9控制電磁閥6打開,從而使得氣腔11內的高壓氣體從出氣管5內排出;排出后氣腔11內的氣壓減小,同時延時開關9的延時時間結束電磁閥6關閉,氣泵8再次充氣,然后排氣,依次循環。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