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配接電纜的連接器領域,涉及一種配接電纜的超小型射頻同軸連接器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超小型射頻同軸連接器裝接電纜或柔性電纜時采用壓接方式,該方式是通過壓接相應的壓接部位,使電纜屏蔽層與連接器外導體緊密接觸,實現連接器外導體與電纜屏蔽層的連接。電纜屏蔽層與外導體尾部端面直接接觸,如果電纜在使用過程中反復彎折接線處,接觸部受摩擦力的作用,并且由于外導體金屬端面較尖銳,該受力處容易造成電纜屏蔽層斷裂,導致接觸不良,影響信號傳輸,無法滿足數據傳輸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配接電纜的超小型射頻同軸連接器。解決了超小型射頻同軸連接器所連接電纜的屏蔽層容易斷裂,提高了連接器的可靠性,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的:
這種配接電纜的超小型射頻同軸連接器,包括外殼,設置在外殼內部空腔內的絕緣子,絕緣子的一端伸出外殼,絕緣子的中心部位設置有內孔,外殼的一端外圍套有壓接線夾,壓接線夾與外殼之間貼平。
更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其中絕緣子的尾部設置有用于限制絕緣子與外殼相互移動的防竄動機構。
其中防竄動機構為絕緣子上設置的凸臺。
其中外殼容納空腔的內壁設置有與凸臺匹配的凹槽。
其中凸臺為絕緣子上設置的壓配結構和倒鉤,且壓配結構和倒鉤之間設置有第一卡槽。
其中外殼的外圍還設置有緊固外殼的擋圈。
其中擋圈為彈性擋圈,彈性擋圈設置在外殼上的第二卡槽內。
其中壓接線夾與外殼壓接為一體之后的截面為多邊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內導體與電纜芯線通過焊接成為一體,絕緣子內孔與電纜絕緣層配合緊密,內導體與電纜芯線的相接處不會因為受到徑向的剪應力作用發生斷裂,可靠性高;并且絕緣子的尾部伸出外殼,外殼的端面不接觸屏蔽層,絕緣子與屏蔽層緊密接觸,使電纜屏蔽層受剪力大大減小,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更進一步的,絕緣子上設置防竄動機構,外殼外圍設置卡臺,使絕緣子的位置固定,不易放生竄動;在溫度范圍較寬的環境下貯存,或在溫度急劇變化的環境下使用,絕緣子發生熱脹冷縮之后不能從外殼中脫離出來。
更進一步的,外殼、電纜屏蔽層和壓接線夾壓接為一體,且壓接體的截面為多邊形,使壓接線夾與外殼之間的間隙減小,能夠夾緊電纜屏蔽層,使電纜屏蔽層受剪力大大減小,可靠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外殼的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絕緣子的截面示意圖。
其中:1為內導體;2為絕緣子;21為壓配結構;22為第一卡槽;23為倒鉤結構;3為外殼;31為第二卡槽;4為壓接線夾;5為彈性擋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配接電纜的超小型射頻同軸連接器,如圖1所示,包括外殼3,外殼3的內部具有貫通的內部空腔,內部空腔中設置有絕緣子2,絕緣子2的中心部位設置有內孔,且絕緣子2的尾部伸出外殼3的右端;絕緣子2的內孔中插入內導體1,或內孔中直接插入電纜的芯線;外殼3的尾部一端外圍還套有壓接線夾4,壓接線夾4與外殼3之間貼平。
如圖2所示,外殼3上還設置有第二卡槽31,第二卡槽31中設置有緊固外殼3的擋圈,該擋圈為彈性擋圈5。
如圖3所示,絕緣子2上還設置有用于限制絕緣子與外殼之間相互移動的防竄動機構,該防竄動機構為絕緣子2上設置的凸臺,且外殼3的容納空腔的內壁設置有與凸臺相匹配的凹槽;凸臺為絕緣子2上設置的壓配結構21和倒鉤23,壓配結構21和倒鉤23之間設置有第一卡槽22。
本實用新型的配接電纜的超小型射頻同軸連接器的使用方法是:將絕緣子2從外殼3的左端壓入外殼3的內部空腔中,并且使倒鉤23和壓配結構21分別卡入內部空腔中相應的凹槽內,該結構能夠有效防止絕緣子2的軸向位移;然后將彈性擋圈5卡入第二卡槽31中;將所要連接的電纜剝線后,將內導體1與電纜芯線焊接,并將內導體1從外殼3的右端穿入至絕緣子2的內孔中;或將剝線電纜的芯線直接穿入絕緣子2的內孔中;然后將電纜的屏蔽層反倒外殼3的壓線處,即壓接線夾4與外殼3的貼合處;套上壓接線夾4,使壓接線夾4與外殼3右端端面貼平,然后使用壓接工裝壓緊外殼3、電纜屏蔽層和壓接線夾4的重合部位,實現電纜與連接器的連接。其中壓接工裝為六方壓接工裝,壓接線夾4、電纜屏蔽層和外殼3經過壓接工裝壓接為一體之后,其壓接一體的截面為六邊形;或者使用其他N方壓接工裝,將壓接一體的截面壓接為相應的多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