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極性標識結構,尤其涉及一種蓄電池極性標識結構。
背景技術:
蓄電池上都會有不同的電極,目前,國內蓄電池產品的極性標識方法一般是:(1)采用顏色膠標識,即在蓄電池上蓋的極性膠槽內加注不同顏色的極性膠,但這種澆灌的工藝繁瑣、效率低,容易在極性膠灌反極后,與極性端子處的極性標識沖突,造成蓄電池返工或報廢;(2)采用蓄電池極柱標識蓋作標識,制作紅黑兩種顏色的標識蓋分別裝在極柱上;但這種方式操作時容易把正負極裝反,且一旦裝錯至使用時,會引起電池報廢,且不容易檢查出來。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捷、高效、報廢率低的避免電池極性錯誤標識的蓄電池極性標識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蓄電池極性標識結構,包括蓄電池上蓋,所述蓄電池上蓋上設置第一孔結構與第二孔結構,所述第一孔結構處設置負極標識蓋片,所述第二孔結構處設置正極標識蓋片,所述負極標識蓋片與第一孔結構通過凹凸結構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凹凸結構包括:設于第一孔結構頂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側方設置第一凹部;設于負極標識蓋片外圍處的、并與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部,所述負極標識蓋片下側設置與第一凹部配合的第二凸起。
作為優選,負極標識蓋片表面涂黑色涂層,正極標識蓋片表面涂紅色涂層。
另一方面,一種蓄電池極性標識結構,包括蓄電池上蓋,所述蓄電池上蓋上設置第一孔結構與第二孔結構,所述第一孔結構處設置負極標識蓋片,所述第二孔結構處設置正極標識蓋片,所述正極標識蓋片與第二孔結構通過凹凸結構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凹凸結構包括:設于第二孔結構頂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側方設置第一凹部;設于正極標識蓋片外圍處的、并與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部,所述正極標識蓋片下側設置與第一凹部配合的第二凸起。
作為優選,負極標識蓋片表面涂黑色涂層,正極標識蓋片表面涂紅色涂層。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操作簡便,生產成本低,將蓄電池紅黑極性標識蓋片與電池上蓋配合緊密即可直觀地標示出電池的極性,避免極性標識蓋片裝反,防止誤操作,降低短路幾率,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蓄電池極性標識結構蓄電池上蓋結構圖。
圖2為圖1中V處放大圖。
圖3為負極標識蓋片放大結構圖。
圖4為正極標識蓋片放大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1蓄電池上蓋,2第一孔結構,21第一凹部,22第一凸起,3第二孔結構,4負極標識蓋片,41第二凹部,42第二凸起,5正極標識蓋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1到圖4,一種蓄電池極性標識結構,包括蓄電池上蓋,所述蓄電池上蓋上設置第一孔結構(內設負極柱)與第二孔結構(內設正極柱),所述第一孔結構處設置負極標識蓋片(表面設置黑色涂層,負極標識蓋片呈黑色),所述第二孔結構處設置正極標識蓋片(表面設置紅色涂層,正極標識蓋片呈紅色),所述負極標識蓋片與第一孔結構通過凹凸結構連接。
該實施例中所述凹凸結構包括:設于第一孔結構頂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側方設置第一凹部;設于負極標識蓋片外圍處的、并與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部,所述負極標識蓋片下側設置與第一凹部配合的第二凸起。
蓄電池上蓋上有特殊凹凸槽結構(第一凸起與第一凹部),它與負極標識蓋片上的凹凸槽結構(第二凹部與第二凸起)可緊密配合,達到安裝的目的,通過此凹凸結構可以避免誤操作將正極標識蓋片安裝在蓄電池上蓋的極柱負極端。正極標識蓋片安裝在第二孔結構處。
電池上蓋上正極端的結構正好能與紅色極柱標識蓋(正極標識蓋片)相互配合,如在正極端上誤裝了黑色極柱標識蓋(負極標識蓋片),則無法裝配,即達到了避免將電池極性蓋裝反導致電池連接反極的效果。
實施例二:一種蓄電池極性標識結構,包括蓄電池上蓋,所述蓄電池上蓋上設置第一孔結構與第二孔結構,所述第一孔結構處設置負極標識蓋片,所述第二孔結構處設置正極標識蓋片,所述正極標識蓋片與第二孔結構通過凹凸結構連接。
所述凹凸結構包括:設于第二孔結構頂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側方設置第一凹部;設于正極標識蓋片外圍處的、并與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部,所述正極標識蓋片下側設置與第一凹部配合的第二凸起。
該實施例中的凹凸結構使用方式類似實施例一,不作詳述。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