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是一種可供一音頻插頭插設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音頻電連接器在各種移動終端上的應用越來越重要。
以前的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大多結構較為復雜,制造成本相對的提高;而且用于接地的端子與絕緣本體相結合的方式基本沿用了通孔焊型連接器的設計,即借助于端子上的扣孔與本體上的凸塊相扣合而結合在一起,但此類扣合方式穩固性較差,另外此種扣合方式必須增加端子及絕緣本體在制造時的用料并增加結構復雜性,這勢必會提高成本支出。
因此,現有技術有待于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和制造成本低的電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屏蔽外殼、置于屏蔽外殼內的絕緣主體、封蓋于絕緣主體前端、后端的絕緣前蓋、絕緣后蓋以及收容于絕緣主體內的導電端子,導電端子穿過絕緣后蓋伸出絕緣主體外;所述絕緣前蓋上設有有插接孔,自該插接孔向絕緣本體內部延伸而貫穿至絕緣后蓋的內端面處形成有可供音頻插頭插設的插接腔;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左聲道端子、右聲道端子、麥克風端子和接地端子。
優選的,所述左聲道端子、右聲道端子、麥克風端子和接地端子分別凸設有位于插接腔內的左聲道端子接觸部、右聲道端子接觸部、麥克風端子接觸部和接地端子接觸部。
優選的,沿插接腔前后延伸方向上,所述左聲道端子接觸部、右聲道端子接觸部、麥克風端子接觸部和接地端子接觸部依次設置。
優選的,所述屏蔽外殼靠近所述絕緣前蓋處的外圓周表面上設有外螺紋。
優選的,所述左聲道端子、右聲道端子、麥克風端子和接地端子分別連接有線材,該些線材的自由端連接有一接線端子。
優選的,所述左聲道端子、右聲道端子、麥克風端子和接地端子與線材連接處均套有熱縮管。
優選的,所述熱縮管靠近所述絕緣后蓋處設有密封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上述的結構設計,即可滿足電連接器與音頻插頭的需求,不僅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而且生產和制造成本低。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絕緣主體與導電端子裝配時的剖面圖。
圖中各標號分別是:(1)屏蔽外殼,(2)絕緣主體,(3)絕緣前蓋,(4)絕緣后蓋,(5)左聲道端子,(6)右聲道端子,(7)麥克風端子,(8)接地端子,(9)左聲道端子接觸部,(10)右聲道端子接觸部,(11)麥克風端子接觸部,(12)接地端子接觸部,(14)外螺紋,(15)線材,(16)熱縮管,(17)密封膠,(18)插接孔,(19)插接腔,(20)接線端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1-3,本實用新型一種電連接器,包括屏蔽外殼1、置于屏蔽外殼內的絕緣主體2、封蓋于絕緣主體前端、后端的絕緣前蓋3、絕緣后蓋4以及收容于絕緣主體內的導電端子,導電端子穿過絕緣后蓋伸出絕緣主體外;所述絕緣前蓋3上設有有插接孔18,自該插接孔向絕緣本體內部延伸而貫穿至絕緣后蓋的內端面處形成有可供音頻插頭插設的插接腔19;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左聲道端子5、右聲道端子6、麥克風端子7和接地端子8,所述左聲道端子5、右聲道端子6、麥克風端子7和接地端子8分別凸設有位于插接腔內的左聲道端子接觸部9、右聲道端子接觸部10、麥克風端子接觸部11和接地端子接觸部12,藉由上述的結構設計,當音頻插頭穿過插接孔18穿置于插接腔19中時,音頻插頭分別擠壓左聲道端子接觸部9、右聲道端子接觸部10、麥克風端子接觸部11和接地端子接觸部12并與之接觸抵接,從而實現不同的功能。
沿插接腔前后延伸方向上,所述左聲道端子接觸部9、右聲道端子接觸部10、麥克風端子接觸部11和接地端子接觸部12依次設置。
所述屏蔽外殼1靠近所述絕緣前蓋處的外圓周表面上設有外螺紋14,便于連接。
所述左聲道端子5、右聲道端子6、麥克風端子7和接地端子8分別連接有線材15,該些線材的自由端連接有一接線端子20。
所述左聲道端子5、右聲道端子6、麥克風端子7和接地端子8與線材15連接處均套有熱縮管16。
所述熱縮管16靠近所述絕緣后蓋處設有密封膠17,通過該密封膠17的設計,實現防水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上面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