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變壓器散熱器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油浸式變壓器散熱器。
背景技術:
油浸式變壓器運行時,繞組和鐵芯產生的熱量先傳給油,再通過油傳給冷卻介質。為提高變壓器出力,確保變壓器正常運行,延長使用壽命,要加強變壓器的冷卻。以變壓器油在油箱內自然循環把變壓器繞組和鐵芯的熱量傳遞給油箱壁及散熱管,再依靠空氣自然流動把油箱壁及散熱管的熱量散發到大氣中。變壓器運行時,繞組和鐵芯由于電能損耗產生的熱量使油的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密度減小,油自然向上流動,上層熱油流經散熱管、油箱壁冷卻后由于密度增大而下降,形成了油在油箱和散熱管間的自然循環流動,熱油通過油箱壁和散熱管的自然循環流動散熱而實現冷卻。
但是大容量變壓器僅靠加強散熱器表面冷卻還不夠,由于表面冷卻只能降低油的溫度,在油溫降到一定程度時,油的黏度增加,油的流速降低,達不到所需的冷卻效果。
因此,為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而設計出一款冷卻效果好、節油、確保變壓器能正常運行、延長使用壽命的一種油浸式變壓器散熱器,正是發明人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浸式變壓器散熱器,其結構簡單,冷卻效果好,節約油資源,確保變壓器能正常運行,延長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油浸式變壓器散熱器,其包括上蝴蝶閥門、排氣塞、進油管a、進油管b、散熱片、風扇、導風筒、回油管、濾油器、潛油泵、流動繼電器、下蝴蝶閥門、主進油管、固定筋,所述上蝴蝶閥門與下蝴蝶閥門連接,所述上蝴蝶閥門通過導油管與主進油管連接,所述主進油管左右兩側分別連通進油管a、進油管b,所述進油管a、進油管b與回油管之間分別通過散熱片連通,所述回油管位于主進油管的正下方,與所述進油管a連接的散熱片、與所述進油管b連接的散熱片分別相間地設置在回油管上,所述散熱片的一側設置有導風筒,所述導風筒內設置有風扇,所述回油管下面連接有潛油泵,所述潛油泵與油箱連接的導油管上設置有流動繼電器和下蝴蝶閥門。
進一步,所述回油管與潛油泵之間設置有濾油器。
進一步,所述散熱片側面通過固定筋連接固定。
進一步,所述進油管a與進油管b上各設置有一個排氣塞。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加裝潛油泵利用潛油泵加強油在油箱和散熱器之間的循環,使油得到更好的冷卻效果。散熱片一側的風扇對其起到風冷卻效果,提高了散熱效率,回油管內的油經過油過濾器、潛油泵,再流經流動繼電器,最后通過下蝴蝶閥門進入油箱的底部,冷油對器身冷卻變成熱油上升到油箱上層,這樣循環后便會冷卻繞組、鐵芯。熱油從主進油管通過進油管a、進油管b流經至各散熱片內散熱,由于進油管a、進油管b與回油管之間的散熱片是成V形結構的,空氣流通大,且熱量散出是直線上升,上部散熱空間大,不會影響到上部分散熱片熱量發散,散熱效果好,同時節約油資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左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上蝴蝶閥門;2-排氣塞;31-進油管a;32-進油管b;4-散熱片;5-風扇;6-導風筒;7-回油管;8-濾油器;9-潛油泵;10-流動繼電器;11-下蝴蝶閥門;12-主進油管;13-固定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在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參見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參見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左視圖,該結構一種油浸式變壓器散熱器,包括上蝴蝶閥門1、排氣塞2、進油管a 31、進油管b 32、散熱片4、風扇5、導風筒6、回油管7、濾油器8、潛油泵9、流動繼電器10、下蝴蝶閥門11、主進油管12、固定筋13,上蝴蝶閥門1與下蝴蝶閥門11連接,上蝴蝶閥門1通過導油管與主進油管12連接,主進油管12左右兩側分別連通進油管a 31、進油管b 32,進油管a31、進油管b 32與回油管7之間分別通過散熱片4連通,回油管7位于主進油管12的正下方,與進油管a 31連接的散熱片4、與進油管b 32連接的散熱片4分別相間地設置在回油管7上,散熱片4之間通過固定筋13連接固定,進油管a 31與進油管b 32上各設置有一個排氣塞2,散熱片4的一側設置有導風筒6,導風筒6內設置有風扇5,回油管7下面連接有濾油器8,濾油器8與潛油泵9連接,潛油泵9與油箱連接的導油管上設置有流動繼電器10和下蝴蝶閥門11。
通過加裝潛油泵9,利用潛油泵9加強油在油箱和散熱器之間的循環,使油得到更好的冷卻效果。油箱上層的熱油在潛油泵9作用下抽出,通過主進油管12流到分支的進油管a 31、進油管b 32,進油管a 31、進油管b 32再通過與各自連通的散熱片4匯流到回流管7內,而散熱片4一側的風扇5對其起到風冷卻效果,提高了散熱效率,回油管7內的油經過濾油器8、潛油泵9,再流經流動繼電器10,最后通過下蝴蝶閥門11進入油箱的底部,冷油對器身冷卻變成熱油上升到油箱上層,這樣循環后便會冷卻繞組、鐵芯。
熱油從主進油管12通過進油管a 31、進油管b 32流經至各散熱片4內散熱,由于進油管a 31、進油管b 32與回油管7之間的散熱片4是成V形結構的,空氣流通大,且熱量散出是直線上升,上部散熱空間大,不會影響到散熱片4上部分的熱量發散,散熱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