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產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電路板組件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內部,由于主板上空間有限或者移動終端整體尺寸限制,無法將移動終端的所有電子元件安裝于主板上,此時,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將不能直接安裝于主板上的電子元件安裝于柔性電路板上,再將柔性電路板安裝于主板,以實現與主板之間的電性連接,例如:智能手機的側鍵通過柔性電路板連接于主板,智能手機的喇叭通過柔性電路板連接于主板等。
然而,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在現有技術中,如圖1、圖2所示,主板1上安裝有連接器2,當柔性電路板3插入連接器2時,需要通過柔性電路板3上的絲印線31與連接器2的壓板21的邊緣進行對位,以判斷是否插入到位。但是,由于柔性電路板3本身體積較小,絲印線31通常設置的不明顯,在壓合壓板21的過程中,通過肉眼進行對位經常發生對位不準確的問題,從而引發接觸不良導致柔性電路板3上的電子元件無法與主板1之間實現電性連接,影響了移動終端的正常使用;而且,絲印線31的設置增加了柔性電路板3的制備工序,也不利于降低經濟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路板組件及移動終端,在將連接頭插入連接座時,方便通過對位部的定位而實現可靠連接;且對位方式簡單、成本低廉。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電路板組件,包括:電路板本體、連接座、連接頭以及由連接頭延伸出來的柔性電路板;連接座固定于電路板本體;柔性電路板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對位部,電路板本體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對位部;連接頭連接在連接座中,且第一對位部與第二對位部重合。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路板組件。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柔性電路板上設置有第一對位部,電路板本體上設置有第二對位部,在將連接頭插入連接座的過程中,通過第一對位部與第二對位的重合進行對位校準,以使連接頭的信號連接部能夠與連接座內的信號接腳完全接觸以實現可靠連接,且對位方式簡單、易于實現;同時,無需在柔性電路板上設置絲印線進行對位,簡化了柔性電路板的制備工序,降低了經濟成本。
另外,電路板本體上具有至少一對照線;對照線與柔性電路板的邊沿貼合。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對位部與第二對位部進行重合進行對位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對照線輔助定位,使對位更加精準。
另外,對照線有兩個;兩個對照線分別與柔性電路板的兩邊邊沿貼合。兩個對照線分別位于柔性電路板的相對兩邊,對位效果更精準。
另外,對照線由電路板本體的露銅區形成,即,可以在電路板本體上直接以露銅方式設置對照線,無需增設其它元件,且工藝簡單。
另外,第一對位部為通孔,第二對位部為通孔或者露銅區。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第一對位部與第二對位部的優選的實現方式。
另外,第一對位部與第二對位部的形狀為圓形、方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種。
另外,連接座為零插拔力連接座。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現有技術中的柔性電路板未插入連接器時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現有技術中的柔性電路板插入連接器時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路板組件的分解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路板組件的分解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連接頭插入連接座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電路板組件,適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如圖3所示,電路板組件包括:電路板本體4、連接座5、連接頭6以及由連接頭6延伸出來的柔性電路板7。
請參考圖3,本實施例中,連接頭6與連接座5為插入式配合,其中,連接座5可以為零插拔力連接座;本實施例中,以連接頭6完全插入連接座5時柔性電路板7與電路板本體4的相對位置限定出第一對位部71與第二對位部41,且第一對位部71與第二對位部41的形狀相同,以使二者能夠重合。
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座5固定于電路板本體4;柔性電路板7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對位部71,電路板本體4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對位部41;由于柔性電路板7由連接頭6延伸出來,所以當連接頭6插入連接座5的過程中,當柔性電路板7上的第一對位部71與電路板本體4上的第二對位部41相重合時,說明連接頭6與連接座5可靠連接,所以可以很方便的判斷柔性電路板7與電路板本體4之間的可靠連接。
優選的,第一對位部71可以為通孔,第二對位部41可以為通孔或者露銅區。例如,當第一對位部71與第二對位部41均為通孔時,在將連接頭6插入連接座5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第一對位部71觀察兩個通孔是否重合,當兩個通孔重合時,即實現連接頭6與連接座5的有效連接。或者,當第一對位部71為通孔,第二對位部41為露銅區,且露銅區的形狀與通孔的形狀相同,在將連接頭6插入連接座5的過程中,當露銅區完全露出柔性電路板7上的通孔時,即露銅區與通孔相重合,從而實現連接頭6與連接座5的有效連接。
優選的,第一對位部71與第二對位部41的形狀為圓形、方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種;然本實施例對此不作任何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對第一對位部71與第二對位部41的具體數目不作限制,為了提高柔性電路板7的對位的準確性,也可以設置多個第一對位部71與多個第二對位部41,且二者數目相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移動終端或者用戶需求進行設置。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電路板組件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將連接頭插入連接座的過程中,通過第一對位部與第二對位部的重合進行對位校準,使連接頭的信號連接部能夠與連接座內的信號接腳完全接觸以實現可靠連接;而且,對位方式簡單、易于實現;另外,無需在柔性電路板上設置絲印線進行對位,簡化了柔性電路板的制備工序,降低了經濟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電路板組件。第二實施方式是對第一實施方式的改進,主要改進之處在于:如圖4、圖5所示,電路板本體4上具有至少一對照線42;對照線42能夠與柔性電路板7的邊沿貼合。
本實施方式中,以連接頭6完全插入連接座5時,柔性電路板7的邊沿在電路板本體4上的位置,限定出對照線42的位置。
具體地,將連接頭6插入連接座5的過程中,在通過第一對位部71與第二對位部41相重合進行定位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對照線42輔助柔性電路板7進行對位,即,觀察對照線42與柔性電路板7的邊沿是否貼合,若對照線42與柔性電路板7的邊沿貼合,則表示連接頭6與連接座5可靠連接;若對照線42與柔性電路板7的邊沿未貼合,則表示連接頭6與連接座5連接不可靠。
優選的,對照線42可以有兩個;兩個對照線42分別與柔性電路板7的兩邊邊沿貼合。兩個對照線42分別位于柔性電路板7的相對兩個邊沿,定位更準確,以保證連接頭6與連接座5之間的有效連接。
在實際應用中,對照線42可以由電路板本體4的露銅區形成。在設置對照線42時,只需使電路板本體4上對應于柔性電路板本體7的相對兩邊邊沿處露銅即可,無需額外制備工藝,也無需添加其他部件,實現方式簡單易行。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電路板組件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在通過第一對位部與第二對位部相重合使柔性電路板對位于電路板本體的基礎上,進一步設置對照線,用以輔助柔性電路板的對位,提高對位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移動終端,包括:第一或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路板組件,請參考圖3。
實際上,柔性電路板7上安裝有電子元件,連接頭6插入連接座5時,使第一對位部41與第二對位部71相重合,實現柔性電路板7在電路板本體4上的對位,使連接頭6的信號連接部與連接座5內的信號接腳完全接觸,實現電性連接;由于柔性電路板本體7由連接頭6延伸形成,且連接頭6的信號連接部通過信號走線連接于柔性電路板7上的電子元件,從而使電子元件與電路板本體4之間實現電性連接。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移動終端與現有技術相比,分別在柔性電路板與電路板本體上設置第一對位部與第二對位部,當柔性電路板連接于電路板本體時,通過第二對位部與第二對位部的重合,使柔性電路板精準對位于電路板本體,提高了定位的準確性,以使連接頭的信號連接部能夠與連接座內的信號接腳完全接觸,實現有效電性連接,且對位方式簡單、易于實現;同時,無需在柔性電路板上設置絲印線,簡化了柔性電路板的制備工序,降低了經濟成本。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