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容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容器底座。
背景技術:
電容器,通常簡稱其容納電荷的本領為電容,用字母C表示。定義1:電容器,顧名思義,是“裝電的容器”,是一種容納電荷的器件。英文名稱:capacitor。電容器是電子設備中大量使用的電子元件之一,廣泛應用于電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濾波,調諧回路, 能量轉換,控制等方面。定義2:電容器,任何兩個彼此絕緣且相隔很近的導體(包括導線)間都構成一個電容器。
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電容器其底座的邊緣通常焊接有支撐塊,用以提高電容器放置的穩定性。由于支撐塊伸出底座,導致電容器在存放時占用空間大,且不方便包裝、搬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支撐塊能收放自如的電容器底座。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電容器底座,包括底座本體,所述底座本體的底部呈凹陷結構;還包括活動支撐組件;所述活動支撐組件與所述底座本體滑動配合;
所述活動支撐組件包括支撐塊、限位塊、導向板;所述支撐塊呈L形,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凹陷結構的頂壁的下方,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端部的另一端平行于所述凹陷結構的頂壁向所述凹陷結構中對應的側壁的位置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端部的另一端平行于所述凹陷結構中對應的側壁向所述頂壁的位置方向延伸;
所述凹陷結構中與所述第一端部對應的側壁的底部開設有凹陷口,所述凹陷口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寬度,所述側壁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二端部的高度;
所述限位塊的兩端均設置在所述凹陷結構的頂壁上,所述限位塊的中間區域向下拱起;在所述中間區域與所述凹陷結構的頂壁之間形成導向通孔;所述導向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部連接,所述導向板的另一端貫穿所述導向通孔。
優選地:所述活動支撐組件對稱設置在所述底座本體的兩端。
優選地:所述限位塊到所述第一端部對應的側壁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端部的長度。
優選地:所述凹陷結構的頂壁上還設置有與所述導向板對應的擋板,所述擋板上設置有卡槽;所述導向板的另一端向下彎折,形成彎折部;所述彎折部上設置有與所述卡槽對應的凸起。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當電容器使用時,將支撐塊向外滑出,使第一端部從凹陷口伸出底座本體,通過第一端部對電容器進行支撐,增加電容器使用時的穩定性;由于側壁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二端部的高度,使得側壁的底部也能提供支撐力,提高支撐效果。當電容器在存放或者搬運時,將支撐塊向內滑入,使第一端部向底座本體內收縮,達到減少占用空間、方便存放、包裝、搬運的技術效果。
進一步,對稱設置活動支撐組件,提供多點支撐,更進一步提高支撐穩定性。
進一步,由于限位塊到對應側壁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端部的長度,使得第一端部能完全收攏至底座本體中。
進一步,通過設置凸起、卡槽的結構,當第一端部收攏至底座本體后,將凸起卡合在卡槽中,對支撐塊進行限位,防止其移動。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容器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容器底座中活動支撐組件在展開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容器底座中活動支撐組件在收攏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容器底座中活動支撐組件在展開時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實施例對其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2-4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容器底座,包括底座本體,底座本體的底部呈凹陷結構。還包括活動支撐組件。活動支撐組件與底座本體滑動配合。
凹陷結構包括頂壁11,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12以及第二側壁13,相對設置的第三側壁14以及第四側壁15。
活動支撐組件優選為兩組,對稱設置在底座本體的兩端。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兩組活動支撐組件結構相同,本實用新型以與第一側壁12對應的活動支撐組件進行介紹。另一個活動支撐組件與第二側壁13對應,第一側壁12與第二側壁13形狀相同。
活動支撐組件包括支撐塊21、限位塊22、導向板23。支撐塊21呈L形,包括第一端部211以及第二端部212。第一端部211位于凹陷結構的頂壁11的下方,第一端部211的一端與第二端部212的底部連接,第一端部211的另一端平行于凹陷結構的頂壁11向第一側壁12的位置方向延伸,第二端部212的頂端平行于第一側壁12向頂壁11的位置方向延伸。連接方式優選為焊接。
第一側壁12的底部開設有凹陷口3,凹陷口3的長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端部211的寬度,第一側壁12的深度等于第二端部212的高度。
限位塊22的兩端均焊接在凹陷結構的頂壁11上,限位塊22的中間區域向下拱起(圖中未畫出),在中間區域與凹陷結構的頂壁11之間形成導向通孔(圖中未畫出)。導向板23的一端與第二端部212的另一端焊接,導向板23的另一端貫穿導向通孔。
本實用新型的的工作原理:當電容器使用時,將支撐塊21向外滑出,使第一端部211從凹陷口3中伸出至底座本體的外側,通過第一端部211對電容器進行支撐,增加電容器使用時的穩定性。由于第一側壁12的深度等于第二端部212的高度,使得第一側壁12的底部與第一端部211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而第二端部212的頂部又恰好抵住頂壁11,從而也能提供支撐力,提高支撐效果。當電容器在存放或者搬運時,將支撐塊21向內滑入,使第一端部211向底座本體內收縮,從而達到減少占用空間、方便存放、包裝、搬運的技術效果。
有些實施例中:限位塊22到第一側壁12的距離大于或等于第一端部211的長度,使得第一端部211能完全收攏至底座本體中。
有些實施例中:凹陷結構的頂壁11上還設置有與導向板23對應的擋板4,擋板4上設置有卡槽(圖中未畫出)。導向板23的另一端向下彎折,形成彎折部。彎折部上設置有與卡槽對應的凸起6。為了保證凸起6、卡槽能實現卡合,擋板4到限位塊22最遠端的距離不大于導向板23的長度。通過設置凸起6、卡槽的結構,當第一端部211收攏至底座本體后,將凸起6卡合在卡槽中,對支撐塊21進行限位,防止其移動。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創造,凡在本實用新型創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