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USB連接器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具有一體式金屬外殼的側插USB連接器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USB連接器作為電腦外設的一種高速連接標準,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外部設備中。現有的USB連接器有正插式和側插式兩種插接口,其中,側插式的USB連接器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組裝麻煩,產品穩定性欠佳等。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中,申請人精心研究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一體式金屬外殼的側插USB連接器結構,其通過一體式后蓋設計及其它部件的組裝配合,提高了易裝配性,產品整體穩定性更好,屏蔽效果較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一體式金屬外殼的側插USB連接器結構,包括有絕緣本體、設置于絕緣本體內的若干接觸端子及包覆于絕緣本體外部的金屬外殼;該絕緣本體包括有后端的基座和自基座前側一體延伸而成的舌板,該舌板豎向設置,該舌板一側凹設有若干端子槽,該端子槽自上而下依次排布;該接觸端子對應端子槽布置,該接觸端子包括有接觸部、連接部和焊接部,其接觸部凸露于舌板的一側,其焊接部自絕緣本體底部伸出;
該金屬外殼包括有一體成型連接的頂壁、后蓋、左側壁、右側壁,該左側壁、右側壁分別自頂壁的左、右端一體向下彎折豎向延伸而成;該頂壁、左側壁、右側壁三者的前端圍構成前端開口,前述舌板位于前端開口內,舌板的外壁面與前端開口的內壁面圍構形成插接口;該頂壁、左側壁、右側壁三者的后端圍構成后端開口;該后蓋上設置有第一連接結構,該頂壁、左側壁、右側壁中其一或其二設置有第二連接結構,該后蓋封蓋于前述后端開口處,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二連接結構適配。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左側壁、右側壁底端的前段部位相向彎折延伸拼接形成有底壁,所述底壁上連接有向下延伸的前端定位腳,所述前端定位腳位于底壁的中間部位;所述左側壁、右側壁底端的后段部位分別一體向下延伸形成有延伸部,其延伸部底端向下連接有后端定位腳,所述后端定位腳分別位于前端定位腳的左側、右側;所述左側壁、右側壁底端的延伸部之間形成有讓位空間;
前述絕緣本體的基座底部連接有定位座,前述焊接部自定位座底端伸出,定位座的前段延伸至舌板部下方,定位座的前段與舌板部保持供金屬外殼的底壁裝入的嵌裝槽,定位座的前段開設有定位孔;
前述絕緣本體自金屬外殼的后端開口裝入,底壁位于嵌裝槽內,定位座的前段位于底壁下方,前端定位腳伸入定位孔內,定位座的后段位于讓位空間內。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底壁包括有由左側壁延伸連接的第一底壁和由右側壁延伸連接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一底壁、第二底壁相互拼接形成前述底壁;所述前端定位腳包括有連接于第一底壁上的第一前端定位腳和連接于第二底壁上的第二前端定位腳;所述第一前端定位腳、第二前端定位腳結構相同,兩者均具有插腳主體和凸設于插腳主體前側的限位凸部,所述第一前端定位腳、第二前端定位腳兩者彼此貼合形成前端定位腳,兩者的插腳主體相應貼合,兩者的限位凸部相應貼合。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定位座的底部向下凸伸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側面一體凸設有倒勾。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定位座的后端面一體往后凸設有凸塊,前述金屬外殼的后蓋底端受限于凸塊的頂端面。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后蓋一體連接于頂壁的后端,所述后蓋的左端、右端分別向前彎折延伸形成有左端連接壁、右端連接壁,所述第一連接結構為分別設置于左端連接壁、右端連接壁上的扣孔,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為分別設置于金屬外殼的左側壁、右側壁上的卡扣塊,所述卡扣塊扣入相應的扣孔內。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后蓋的底端一體向下延伸有后蓋定位腳。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接觸端子鑲嵌成型于絕緣本體內,所述絕緣本體內還設置有除靜電端子。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金屬外殼的頂壁、左側壁、右側壁上均設置有朝向金屬外殼內部凸設的抵接彈片,該抵接彈片彈性抵壓于絕緣本體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過一體式后蓋設計及其它部件的組裝配合,提高了易裝配性,產品整體穩定性更好,屏蔽效果較佳;同時,USB連接器與PCB板之間定位效果好,USB連接器與PCB板焊接時,也更為簡易。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一的第一角度組裝立體示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一的第二角度組裝立體示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一的第三角度組裝立體示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一的第一分解結構示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一的第二分解結構示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一的第三分解結構示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一的第四分解結構示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一的第五分解結構示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二的組裝立體示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絕緣本體 11、基座
12、舌板 121、端子槽
13、定位座 131、嵌裝槽
132、定位孔 133、定位柱
1331、倒勾 134、凸塊
20、接觸端子
30、金屬外殼 31、頂壁
32、后蓋 33、左側壁
34、右側壁 35、底壁
301、抵接彈片 302、扣孔
303、卡扣塊 304、后端定位腳
305、前端定位腳 3051、限位凸部
306、讓位空間 40、除靜電端子
32′、后蓋 321′、后蓋定位腳。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9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其包括有絕緣本體10、設置于絕緣本體10內的若干20及包覆于絕緣本體10外部的金屬外殼30;所述金屬外殼30的頂壁31、左側壁33、右側壁34上均設置有朝向金屬外殼30內部凸設的抵接彈片301,該抵接彈片301彈性抵壓于絕緣本體10上。所述20鑲嵌成型于絕緣本體10內,所述絕緣本體10內還設置有除靜電端子40。
該絕緣本體10包括有后端的基座11和自基座11前側一體延伸而成的舌板12,該舌板12豎向設置,該舌板12一側凹設有若干端子槽121,該端子槽121自上而下依次排布;該20對應端子槽121布置,該20包括有接觸部、連接部和焊接部,其接觸部凸露于舌板12的一側,其焊接部自絕緣本體10底部伸出;
該金屬外殼30包括有一體成型連接的頂壁31、后蓋32、左側壁33、右側壁34,該左側壁33、右側壁34分別自頂壁31的左、右端一體向下彎折豎向延伸而成;該頂壁31、左側壁33、右側壁34三者的前端圍構成前端開口,前述舌板12位于前端開口內,舌板12的外壁面與前端開口的內壁面圍構形成插接口;該頂壁31、左側壁33、右側壁34三者的后端圍構成后端開口;該后蓋32上設置有第一連接結構,該頂壁31、左側壁33、右側壁34中其一或其二設置有第二連接結構,該后蓋32封蓋于前述后端開口處,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二連接結構適配。此處,所述后蓋32一體連接于頂壁31的后端,所述后蓋32的左端、右端分別向前彎折延伸形成有左端連接壁、右端連接壁,所述第一連接結構為分別設置于左端連接壁、右端連接壁上的扣孔302,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為分別設置于金屬外殼30的左側壁33、右側壁34上的卡扣塊303,所述卡扣塊303扣入相應的扣孔302內。
該左側壁33、右側壁34底端的前段部位相向彎折延伸拼接形成有底壁35,所述底壁35上連接有向下延伸的前端定位腳305,所述前端定位腳305位于底壁35的中間部位;所述左側壁33、右側壁34底端的后段部位分別一體向下延伸形成有延伸部,其延伸部底端向下連接有后端定位腳304,所述后端定位腳304分別位于前端定位腳305的左側、右側;所述左側壁33、右側壁34底端的延伸部之間形成有讓位空間306;前述絕緣本體10的基座11底部連接有定位座13,前述焊接部自定位座13底端伸出,定位座13的前段延伸至舌板12部下方,定位座13的前段與舌板12部保持供金屬外殼30的底壁35裝入的嵌裝槽131,定位座13的前段開設有定位孔132;所述定位座13的底部向下凸伸有定位柱133,所述定位柱133的側面一體凸設有倒勾1331。前述絕緣本體10自金屬外殼30的后端開口裝入,底壁35位于嵌裝槽131內,定位座13的前段位于底壁35下方,前端定位腳305伸入定位孔132內,定位座13的后段位于讓位空間306內。此處,所述底壁35包括有由左側壁33延伸連接的第一底壁35和由右側壁34延伸連接的第二底壁35,所述第一底壁35、第二底壁35相互拼接形成前述底壁35;所述前端定位腳305包括有連接于第一底壁35上的第一前端定位腳305和連接于第二底壁35上的第二前端定位腳305;所述第一前端定位腳305、第二前端定位腳305結構相同,兩者均具有插腳主體和凸設于插腳主體前側的限位凸部3051,所述第一前端定位腳305、第二前端定位腳305兩者彼此貼合形成前端定位腳305,兩者的插腳主體相應貼合,兩者的限位凸部3051相應貼合。
在圖1至圖8所示的實施例一中,所述定位座13的后端面一體往后凸設有凸塊134,前述金屬外殼30的后蓋32底端受限于凸塊134的頂端面。而在圖9所示的實施例二中,所述后蓋32′的底端一體向下延伸有后蓋定位腳321′。當然,可按實際需要設計相應的定位腳。后蓋定位腳321′的增設,有利于增加后蓋32′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于,其主要是通過一體式后蓋設計及其它部件的組裝配合,提高了易裝配性,產品整體穩定性更好,屏蔽效果較佳;同時,USB連接器與PCB板之間定位效果好,USB連接器與PCB板焊接時,也更為簡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