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按鍵結構,特別涉及一種簡單方便的按鍵觸發機構。
背景技術:
按鍵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及電氣產品中的基本操控裝置中。現有按鍵配件較多,結構復雜,裝配過程繁瑣,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按鍵與周邊殼體裝配時難以掌控,導致間隙不均,產品易發生異響;且每個鍵都需要單獨出模,生產過程麻煩,使成本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簡單方便的按鍵觸發機構,能夠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問題的一種或幾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按鍵觸發機構,包括外殼、按鍵和PCBA板,
按鍵及PCBA板位于外殼內部,
外殼上設有按鍵觸發部件,按鍵觸發部件與外殼一體成形,
按鍵觸發部件包括觸發部和連接部,
連接部一端與觸發部相連接,連接部另一端與外殼相連接,
按鍵頂部與觸發部相對應,
按鍵底部與PCBA板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按鍵位于外殼內部,觸發按鍵不需要其他部件,只需按下外殼上的觸發部即可實現相應功能,可徹底解按鍵配合間隙不均,異響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按鍵觸發機構結構簡單,按鍵觸發部件與外殼一體成形,簡化了產品的生產和安裝步驟,且不易損壞,延長了使用壽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按鍵觸發部件一邊與外殼相連接,按鍵觸發部件其余周邊與外殼縫隙連接。由此,便于識別按鍵處,觸按更加方便。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按鍵觸發部件其余周邊與外殼之間的縫隙寬度一致。由此,按鍵觸發部件與外殼間間隙均勻,美觀且易于生產和裝配。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部厚度小于觸發部和/或外殼厚度。由此,連接部可支持觸發部上下運動,只需輕輕按下觸發部即可實現相應按鍵功能,按鍵更加方便省力。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按鍵包括按鍵部和基座,基座與PCBA板相連,按鍵部與觸發部相對應。由此,基座用于支撐按鍵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外套,外套套設在外殼外部。由此能夠保護整個裝置,延長使用壽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外套為軟膠材質。由此,不僅能夠保護整個裝置且按鍵靈敏,觸摸手感舒服。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外殼材質為塑膠或金屬,能夠保護內部結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按鍵觸發機構的外部結構圖;
圖2為圖1所示按鍵觸發機構沿A-A線的剖面圖;
圖3為圖1所示按鍵觸發機構沿B-B線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圖2和圖3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按鍵觸發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包括外殼1、按鍵3和PCBA板5,按鍵3底與PCBA板5相連,按鍵3頂端與外殼1相連,按鍵3及PCBA板5位于外殼1內部。外殼1材質為塑膠或金屬,能夠保護內部結構。外殼1的外部設有細薄軟膠外套,外套最好為透明的,以保證觸摸按鍵的靈敏度和舒適度。當然此處的外套也可為其他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天然或合成材料制成。
其中,按鍵3包括基座31和按鍵部32,基座31的底部焊接在PCBA板5上。
為了便于識別按鍵3,外殼1上設有按鍵觸發部件2,按鍵觸發部件2包括觸發部21和連接部22,連接部22將觸發部21與外殼1進行連接,觸發部21、連接部22與外殼1一體成形,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而且生產更加便利,只需一套生產模具即可。按鍵觸發部件2除連接部22一邊與外殼1直接一體相連,其余周邊部分與外殼1間均留有寬度一致的縫隙4。連接部22厚度小于外殼1和觸發部21厚度,連接部22彈性增大,可支持觸發部21上下運動。觸發部21為圓形,觸發部21下面與按鍵的按鍵部32的頂部相對應,且觸發部21的圓心與按鍵的按鍵部32的頂部中心一致,防止觸按觸發部21時出現按鍵功能偏差。此處,只需輕輕按下觸發部21即可實現相應按鍵功能,按鍵更加省力,停止按下觸發部21,連接部22通過彈力自動將觸發部21帶回原位,按鍵隨之回復原位。
本實用新型的按鍵觸發機構可用于耳機、音箱、電腦、手機和玩具等各種電子產品及其附件中,亦可用于其他生產生活中需要按鍵的各種裝置或設備中。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