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輸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及其復合導線。
背景技術:
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對電力傳輸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電話通信,對于兼備遙控、遙測、視頻傳輸等大容量的信息集成傳輸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和必要,同時隨著電力設備自動控制的配備以及計算機監控系統的應用廣泛,巨大信息量的傳輸成為電力系統的必要工作。因此對電力傳輸的要求越來越向高速、大容量、耐久性等方面發展。這種發展趨勢要求輸電線路向著特高壓、快速輸電方向側重,這必然導致輸電線路的規格和自重的提高。傳統的輸電線路采用鋼芯作為支撐材料,鋼芯外部采用鋁絞線作為主要輸電傳導載體,而這種鋼芯鋁絞線的輸電線路結構由于全部采用金屬材料,出現了諸多問題,如:自重大、不耐腐蝕、弧垂大易變形、環境適應性差等等。于是關于復合材料材質導線結構的研究開始出現,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在輸電導線芯部采用復合材料導線芯棒作為替代材料,提高整體剛性,減小弧垂,同時提高對冰凍、積雪等惡劣氣候的環境適應性最終提高使用壽命。
然而,目前單一復合材料的導線芯棒雖然解決的自重和抗變形等問題,但是由于材質的局限性也出現了復合材料固有的種種弊端,例如:芯棒結構的功能單一化,僅僅以力學剛性的提升為主,韌性不足導致芯棒在運輸、安裝或卷繞中出現劈裂損傷;復合材料芯棒表面的致密性不夠導致耐磨性差,施工過程容易出現磕碰、刮擦造成的力學缺陷。這些問題都會為復合材料芯棒的長期使用帶來缺陷隱患。因此,目前亟需一種綜合性能較好的導線芯棒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單一材質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的這一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多層結構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混雜材質的輸電導線芯棒的結構及碳纖維復合導線,通過碳纖維為主的不同高性能纖維的混雜使用以及多種功能層的綜合特性發揮,可有效提高導線芯棒整體的耐磨性、抗劈裂性、高柔韌性等多種性能,在保證芯棒剛性和耐腐蝕性的基礎上有效提高整體特性,延長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從芯部到表面依次由剛性芯、柔韌層、抗劈裂層和耐磨層四個部分構成;
所述剛性芯是由高性能碳纖維與熱固性樹脂復合成型;
所述柔韌層是由玻璃纖維與熱塑改性熱固性樹脂復合成型;或者,所述柔韌層是由玻璃纖維和碳纖維兩者的混雜纖維與熱塑改性熱固性樹脂復合成型;
所述抗劈裂層是由玻璃纖維、芳綸纖維、玄武巖纖維、碳化硅纖維、氧化鋁纖維中的一種纖維或多種混雜纖維的二維織物與熱固性樹脂復合成型;
所述耐磨層是由碳纖維表面氈或玻璃纖維或芳綸纖維的二維織物與熱塑性樹脂復合成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剛性芯,其增強纖維為高性能碳纖維,基體為熱固性樹脂;所述高性能碳纖維為高強度碳纖維或高模量碳纖維,或者所述高性能纖維為高強度碳纖維和高模量碳纖維的混雜纖維;優選的,所述高強度碳纖維選用T300、T700、T800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高模量碳纖維選用M40J、M60J中的一種或兩種。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高強型碳纖維和高模量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1:1~10:1。
所述熱固性樹脂為環氧樹脂、酚醛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中的一種。優選的,所述剛性芯中的樹脂含量為30~50%
從制備得到的剛性芯的強度來講,所述熱固性樹脂與高性能碳纖維采用拉擠成型工藝制備得到剛性芯;最終成型的剛性芯的直徑為3~15mm。
剛性芯采用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保證整體芯棒的抗變形能力。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柔韌層位于剛性芯的外表面,其增強纖維為玻璃纖維或玻璃纖維和碳纖維兩者的混雜纖維,基體為熱塑改性熱固性樹脂。
所述玻璃纖維選用S玻纖或E玻纖的一種或兩種,同時混雜高強度碳纖維(所述高強度碳纖維選用T300、T700、T800中的一種或多種)作為剛性調節,其中,所述玻璃纖維與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1:1~10:1。或者可單獨使用玻璃纖維作為增強纖維。
所述熱塑改性熱固性樹脂選用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聚氨酯改性不飽和聚酯樹脂中的一種。優選的,所述柔韌層中的樹脂含量為30~50%。
從制備得到的柔韌層的性能來講,本實用新型的柔韌層采用拉擠成型或纏繞成型制備;最終成型的柔韌層的厚度為0.5~5mm。
柔韌層采用玻璃纖維復合材料保證芯棒的韌性以達到一定曲率的卷繞。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抗劈裂層位于柔韌層的表面,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纏繞采用二維織物,浸漬熱固性樹脂基體之后纏繞在柔韌層表面,纏繞角度為30~60度。
優選的,所述二維織物的寬度為5~15mm。
優選的,所述二維織物的所用纖維選擇以玻璃纖維和/或芳綸纖維作為混雜纖維的主體纖維,其他纖維為輔助纖維,所述輔助纖維為玄武巖纖維、碳化硅纖維、氧化鋁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中,主體纖維與輔助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2:1~10:1。
所述熱固性樹脂選用環氧樹脂、酚醛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中的一種;優選的,所述抗劈裂層中的樹脂含量為30~50%;最終成型的抗劈裂層的厚度為0.5~2mm。
抗劈裂層采用混雜纖維螺旋纏繞結構避免導線芯棒在卷繞中的劈裂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耐磨層位于抗劈裂層的表面,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纏繞采用碳纖維表面氈或高性能纖維二維織物,浸漬熱塑性樹脂基體之后纏繞在抗劈裂層表面。
所述碳纖維表面氈選用高強度短切碳纖維制備,短切碳纖維長度為1~5cm;所述高性能纖維二維織物是選用玻璃纖維或芳綸纖維的平紋、斜紋或緞紋織物。
所述熱塑性樹脂選用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硫醚中的一種;優選的,所述耐磨層中的樹脂含量為30~50%;最終成型的耐磨層的厚度為0.5~2mm。
表面耐磨層采用碳纖維表面氈或二維編織高性能纖維混雜保證表面耐磨特性以有效保護芯棒內部結構穩定性。
導線芯棒中的增強纖維和基體都對其性能產生影響,而不同結構的組合同樣對導線芯棒的性能產生影響。實用新型人通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分析得到本實用新型使用的材料以及結構可以有效的提升導線芯棒的整體性能。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上述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高性能碳纖維與熱固性樹脂采用拉擠成型工藝制備得到剛性芯;
(2)在所述剛性芯的表面采用拉擠成型工藝或纏繞成型工藝制備柔韌層,所述柔韌層中的增強纖維選用玻璃纖維或玻璃纖維和碳纖維兩者的混雜纖維,基體選用熱塑改性熱固性樹脂;
(3)在所述柔韌層的表面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抗劈裂層,所述抗劈裂層的增強纖維選用玻璃纖維、芳綸纖維、玄武巖纖維、碳化硅纖維、氧化鋁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混雜纖維的二維纖維織物,基體選用熱固性樹脂;
(4)在所述抗劈裂層的表面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耐磨層,所述耐磨層的增強纖維選用碳纖維表面氈或高性能纖維二維織物,基體選用熱塑性樹脂。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碳纖維復合芯導線,包括所述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和包裹在其外表面的環形導電層。所述環形導電層可由銅、鋁或鋁合金等金屬制成,屬于本領域的公知常識。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一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導線芯棒采用以碳纖維為主體增強纖維的多種纖維混雜復合材料制備,從內到外由剛性芯、韌性層、抗劈裂層和表面耐磨層構成,具體是:
(1)本實用新型以高性能碳纖維與熱固性樹脂復合成型制備得到剛性芯,得到的芯體抗拉強度較大,保證了整體芯棒的抗變形能力,為導線芯棒的制備起到一個良好的基礎。
(2)本實用新型的剛性芯的外表面設有柔韌層,該柔韌層選用玻璃纖維,或者混雜高強度纖維作為剛性調節,基體選用熱塑改性熱固性樹脂,熱塑性改性樹脂可以具有一定韌性,提高柔韌度可抵抗變形的能力,兩者配合使用,使得該層結構的柔韌性高,同時保證導線芯棒的韌性以達到一定曲率的卷繞。
(3)本實用新型的柔韌層的外表面設有抗劈裂層,該抗劈裂層以熱固性樹脂為基體、選用混雜纖維螺旋纏繞結構,提高了導線芯棒的抗劈裂性,避免導線芯棒在卷繞中的劈裂問題。
(4)本實用新型的抗劈裂層的外表面設有耐磨層,該耐磨層以熱塑性樹脂為基體、選用碳纖維表面氈或高性能混雜纖維二維織物的結構,使得導線芯棒表面的致密性得以提高,保證了導線芯棒表面的耐磨性,有效保護導線芯棒內部結構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多層結構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可提到目前導線鋼芯或傳統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的綜合力學性能,有效延長使用壽命。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柔韌抗劈裂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與其它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相比,采用多層結構、多種材質混雜,利用碳纖維保證導線芯棒的整體剛性基礎上,發揮了玻璃纖維、芳綸纖維、玄武巖纖維、氧化鋁纖維、碳化硅纖維等多種纖維的綜合特性,有效提高導線芯棒的整體性能。
3、本實用新型的導線芯棒從內到外由剛性芯、韌性層、抗劈裂層和表面耐磨層四個結構組成,結構排布合理,四個結構協同作用,共同使得導線芯棒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劈裂性和柔韌性等性能,使其能夠承受惡劣的使用環境,提高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的多層結構示意圖,包括剛性芯1、柔韌層2、抗劈裂層3和表面耐磨層4四個部分組成。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高柔韌性、抗劈裂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如圖1所示,從內至外包括剛性芯1、柔韌層2、抗劈裂層3和表面耐磨層4四個部分組成。其制備方法包括:剛性芯的制備、柔韌層的制備、抗劈裂層的制備和表面耐磨層的制備。
剛性芯的制備:采用T300碳纖維作為高性能增強纖維,采用環氧樹脂作為基體樹脂,樹脂含量為40%。樹脂與增強纖維采用拉擠工藝成型,最終成型的剛性芯的直徑在3mm。
柔韌層的制備:選用S玻纖為主體增強纖維,樹脂基體采用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樹脂基體的含量為40%,樹脂和增強纖維采用纏繞工藝成型,最終成型柔韌層的厚度在0.5mm。
抗劈裂層的制備:采用纏繞角度為30度的、寬度為5mm的纖維織物窄帶進行二維螺旋纏繞制備,窄帶纖維選用玻璃纖維作為主體。采用環氧樹脂為樹脂基體,樹脂浸漬含量為50%,最終抗劈裂層的厚度在1mm。
表面耐磨層的制備:采用長度為1cm的短切T700碳纖維制備表面氈為增強體,采用含量為45%的熱塑性聚氨酯為樹脂基體,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表面耐磨層,最終成型表面耐磨層的厚度在0.5mm。最終獲得的導線芯棒的力學性能優異。
實施例2
一種高柔韌性、抗劈裂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的制備包括:剛性芯的制備、柔韌層的制備、抗劈裂層的制備和表面耐磨層的制備。
剛性芯的制備:采用M60J碳纖維作為高性能碳纖維,采用酚醛樹脂作為基體樹脂,樹脂含量為30%。樹脂與增強纖維采用拉擠工藝成型,最終成型的剛性芯的直徑在6mm。
柔韌層的制備:選用E玻纖為主體增強纖維,樹脂基體采用聚氨酯改性不飽和聚酯樹脂,樹脂基體的含量為35%,樹脂和增強纖維采用纏繞工藝成型,最終成型柔韌層的厚度在1mm。
抗劈裂層的制備:采用纏繞角度為40度的、寬度為8mm的纖維織物窄帶進行二維螺旋纏繞制備,窄帶纖維選用芳綸纖維作為主體。采用環氧樹脂為樹脂基體,樹脂浸漬含量為39%,最終抗劈裂層的厚度在1.5mm。
表面耐磨層的制備:采用長度為1cm的短切T800碳纖維制備表面氈為增強體,采用含量為41%的熱塑性聚乙烯為樹脂基體,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表面耐磨層,最終成型表面耐磨層的厚度在2mm。最終獲得的導線芯棒的力學性能優異。
實施例3
一種高柔韌性、抗劈裂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如圖1所示,從內至外包括剛性芯1、柔韌層2、抗劈裂層3和表面耐磨層4四個部分組成。其制備方法包括:剛性芯的制備、柔韌層的制備、抗劈裂層的制備和表面耐磨層的制備。
剛性芯的制備:采用T300碳纖維作為高強度增強纖維,采用M40J作為高模量增強碳纖維,高強/高模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10:1,采用環氧樹脂作為基體樹脂,樹脂含量為40%。樹脂與增強纖維采用拉擠工藝成型,最終成型的剛性芯的直徑在3mm。
柔韌層的制備:選用S玻纖為主體增強纖維,混雜T700高強度碳纖維,玻璃纖維和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5:1,樹脂基體采用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樹脂基體的含量為40%,樹脂和增強纖維采用纏繞工藝成型,最終成型柔韌層的厚度在0.5mm。
抗劈裂層的制備:采用纏繞角度為30度的、寬度為5mm的纖維織物窄帶進行二維螺旋纏繞制備,窄帶纖維選用玻璃纖維作為主體,玄武巖纖維為輔助纖維,主體與輔助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在6:1。采用環氧樹脂為樹脂基體,樹脂浸漬含量為50%,最終抗劈裂層的厚度在1mm。
表面耐磨層的制備:采用長度為1cm的短切T700碳纖維制備表面氈為增強體,采用含量為45%的熱塑性聚氨酯為樹脂基體,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表面耐磨層,最終成型表面耐磨層的厚度在0.5mm。
最終獲得的導線芯棒的力學性能優異,其中耐沖擊強度比普通復合材料芯棒(是指單一材質復合材料導線芯棒)提高30%以上。
實施例4
一種高柔韌性、抗劈裂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的制備包括:剛性芯的制備、柔韌層的制備、抗劈裂層的制備和表面耐磨層的制備。
剛性芯的制備:采用T700碳纖維作為高強度增強纖維,采用M60J碳纖維作為高模量增強碳纖維,高強/高模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3:1之間,采用酚醛樹脂作為基體樹脂,樹脂含量為30%。樹脂與增強纖維采用拉擠工藝成型,最終成型的剛性芯的直徑在6mm。
柔韌層的制備:選用E玻纖為主體增強纖維,混雜T800高強度碳纖維,玻纖和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4:1,樹脂基體采用聚氨酯改性不飽和聚酯樹脂,樹脂基體的含量為35%,樹脂和增強纖維采用纏繞工藝成型,最終成型柔韌層的厚度在1mm。
抗劈裂層的制備:采用纏繞角度為40度的、寬度為8mm的纖維織物窄帶進行二維螺旋纏繞制備,窄帶纖維選用芳綸纖維作為主體,碳化硅纖維為輔助纖維,主體與輔助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在4:1。采用環氧樹脂為樹脂基體,樹脂浸漬含量為39%,最終抗劈裂層的厚度在1.5mm。
表面耐磨層的制備:采用長度為1cm的短切T800碳纖維制備表面氈為增強體,采用含量為41%的熱塑性聚乙烯為樹脂基體,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表面耐磨層,最終成型表面耐磨層的厚度在2mm。
最終獲得的導線芯棒的力學性能優異,其中,耐沖擊強度比普通復合材料芯棒(是指單一材質復合材料導線芯棒)提高35%以上。
實施例5
一種高柔韌性、抗劈裂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的制備包括:剛性芯的制備、柔韌層的制備、抗劈裂層的制備和表面耐磨層的制備。
剛性芯的制備:采用T800碳纖維作為高強度增強纖維,采用M60J碳纖維作為高模量增強碳纖維,高強/高模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8:1之間,采用不飽和聚酯樹脂作為基體樹脂,樹脂含量為45%。樹脂與增強纖維采用拉擠工藝成型,最終成型的剛性芯的直徑在12mm。
柔韌層的制備:選用E玻纖為主體增強纖維,混雜T300高強度碳纖維,玻纖和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5:1,樹脂基體采用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樹脂基體的含量為36%,樹脂和增強纖維采用纏繞工藝成型,最終成型柔韌層的厚度在1mm。
抗劈裂層的制備:采用纏繞角度為40度的、寬度為8mm的纖維織物窄帶進行二維螺旋纏繞制備,窄帶纖維選用芳綸纖維作為主體,氧化鋁纖維為輔助纖維,主體與輔助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在7:1。采用環氧樹脂為樹脂基體,樹脂浸漬含量為38%,最終抗劈裂層的厚度在2mm。
表面耐磨層的制備:采用平紋結構的玻璃纖維織物為增強體,采用含量為42%的熱塑性聚丙烯為樹脂基體,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表面耐磨層,最終成型表面耐磨層的厚度在2mm。
最終獲得的導線芯棒的力學性能優異,其中,耐沖擊強度比普通復合材料芯棒(是指單一材質復合材料導線芯棒)提高34%以上。
實施例6
一種高柔韌性、抗劈裂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的制備包括:剛性芯的制備、柔韌層的制備、抗劈裂層的制備和表面耐磨層的制備。
剛性芯的制備:采用T300碳纖維作為高強度增強纖維,采用M40J作為高模量增強碳纖維,高強/高模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6:1之間,采用環氧樹脂作為基體樹脂,樹脂含量為43%。樹脂與增強纖維采用拉擠工藝成型,最終成型的剛性芯的直徑在11mm。
柔韌層的制備:選用S玻纖為主體增強纖維,混雜T700高強度碳纖維,玻纖和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5:1,樹脂基體采用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樹脂基體的含量為50%,樹脂和增強纖維采用纏繞工藝成型,最終成型柔韌層的厚度在5mm。
抗劈裂層的制備:采用纏繞角度為50度的、寬度為11mm的纖維織物窄帶進行二維螺旋纏繞制備,窄帶纖維選用芳綸纖維作為主體,玄武巖纖維為輔助纖維,主體與輔助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在4:1。采用環氧樹脂為樹脂基體,樹脂浸漬含量為32%,最終抗劈裂層的厚度在1mm。
表面耐磨層的制備:采用緞紋結構的芳綸纖維織物為增強體,采用含量為44%的熱塑性聚氨酯為樹脂基體,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表面耐磨層,最終成型表面耐磨層的厚度在1mm。
最終獲得的導線芯棒的力學性能優異,其中,耐沖擊強度比普通復合材料芯棒(是指單一材質復合材料導線芯棒)提高32%以上。
實施例7
一種碳纖維復合芯導線,包括實施例1所述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和包裹在其外表面的環形導電層;所述環形導電層可由銅、鋁或鋁合金等金屬制成。
對比例
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棒,從內至外包括剛性芯、抗劈裂層、柔韌層和表面耐磨層四個部分組成。其制備方法包括:剛性芯的制備、抗劈裂層的制備、柔韌層的制備和表面耐磨層的制備。
剛性芯的制備:采用T300碳纖維作為高強度增強纖維,采用M40J作為高模量增強碳纖維,高強/高模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10:1,采用環氧樹脂作為基體樹脂,樹脂含量為40%。樹脂與增強纖維采用拉擠工藝成型,最終成型的剛性芯的直徑在3mm。
抗劈裂層的制備:采用纏繞角度為30度的、寬度為5mm的纖維織物窄帶進行二維螺旋纏繞制備,窄帶纖維選用玻璃纖維作為主體,玄武巖纖維為輔助纖維,主體與輔助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在6:1。采用環氧樹脂為樹脂基體,樹脂浸漬含量為50%,最終抗劈裂層的厚度在1mm。
柔韌層的制備:選用S玻纖為主體增強纖維,混雜T700高強度碳纖維,玻纖和碳纖維的混雜質量比例為5:1,樹脂基體采用聚氨酯改性環氧樹脂,樹脂基體的含量為40%,樹脂和增強纖維采用纏繞工藝成型,最終成型柔韌層的厚度在0.5mm。
表面耐磨層的制備:采用長度為1cm的短切T700碳纖維制備表面氈為增強體,采用含量為45%的熱塑性聚氨酯為樹脂基體,采用纏繞成型工藝制備表面耐磨層,最終成型表面耐磨層的厚度在0.5mm。
最終得到的導線芯棒的耐沖擊強度與普通復合材料芯棒(是指單一材質復合材料導線芯棒)相當。由于對比例采用的結構組合的不合理,最終獲得的導線芯棒的力學性能明顯不如實施例1~6中的導線芯棒,可見各個結構的配合對導線芯棒的性能產生重要的影響。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