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纜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電纜系統。
背景技術:
電纜,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絕緣的導體和外包絕緣保護層制成,將電力或信息從一處傳輸到另一處的導線;或,是由幾根或幾組導線(每組至少兩根)絞合而成的類似繩索的電纜,每組導線之間相互絕緣,并常圍繞著一根中心扭成,整個外面包有高度絕緣的覆蓋層。電纜具有內通電,外絕緣的特征。
然而,本申請發明人發現,使用現有技術中的電纜時,若電纜某處發生損壞而導致電力或信息無法傳輸后,只能派工作人員至戶外由電纜的起始端至終止端按區域段逐一進行排查、檢修,因此對現有的電纜進行維護時通常效率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便于檢修且維護效率高的電纜,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電纜系統,以解決現有的電纜進行檢修維護時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電纜系統,包括:電纜本體,沿所述電纜本體的長度方向所述電纜本體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芯片,且多個所述芯片通過集成納米導體依次連接;監測終端,所述監測終端與所述集成納米導體之間信號連接,且所述監測終端內記錄有所述集成納米導體的長度、并能夠通過接收和反饋信號對所述集成納米導體的長度進行監測。
實際應用時,所述集成納米導體帶有可延續微量電源。
其中,所述電纜本體包括:芯線;護套,所述護套設置在所述芯線的外層;所述集成納米導體為所述電纜本體中的所述芯線。
其中,所述電纜本體包括:芯線;護套,所述護套設置在所述芯線的外層;所述集成納米導體為所述電纜本體的所述護套。
具體地,多個所述芯片中有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電纜本體的起始端和終止端。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芯片在所述電纜本體內沿所述電纜本體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更進一步地,所述芯片通過植入的方式設置在所述電纜本體內。
實際應用時,所述護套的外側還包覆有絕緣層。
其中,所述絕緣層由感溫變色材料制成。
具體地,所述電纜本體的輸送容量超過輸送能力時,所述絕緣層發生顏色變化。
進一步地,所述感溫變色材料為有機感溫變色材料或液晶型感溫變色材料。
更進一步地,所述有機感溫變色材料為三芳甲烷苯酞類有機感溫變色材料;所述液晶型感溫變色材料為膽甾醇液晶型感溫變色材料。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電纜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中,包括:電纜本體和監測終端;沿電纜本體的長度方向電纜本體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芯片,且多個芯片通過集成納米導體依次連接;監測終端與集成納米導體之間信號連接,且監測終端內記錄有集成納米導體的長度、并能夠通過接收和反饋信號對集成納米導體的長度進行監測。由此分析可知,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時,若電纜本體發生損壞或被偷盜后,監測終端能夠通過集成納米導體監測到其的長度發生變異,即集成納米導體的現有長度與記錄長度不符,并且借助芯片同時能夠通過接收和反饋信號確定損壞區域,從而避免了由起始端至終止端按區域段逐一進行排查,進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能夠有效提高檢修和維護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中一種電纜本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中另一種電纜本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
1-電纜本體; 11-芯片;
12-集成納米導體; 2-監測終端;
13-芯線; 14-護套;
15-絕緣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氣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智能電纜系統,包括:電纜本體1,沿電纜本體1的長度方向電纜本體1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芯片11,且多個芯片11通過集成納米導體12依次連接;監測終端2,監測終端2與集成納米導體12之間信號連接,且監測終端2內記錄有集成納米導體12的長度、并能夠通過接收和反饋信號對集成納米導體12的長度進行監測。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智能電纜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中,如圖1所示,包括:電纜本體1和監測終端2;沿電纜本體1的長度方向電纜本體2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芯片11,且多個芯片11通過集成納米導體12依次連接;監測終端2與集成納米導體12之間信號連接,且監測終端2內記錄有集成納米導體12的長度、并能夠通過接收和反饋信號對集成納米導體12的長度進行監測。由此分析可知,使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時,若電纜本體1發生損壞或被偷盜后,監測終端2能夠通過集成納米導體12監測到其的長度發生變異,即集成納米導體12的現有長度與記錄長度不符,并且借助芯片11同時能夠通過接收和反饋信號確定損壞區域,從而避免了由起始端至終止端按區域段逐一進行排查,進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能夠有效提高檢修和維護效率。
實際應用時,為了保證監測終端2能夠與集成納米導體12之間信號連接,上述集成納米導體12可以帶有可延續微量電源,從而通過可延續微量電源以便于監測終端2對集成納米導體12進行有效監測,并實現有效監護。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中電纜本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如圖2所示,上述電纜本體1可以包括:芯線13和護套14;具體地,護套14設置在芯線13的外層;并且,集成納米導體12可以為電纜本體1中的芯線13或某一根芯線13(當芯線13包括有多根時)。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電纜系統中另一種電纜本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如圖3所示,上述電纜本體1可以包括:芯線13和護套14;具體地,護套14設置在芯線13的外層;并且,為了降低制造成本,集成納米導體12可以為電纜本體1的護套14。實際生產制造時,可以將帶有可延續微量電源的介質摻入集成有納米材質的護套14的原材料中,從而生產出較低價的帶有可延續微量電源的集成納米導體12,也即護套14。
具體地,為了更好地實現對電纜本體1的監測,如圖1所示,上述多個芯片11中有兩個可以優選為分別設置在電纜本體1的起始端和終止端,從而保證集成納米導體12能夠由頭至尾覆蓋于電纜本體1內,進而更好地實現對電纜本體1的整體監測。
進一步地,為了更快捷地確定電纜本體1的損壞位置,如圖1所示,上述多個芯片11可以在電纜本體1內沿電纜本體1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即集成納米導體12在整體電纜本體1內被均勻分隔為若干段,從而保證電纜本體1內的集成納米導體12每隔一段區域就能被芯片11所標記,進而監測終端2能夠更快捷地確定電纜本體1的損壞位置。
更進一步地,為了提高安全系數,較好地隱藏芯片11和集成納米導體12,上述芯片11可以通過植入的方式設置在電纜本體1內。并且,實際生產應用時,上述護套14的外側還可以包覆有絕緣層15,從而通過絕緣層15進一步對電纜本體1起到保護作用,如圖2和圖3所示,。
其中,為了便于對電纜本體1的運行更好地進行監護,例如對電纜本體1的輸送容量進行更直觀地監控,上述絕緣層15可以由感溫變色材料制成;具體地,當電纜本體1的輸送容量超過輸送能力時,絕緣層15能夠發生顏色變化,從而工作人員能夠通過肉眼直觀地對電纜本體1的輸送容量進行監控。
例如,當電纜本體1的輸送容量達到1000安培以上,即超過輸送能力時,絕緣層15的顏色可以由白色變為其它顏色(優選為紅、黃、藍等彩色)。
進一步地,為了節約制造成本,上述感溫變色材料可以為有機感溫變色材料;或,為了在夜間也能較好地對電纜本體1的運行進行監護,上述感溫變色材料也可以為液晶型感溫變色材料。
更進一步地,上述有機感溫變色材料可以為三芳甲烷苯酞類有機感溫變色材料;上述液晶型感溫變色材料可以為膽甾醇液晶型感溫變色材料。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