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裝臺,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汽車線束組裝臺。
背景技術:
傳統汽車線束組裝時,采用人工測量距離,使用手動纏繞的方式,由于線束分支較多,股數較多,整理和組裝起來十分困難,效率低下,容易出錯,造成產品質量的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汽車線束組裝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線束組裝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汽車線束組裝臺,其包括:臺板支架、安裝座、臺板、U15支撐治具、T20支撐治具、T25支撐治具、U20支撐治具、側倒治具、三叉U25支撐治具和P型支撐治具,所述安裝座為矩形結構,傾斜安裝在臺板支架上,所述臺板為矩形結構,安裝在安裝座上,所述U15支撐治具、T20支撐治具、T25支撐治具、U20支撐治具、側倒治具、三叉U25支撐治具和P型支撐治具全部安裝在臺板上,所述U15支撐治具上端U型開口為15mm,U20支撐治具上端U型開口為20mm,T20支撐治具上端U型開口為20mm,T25支撐治具上端U型開口為25mm,且T20支撐治具和T25支撐治具可進行提拉操作,所有U型支撐治具方便了多股線束的組裝和包扎,所述側倒治具可垂直放倒,直立時用于位置的提示,放倒時有助于線束的外包部品操作,所述三叉U25支撐治具上端U型開口為25mm,用于限制線束分支的走向,所述P型支撐治具為P型結構,用于對線束進行支撐。
優選地,所述安裝座在臺板支架上的角度可調,根據使用人習慣的不同,進行調整和鎖定。
優選地,所述臺板上均勻開有多個光孔,根據線束的種類,來決定安裝治具的數量及治具在其上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T20支撐治具和T25支撐治具提拉前,高度和其他治具一致,在線束組裝完畢后提拉一次,高度降低,有助于線束的外包部品操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線束組裝臺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線束組裝臺可根據線束種類和組裝要求在臺板上對治具進行任意擺放,其中,U型支撐治具和提拉式支撐治具方便了多股線束的組裝和包扎,側倒位置治具提高了線束組裝的準確性,且臺板角度的可調,實現了人性化的設計,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員工的操作,保證了產品的品質。
附圖說明
圖1是依照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構成的汽車線束組裝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構成的汽車線束組裝臺臺板正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構成的汽車線束組裝臺臺板上各個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臺板支架;2-安裝座;3-臺板;4-U15支撐治具;5-T20支撐治具;6-T25支撐治具;7-U20支撐治具;8-側倒治具;9-三叉U25支撐治具;10-P型支撐治具。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地描述,依照這些詳細的描述,所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夠實施本實用新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情況下,各個不同的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進行組合以獲得新的實施方式,或者替代某些實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獲得其它優選的實施實施方式。
實施例1:圖1示出了依照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構成的一種汽車線束組裝臺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依照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構成的一種汽車線束組裝臺臺板正視圖的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依照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構成的一種汽車線束組裝臺臺板上各個治具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組裝臺包括:臺板支架1、安裝座2、臺板3、U15支撐治具4、T20支撐治具5、T25支撐治具6、U20支撐治具7、側倒治具8、三叉U25支撐治具9和P型支撐治具10,所述安裝座2為矩形結構,不銹鋼材質,傾斜安裝在臺板支架1上,安裝角度可根據使用人習慣的不同,進行調整和鎖定,所述臺板3為矩形結構,金屬材質,螺接安裝在安裝座2上,其上間隔20mm均勻開有多個光孔,所述U15支撐治具4、T20支撐治具5、T25支撐治具6、U20支撐治具7、側倒治具8、三叉U25支撐治具9和P型支撐治具10下端為螺紋,穿過臺板3上的光孔,通過螺母全部固定在臺板3上,并可根據線束的種類,來決定安裝治具的數量及治具在臺板3上的位置,所述U15支撐治具4上端U型開口為15mm,U20支撐治具7上端U型開口為20mm,T20支撐治具5上端U型開口為20mm,T25支撐治具6上端U型開口為25mm,且T20支撐治具5和T25支撐治具6提拉前,高度和其他治具一致,在線束組裝完畢后提拉一次,高度降低,有助于線束的外包部品操作,所述側倒治具8可垂直放倒,直立時用于位置的提示,放倒時有助于線束的外包部品操作,所述三叉U25支撐治具9上端U型開口為25mm,用于限制線束分支的走向,所述P型支撐治具10為P型結構,用于對線束進行支撐。
對于本實用新型治具在臺板上的擺放如下:
所述U15支撐治具4、T20支撐治具5、T25支撐治具6和三叉U25支撐治具9居于臺板3的中心,從左至右呈一條直線擺放,間距分別為500mm,200mm和300mm,所述另一U15支撐治具4與中間的T20支撐治具5呈40度角擺放,角度向左下,距離為300mm,所述P型支撐治具10與中間T25支撐治具6呈30度角擺放,角度向左上,距離為600mm,所述U20支撐治具7、側倒治具8和中間最右側的三叉U25支撐治具9呈40度角擺放,角度向左下,三者之間相互的間距相等為200mm,所述另一U15支撐治具4位于中間最右側的三叉U25支撐治具9的正下端,距離為200mm,所述另一U20支撐治具7與中間最右側的三叉U25支撐治具9呈120度角擺放,角度向右下,距離為300mm。
盡管在上文中參考特定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原理和范圍內,可以針對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配置和細節做出許多修改。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確定,并且權利要求意在涵蓋權利要求中技術特征的等同物文字意義或范圍所包含的全部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