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過電流保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過電流保護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力/電子產品日益多樣化、復雜化,所應用的電路保護組件己非昔日的簡單的玻璃管熔絲(保險絲),而是己經發展成為一個門種類繁多的新興電子組件領域。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對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人們對各種電路保護組件的發展和應用將更加關注。
PTC組件(正溫度系數,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電阻值對溫度變化的反應相當敏銳。當PTC組件在正常使用狀況時,其電阻可維持極低值而使電路得以正常運作。但是當發生過電流或過高溫的現象而使溫度上升至一臨界溫度時,其電阻值會瞬間彈跳至一高電阻狀態(例如102Ω以上)而將過量的電流反向抵消,以達到保護電池或電路組件的目的。由于PTC組件可有效地保護電子產品,因此該PTC組件已見整合于各式電路組件中,以防止過電流的損害。
說明書附圖中的圖1A顯示了一現有技術中的過電流保護組件(10)的立體圖,其通過將兩外電極片(11)分別焊接在PTC組件(12)的上、下表面而組成。外電極片(11)作為連接至欲保護的電氣裝置的接口。圖1B是該過電流保護組件(10)的側視圖。該PTC組件(12)由一PTC材料層(122)疊設于兩電極箔(121)間組成,而該兩外電極片(11)分別連接該兩電極箔(121)。
一般而言,過電流保護組件均期望可盡量降低其初始電阻值(initial resistance),以便適用于低電阻的場合。然而,為求降低電阻,往往必須增加其中PTC組件的面積,進而增加過電流保護組件的尺寸,而不利應用于小型化的電子裝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過電流保護組件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過電流保護組件,在不大幅增加其體積情況下大大增加了應用層面,整體電阻值小且有利于電子產品的小型化應用。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過電流保護組件,其包括:第一電極,包含第一延伸端及第一平板端,所述第一平板端包含自所述第一延伸端分叉成二個平行的第一電極板和第二電極板;
第二電極,包含第二延伸端及第二平板端,所述第二平板端包含第三電極板;
至少二PTC組件,包括第一PTC組件與第二PTC組件,所述第一PTC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極板和所述第三電極板之間,所述第二PTC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三電極板和所述第二電極板之間;
所述第一延伸端、所述第二延伸端位于所述過電流保護組件的同一側,所述第一PTC組件和所述第二PTC組件并聯電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PTC組件與所述第二PTC組件結構相同,其包括第一導電箔、第二導電箔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導電箔與所述第二導電箔之間的PTC材料層。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極板下表面與所述第一PTC組件中的所述第一導電箔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電極板上表面與所述第二PTC組件中的所述第一導電箔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電極板一表面與所述第一PTC組件中的所述第二導電箔連通,另一表面與所述第二PTC組件中的所述第二導電箔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端及所述第二延伸端位于同一平面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極板、所述第二電極板和所述第一延伸端位于不同平面。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延伸端彎折與所述第二平板端連接,所述第二延伸端和所述第二平板端位于不同平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種過電流保護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不大幅增加其體積情況下大大增加了應用層面,有利于電子產品的小型化應用;通過在第一電極設置第一延伸端,同時在第二電極中設置第二延伸端,形成一對連接端子,以便形成插件形式組裝在電氣裝置中進行過電流保護;通過將第一PTC組件與第二PTC組件設計成并聯形式,可大大減小過電流保護組件的整體電阻值,從而減小損耗,且擴大了適用范圍。
【附圖說明】
圖1A為現有技術中的過電流保護組件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1B為現有技術中的過電流保護組件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PTC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數字表示:
10、20 過電流保護組件
11 外電極片
12 PTC組件
121 電極箔
122 PTC材料層
21 第一PTC組件
22 第二PTC組件
23 第一電極
24 第二電極
211 第一導電箔
212 第二導電箔
213 PTC材料層
231 第一延伸端
232 第一平板端
233 第一電極板
234 第二電極板
241 第二延伸端
242 第三電極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請參照圖2、圖3、圖4,過電流保護組件20包含第一PTC組件21、第二PTC組件22、第一電極23及第二電極24。第一PTC組件21包含第一導電箔211、第二導電箔212及疊設在第一導電箔211和第二導電箔212之間的PTC材料層213。第二PTC組件22與第一PTC組件21為相同的層疊結構,但在此實施例為上下翻轉的情況,即由上而下的層疊順序為第二導電箔212、PTC材料層213及第一導電箔211。第一電極23為上下分叉結構,其一分叉與第一PTC組件21中的第一導電箔211連通且另一分叉與第二PTC組件22中的第一導電箔211連通。第二電極24一端與第一PTC組件21中的第二導電箔212連通且另一端與第二PTC組件22中的第二導電箔212連通。第一PTC組件21、第二PTC組件22、第一電極23和第二電極24形成堆棧結構,第一電極23的另一端和第二電極24的另一端自該堆棧結構的同一端延伸向外,且第一PTC組件21和第二PTC組件22成并聯狀態。
具體的,第一電極23包含第一延伸端231及第一平板端232,第一平板端232自第一延伸端231分叉成二個平行的第一電極板233和第二電極板234。第一延伸端231通過彎折與第一電極板233連接成一體;第二電極板234的一端具有彎折部,并焊接在第一延伸端231上,從而與第一電極板233形成分叉結構。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板233和第一延伸端231可由同一片板材經彎折裁切制成,第二電極板234則由另一片板材制作。第二電極24包含第二延伸端241及第二平板端。第二平板端即包含第三電極板242,第二延伸端241通過彎折與第三電極板242連接成一體。
如圖3所示,第一電極板233、第一PTC組件21、第三電極板242、第二PTC組件22及第二電極板234的形狀類似長方形結構。第三電極板242疊設在第一PTC組件21和第二PTC組件22之間,且第一PTC組件21、第三電極板242及第二PTC組件22插入第一電極板233和第二電極板234之間,而組成為類似長方體的結構。第一電極板233、第一PTC組件21、第三電極板242、第二PTC組件22及第二電極板234依序層疊,形成堆棧結構,且第一PTC組件21、第二PTC組件22形成并聯狀態。
本實施例的堆棧結構形成類似長方體的結構,第一延伸端231及第二延伸端241自該堆棧結構的同一端延伸向外。特別是第一延伸端231及第二延伸端241約成平行且朝相同方向延伸。又第一延伸端231及第二延伸端241分別位在堆棧結構的兩相對側邊延伸向外。第一延伸端231及第二延伸端241位在同一平面。第二延伸端241彎折連接在第二平板端,因此第二延伸端241和第二平板端位在不同平面。第一平板端232具有分叉的第一電極板233及第二電極板234,因此第一延伸端241和第一電極板233及第二電極板234位于不同平面。
上述實施例包含二個PTC組件的過電流保護組件20,其中第一電極板233、第一PTC組件21、第三電極板242、第二PTC組件22及第二電極板234依序層疊且相鄰者成物理接觸。
本實施例揭示的過電流保護組件20的第一電極23的一端分叉成第一電極板233及第二電極板234,且第一電極板233及第二電極板234分別物理接觸第一PTC組件21與第二PTC組件22中的第一導電箔211。第二電極24中的第三電極板242分別物理接觸第一PTC組件21與第二PTC組件22中的第二導電箔212。通過第一電極23與第二電極24將第一PTC組件21與第二PTC組件22形成并聯狀態,而得以降低該過電流保護組件20整體的電阻值。
本實施例中的層疊的長方體結構可另外包覆絕緣外罩,例如塑料罩,而露出第一延伸端231及第二延伸端241。第一延伸端231及第二延伸端241可設計相應的連接端子,以利用插件形式組裝在電氣裝置以進行過電流保護。
本實施例過電流保護組件20可并聯更多的PTC組件,而得到更低的電阻值,而為本實施例所涵蓋。但就簡化結構及制程的考慮,一般以并聯二至四個PTC組件的過電流保護組件最廣為使用。
本實施例過電流保護組件20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不大幅增加其體積情況下大大增加了應用層面,有利于電子產品的小型化應用;通過在第一電極設置第一延伸端,同時在第二電極中設置第二延伸端,形成一對連接端子,以便形成插件形式組裝在電氣裝置中進行過電流保護;通過將第一PTC組件與第二PTC組件設計成并聯形式,可大大減小過電流保護組件的整體電阻值,從而減小損耗,且擴大了適用范圍。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