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特別涉及一種平板天線。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天線的尺寸和帶寬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平板電線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成本低等特點,因此在通信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平板天線通常由振子和饋電部分組成,振子的形狀及饋電部分的連接方式,對平板天線的性能都影響甚大。現有的平板天線,其通常對稱設有兩個規則形狀的振子,如矩形,其頻帶寬度、增益、波束寬度等性能參數不甚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不同的平板天線。
為實現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平板天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線PCB板的兩側表面分別布設有四個振子,位于天線PCB板同一側的四個振子左右對稱或上下對稱,位于同一側的兩個振子形狀相同,其皆為長條形的六邊形。
所述振子的外周由第一側邊、第二側邊、第三側邊、第四側邊、第五側邊及第六側邊依次連接而成,所述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之間的夾角為90度,第二側邊與第三側邊之間的夾角為90度,第三側邊與第四側邊之間的夾角為145~155度,第四側邊與第五側邊之間的夾角為115~125度,第五側邊與第六側邊之間的夾角為115~125度,第六側邊與第一側邊之間的夾角為145~155度。
所述第三側邊與第四側邊之間的夾角為154度,第四側邊與第五側邊之間的夾角為116度,第五側邊與第六側邊之間的夾角為116度,第六側邊與第一側邊之間的夾角為154度。
所述第一側邊的長度為2.1cm,第二側邊的長度為0.97cm,第三側邊的長度為2.1cm,第五側邊的長度為0.72cm。
位于天線PCB板兩側的四個振子陣列形式相同。
所述振子的第一側邊與振子的對稱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40度~50度。
所述振子的第一側邊與振子的對稱中心線的夾角為45度。
位于振子的對稱中心線同一側的兩個振子分別通過銅箔導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貢獻在于,其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特殊形狀的振子,從而可提高天線的性能參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天線PCB板10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天線PCB板10、介質基板11、連接孔111、線孔112、安裝孔113、振子12、第一側邊121、第二側邊122、第三側邊123、第四側邊124、第五側邊125、第六側邊126、銅箔導線13、反射板20、連接體30、接地板40、同軸線50、天線PCB板中心線60。
【具體實施方式】
下列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解釋和補充,對本實用新型不構成任何限制。
如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平板天線包括天線PCB板10、反射板20、連接體30、接地板40、同軸線50。
如圖1所示,所述天線PCB板10由介質基板11、振子12及銅箔導線13組成。
所述介質基板11可由公知材料制成,其厚度為0.2-1厘米,本實施例中,其厚度為0.3厘米。由于天線PCB板10一般是安裝在盒體內的,為便于安裝,在所述介質基板11上可設置安裝孔113,其具體情況可根據盒體安裝方式而設定。本實施例中,在天線PCB板中心線60的兩側分別對稱設有兩個安裝孔113,該兩個安裝孔113分別位于振子12與天線PCB板中心線60之間。
如圖1所示,所述振子12設于介質基板11的兩側表面。為達到更好的發射信號的目的,增強平板天線的使用性能,在所述介質基板11的兩側表面分別布設有四個振子12。位于介質基板11兩側的四個振子12的陣列形式不相同。本實施例中,位于介質基板11同一側的四個振子12左右對稱,其分別沿介質基板11的中心線對稱。需說明的是,所述介質基板11的大小及形狀可根據需要而設置,其并不一定如圖所示為正方形的。所述振子12左右對稱,是根據附圖所表示的方向而言的,其并不是絕對的方向的。為便于描述,本實施例所描述的方向均以附圖所示的基準為基礎進行描述的。本實施例中,振子11的對稱中心線即介質基板11的中心線,即天線PCB板的中心線60。其他實施例中,振子的對稱中心線不一定于天線PCB板中心線60重合。
位于天線PCB板中心線60同一側的兩個振子12形狀相同,其皆為長條形的六邊形。換言之,布設于介質基板11上的8個振子12,單個振子12的形狀相同,從而構成了本發明特定分布的天線PCB板10。
各振子12均呈長條形的六邊形,各振子12的外周由第一側邊121、第二側邊122、第三側邊123、第四側邊124、第五側邊125及第六側邊126依次連接而成。所述第一側邊121與第二側邊122之間的夾角為90度,第二側邊122與第三側邊123之間的夾角為90度,第三側邊123與第四側邊124之間的夾角為145~155度,第四側邊124與第五側邊125之間的夾角為115~125度,第五側邊125與第六側邊126之間的夾角為115~125度,第六側邊126與第一側邊121之間的夾角為145~155度。本實施例中,所述振子12為軸對稱圖形,第一側邊121、第六側邊126之間的夾角與第三側邊123、第四側邊124之間的夾角度數相同,第四側邊124、第五側邊125之間的夾角與第五側邊125、第六側邊126之間的夾角度數相等。本實施例中,第三側邊123與第四側邊124之間的夾角優選154度,第四側邊124與第五側邊125之間的夾角優選116度。所述振子12的第一側邊121與天線PCB板中心線60的夾角為40度~50度,本實施例優選45度。
所述第一側邊121的長度為2.1cm,第二側邊122的長度為0.97cm,第三側邊123的長度為2.1cm,第五側邊125的長度為0.72cm。
位于天線PCB板中心線60同一側的兩個振子12分別通過銅箔導線13連接。本實施例中,位于天線PCB板中心線60兩側的銅箔導線13互不連接,且該位于天線PCB板中心線60兩側的銅箔導線13分別沿天線PCB板中心線60對稱。所述銅箔導線13的設計,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PCB板的排線設置要求進行布設,其具體可參考附圖。
位于天線PCB板兩側表面的四個振子的陣列方式不同,其一側表面的四個振子分別朝天線PCB板中心線60聚攏,其另一側表面的四個振子分別背離天線PCB中心線60,如附圖1中虛線所示的振子。位于天線PCB板兩側表面的銅箔導線13的走線相同。
所述反射板20用于反射信號,較強定向輻射的強度。其與所述振子12連接,以起到微帶傳輸的作用。如圖2所示,該反射板20與介質基板11間隔設置,其尺寸大于所述介質基板11的尺寸,其通過連接體30與所述振子12連接。
如圖1所示,在所述銅箔導線13上設有兩個連接孔111,該兩個連接孔分別沿天線PCB板中心線60對稱。在所述反射板20上與所述介質基板11的連接孔111相對應的位置處各設有一個連接孔111,所述連接體30的兩端分別設于相應的連接孔111內而使所述振子12與所述反射板20連接。所述連接體30為鉚釘,其頭部設于振子12一端,其根部與所述反射板20鉚接,使得所述介質基板11與所述反射板20間隔0.2-1.5厘米,本實施例中,其間隔0.5厘米。
如圖2所示,為實現接地,并使平板天線在背離反射板20方向有最大的輻射,在所述反射板20朝向介質基板11的一側表面上設有一塊接地板40。為達到更好的發射性能,該接地板40通過鉚釘固定與所述反射板20上。本實施例中,所述接地板40為方形,其通過設于其邊角處的四個鉚釘與所述反射板20固接。為實現銅箔導線13與接地板40的連接,在所述銅箔導線13上設有一個線孔112,所述銅箔導線13通過設于線孔112內的同軸線50而與接地板40連接。具體地說,所述同軸線50用于饋電,其可選用公知的同軸線50,其一端設于線孔112內而與所述銅箔導線13連接,其另一端穿過所述接地板40及反射板20而伸出至反射板20的一側,用于接線,如連接高頻頭。
藉此,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特定形狀的振子12,從而可實現更好的發射性能。
盡管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揭示,但是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條件下,以上各構件可用所屬技術領域人員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來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