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氣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開關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如圖1所示,斷路器包括框架1和一次回路2的A、B、C三相極柱,框架1內具有合閘蓄能操作機構和分閘操作機構,一次回路2的A、B、C三相極柱縱向布置,合閘蓄能操作機構和分閘操作機構通過一副主拐臂3同時對A、B、C三相極柱進行分合閘操作。
由于合閘蓄能操作機構和分閘操作機構位于一次回路2的側面,這樣越靠近合閘蓄能操作機構和分閘操作機構的極柱的合閘速度、分閘速度、彈跳越快,開距和超程也越大,導致三相的合閘速度、分閘速度、彈跳、開距及超程等機械特性協調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開關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操作機構位于一次回路的側面導致斷路器的機械特性協調性差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開關結構,包括:殼體;A相極柱、B相極柱和C相極柱,A相極柱、B相極柱及C相極柱間隔設置在殼體的上方;開關結構還包括:操作機構,設置在殼體的下方,操作機構的操作側位于殼體的側面所在的一側,操作機構的輸出端與B相極柱的B相拉桿驅動連接,輸出端的上下運動帶動B相拉桿上下運動;
傳動結構,使連接B相拉桿與A相極柱的A相拉桿、C相極柱的C相拉桿相連接,傳動結構受B相拉桿驅動下帶動A相拉桿和C相拉桿隨B相拉桿一同上下運動。
進一步地,開關結構還包括傳動連桿,傳動連桿的第一端與輸出端連接,傳動連桿的第二端與B相拉桿驅動連接,傳動連桿在輸出端驅動下做上下運動,并帶動B相拉桿上下運動。
進一步地,傳動結構包括第一直角拐臂、第二直角拐臂、第三直角拐臂及主軸,第一直角拐臂的固定端、第二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均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上,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與B相拉桿連接,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與A相拉桿連接,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與C相拉桿連接,主軸分別與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連接。
進一步地,開關結構還包括連接拐臂,連接拐臂的固定端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上并與第一直角拐臂同步轉動,連接拐臂的自由端與傳動連桿的第二端連接,連接拐臂與第一直角拐臂的與B相拉桿連接的臂平行設置,傳動連桿通過連接拐臂和第一直角拐臂的與B相拉桿連接的臂與B相拉桿連接。
進一步地,傳動結構包括第一直角拐臂、第二直角拐臂、第三直角拐臂及主軸,第一直角拐臂的固定端、第二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均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上,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分別與B相拉桿、傳動連桿的第二端連接,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與A相拉桿連接,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與C相拉桿連接,主軸分別與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連接。
進一步地,開關結構還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及第三轉軸,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及第三轉軸均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上,第一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和連接拐臂的固定端套設在第一轉軸上,第二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套設在第二轉軸上,第三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套設在第三轉軸上。
進一步地,開關結構還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支架,殼體支撐在兩個支架上。
進一步地,殼體為箱體結構。
進一步地,操作機構包括操作箱和輸出端,輸出端可移動地設置在操作箱中且輸出端的靠近B相拉桿的端部從操作箱的頂部伸出。
本發明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操作機構的輸出端的上下運動帶動B相拉桿做上下運動,B相拉桿做上下運動的同時通過傳動結構帶動A相拉桿和C相拉桿上下運動,這樣使得A相拉桿和C相拉桿的合閘速度、分閘速度、彈跳、開距及超程都是一樣的,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A相的機械特性與C相的機械特性差距較大的問題。因此,與現有技術中的開關結構相比,本實施例的開關結構的合閘速度、分閘速度、彈跳、開距及超程等機械特性協調性好,并且,保證了機構力矩處于在最佳運動狀態。操作機構的操作側位于殼體的側面所在的一側,即操作機構采用側裝的安裝方式,操作指示面向使用者,在側面就可以進行開關的操作和使用,便于操作者使用及維護。操作機構位于殼體的下方,增加了操作機構與帶電體的安全距離,使運維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開關結構的示意圖;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開關結構的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以及
圖3示出了圖2的開關結構的側視的剖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殼體;21、A相極柱;211、A相拉桿;22、B相極柱;221、B相拉桿;23、C相極柱;231、C相拉桿;30、操作機構;40、傳動連桿;51、第一直角拐臂;52、第二直角拐臂;53、第三直角拐臂;54、主軸;61、第一轉軸;62、第二轉軸;63、第三轉軸;70、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開關結構包括:殼體10、A相極柱21、B相極柱22、C相極柱23、操作機構30和傳動結構,A相極柱21、B相極柱22及C相極柱23間隔設置在殼體10的上方;操作機構30設置在殼體10的下方,操作機構30的操作側位于殼體10的側面所在的一側,操作機構30的輸出端與B相極柱22的B相拉桿221驅動連接,輸出端的上下運動帶動B相拉桿221上下運動;傳動結構使B相拉桿221與A相極柱21的A相拉桿211、C相極柱23的C相拉桿231相連接,傳動結構受B相拉桿221驅動下帶動A相拉桿211和C相拉桿231隨B相拉桿211一同上下運動。
應用本實施例的開關結構,操作機構30的輸出端的上下運動帶動B相拉桿221做上下運動,B相拉桿221做上下運動的同時通過傳動結構帶動A相拉桿211和C相拉桿231上下運動,這樣使得A相拉桿211和C相拉桿231的合閘速度、分閘速度、彈跳、開距及超程都是一樣的,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A相的機械特性與C相的機械特性差距較大的問題。因此,與現有技術中的開關結構相比,本實施例的開關結構的合閘速度、分閘速度、彈跳、開距及超程等機械特性協調性好,并且,保證了機構力矩處于在最佳運動狀態。操作機構30的操作側位于殼體10的側面所在的一側,即操作機構30采用側裝的安裝方式,操作指示面向使用者,在側面就可以進行開關的操作和使用,便于操作者使用及維護。操作機構30位于殼體10的下方,增加了操作機構與帶電體的安全距離,使運維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在本實施例中,開關結構還包括傳動連桿40,傳動連桿40的第一端與輸出端連接,傳動連桿40的第二端與B相拉桿221驅動連接,傳動連桿40在輸出端驅動下做上下運動,并帶動B相拉桿221上下運動。操作機構30直接與傳動連桿40相連,傳動連桿40帶動B相拉桿221上下運動,B相拉桿221做上下運動的同時通過傳動結構帶動A相拉桿211和C相拉桿231上下運動,實現A、B、C相一起運動,達到分閘和合閘的目的。由于B相拉桿與操作機構之間的距離較大,傳動連桿40便于將操作機構與B相拉桿連接起來,減小操作機構的體積。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傳動結構包括第一直角拐臂51、第二直角拐臂52、第三直角拐臂53及主軸54,第一直角拐臂51的固定端、第二直角拐臂52的固定端及第三直角拐臂53的固定端均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10上,第一直角拐臂51的第一自由端與B相拉桿221連接,第二直角拐臂52的第一自由端與A相拉桿211連接,第三直角拐臂53的第一自由端與C相拉桿231連接,主軸54分別與第一直角拐臂51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直角拐臂52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直角拐臂53的第二自由端連接。操作機構30直接與傳動連桿40相連,傳動連桿40帶動B相拉桿221做上下運動,通過第一直角拐臂51的90°轉換將B相拉桿221的上下運動等比例變為主軸54的左右運動,主軸54左右運動同時帶動第二直角拐臂52和第三直角拐臂53運動,通過第二直角拐臂52和第三直角拐臂53的90°轉換將主軸54的左右運動等比例變為A相拉桿211和C相拉桿231的上下運動,實現A、B、C相一起運動,分合斷路器。
優選地,開關結構還包括連接拐臂,連接拐臂的固定端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10上并與第一直角拐臂51同步轉動,連接拐臂的自由端與傳動連桿40的第二端連接,連接拐臂與第一直角拐臂51的與B相拉桿221連接的臂平行設置,傳動連桿40通過連接拐臂和第一直角拐臂51的與B相拉桿221連接的臂與B相拉桿221連接。這樣可以便于直角拐臂與拉桿連接,傳動簡便。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開關結構還包括第一轉軸61、第二轉軸62及第三轉軸63,第一轉軸61、第二轉軸62及第三轉軸63均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10上,第一直角拐臂51的固定端和連接拐臂的固定端套設在第一轉軸61上,第二直角拐臂52的固定端套設在第二轉軸62上,第三直角拐臂53的固定端套設在第三轉軸63上。轉軸可以方便安裝直角拐臂和連接拐臂。
在本實施例中,開關結構還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支架70,殼體10支撐在兩個支架70上。支架70用于支撐殼體和三個極柱,起到支撐的作用。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為箱體結構。箱體加工方便,制造簡便,成本低廉。
在本實施例中,操作機構30包括操作箱和輸出端,輸出端可移動地設置在操作箱中且輸出端的靠近B相拉桿221的端部從操作箱的頂部伸出。操作機構30的結構簡單,便于與傳動拉桿連接。
在圖中未示出的實施例中,傳動結構也可以包括第一直角拐臂、第二直角拐臂、第三直角拐臂及主軸,第一直角拐臂的固定端、第二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固定端均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上,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分別與B相拉桿、傳動連桿的第二端連接,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與A相拉桿連接,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一自由端與C相拉桿連接,主軸分別與第一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直角拐臂的第二自由端連接。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明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1、操作機構采用側裝的安裝方式,操作指示面向使用者,操作方式可靠簡便,指示明確,并具有簡單、直接、美觀及可靠等優點,便于操作者使用及維護。
2、側裝的操作機構通過傳動拉桿、直角拐臂及主軸帶動三個拉桿運動保證了力矩處在最佳運動狀態。
3、增加了操作機構與帶電體的安全距離,使運維工作更加安全可靠,傳動簡便。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