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同軸電纜連接器。具體而言,涉及包括從支座切離的切斷部的同軸電纜連接器、連接有一個以上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帶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以及至少包括將外部導體殼體從連接在支座連接部處的支座切離的工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等連接器的現有的制造工序中,通過連接片將連接器的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連接的連接器支座、與通過連接片將利用一體形成等而收納或內置于外殼的端子的后端連接的外殼支座位于同一側,并分別對位于同一側的連接器支座和外殼支座定位,以進行將絕緣性的外殼收納于外部導體殼體等的組裝。這里,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是指相對于連接到外部導體殼體的同軸電纜的延伸方向處于后方的端部,端子的后端也同樣地是相對于同軸電纜的延伸方向處于后方的端部。此外,外部導體殼體的前端和端子的前端分別是相對于同軸電纜的延伸方向處于前方的端部。
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1-181518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連接器通過如下這樣的工序而組裝:使通過連接片將連接器的外部導體殼體連接的支座(連接器支座)與通過連接片將內置于外殼的中心連接器連接的支座(外殼支座)位于同一側,并通過將位于同一側的支座彼此重疊來進行定位,從而將外殼安裝于外部導體殼體。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181518號公報
像上述現有例那樣,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等連接器的一般的制造工序中,連接器支座和外殼支座位于同一側,因此,需要設計夾具的結構,以使其不妨礙對各支座進行支承的夾具(或機構)的定位等所要進行的移動。這樣,將位于相同側的兩個支座分別支承的夾具由于必須在考慮支座彼此的位置關系及移動范圍等的同時進行設計,因此與僅支承一個支座的夾具的結構相比,夾具的結構變得復雜。
此外,連接器的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通過連接片與連接器支座連接,因此,在將同軸電纜壓接于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部分而進行連接時,連接器支座會成為連接的障礙,所以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中,在將同軸電纜壓接于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部分來進行連接之前,將連接器支座從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切離,需要用于將從連接器支座切離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夾持并固定的夾子等夾具。因而,制造同軸電纜連接器的裝置成為包括這樣的夾子等夾具的復雜結構。此外,與同軸電纜連接器連接到連接器支座時相比,由于同軸電纜連接器僅通過夾子等夾具被夾持而固定,因此,在將同軸電纜壓接而連接時,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固定位置會變得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因而,提供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及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方法,采用如下結構來代替現有例的通過連接片將連接器的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連接的結構,或者在通過連接片將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連接的結構的基礎上采用如下結構,即,構成為通過支座連接部將外部導體殼體與連接器支座連接,其中上述支座連接部設置在比構成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外部導體殼體的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任意的位置處,通過將連接器支座配置在外部導體殼體的前端側(即、與外殼支座相反的一側,該外殼支座連接到內置于絕緣性的外殼中的端子的后端),從而使包括對各支座進行支承的夾具等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裝置的結構簡化,在將同軸電纜壓接于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后端部分而進行連接時,不將同軸電纜連接器從連接器支座切離,而是能在連接于連接器支座的狀態下使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固定位置穩定,以將同軸電纜接線至同軸電纜連接器。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特征是,包括:端子;外殼,該外殼對上述端子進行支承;外部導體殼體,該外部導體殼體覆蓋上述外殼的至少一部分和同軸電纜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同軸電纜,上述外部導體殼體在后端部分具有用于對上述同軸電纜進行固定的鉚接部,上述外部導體殼體在至少比上述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任意的位置處具有切斷部,所述切斷部是從連接器支座被切斷的痕跡。
作為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的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切斷部形成于比上述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邊緣部分。
作為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邊緣部分具有壁部,上述切斷部形成于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不存在上述壁部的邊緣部分。
作為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的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前端側包括用于與對象連接器連接的大致圓筒部,上述切斷部形成在比上述大致圓筒部的外周更靠外側的位置。
作為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的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切斷部從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邊緣部分呈凸狀地形成。
作為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特征是,在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前端包括構成上述大致圓筒部的一部分的彎折部,上述切斷部形成于上述彎折部的端部。
作為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的實施方式,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特征是,除了設置于比上述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任意的位置處的上述切斷部之外,在上述鉚接部的端部還具有其它的切斷部。
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特征是,包括一個以上的同軸電纜連接器,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端子;外殼,該外殼對上述端子進行支承;以及外部導體殼體,該外部導體殼體覆蓋上述外殼的至少一部分和同軸電纜的至少一部分,上述外部導體殼體具有鉚接部,該鉚接部用于對同軸電纜進行固定,上述外部導體殼體在至少比上述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任意的位置具有連接到連接器支座的支座連接部。
作為本發明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的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支座連接部設置在比上述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邊緣部分。
作為本發明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邊緣部分具有壁部,上述支座連接部設置在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不存在所述壁部的邊緣部分。
作為本發明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前端側包括用于與對象連接器連接的大致圓筒部,上述支座連接部設置在比上述大致圓筒部的外周更靠外側的位置。
作為本發明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支座連接部從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邊緣部分呈凸狀地形成。
作為本發明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前端具有構成上述大致圓筒部的一部分的彎折部,上述支座連接部形成于上述彎折部的端部。
作為本發明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通過從上述連接器支座延伸出的連接片在上述支座連接部處結合。
作為本發明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在上述支座連接部形成有槽口或半切部。
作為本發明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除了設置于比上述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任意的位置處的上述支座連接部之外,在上述鉚接部的端部還具有其它的支座連接部,上述其它的支座連接部與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對上述鉚接部進行支承的子支座連接,上述連接器支座與從上述子支座延伸出的支承片的前端的支承部結合。
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至少包括如下工序,通過從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中將設置于比上述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任意的位置處的上述支座連接部切斷,來將上述連接器支座切離的工序。
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至少包括如下工序:從上述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將設置于上述鉚接部的端部的上述其它的支座連接部切斷,通過在上述連接器支座與上述支承部之間的切斷位置進行切斷,來將上述子支座從上述連接器支座切離的工序;以及通過將設置于比上述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任意的位置處的上述支座連接部切斷,來將上述連接器支座切離的工序。
作為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方法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鉚接部包括包覆件鉚接部和外部導體鉚接部,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的上述外部導體殼體還包括芯線鉚接部,在將上述連接器支座切離的工序之前,包括如下工序:將支承上述端子的上述外殼組裝到上述外部導體殼體中的工序;以及通過將從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邊緣部分延伸出的上述芯線鉚接部彎折,將配置于上述端子的芯線連接部的上述同軸電纜的芯線在位于上述芯線鉚接部內側的絕緣性的芯線固定部處壓接于芯線連接部而進行連接,并且在設置于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部分的上述外部導體鉚接部和上述包覆件鉚接部將上述同軸電纜的外部導體和包覆件分別鉚接并固定的工序。
作為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方法優選實施方式,其特征是,上述鉚接部包括包覆件鉚接部和外部導體鉚接部,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的上述外部導體殼體還包括芯線鉚接部,在將上述連接器支座切離的工序之前,包括如下工序:將上述同軸電纜的芯線連接至被上述外殼支承的上述端子的上述芯線連接部的工序;將對上述同軸電纜的芯線已接線到芯線連接部后的上述端子進行支承的上述外殼組裝至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工序;以及通過將從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邊緣部分延伸出的上述芯線鉚接部彎折,來將對上述端子進行支承的上述外殼固定于上述外部導體殼體,并且在設置于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部分的上述外部導體鉚接部和上述包覆件鉚接部處,將上述同軸電纜的外部導體和包覆件鉚接并固定的工序。
作為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方法的優選實施方式,上述鉚接部包括包覆件鉚接部和外部導體鉚接部,上述同軸電纜連接器的上述外部導體殼體還包括芯線鉚接部,在將上述連接器支座切離的工序之前,包括如下工序:組裝不對端子進行支承的絕緣性的外殼的工序;將上述同軸電纜的芯線已連接到芯線連接部的端子組裝至上述外殼的工序;以及通過將從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邊緣部分延伸出的上述芯線鉚接部彎折,將對上述端子進行支承的上述外殼固定于上述外部導體殼體,并且在設置于上述外部導體殼體的后端部分的上述外部導體鉚接部和上述包覆件鉚接部處,將上述同軸電纜的外部導體和包覆件鉚接并固定的工序。
通過支座連接部將外部導體殼體和連接器支座連接,其中,上述支座連接部設置在構成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外部導體殼體的中央部分,且設置在從用于對同軸電纜的芯線進行固定的芯線鉚接部到外部導體殼體的前端之間的邊緣部分的任意的位置處,通過將連接器支座配置在外部導體殼體的前端側,連接器支座能配置在與外殼支座相反一側,不需要考慮各支座的移動范圍、位置關系等,能夠使具有夾具等的制造裝置的結構簡化。
此外,在將同軸電纜壓接于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后端部分而進行連接時,由于沒有將同軸電纜連接器從連接器支座切離,因此,能在連接于連接器支座的狀態下使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固定位置穩定,以將同軸電纜接線至同軸電纜連接器。藉此,能省略用于將同軸電纜連接器夾持并固定的夾子等機構。此外,由于能在將同軸電纜連接器連接于連接器支座的狀態下進行操作,因此,能容易地進行將同軸電纜接線后的檢查工序等。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構成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絕緣性的外殼和外部導體殼體分別連接于支座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是從上方觀察圖1所示的絕緣性的外殼和外部導體殼體的俯視圖。
圖3是表示連接有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支座的圖。
圖4是表示連接有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支座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圖。
圖5是表示將同軸電纜配置于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狀態的圖。
圖6是表示從圖5所示的狀態對同軸電纜進行鉚接后的狀態的圖。
圖7是表示從連接器支座切離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圖。
圖8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絕緣性的外殼和外部導體殼體分別連接于支座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9是從上方觀察圖8所示的絕緣性的外殼和外部導體殼體的俯視圖。
符號說明
10連接器支座
11連接片
12支座連接部
13定位引導孔
14子支座
15連接片
16支座連接部
17支承片
18支承部
19切斷位置
20外殼支座
21接觸部
22芯線連接部
23支座連接部
24連接片
25定位引導孔
30外部導體殼體
31外殼收納部
32鉚接部
33壁部
34大致圓筒部
35彎折部
36芯線鉚接部
37外部導體鉚接部
38包覆件鉚接部
39切起彈簧
40外殼
41圓筒基部
42主體部
43圓筒部
44、45突起
46芯線固定部
50同軸電纜連接器
51切斷部
60同軸電纜
61絕緣覆膜
62外部導體
63絕緣體
64芯線
70連接器支座
71連接片
72支座連接部
73定位引導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用于說明實施方式的所有圖中,對于同一構件,原則上標注相同符號,省略重復說明。
圖1及圖2表示構成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絕緣性的外殼和外部導體殼體分別連接于支座的狀態。圖1是連接器支座10和外殼支座20的立體圖,圖2是從上方觀察圖1所示的連接器支座10和外殼支座20的俯視圖。為了便于說明,圖1及圖2中示出的連接器支座10連接了三個構成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外部導體殼體30,當然并不限定于三個,只要是連接一個以上即可。同樣地,外殼支座20也連接有三個外殼40,但不限定于三個,只要是連接一個以上即可。關于圖3~圖6、圖8和圖9中示出的連接器支座及外殼支座亦是如此。
連接器支座10通過連接片11在支座連接部12處與外部導體殼體30連接,其中,上述連接片11伸出以對外部導體殼體30進行支承。在制造同軸電纜連接器時,在連接器支座10上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定位引導孔13,該定位引導孔13作為確定外部導體殼體30的位置的標記。圖1及圖2中示出的定位引導孔13是貫穿連接器支座10的孔,但除了貫穿的孔以外,只要是突起、凹部等標記即可。
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中,通過將支座連接部12切斷,能夠將外部導體殼體30從連接器支座10分離。為了容易地將外部導體殼體30從連接器支座10切離,可以在支座連接部12上形成缺口等槽口、切入了一半左右的半切部。
外殼40能以對端子進行支承的方式一體形成,覆蓋端子的中央部分,以將端子內置。外殼支座20通過連接片24在支座連接部23處與外殼40所具有的端子連接,其中上述連接片24伸出以對外殼40所具有的端子進行支承。也就是說,外殼支座20通過連接片24在支座連接部23處與芯線連接部22的后端連接,其中上述芯線連接部22設置在內置于外殼40的端子的后端側(即,用于與同軸電纜連接的一側),從而能對外殼40進行支承。
在制造同軸電纜連接器時,外殼支座20可根據需要設置定位引導孔25,該定位引導孔25作為確定外殼40的位置的標記。圖1及圖2中示出的定位引導孔25與連接器支座10的定位引導孔13同樣地,是貫穿外殼支座20的孔,但除了貫穿的孔以外,只要是突起、凹部等標記即可。
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中,通過將支座連接部23切斷,能夠將內置于外殼40的端子與外殼支座20分離。為了容易地將內置于外殼40的端子與外殼支座20切離,可以與外部導體殼體30的支座連接部12同樣地,在支座連接部23上形成缺口等槽口、切入了一半左右的半切部。
外部導體殼體30在前端側(即、同軸電纜的前端側)具有外殼收納部31,該外殼收納部31構成為對外殼40的圓筒基部41進行收納,在后端側具有鉚接部(接線部)32,該鉚接部32構成為將同軸電纜的外部導體和包覆件(日文:被覆)接線。在外部導體殼體30的邊緣部分設置有與外殼收納部31的平面垂直的壁部33。壁部33可以通過例如將從外部導體殼體30的前端到芯線鉚接部36延伸出的位置之間的邊緣垂直地彎折而形成。
此外,外部導體殼體30包括大致圓筒部34,該大致圓筒部34構造成包圍外殼40的圓筒部43的周圍,對從圓筒基部41的側面突出的突起44進行按壓,以固定外殼40。彎折部35設置于外部導體殼體30的前端部分,構成大致圓筒部34的一部分。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中,彎折部35以突起45為基準,相對于外殼收納部31的平面被垂直地彎折,從彎折部35的兩側延伸出的大致圓筒部34以包圍外殼40的圓筒部43的方式在與彎折部35的交界處被彎折。
此外,外部導體殼體30在后端部分具有鉚接部,該鉚接部用于與同軸電纜固定。鉚接部包括包覆件鉚接部38和外部導體鉚接部37。除了上述包覆件鉚接部38及外部導體鉚接部37之外,在外部導體殼體30中央的邊緣部分處設置有從壁部33延伸出的芯線鉚接部36。芯線鉚接部36構造成通過在與壁部33的交界處彎折成箱狀,從而在位于內側的外殼40的芯線固定部46處將配置于芯線連接部22的同軸電纜的芯線間接地壓接而連接。在外部導體殼體30的后端部分具有用于固定的外部導體鉚接部37和包覆件鉚接部38。外部導體鉚接部37構造成將配置于鉚接部32的同軸電纜的外部導體直接鉚接成圓筒狀并固定于外部導體殼體30,包覆件鉚接部38構造成將同軸電纜的包覆件直接鉚接成圓筒狀并固定于外部導體殼體30。在外部導體殼體30中央的平面部分(即,被夾持在芯線鉚接部36所延伸出的壁部33處的平面部分)設置有切起彈簧39,該切起彈簧39通過將上述平面部分切起而突出,切起彈簧39構造成與外殼40的主體部42卡合。
外殼40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前端側具有圓筒基部41,在后端側具有主體部42。圓筒基部41具有圓筒部43,該圓筒部43朝與連接器連接的一側伸出,圓筒基部41在側面具備突起44、45,該突起44、45在相對于圓筒部43垂直的方向上伸出。突起44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中,被外部導體殼體30的大致圓筒部34按壓,能夠對設置于外殼收納部31的圓筒基部41進行固定。主體部42包括以與外部導體殼體30的切起彈簧39進行卡合的方式構成的孔(未圖示)。在將外殼40組裝至外部導體殼體30時,主體部42能通過與切起彈簧39卡合來將外殼40固定。
圓筒部43將端子的接觸部21從與對象連接器連接的一側露出。外殼40的后端側的主體部42具有芯線固定部46,該芯線固定部46將端子的芯線連接部22從將同軸電纜的芯線連接的一側露出,并朝將同軸電纜的芯線連接的一側延伸出。芯線固定部46構造成從位于芯線連接部22的側部兩側的主體部42的邊緣部分延伸出,將外殼40組裝至外部導體殼體30時,芯線固定部46配置于芯線鉚接部36的內側。
如圖2所示,支座連接部12被設置成從外殼收納部31的板面延長。例如,通過在外部導體殼體30的壁部33中斷的前端側的位置處以從外殼收納部31的板面延長的方式設置支座連接部12,從而連接器支座10能配置于外部導體殼體30的前端側,連接器支座10能配置于與外殼支座20相反的一側,該外殼支座20通過連接片24將外殼40內置的端子的后端連接在支座連接部23處。
藉此,連接器支座10和外殼支座20,不需要考慮各支座的移動范圍、位置關系等,能使包括夾具等的制造裝置的結構簡化。
在圖1和圖2所示的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支座連接部12設置在比大致圓筒部34的外周更靠外側的位置處,并在外部導體殼體30的前端側的邊緣部分設置兩個支座連接部12,但外部導體殼體30中的支座連接部12的位置只要使連接器支座10與外殼支座20能配置在相反側的位置即可。例如,為了將同軸電纜固定于外部導體殼體30(同軸電纜連接器),由于必須用力地直接進行鉚接,因此,能將支座連接部12設置在從同軸電纜的除了對包覆件和外部導體進行直接鉚接的包覆件鉚接部38和外部導體鉚接部37這樣的鉚接部之外的部分至前端之間的一部分的邊緣部分。可以構造成在用于形成支座連接部12的位置處不形成壁部33。例如,可以使芯線鉚接部36延伸出的壁部33的一部分不形成,而是形成支座連接部12。此外,支座連接部12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從外部導體殼體30的除了鉚接部以外的部分到前端之間的一部分的邊緣部分,可以是任意的位置。
圖3是表示連接有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支座的圖。與連接器支座10連接的狀態的帶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50可通過如下方式制造,例如,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中,以在外部導體殼體30的正上方配置外殼40的方式,從連接器支座10和外殼支座20被定位的狀態(圖2所示的狀態),將支座連接部23切斷,以將外殼40收納到外部導體殼體30中,通過大致圓筒部34和切起彈簧39分別對圓筒基部41和主體部42進行固定,將支座連接部23切斷,以將外殼支座20分離。
在這樣的工序中,可以制造出處于與連接器支座10連接的狀態的帶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50,多個同軸電纜連接器50可以在不從連接器支座10切離而連接的狀態下,卷繞于卷盤后出貨。
圖4是表示連接有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支座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圖。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是在連接到圖1至圖3所示的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前端側處的連接器支座10之外,在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后端側的鉚接部(在圖4的例中是包覆件鉚接部38,但也可以是外部導體鉚接部37)連接有子支座(日文:サブキャリア)14的形態。子支座14通過連接片15在支座連接部16處與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端部、例如鉚接部32的端部連接,從而能與連接器支座10一起牢固地對外部導體殼體30進行支承。理想的是,子支座14的支座連接部16通過使包覆件鉚接部38的供兩個爪延伸的根基部分的平面(相當于包覆件鉚接部38的背部的平面)、即外殼收納部31的平面形成為向后端側延伸的平面,而使外部導體殼體30的板面、連接器支座10的板面、子支座14的板面的各表面成為同一平面(共面的平面),因此,可以將外部導體殼體30更穩定地支承于各支座。
此外,子支座14包括支承片17和板狀的支承部18,其中,上述支承片17穿過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側部而延伸出,上述支承部18從支承片17呈扇狀擴展,子支座14通過支承片17在支承部18處與連接器支座10結合。例如,子支座14的支承部18可以與連接器支座10的連接片11的面向支承部18的邊緣部結合。支承部18通過設置成扇形狀,能夠大范圍地對連接器支座10(或連接片11)進行支承,因此,在制造同軸電纜連接器時,能抑制外部導體殼體30的晃動。換言之,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中,當將外殼40組裝至外部導體殼體30時,外部導體殼體30被支承部18牢牢地固定,因此,能容易地進行外殼40的組裝。切斷位置19是在將子支座14從連接器支座10和同軸電纜連接器50分離時,進行切斷的位置。
圖4所示的帶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與圖1至圖3示出的實施方式同樣。與連接器支座10和子支座14連接的狀態的帶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50通過如下方式制造,即,通過在連接器支座10的支座連接部12處將前端側連接,在子支座14的支座連接部16處將后端側連接,從而在由連接器支座10和子支座14支承的外部導體殼體30的正上方配置外殼40的方式,從連接器支座10和外殼支座20被定位的狀態(與圖2所示的狀態同樣的狀態),將支座連接部23切斷,以將外殼40收納在外部導體殼體30中,通過大致圓筒部34和切起彈簧39分別對圓筒基部41和主體部42進行固定,將支座連接部23切斷,以將外殼支座20分離。
在這樣的工序中,能制造與連接器支座10和子支座14連接的狀態的帶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50,與圖1至圖3中示出的實施方式同樣地,多個同軸電纜連接器50也可以在不從連接器支座10和子支座14切離而是連接著的狀態下,卷繞于卷盤而出貨。
通過從與連接器支座10和子支座14連接的狀態的帶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50將支座連接部16和切斷位置19切斷,可以除去子支座14,可以獲得圖3所示的與連接器支座10連接的狀態的帶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50。除去子支座14后的制造工序、例如圖5至圖7所示的將同軸電纜60連接的工序等與圖1至圖3示出的實施方式相同。
在圖4中示出的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中,除了支座連接部12之外,還包括支座連接部16,該支座連接部16與包覆件鉚接部38和外部導體鉚接部37這樣的鉚接部連接,但也可將與連接器支座10連接的支座連接部12設置在至少比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任意的位置處。
圖5至圖6表示將同軸電纜60接線至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工序。圖5是表示將同軸電纜配置于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狀態的圖。同軸電纜60由絕緣包覆件61、外部導體62、絕緣體63和芯線64構成。絕緣包覆件61將外部導體62包覆,外部導體62包圍絕緣體63,絕緣體63包圍芯線64。同軸電纜60的芯線64被配置在端子的芯線連接部22上,外部導體62和絕緣保持件61被配置在鉚接部32上。
圖6是表示從圖5所示的狀態到將同軸電纜鉚接后的狀態的圖。芯線64通過將芯線鉚接部36鉚接,在位于內側的外殼40的芯線固定部46處被壓接于芯線連接部22而連接。外部導體62通過將外部導體鉚接部37鉚接而固定。絕緣包覆件61通過將包覆件鉚接部38鉚接而固定。
在圖2至圖6所示的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中,在將外殼40組裝于外部導體殼體30之后,進行同軸電纜60的接線,但制造工序的順序并不限定于圖2至圖6中示出的順序。最終,只要形成圖6的狀態即可。例如,作為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的另一實施方式,在將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芯線64連接到外殼40所具有的端子的芯線連接部22之后,還可以將連接有芯線64的外殼40組裝到處于與連接器支座10連接的狀態的外部導體殼體30。此外,作為制造工序的又一實施方式,還可以在將沒有支承(或內置)端子的絕緣性的外殼組裝到處于與連接器支座10連接的狀態的外部導體殼體30之后,將在用于組裝到絕緣性的外殼的端子的芯線連接部處預先連接有芯線的同軸電纜作為帶同軸電纜的端子,而組裝到外殼。
構成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外部導體殼體30是與連接器支座10連接的狀態,所以在將同軸電纜接線時,通過用夾具等對連接器支座10進行按壓,能使與連接器支座10連接的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固定位置穩定。藉此,能省略夾子等用于將同軸電纜連接器50自身夾持并固定的機構。此外,如圖6所示,能夠在將同軸電纜連接器50連接到連接器支座10的狀態下進行操作,因此,能容易地進行將同軸電纜60接線后的檢查工序等。
圖7是表示從連接器支座切離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圖。也就是說,圖7表示從同軸電纜60被接線于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狀態(圖6所示的狀態),通過將支座連接部12切斷,從而去除了通過連接片11進行連接后的連接器支座10的狀態。
圖7所示的同軸電纜連接器50在外部導體殼體30的壁部33中斷的前端側的位置處具有切斷部51,該切斷部51是通過將支座連接部12切斷,而在外部導體殼體30的邊緣部分形成為凸狀的部分。切斷部51是外部導體殼體30從連接器支座10被切斷后的痕跡,切斷部51形成的位置與支座連接部12的位置相對應。例如,切斷部51形成在支座連接部12的位置處,而上述支座連接部12設置在外部導體殼體30的從除了包覆件鉚接部38和外部導體鉚接部37這樣的鉚接部以外的部分至前端之間的一部分的邊緣部分。在圖4所示的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中,除了在支座連接部12處切斷的痕跡、即切斷部51之外,還在鉚接部的端部形成在支座連接部16處切斷的痕跡、即切斷部(未圖示),切斷部51設置在至少比鉚接部更靠前端側的任意的位置處。當支座連接部12設置在比大致圓筒部34的外周更靠外側的位置的情況下,切斷部51也形成在比大致圓筒部34的外周更靠外側的位置。
圖8和圖9表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圖8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絕緣性的外殼和外部導體殼體分別連接到支座的狀態的立體圖,圖9是從上方觀察圖8所示的絕緣性的外殼和外部導體殼體的俯視圖。
在圖1至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與連接器支座10連接的支座連接部12設置在外部導體殼體30的前端側的邊緣部分,但如上所述,支座連接部的位置只要是能使連接器支座和外殼支座配置在相反側的位置即可。例如,支座連接部的位置可以是從外部導體殼體30的除了包覆件鉚接部38和外部導體鉚接部37這樣的鉚接部以外的部分到前端之間的任意的位置。在圖8和圖9所示的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中,連接器支座70通過連接片71在支座連接部72處與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彎折部35的上端部連接。連接片71從連接器支座70的端部沿與連接器支座70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延伸,以與同軸電纜連接器50的彎折部35的上端部連接。在制造同軸電纜連接器時,在連接器支座70上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定位引導孔73,該定位引導孔73作為確定外部導體殼體30的位置的標記。
如圖8和圖9所示,在將支座連接部72設置于與彎折部35的上端部的邊界處的情況下,連接器支座70也可配置在與外殼支座20相反一側的位置。藉此,不需要考慮連接器支座70和外殼支座20的各自的移動范圍、位置關系等,能使包括夾具等的制造裝置的結構簡化。
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不是獨立的實施例,能夠分別組合來適當實施。
連接有一個以上的本發明的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帶連接器支座的同軸電纜連接器以及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方法能夠在同軸電纜連接器的制造工序中使用,所制造出的同軸電纜連接器能夠用于小型電子設備內的電信號傳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