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電池是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當太陽光照射到光敏層上時,其中有小部分的光被表面反射掉,另外有一小部分的光則被光敏層吸收,而大部分的光被透過。顯然,被透過的光如果不加以利用,這部分的光就會造成浪費。
目前,為了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采用金屬膜放置于對電極的背面是一種簡易而有效的辦法。通過在對電極的背面增加一層金屬反射膜把從光陽極透過的沒有被充分利用的光再次反射回光陽極,達到二次利用光的目的。通過金屬膜對光的反射將進一步增加光在電池光陽極中的傳播路徑,增加其對光的吸收,從而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然而,上述方法仍然有限,這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兩點不足之處:(1)金屬反射膜的光損較大,反射效率不可能很高;(2)金屬反射膜盡管具有較高的反射率,但其反射原理是鏡面反射,到達金屬反射膜表面的入射光(除了垂直入射光以外)經過鏡面反射后光路發生變化,重新回到太陽能電池中的效率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經濟實用,可最大限度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穩定性好,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該對電極包括基板、由下而上依次設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反射層、第二反射層、透明樹脂層、膠黏劑層以及太陽能電池對電極層,其中,所述的第二反射層的厚度大于第一反射層的厚度,并且所述的第二反射層中均勻布設有玻璃微珠,該玻璃微珠的下部包埋在第二反射層中,上部包埋在透明樹脂層中。
所述的第一反射層與第二反射層均為金屬反射層,并且所述的第一反射層的厚度≤3μm,所述的第二反射層的厚度為10-50μm。
所述的玻璃微珠為粒徑為20-150μm的球形玻璃微珠,該球形玻璃微珠的折射率≥1.8。
所述的玻璃微珠的粒徑為第二反射層的厚度的2-3倍。
所述的透明樹脂層為厚度為50-100μm的丙烯酸酯樹脂層或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層。
所述的膠黏劑層中的膠黏劑為壓敏型膠黏劑,并且所述的膠黏劑層的厚度為3-5μm。
所述的基板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金屬基板。
一種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基板清洗:取一基板,將基板表面用清洗劑、水清洗干凈,并干燥;
(2)涂布第一反射層:采用印刷技術,將反射層材料均勻涂布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層,通過控制印刷網板目數,使第一反射層的厚度<3μm,并加熱使之完全固化;
(3)涂布第二反射層:采用印刷技術,將反射層材料均勻涂布在第一反射層的表面上,形成第二反射層,通過控制印刷網板目數和印刷次數,使第二反射層的厚度為10-50μm,并加熱使之初步固化;
(4)玻璃微珠包埋:過篩選擇合適粒徑的玻璃微珠,吸附于第二反射層的表面上,通過滾動擠壓法,將吸附在第二反射層上的玻璃微珠擠壓植入第二反射層里,形成半包埋結構,加熱使之完全固化;
(5)涂布透明樹脂層:將樹脂溶入溶劑中,調整樹脂和溶劑的配比,使混合溶液達到預定的粘度,然后將混合溶液均勻涂布在第二反射層的表面上,待溶劑揮發后,形成厚度均勻的透明樹脂層;
(6)涂布膠黏劑層:分別在透明樹脂層的表面和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表面均勻涂布膠黏劑;
(7)層壓結合:采用低壓層壓法將涂布有膠黏劑的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表面與透明樹脂層的表面牢牢地粘接在一起即可。
步驟(2)中所述的第一反射層材料為銀的漿料形式;涂布方法為印刷,反射層厚度為1-3μm,反射層完全固化的加熱溫度和時間視基板和漿料而定,若是玻璃或金屬基底和高溫銀漿料,加熱溫度為400-500℃,時間30min;若是塑料基底和低溫銀漿料,加熱溫度為150℃以下,時間30min。
優選地,塑料基板與低溫銀漿料組合,玻璃基板或金屬基板與高溫銀漿料組合。
步驟(3)中所述的第二反射層材料為銀的漿料形式;涂布方法為印刷,反射層厚度為10-50μm,反射層初步固化狀態為溶劑部分揮發,濕膜成型,但觸變可變形的狀態。反射層初步固化溫度和時間與漿料有關,如果是低溫銀漿料,加熱溫度不高100℃,時間不超過5min;如果是高溫銀漿料,加熱溫度不高于150℃,加熱時間不超過10min。反射層完全固化溫度和時間則視基板和漿料而定,若是玻璃基板和高溫銀漿料,加熱溫度為400-500℃,時間30min;若是塑料基板和低溫銀漿料,加熱溫度為150℃以下,時間30min。
優選地,塑料基板與低溫銀漿料組合,玻璃基板與高溫銀漿料組合。
步驟(4)中所述的玻璃微珠為高折射率球形,優選折射率為2.0以上的玻璃微珠;玻璃微珠的粒徑大于第二反射層的厚度,優選的厚度為玻璃微珠的粒徑為第二反射層的厚度的2-3倍。由于玻璃微珠的粒徑比第二反射層的厚度大,因此,玻璃微珠一部分植入第二反射層,余下部分裸露出外部,另外,由于第一反射層已完全固化,因此,玻璃微珠不會穿透第一反射層。優選的,玻璃微珠和反射層之間的關系為部分包埋的關系。
步驟(5)中所述的樹脂為丙烯酸酯樹脂或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樹脂的固含量為10-50wt%;所述的溶劑包括松油醇、乙醇、丙醇、乙二醇、環己酮、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透明樹脂層的厚度優選為:控制其表面高于玻璃微珠的表面約5-10μm。
步驟(6)中,所述的膠黏劑為壓敏型的膠黏劑,優選為不干膠;所述的膠黏劑層的厚度為3-5μm,并且為透明的。所述的太陽能電池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或其它類型的全固態太陽能電池,所述的其它類型的全固態太陽能電池優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透明或半透明。
步驟(7)中所述的低壓層壓法的條件為:控制壓力為1-2Kg/cm2,時間為10-20min。
本發明中,所述的玻璃微珠是一類新型的硅酸鹽材料,直徑一般為幾毫米到幾微米,它不僅具有高折射率、高透光率和高反射率,而且具有優良的耐化學腐蝕性和耐侯性。由于玻璃微珠具有高的折射率,因此它具有特有的光回歸反射性質。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光回歸反射原理是指光在玻璃微珠上反射,其反射方式與漫反射和鏡面反射有明顯的不同,其反射路徑是反射光線從靠近入射光線的反方向,向光源返回的反射,而且當入射光線的入射角在較大范圍內變化時,仍能保持原有的方向和性質。理論上,這種回歸反射效率可達到100%。
本發明制得的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在進行性能測試時,主要是將集成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太陽能電池置于AM1.5的照明下,測試其光電轉換效率。
本發明的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主要是通過在已知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的背面上增加一層含有玻璃微珠的反光層,作為光的回歸反射結構,把從太陽能電池透過的沒有被充分利用的光,按照原路返回再次反射回太陽能電池,達到最大限度的二次利用光的目的。理論上,這種回歸反射效率可達到100%。因此,光在電池中的傳播路徑將成倍增加,吸收光來源不僅來自入射光,也來自幾乎等量的反射光,從而大大增加了其對光的吸收,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另外,回歸反射的光不受入射光的光強和角度的影響,因此盡管是十分微弱的并且來自各個不同角度的光也能得到高效的反光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
1)玻璃微珠的反射效率高,光損較小,且具有優異的耐化學腐蝕性和耐侯性,使用壽命長;
2)入射光和回歸反射光的路徑幾乎相同,太陽能電池對光的吸收不僅來自入射光,也來自幾乎等量的回歸反射光,光的吸收成倍增加,最大限度地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3)回歸反射的光不受入射光的光強和角度的影響,盡管是十分微弱的并且來自各個不同角度的光也能得到高效的反光效果;
4)材料成本低廉,反射層的制作可以通過絲網印刷進行,工藝簡單,不僅適用于實驗室研究,也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經濟實用,穩定性好,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制備工藝流程圖;
圖中標記說明:
1—基板、2—第一反射層、3—第二反射層、4—玻璃微珠、5—透明樹脂層、6—膠黏劑層、7—太陽能電池對電極層、I—涂布第一反射層、II—涂布第二反射層、III—玻璃微珠包埋、IV—涂布透明樹脂層、V—涂布膠黏劑層、VI—層壓結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該對電極包括基板1、由下而上依次設置在基板1上的第一反射層2、第二反射層3、透明樹脂層5、膠黏劑層6以及太陽能電池對電極層7,其中,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大于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并且第二反射層3中均勻布設有玻璃微珠4,該玻璃微珠4的下部包埋在第二反射層3中,上部包埋在透明樹脂層5中。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基板1清洗
取一不銹鋼基板1,長2厘米,寬1.5厘米,并將基板1表面用清洗劑、水清洗干凈,并干燥。
2)涂布第一反射層2
采用絲網印刷技術,將高溫銀反射層漿料均勻地涂布在干凈的不銹鋼基板1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層2,絲網網板目數為250目,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為3微米。400℃加熱30分鐘,使之完全固化。
3)涂布第二反射層3
采用絲網印刷技術,將高溫銀反射層漿料均勻地涂布在第一反射層2上形成第二反射層3,絲網網板目數為100目,重復印刷2次,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控制在20微米。100℃加熱10分鐘,使之初步固化。
4)玻璃微珠4包埋
首先過篩選擇50微米左右的玻璃微珠4,然后在第二反射層3的表面上,通過滾動擠壓法,將吸附在第二反射層3上的玻璃微珠4擠壓植入第二反射層3里形成半包埋結構。最后,400℃加熱30分鐘,部分包埋的玻璃微珠4反射層完全固化。
5)涂布透明樹脂層5
首先將透明丙烯酸樹脂溶入乙醇中,樹脂和溶劑的重量配比為2:8,使混合溶液達到一定的粘度,然后將這種溶液倒在玻璃微珠4反射層表面,將其均勻地涂到反射層表面上,50℃加熱30分鐘,待溶劑揮發掉后便形成一個厚度均勻的玻璃微珠4透明薄膜。透明丙烯酸樹脂層的厚度為50微米。
6)涂布膠黏劑層6
分別在上述固化后的透明丙烯酸樹脂的表面和太陽能電池對電極層7表面施加不干膠。不干膠的厚度約3微米。
7)層壓結合
首先取一已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其尺寸為長2厘米,寬1.5厘米,對電極為透明鉑電極,基底為FTO導電玻璃,然后采用低壓層壓方法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面和玻璃微珠4光回歸反射層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層壓壓力為1Kg/cm2,層壓時間為10分鐘。
8)性能測試
在AM1.5的照明下,測試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結果見表1。
實施例2: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制作:
1)基板1清洗
取一玻璃基板1,長2厘米,寬1.5厘米,并將基板1表面用清洗劑、水清洗干凈,并干燥。
2)涂布第一反射層2
采用絲網印刷技術,將高溫銀反射層漿料均勻地涂布在干凈的玻璃基板1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層2,絲網網板目數為250目,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為2.5微米。500℃加熱60分鐘,使之完全固化。
3)涂布第二反射層3
采用絲網印刷技術,將高溫銀反射層漿料均勻地涂布在第一反射層2上形成第二反射層3,絲網網板目數為150目,重復印刷5次,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控制在50微米。150℃加熱15分鐘,使之初步固化。
4)玻璃微珠4包埋
首先過篩選擇100微米左右的玻璃微珠4,然后在第二反射層3的表面上,通過滾動擠壓法,將吸附在第二反射層3上的玻璃微珠4擠壓植入第二反射層3里形成半包埋結構。最后,450℃加熱60分鐘,部分包埋的玻璃微珠4反射層完全固化。
5)涂布透明樹脂層5
首先將透明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溶入松油醇中,樹脂和溶劑的重量配比為3:7,使混合溶液達到一定的粘度,然后將這種溶液倒在玻璃微珠4反射層表面,將其均勻地涂到反射層表面上,50℃加熱10分鐘,待溶劑揮發掉后便形成一個厚度均勻的玻璃微珠透明薄膜。透明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的厚度為100微米。
6)涂布膠黏劑層6
首先取一已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長2厘米,寬1.5厘米,對電極為透明鉑電極,基底為FTO導電玻璃,分別在上述固化后的透明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的表面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表面施加不干膠。不干膠的厚度約2微米。
7)層壓結合
然后采用低壓層壓方法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面和玻璃微珠4光回歸反射層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層壓壓力為1.5Kg/cm2,層壓時間為15分鐘。
8)性能測試
在AM1.5的照明下,測試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結果見表1。
實施例3: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制作:
1)基板1清洗
取一塑料基板1,長2厘米,寬1.5厘米,并將基板1表面用清洗劑、水清洗干凈,并干燥。
2)涂布第一反射層2
采用絲網印刷技術,將低溫銀反射層漿料均勻地涂布在干凈的玻璃基板1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層2,絲網網板目數為250目,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為3微米。150℃加熱30分鐘,使之完全固化。
3)涂布第二反射層3
采用絲網印刷技術,將低溫銀反射層漿料均勻地涂布在第一反射層2上形成第二反射層3,絲網網板目數為100目,重復印刷5次,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控制在100微米。50℃加熱5分鐘,使之初步固化。
4)玻璃微珠4包埋
首先過篩選擇150微米左右的玻璃微珠4,然后在第二反射層3的表面上,通過滾動擠壓法,將吸附在第二反射層3上的玻璃微珠4擠壓植入第二反射層3里形成半包埋結構。最后,150℃加熱60分鐘,部分包埋的玻璃微珠4反射層完全固化。
5)涂布透明樹脂層5
首先將透明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溶入乙醇中,樹脂和溶劑的重量配比為3:7,使混合溶液達到一定的粘度,然后將這種溶液倒在玻璃微珠4反射層表面,將其均勻地涂到反射層表面上,50℃加熱20分鐘,待溶劑揮發掉后便形成一個厚度均勻的玻璃微珠透明薄膜。透明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的厚度為100微米。
6)涂布膠黏劑層6
首先取一已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長2厘米,寬1.5厘米,對電極為透明鉑電極,基底為FTO導電玻璃,分別在上述固化后的透明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的表面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表面施加不干膠。不干膠的厚度約1微米。
7)層壓結合
然后采用低壓層壓方法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面和玻璃微珠光回歸反射層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層壓壓力為2Kg/cm2,層壓時間為5分鐘。
8)性能測試
在AM1.5的照明下,測試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結果見表1。
實施例4: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制作:
1)基板1清洗
取一鈦基板1,長1.5厘米,寬2.5厘米,厚度2mm,并將基板1表面用清洗劑、水清洗干凈,并干燥。
2)涂布第一反射層2
采用絲網印刷技術,將高溫銀反射層漿料均勻地涂布在干凈的鈦基板1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層2,絲網網板目數為250目,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為2.5微米。500℃加熱30分鐘,使之完全固化。
3)涂布第二反射層3
采用絲網印刷技術,將高溫銀反射層漿料均勻地涂布在第一反射層2上形成第二反射層3,絲網網板目數為150目,重復印刷3次,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控制在30微米。100℃加熱5分鐘,使之初步固化。
4)玻璃微珠4包埋
首先過篩選擇50微米左右的玻璃微珠4,然后在第二反射層3的表面上,通過滾動擠壓法,將吸附在第二反射層3上的玻璃微珠4擠壓植入第二反射層3里形成半包埋結構。最后,450℃加熱30分鐘,部分包埋的玻璃微珠4反射層完全固化。
5)涂布透明樹脂層5
首先將透明丙烯酸樹脂溶入乙醇中,樹脂和溶劑的重量配比為3:7,使混合溶液達到一定的粘度,然后將這種溶液倒在玻璃微珠4反射層表面,將其均勻地涂到反射層表面上,50℃加熱20分鐘,待溶劑揮發掉后便形成一個厚度均勻的玻璃微珠透明薄膜。透明丙烯酸樹脂層的厚度為100微米。
6)涂布膠黏劑層6
分別在上述固化后的透明丙烯酸樹脂的表面和太陽能電池對電極層7表面施加不干膠。不干膠的厚度約2微米。
7)層壓結合
首先取一已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尺寸為長2.5厘米,寬1.5厘米,對電極為半透明金電極,然后采用低壓層壓方法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面和玻璃微珠光回歸反射層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層壓壓力為1Kg/cm2,層壓時間為5分鐘。
8)性能測試
在AM1.5的照明下,測試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結果見表1。
表1太陽能電池效率
實施例5:
本實施例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包括基板1、由下而上依次設置在基板1上的第一反射層2、第二反射層3、透明樹脂層5、膠黏劑層6以及太陽能電池對電極層7,其中,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大于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并且第二反射層3中均勻布設有玻璃微珠4,該玻璃微珠4的下部包埋在第二反射層3中,上部包埋在透明樹脂層5中。
其中,第一反射層2與第二反射層3均為金屬反射層,并且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為1μm,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為10μm。
玻璃微珠4為粒徑為20μm的球形玻璃微珠4,該球形玻璃微珠4的折射率≥1.8。
透明樹脂層5為厚度為50μm的丙烯酸酯樹脂層。膠黏劑層6中的膠黏劑為壓敏型膠黏劑,并且膠黏劑層6的厚度為3μm。基板1為玻璃基板。
本實施例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基板1清洗:取一基板1,將基板1表面用清洗劑、水清洗干凈,并干燥;
(2)涂布第一反射層2:采用印刷技術,將反射層材料均勻涂布在基板1的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層2,通過控制印刷網板目數,使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為1μm,并加熱使之完全固化;
(3)涂布第二反射層3:采用印刷技術,將反射層材料均勻涂布在第一反射層2的表面上,形成第二反射層3,通過控制印刷網板目數和印刷次數,使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為10μm,并加熱使之初步固化;
(4)玻璃微珠4包埋:過篩選擇合適粒徑的玻璃微珠4,吸附于第二反射層3的表面上,通過滾動擠壓法,將吸附在第二反射層3上的玻璃微珠4擠壓植入第二反射層3里,形成半包埋結構,加熱使之完全固化;
(5)涂布透明樹脂層5:將樹脂溶入溶劑中,調整樹脂和溶劑的配比,使混合溶液達到預定的粘度,然后將混合溶液均勻涂布在第二反射層3的表面上,待溶劑揮發后,形成厚度均勻的透明樹脂層5;
(6)涂布膠黏劑層6:分別在透明樹脂層5的表面和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表面均勻涂布膠黏劑;
(7)層壓結合:采用低壓層壓法將涂布有膠黏劑的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表面與透明樹脂層5的表面牢牢地粘接在一起即可。
步驟(5)中樹脂為丙烯酸酯樹脂,固含量為10wt%;溶劑由松油醇、乙醇、環己酮及乙酸乙酯按體積比為2:1:2:1混合而成。
步驟(7)中低壓層壓法的條件為:控制壓力為1Kg/cm2,時間為20min。
實施例6:
本實施例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包括基板1、由下而上依次設置在基板1上的第一反射層2、第二反射層3、透明樹脂層5、膠黏劑層6以及太陽能電池對電極層7,其中,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大于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并且第二反射層3中均勻布設有玻璃微珠4,該玻璃微珠4的下部包埋在第二反射層3中,上部包埋在透明樹脂層5中。
其中,第一反射層2與第二反射層3均為金屬反射層,并且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為1.5μm,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為30μm。
玻璃微珠4為粒徑為75μm的球形玻璃微珠4,該球形玻璃微珠4的折射率≥1.8。
透明樹脂層5為厚度為100μm的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層。膠黏劑層6中的膠黏劑為壓敏型膠黏劑,并且膠黏劑層6的厚度為5μm。基板1為塑料基板。
本實施例太陽能電池光回歸反射對電極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基板1清洗:取一基板1,將基板1表面用清洗劑、水清洗干凈,并干燥;
(2)涂布第一反射層2:采用印刷技術,將反射層材料均勻涂布在基板1的表面上,形成第一反射層2,通過控制印刷網板目數,使第一反射層2的厚度為1.5μm,并加熱使之完全固化;
(3)涂布第二反射層3:采用印刷技術,將反射層材料均勻涂布在第一反射層2的表面上,形成第二反射層3,通過控制印刷網板目數和印刷次數,使第二反射層3的厚度為30μm,并加熱使之初步固化;
(4)玻璃微珠4包埋:過篩選擇合適粒徑的玻璃微珠4,吸附于第二反射層3的表面上,通過滾動擠壓法,將吸附在第二反射層3上的玻璃微珠4擠壓植入第二反射層3里,形成半包埋結構,加熱使之完全固化;
(5)涂布透明樹脂層5:將樹脂溶入溶劑中,調整樹脂和溶劑的配比,使混合溶液達到預定的粘度,然后將混合溶液均勻涂布在第二反射層3的表面上,待溶劑揮發后,形成厚度均勻的透明樹脂層5;
(6)涂布膠黏劑層6:分別在透明樹脂層5的表面和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表面均勻涂布膠黏劑;
(7)層壓結合:采用低壓層壓法將涂布有膠黏劑的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表面與透明樹脂層5的表面牢牢地粘接在一起即可。
步驟(5)中樹脂為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固含量為50wt%;溶劑由松油醇、乙二醇、二氯甲烷按體積比為2:1:1混合而成。
步驟(7)中低壓層壓法的條件為:控制壓力為2Kg/cm2,時間為10min。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使用發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