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工藝,特別是一種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磷酸鐵鋰電極材料主要用于各種鋰離子電池。自1996年日本的NTT首次揭露AyMPO4(A為堿金屬,M為CoFe兩者之組合:LiFeCoPO4)的橄欖石結構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之后,1997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等研究群,也接著報導了LiFePO4的可逆性地遷入脫出鋰的特性,美國與日本不約而同地發表橄欖石結構(LiMPO4),使得該材料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并引起廣泛的研究和迅速的發展。與傳統的鋰離子二次電池正極材料,尖晶石結構的LiMn2O4和層狀結構的LiCoO2相比,LiMPO4的原物料來源更廣泛、價格更低廉且無環境污染。
經檢索,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磷酸鐵鋰的制造方法【申請號:201280029356.7;公開號:CN 103596877A】。這種磷酸鐵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備以下工序:水溶液準備工序,準備包含磷酸和羥基羧酸的水溶液;第1制作工序,在所述水溶液中添加含有0.1~2質量%的氧的鐵粒子,在氧化環境下使該水溶液中的所述磷酸和所述羥基羧酸與所述鐵粒子反應而制作第1反應液;第2制作工序,在所述第1反應液中添加鋰源而制作第2反應液;第3制作工序,在所述第2反應液中添加碳源而制作第3反應液;前體生成工序,使所述第3反應液干燥而生成磷酸鐵鋰前體;以及煅燒工序,將所述磷酸鐵鋰前體在非氧化性環境下煅燒而得到磷酸鐵鋰。
該專利中公開的制造方法雖然可生產出磷酸鐵鋰,但是,該制造方法的步驟過于簡單,無法保證產品的質量,產品質量差,因此,設計出一種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工藝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工藝,該生產工藝具有產品質量高的特點。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a、將鋰源化合物、三價鐵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按化學計量比例加水混合,再加入摻雜金屬離子氧化物和一次碳源,混合均勻;形成的漿料進行一次高能超細磨處理2-3h,得到的漿料D50小于0.2μm,噴霧干燥得到干燥粉體,過篩;
b、將步驟a中的粉體在氮氣中于350-550℃溫度范圍預處理3-8h,冷卻后加入二次碳源和水,攪拌形成的漿料,經過二次高能超細磨處理后,得到的漿料D50小于0.2μm,噴霧干燥得到球形粉體,過篩;
c、將步驟b中的球形粉體通過氣流粉碎系統進行粉碎,粉碎后的粉體在氮氣中經過600-650℃處理8-24h,再進行700-960℃高溫熱處理8-16h,冷卻后得到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
采用以上工藝,通過氣流粉碎系統可將其粉碎到所需大小,確保產品的大小的一致性,產品質量高。
所述步驟c中的氣流粉碎系統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送料裝置、分解裝置和收集裝置,所述送料裝置包括儲料罐和送料管,儲料罐固定在機架上,儲料罐上端具有輸入口,儲料罐下端通過導向管和送料管的管壁相連通,儲料罐和導向管之間設置有安裝管,安裝管上端和儲料罐下端相連通,安裝管下端和導向管相連通,安裝管上具有能將儲料罐中物料輸送到導向管的輸送機構,機架上設置有能將儲料罐下端疏通的疏通機構;所述分解裝置包括分解罐、定位環、若干供氣管、供料管和空壓機,分解罐設置在機架上,定位環設置在分解罐內,且定位環位于分解罐中部,若干供氣管的出氣端穿過分解罐側壁固定在定位環上,且出氣端朝向定位環中心,供氣管的進氣端通過第一連通管和空壓機相連通,供料管的出料端固定在分解罐內,且出料端朝向定位環,供料管的進料端穿過分解罐側壁和送料管相連通,分解罐上部設置有篩選機構,分解罐下部設置有回收機構;所述收集裝置包括收集罐、輸出管和輸出螺桿,收集罐固定在機架上,收集罐上端具有進口,收集罐的進口和分解罐上部相連通,收集罐下端具有出口,收集罐的出口和輸出管的管壁相連通,輸出管一端為封閉端,輸出管另一端為輸出端,輸出端上設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件,輸出螺桿一端位于輸出管內,輸出螺桿另一端穿出輸出管的封閉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驅動機構相連,機架上還固定有阻隔箱,阻隔箱側部具有開口,阻隔箱上鉸接有能將開口封閉住的箱門,輸出管的輸出端穿過阻隔箱側壁位于阻隔箱內,機架上還設置有能將阻隔箱內粉塵吸除的吸塵機構。
氣流粉碎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輸送機構將儲料罐中的原料輸送到導向管中,原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進入到送料管中,從而實現其送料作業;將送料管中的原料通過供料管輸送到分解罐中,空壓機將壓縮后的空氣通過供氣管輸送到分解罐中,原料受到空氣的高速沖擊,相互之間產生摩擦并分解成納米級粉料,通過篩選機構將符合要求的顆粒篩選出,通過回收機構將不符合要求的顆粒回收,從而完成其分解作業;納米級粉料被輸送到收集罐中,通過定位件將物料袋固定在輸出管的輸出端上,通過驅動機構帶動輸出螺桿轉動,隨著輸出螺桿的轉動,將收集罐中的納米級粉料輸送到物料袋中,通過吸塵機構將阻隔箱內的粉塵吸除,從而實現其收集作業。
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軸和減速電機,輸送軸水平設置在安裝管中,且輸送軸位于輸氣管的出氣口下方,輸送軸端部和減速電機的輸出軸相連,輸送軸上固定有若干輸送葉片。
當需要將儲料罐的原料輸送到導向管中,控制減速電機的輸出軸帶動輸送軸轉動,輸送軸帶動輸送葉片轉動,隨著輸送葉片的轉動,可將儲料罐的原料輸送到導向管中。
所述疏通機構包括輸氣管,輸氣管的出氣口穿過安裝管的管壁位于安裝管內,且該端豎直朝上,輸氣管的進氣口和上述空壓機相連通,輸氣管中設置有電磁閥,機架上還設置有能控制電磁閥工作的控制結構。
當儲料罐的下端堵塞時,通過控制結構控制電磁閥得電,電磁閥使輸氣管連通,空氣機將空氣輸送到輸氣管的進氣口中,輸氣管的出氣口使儲料罐下端的原料向上移動,將其疏通,從而可確保送料作業的正常進行,工作穩定性好。
所述控制結構包括彈性片、行程開關和第一控制器,彈性片一端固定在導向管的管壁上,彈性片另一端為自由端,行程開關固定在導向管的管壁上,且行程開關位于彈性片上方,彈性片的自由端能和行程開關接觸,行程開關和電磁閥均與該第一控制器相連。
正常情況下,彈性片在原料的重力作用下,彈性片向下變形,彈性片的自由端和行程開關分離,行程開關將信號傳遞給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使電磁閥失電;當儲料罐的下端堵塞時,彈性片的自由端和行程開關接觸,行程開關將信號傳遞給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使電磁閥得電,控制方便、快速。
所述篩選機構包括篩選板、震動電機、出料管和第一吸氣泵,篩選板設置在分解罐內,且篩選板位于分解罐上部,篩選板上開設有若干過料孔,震動電機通過安裝架固定在篩選板上,出料管一端和分解罐上部相連通,出料管另一端和收集罐相連通,第一吸氣泵設置在出料管中。
當需要將符合要求的顆粒篩選出時,開啟第一吸氣泵,符合要求的顆粒可穿過篩選板的過料孔,通過出料管將其輸送到收集罐中,篩選快速;通過震動電機使篩選板產生震動,可避免過料孔出現堵塞,工作穩定性好。
所述回收機構包括回收管和第二吸氣泵,回收管一端和分解罐下部相連通,回收管另一端和儲料罐相連通,第二吸氣泵設置在回收管中。
當需要將不符合要求的顆粒回收,開啟第二吸氣泵,通過回收管將其輸送到儲料罐中,重新對其進行分解。
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能調節第一連通管流量的調控機構,調控機構包括壓力傳感器、第一流量調節閥和第二控制器,壓力傳感器和第一流量調節閥依次設置在第一連通管中,且壓力傳感器位于第一流量調節閥和分解罐之間,壓力傳感器和第一流量調節閥均與該第二控制器相連。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壓力傳感器將信號傳遞給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流量調節閥的打開程度,從而可實現第一連通管流量的動態調節,調控精準。
所述定位件包括橡膠圈,橡膠圈套設并固定在輸出管的輸出端上,橡膠圈外側面上具有若干凸出部。
采用以上結構,將物料袋套在輸出管的輸出端上,通過橡膠圈的彈力將物料袋定位住,定位可靠;通過凸出部可增加橡膠圈和物料袋之間的摩擦力,工作穩定性好。
所述吸塵機構包括第一風機、第三吸氣泵和吸氣管,第一風機固定在阻隔箱內,且第一風機位于輸出管上方,第一風機的出風口朝下,吸氣管一端和阻隔箱底部相連通,吸氣管另一端和第三吸氣泵相連通,吸氣管中設置有過濾袋。
當需要將阻隔箱內的粉塵吸除時,通過第一風機將阻隔箱內的空氣向下輸送,粉塵隨著空氣向下移動,通過第三吸氣泵將阻隔箱的粉塵吸除,吸入過濾袋中,吸除方便、快速。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電機固定在機架上,主動齒輪固定在電機的輸出軸上,從動齒輪固定在輸出螺桿上,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相嚙合。
當需要使輸出螺桿轉動時,控制電機的輸出軸帶動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轉動,從動齒輪帶動輸出螺桿轉動,從而可使輸出螺桿轉動。
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對空壓機進行冷卻的冷卻機構,冷卻機構包括安裝支架和第二風機,安裝支架設置在機架上,安裝支架和機架之間具有減震塊,第二風機通過一能帶動其水平移動的移動機構設置在安裝支架上,第二風機位于空壓機上方,且第二風機的出風口朝向空壓機。
當需要對空壓機降溫時,通過移動機構帶動第二風機水平移動,移動的第二風機可對空壓機整體進行冷卻,工作可靠。
所述移動機構包括呈弧形的第一導軌、第一滑塊、安裝板、伺服電機和齒輪,第一導軌固定在安裝支架上,且第一導軌的內弧面上具有齒牙,第一滑塊設置在第一導軌中,安裝板固定在第一滑塊上,伺服電機固定在安裝板上表面,伺服電機的輸出軸豎直向下,齒輪固定在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齒輪與第一導軌的齒牙相嚙合,第二風機通過一能帶動其上下升降的升降機構設置在安裝板下表面。
當需要使第二風機水平移動時,控制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帶動齒輪轉動,齒輪和第一導軌的齒牙相嚙合使第一滑塊沿著第一導軌水平移動,第一滑塊帶動安裝板水平移動,安裝板帶動第二風機水平移動,從而可使第二風機水平移動。
所述升降機構包括推桿電機、第二滑塊和第二導軌,第二導軌通過連接架固定在安裝板下表面,第二滑塊設置在第二導軌中,推桿電機固定在安裝板下表面,推桿電機的推桿豎直向下,推桿電機的推桿端部和第二滑塊相連,第二風機固定在第二滑塊上。
當需要使第二風機上下移動時,控制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第二滑塊沿著第二導軌上下移動,第二滑塊帶動第二風機上下移動,可對不同型號的空壓機進行冷卻,適應性強。
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能控制伺服電機啟停的控制機構,控制機構包括若干溫度傳感器、顯示屏和第三控制器,若干溫度傳感器分別設置在空壓機上,且溫度傳感器均勻布置,顯示屏固定在機架上,溫度傳感器、顯示屏和伺服電機均與該第三控制器相連。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空壓機處的溫度,將信號傳遞給第三控制器,第三控制器通過顯示屏顯示其溫度值,同時,第三控制器控制伺服電機工作,伺服電機使第二風機水平移動,控制方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工藝具有以下優點:
1、生產工藝中通過氣流粉碎系統可將其粉碎到所需大小,確保產品的大小的一致性,產品質量高。
2、通過空壓機將空氣輸送到輸氣管中,輸氣管使存儲罐下端的原料向上移動,可確保送料作業的正常進行,工作穩定性好。
3、通過空氣使原料受到高速沖擊,相互之間產生摩擦并分解成納米級粉料,將符合要求的顆粒篩選出,將不符合要求的顆粒回收,無需人工過多操作,分解效率高。
4、通過第一風機將阻隔箱內的粉塵向下移動,通過第三吸氣泵將阻隔箱的粉塵吸除,吸除方便。
5、通過推桿電機帶動第二滑塊上下移動,第二滑塊帶動第二風機上下移動,可對不同型號的空壓機進行冷卻,適應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送料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送料裝置拆去部分零件的剖視圖。
圖3是本分解裝置的剖視圖。
圖4是本分解裝置拆去部分零件的剖視圖。
圖5是本收集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是本收集裝置中阻隔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冷卻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冷卻機構拆去部分零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減速電機;3、導向管;4、送料管;4a、連接部;5、第一控制器;6、安裝管;7、儲料罐;8、輸氣管;9、電磁閥;11、輸送軸;12、輸送葉片;13、導向罩;14、行程開關;15、彈性片;20、空壓機;21、第一流量調節閥;22、第一連通管;23、壓力傳感器;24、第二控制器;25、橡膠板;26、回收管;27、第二吸氣泵;28、供氣管;29、定位環;30、分解罐;30a、檢修口;31、篩選板;32、震動電機;33、安裝架;34、第一吸氣泵;35、出料管;36、供料管;37、蓋板;40、輸出螺桿;41、第二連通管;42、輸出管;42a、封閉端;42b、輸出端;43、第二流量調節閥;44、第三吸氣泵;45、吸氣管;46、阻隔箱;47、收集罐;48、主動齒輪;49、電機;50、從動齒輪;51、過濾袋;52、箱門;53、第一風機;54、橡膠圈;55、觀察板;60、第三控制器;61、顯示屏;63、減震塊;64、安裝支架;65、第一導軌;65a、齒牙;66、齒輪;67、伺服電機;68、安裝板;69、第二風機;70、溫度傳感器;71、推桿電機;72、第二滑塊;73、第二導軌;74、連接架;75、第一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本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a、將鋰源化合物、三價鐵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按化學計量比例加水混合,再加入摻雜金屬離子氧化物和一次碳源,混合均勻;形成的漿料進行一次高能超細磨處理2-3h,得到的漿料D50小于0.2μm,噴霧干燥得到干燥粉體,過篩;在本實施例中,形成的漿料進行一次高能超細磨處理2.5h;鋰源化合物為碳酸鋰;三價鐵源化合物為Fe2O3;磷源化合物為FePO4;摻雜金屬離子氧化物為MnO2、TiO2、MgO和Nb2O5;一次碳源為葡萄糖;
b、將步驟a中的粉體在氮氣中于350-550℃溫度范圍預處理3-8h,冷卻后加入二次碳源和水,攪拌形成的漿料,經過二次高能超細磨處理后,得到的漿料D50小于0.2μm,噴霧干燥得到球形粉體,過篩;在本實施例中,將步驟a中的粉體在氮氣中于450℃溫度范圍預處理6h;二次碳源為殼聚糖;
c、將步驟b中的球形粉體通過氣流粉碎系統進行粉碎,粉碎后的粉體在氮氣中經過600-650℃處理8-24h,再進行700-960℃高溫熱處理8-16h,冷卻后得到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粉碎后的粉體在氮氣中經過620℃處理16h,再進行800℃高溫熱處理12h。
采用以上工藝,通過氣流粉碎系統可將其粉碎到所需大小,確保產品的大小的一致性,產品質量高。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7所示,步驟c中的氣流粉碎系統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置有送料裝置、分解裝置和收集裝置,送料裝置包括儲料罐7和送料管4,儲料罐7固定在機架1上,儲料罐7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儲料罐7上端具有輸入口,儲料罐7下端通過導向管3和送料管4的管壁相連通;儲料罐7和導向管3之間設置有安裝管6,安裝管6上端和儲料罐7下端相連通,安裝管6下端和導向管3相連通,安裝管6上具有能將儲料罐7中物料輸送到導向管3的輸送機構,機架1上設置有能將儲料罐7下端疏通的疏通機構;送料管4兩端具有呈喇叭狀的連接部4a,采用該結構,可方便送料管4和供料管36連接在一起;分解裝置包括分解罐30、定位環29、若干供氣管28、供料管36和空壓機20,分解罐30設置在機架1上,分解罐30和機架1之間還設置有緩沖結構,采用該結構,通過緩沖結構可避免分解罐30和機架1直接接觸而產生碰撞,使用噪音小;緩沖結構為橡膠板25,采用該結構,可使其具有較好的緩沖和減震的性能;定位環29設置在分解罐30內,且定位環29位于分解罐30中部,若干供氣管28的出氣端穿過分解罐30側壁固定在定位環29上,在本實施例中,供氣管28的數量為十二根,供氣管28的出氣端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環29上;且出氣端朝向定位環29中心,供氣管28的進氣端通過第一連通管22和空壓機20相連通,供料管36的出料端固定在分解罐30內,供料管36的出料端通過連接桿固定在分解罐30內;且出料端朝向定位環29,供料管36的進料端穿過分解罐30側壁和送料管4相連通,分解罐30上部設置有篩選機構,分解罐30下部設置有回收機構;分解罐30上還開設有檢修口30a,分解罐30上鉸接有能將檢修口30a封閉住的蓋板37;收集裝置包括收集罐47、輸出管42和輸出螺桿40,收集罐47固定在機架1上,收集罐47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收集罐47上端具有進口,收集罐47的進口和分解罐30上部相連通,收集罐47下端具有出口,收集罐47的出口和輸出管42的管壁相連通,收集罐47的出口通過第二連通管41和輸出管42的管壁相連通;輸出管42一端為封閉端42a,輸出管42另一端為輸出端42b,輸出端42b上設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件,通過定位件將物料袋固定在輸出端42b上;輸出螺桿40一端位于輸出管42內,輸出螺桿40另一端穿出輸出管42的封閉端42a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驅動機構相連,機架1上還固定有阻隔箱46,機架1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還固定有阻隔箱46;阻隔箱46側部具有開口,阻隔箱46上鉸接有能將開口封閉住的箱門52,輸出管42的輸出端42b穿過阻隔箱46側壁位于阻隔箱46內,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將阻隔箱46內粉塵吸除的吸塵機構。
如圖1、圖2所示,輸送機構包括輸送軸11和減速電機2,輸送軸11水平設置在安裝管6中,且輸送軸11位于輸氣管8的出氣口下方,輸送軸11端部和減速電機2的輸出軸相連,減速電機2固定在安裝管6上,輸送軸11端部通過鍵連接的方式和減速電機2的輸出軸相連;輸送軸11上固定有若干輸送葉片12,輸送軸11上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有四個輸送葉片12。
如圖1、圖2所示,疏通機構包括輸氣管8,在本實施例中,輸氣管8的數量為四根,輸氣管8的出氣口穿過安裝管6的管壁位于安裝管6內,且該端豎直朝上,輸氣管8的進氣口和空壓機20相連通,輸氣管8中設置有電磁閥9,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控制電磁閥9工作的控制結構;控制結構包括彈性片15、行程開關14和第一控制器5,彈性片15一端固定在導向管3的管壁上,彈性片15的一端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導向管3的管壁上;彈性片15另一端為自由端,行程開關14固定在導向管3的管壁上,行程開關14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導向管3的管壁上,行程開關14上方還設置有導向罩13,可避免物料掉落在行程開關14上;且行程開關14位于彈性片15上方,彈性片15的自由端能和行程開關14接觸,行程開關14和電磁閥9均與該第一控制器5相連,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控制器5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行程開關和電磁閥的程序為現有,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編輯。
如圖3所示,篩選機構包括篩選板31、震動電機32、出料管35和第一吸氣泵34,篩選板31設置在分解罐30內,且篩選板31位于分解罐30上部,篩選板31上開設有若干過料孔,在本實施例子,過料孔的數量為五百個;震動電機32通過安裝架33固定在篩選板31上,通過震動電機32使篩選板31產生震動,可避免過料孔出現堵塞;出料管35一端和分解罐30上部相連通,出料管35另一端和收集罐47相連通,第一吸氣泵34設置在出料管35中。
如圖3所示,回收機構包括回收管26和第二吸氣泵27,回收管26一端和分解罐30下部相連通,回收管26另一端和儲料罐7相連通,第二吸氣泵27設置在回收管26中。
如圖3所示,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調節第一連通管22流量的調控機構,調控機構包括壓力傳感器23、第一流量調節閥21和第二控制器24,壓力傳感器23和第一流量調節閥21依次設置在第一連通管22中,且壓力傳感器23位于第一流量調節閥21和分解罐30之間,壓力傳感器23和第一流量調節閥21均與該第二控制器24相連,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控制器24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單片機,單片機控制傳感器和第一流量調節閥的程序為現有,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編輯;采用該結構,通過壓力傳感器23將信號傳遞給第二控制器24,第二控制器24控制第一流量調節閥21的打開程度,從而可實現第一連通管22流量的動態調節,調控精準。
如圖5、圖6所示,定位件包括橡膠圈54,橡膠圈54套設并固定在輸出管42的輸出端42b上,橡膠圈54外側面上具有若干凸出部,在本實施例中,凸出部的數量為五十個,通過凸出部可增加橡膠圈54和物料袋之間的摩擦力。
如圖5、圖6所示,吸塵機構包括第一風機53、第三吸氣泵44和吸氣管45,第一風機53固定在阻隔箱46內,第一風機53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阻隔箱46內;且第一風機53位于輸出管42上方,第一風機53的出風口朝下,吸氣管45一端和阻隔箱46底部相連通,吸氣管45另一端和第三吸氣泵44相連通,吸氣管45中設置有過濾袋51,過濾袋51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有產品;吸氣管45中設置有第二流量調節閥43,采用該結構,通過第二流量調節閥43可調節吸氣管45中吸力的大。
如圖5所示,驅動機構包括電機49、主動齒輪48和從動齒輪50,電機49固定在機架1上,電機49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主動齒輪48固定在電機49的輸出軸上,主動齒輪48通過鍵連接的方式固定在電機49的輸出軸上;從動齒輪50固定在輸出螺桿40上,從動齒輪50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輸出螺桿40上;主動齒輪48與從動齒輪50相嚙合。
如圖7所示,阻隔箱46上還開設有觀察口,觀察口處設置有透明的觀察板55,觀察板55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有機板,采用該結構,通過觀察板55可查看到阻隔箱46內部的工作異常。
如圖8所示,機架1上設置有用于對空壓機20進行冷卻的冷卻機構,冷卻機構包括安裝支架64和第二風機69,安裝支架64設置在機架1上,安裝支架64和機架1之間具有減震塊63,采用該結構,通過減震塊63可減小安裝支架64處的震動,使用噪音小;第二風機69通過一能帶動其水平移動的移動機構設置在安裝支架64上,第二風機69位于空壓機20上方,且第二風機69的出風口朝向空壓機20。
如圖8、圖9所示,移動機構包括呈弧形的第一導軌65、第一滑塊75、安裝板68、伺服電機67和齒輪66,第一導軌65固定在安裝支架64上,第一導軌65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裝支架64上;且第一導軌65的內弧面上具有齒牙65a,第一滑塊75設置在第一導軌65中,第一滑塊75可沿著第一導軌65移動;安裝板68固定在第一滑塊75上,安裝板68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滑塊75上;伺服電機67固定在安裝板68上表面,伺服電機67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裝板68的上表面;伺服電機67的輸出軸豎直向下,齒輪66固定在伺服電機67的輸出軸上,齒輪66通過鍵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伺服電機67的輸出軸上;齒輪66與第一導軌65的齒牙65a相嚙合,第二風機69通過一能帶動其上下升降的升降機構設置在安裝板68下表面。
如圖8、圖9所示,升降機構包括推桿電機71、第二滑塊72和第二導軌73,第二導軌73通過連接架74固定在安裝板68下表面,第二滑塊72設置在第二導軌73中,第二滑塊72可沿著第二導軌73移動;推桿電機71固定在安裝板68下表面,推桿電機71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裝板68的下表面;推桿電機71的推桿豎直向下,推桿電機71的推桿端部和第二滑塊72相連,推桿電機71的推桿端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和第二滑塊72相連;第二風機69固定在第二滑塊72上,第二風機69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滑塊72上。
如圖8所示,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控制伺服電機67啟停的控制機構,控制機構包括若干溫度傳感器70、顯示屏61和第三控制器60,在本實施例中,溫度傳感器70的數量為四個;若干溫度傳感器70分別設置在空壓機20上,且溫度傳感器70均勻布置,顯示屏61固定在機架1上,顯示屏61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溫度傳感器70、顯示屏61和伺服電機67均與該第三控制器60相連;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控制器60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單片機,單片機控制傳感器、電機和顯示屏的程序為現有,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編輯。
氣流粉碎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控制減速電機2的輸出軸帶動輸送軸11轉動,輸送軸11帶動輸送葉片12轉動,隨著輸送葉片12的轉動,將儲料罐7的原料輸送到導向管3中,原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進入到送料管4中,從而實現其送料作業;將送料管4中的原料通過供料管36輸送到分解罐30中,空壓機20將壓縮后的空氣通過供氣管28輸送到分解罐30中,原料受到空氣的高速沖擊,相互之間產生摩擦并分解成納米級粉料;開啟第一吸氣泵34,符合要求的顆粒穿過篩選板31的過料孔,通過出料管35將其輸送到收集罐47中;開啟第二吸氣泵27,通過回收管26將其輸送到儲料罐7中,重新對其進行分解,從而完成其分解作業;將物料袋套在輸出管42的輸出端42b上,通過橡膠圈54的彈力將物料袋定位住,控制電機49的輸出軸帶動主動齒輪48轉動,主動齒輪48帶動從動齒輪50轉動,從動齒輪50帶動輸出螺桿40轉動,隨著輸出螺桿40的轉動,將收集罐47中的納米級粉料輸送到物料袋中,通過第一風機53將阻隔箱46內的空氣向下輸送,粉塵隨著空氣向下移動,通過第三吸氣泵44將阻隔箱46的粉塵吸除,吸入過濾袋51中,從而實現其收集作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