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連接組件,以及應用于所述電連接組件的電子部件及插入部件。
背景技術:
常見的插入式電連接器包括插入部件。所述插入部件用于插入一電子部件上的耦合部進行電連接。沿插入方向,所述插入部件的對接觸頭與所述耦合部上的觸頭進行電接觸。所述插入部件的對接觸頭與所述耦合部上的觸頭之間形成氣隙。多種公知的密封結構可設置于該等電子部件及插入部件上,用以防止液體通過所述氣隙進入所述電子部件或所述插入部件。例如,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圈或其他密封元件應用于該等電子部件及插入部件上,用以密封所述電連接組件。所述電連接組件為形成于所述電子部件與所述插入部件之間耦合位置形成的插入式連接結構。由能夠變形的彈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元件的劣勢在于,在制造插入式連接器,插入或拆卸密封元件時需要較大的力。使用較長時間后,所述密封元件會有一定的損耗。另外,所述密封元件的密封性能高度依賴所處環境溫度。還有,在使用所述密封元件進行密封時,需于對應的部件上預留空間設置密封元件。更甚者,所述電子部件及所述插入部件上的觸頭在電子部件及所述插入部件未耦合時沒有受到保護。
進一步地,DE10 2013 009 309A1揭示了一種電路結構,其包括至少一柔性電路板,導電帶設置于所述柔性電路板上。所述導電帶通過相應連接器電連接于一具對接觸頭的插入式部件,用以提供電能。所述導電帶通過自身結構進行電接觸。所述導電帶在相應端子區域裸露以進行電接觸。在耦合位置,在所述導電帶上形成對接觸頭進而實現電連接。應用此種電路結構,相當于使用能夠多次插入及拔出的插入式電連接器。然而,上述電路結構難以避免液體的滲透。
為避免液體進入插入部件的殼體,DE 20 2014 105 381 U1中揭示了一種應用模型,由防水材料制成的多個密封元件設置于所述插入部件的觸頭之間。該等密封元件能夠將液體隔絕于所述插入部件的密封殼體外。然而,當插入連接為開放式連接時,難以使觸頭自身避免液體的滲透,所述觸頭依然未受到保護。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避免上述問題的電連接組件、電子部件及插入部件。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置于電子部件與插入部件之間的電連接組件,其能夠在耦合位置防止液體滲透進入,且所述電子部件的觸頭及所述插入部件的觸頭在未進行插合連接時也能盡可能受到保護。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節省空間的密封結構,所述密封結構不需另提供密封元件,且能夠進行大量插入及拔出的循環使用,即使用壽命長。
本發明提供的電連接組件設置于一電子部件及一插入部件之間。所述電子部件包括一柔性支撐件,所述柔性支撐件設多個導電帶。所述多個導電帶的自由端在至少一個端子區域裸露,每個導電帶的自由端形成接觸面。一插入部件對應多個導電帶設置多個接觸件。所述接觸件設置于所述插入部件的殼體內并與電線連接。所述接觸件上設置對接觸頭。在耦合位置,即,將一插入部件插入一電子部件,設于所述柔性支撐件上的導電帶的自由端與所述插入部件的接觸件實現電連接。通過這種方式,所述電子部件能夠與所述插入部件進行電力甚至是數據傳輸。所述電子部件還包括其它電子元件或電子結構,另外,位于端子區域的導電帶能夠與其他電子元件或電子結構進行連接,諸如電開關或電機等等。在此,所述插入部件的接觸件與所述電子部件的導電帶之間形成接觸區域,由氣隙環繞所述接觸區域設置。
本發明中,所述電子部件的導電帶及/或所述插入部件的接觸件上至少部分區域設置防水面,進而使所述電子部件與所述插入部件之間的接觸在多次插入連接使用后依然能夠確保密封性。在所述耦合位置的密封性極其有效。由于所述插入部件設置防水面及所述電子部件設置防水面,即使所述插入部件及所述電子部件在非耦合位置時也具備密封性。在相應的接觸區域,所述防水面完全環繞包圍所述導電帶的自由端上的接觸區域設置,所述防水面完全環繞包圍所述插入部件的接觸件上的接觸區域設置。本發明提供的電連接組件不僅能夠為所述插入部件及所述電子部件在耦合連接時實現液體密封,而且能夠為所述插入部件及所述電子部件相互分離不連接時提供保護,使液體不能滲透進入所述插入部件及所述電子部件。
所述防水面通過涂覆工藝或形成相應的微觀結構形成。所述微觀結構與水的接觸角度>150°,進而使所述防水面不會進水。更甚者,由于存有摩西效應(Moses effect),在距所述防水面一定高度的空間為液體密封空間,例如,在接觸角度為150°的防水面上的0.5mmm至1mm高度的空間為防水空間。可通過2015年在《應用物理》雜志上,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Chunlei Guo發表的名稱為“Laser-generated surface structures create extremely water repellent metals”及“Multifunctional surfaces produced by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的論文所提及的方法實現制備所述防水面。此種制備方法的優點在于,使所述金屬制造的接觸件或導電帶在經過處理后,自身結構即具備防水密封性能。而現有的防水涂層容易老化及脫落。更甚者,所述防水涂層的存在易使所述導電帶的自由端或所述接觸件具電抗性,所述導電帶的自由端或所述接觸件上的接觸區域局部或全部被所述防水面覆蓋。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插入部件的殼體及所述電子部件的適配座之間形成空隙,防水面可被設置于所述氣隙所在區域。所述電子部件的適配座可為一沿插入方向設置的收容套,所述收容套與所述插入部件的殼體適配。所述插入部件的殼體為封閉式結構。在所述殼體與所述收容套之間的耦合位置形成所述氣隙。在申請人所申請的還未公開的DE102014110603.2的專利申請中記載,鄰近所述氣隙的至少一表面設置所述防水面。本發明中,在鄰近所述收容套及/或所述殼體的氣隙的表面上可能設置防水面。在大部分的實施例中,通過在一部件上提供防水面就能夠實現較好密封性能。通過設置防水面替代傳統的密封圈,由于無需在相應部件上另外預留空間,能夠有效節約安裝空間。
在一實施例中,防水面僅設置在所述電子部件上,優選的,在柔性支撐件上。
本發明提供的電連接組件,電子部件包括一柔性支撐件,所述柔性支撐件上包括多個導電帶,多個所述導電帶裸露于所述電子部件的至少一端子區域,所述導電帶形成接觸面。在此,所述自由端為自由活動的。所述柔性支撐件上設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繞所述導電帶的自由端設置并呈U形設置。更甚者,所述柔性支撐件在所述端子區域彎曲設置,進而使裸露的接觸面位于彎折折疊后的所述柔性支撐件的上側,所述柔性支撐件的另一側對應所述導電帶設置彈性支撐層。設置于所述柔性支撐件上的所述彈性支撐層通過3D打印成型制備。金屬彈性件設置于所述柔性支撐件上。所述金屬彈性件對應所述柔性支撐件的第一通孔設置第二通孔。所述導電帶的自由端與一所述插入部件的接觸件的對接觸頭之間的接觸連接,例如,向上推擠在所述柔性支撐件上呈平面放置的導電帶的自由端,使所述自由端凸出變形。在此,所述支撐層的設置能夠確保有足夠的接觸壓力。
柔性支撐件能夠設置于一支撐結構上。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通過設置防水面實現液體密封,尤其是,在所述導電帶的自由端的區域設置防水面,使潛在的接觸區域完全由所述防水面包圍環繞。
本發明提供的應用于電連接組件的插入部件,其包括收容于所述插入部件的殼體的多個接觸件,所述接觸件與電線及/或數據線連接。所述接觸件上至少圍繞接觸區域設置防水面,以實現液體密封。由于在插入連接的過程中,所述接觸區域經受多次摩擦,致使所述接觸區域上的防水面被磨損耗盡消失。然而,由于圍繞在所述接觸區域的防水面并沒有在多次插入連接使用的過程中磨損,任何液體依然無法到達所述接觸區域。另一優勢在于,所述導電帶的自由端與所述插入部件的接觸件之間形成楔形的氣隙區域,任何存在的液體能夠從所述氣隙區域被推擠出所述接觸區域。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接觸件的接觸區域形成于接觸部,所述接觸部凸出設置于所述接觸件的環繞面。每個接觸件上的凸出部分,呈塊狀,或栓狀,或彎曲線狀,或其他形狀。所述接觸部凸出設置于所述接觸件的頂部,所述接觸部在耦合位置與所述電子部件的導電帶進行接觸連接。在所述插入連接過程中,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導電帶上的接觸區域受到擠壓及摩擦,所述導電帶上的自由端因擠壓彎曲呈凸起狀。這種插入運動及接觸導致所述導電帶的向外彎曲的凸起上形成較長的摩擦點。然而,防水面依然環繞包圍設置于所述導電帶上的較長的摩擦接觸區域的周圍。設置于所述插入部件的接觸件的防水面,同樣可將液體隔離于所述導電帶上的接觸區域。
可以將插入部件中的接觸件設置成接觸桿,或將接觸件設置成位于一柔性支撐件上的平坦式的導電帶。在本實施例中,凸出設置呈塔狀的接觸部通過浮雕工藝(embossment)制備而成。進一步地,所述接觸件為帶狀線的導電線形成。為實現電連接,導電線通過去除設置于其上的絕緣層裸露形成潛在的接觸區域,尤其是,彎曲所述接觸區域形成接觸頭。所述彎曲的導電線包括兩個彎曲表面,所述彎曲曲面可以形成于其他的接觸部。在剛開始插入時,所述接觸部的彎曲曲面與平放的導電帶進行有選擇性地接觸。兩個電接觸結構的有選擇性的接觸的優勢在于,不受角度偏移的影響。
一種電連接組件,其包括電子部件及插入部件,所述電子部件設在一柔性支撐件上,所述電子部件包括多個導電帶,每個導電帶上具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裸露并位于一端子區域且形成接觸面,所述插入部件對應多個導電帶設多個接觸件,每一個接觸件上設有接觸區域,每個接觸件均收容于一殼體并與電線連接,所述自由端的接觸區域與所述接觸件的接觸區域之間接觸實現電連接形成耦合位置,所述自由端至少部分區域設置防水面且所述防水面完全環繞所述接觸區域設置及/或所述接觸件至少部分區域設置防水面且所述防水面完全環繞所述接觸區域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電子部件還包括沿插入方向設置的收容套以實現機械式插入連接,所述殼體的表面及/或所述收容套的表面形成氣隙,所述收容套鄰近所述氣隙設置防水面,及/或所述殼體鄰近所述氣隙設置防水面,所述收容套用以收容所述插入部件的殼體及密封所述氣隙。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收容套的防水面設置于所述電子部件的柔性支撐件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自由端上的防水面及所述接觸件的防水面通過激光成型工藝形成于所述導電帶的金屬材料上,及/或通過所述激光成型工藝形成于所述接觸件上的金屬材料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耦合位置的電接觸存在于,凸出設置的所述自由端及凸出設置于所述接觸件的所述接觸部之間,所述導電帶的防水面及所述接觸件的防水面形成所述氣隙的表面。
一種電子部件,所述電子部件設于一柔性支撐件上,所述電子部件包括多個導電帶,每個導電帶上具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裸露并位于一端子區域且形成接觸面,所述柔性支撐件上設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環繞所述導電帶的末端設置,所述柔性支撐件在所述端子區域彎曲設置,進而使所述導電帶的接觸面裸露設置在所述柔性支撐件的下側,在所述柔性支撐件的上側設置一彈性支撐層,所述彈性支撐層與所述導電帶的自由端鄰近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導電帶的自由端設有防水面,所述防水面完全環繞潛在的接觸區域設置,用以進行液體密封。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彈性支撐層為金屬彈片,所述彈性支撐層包括與所述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二通孔。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彈性支撐層通過3D打印成型。
一種插入部件,所述插入部件包括多個接觸件,所述插入部件包括殼體,所述接觸件設置于所述殼體并與電線連接,所述接觸件上設防水面及潛在的接觸區域,所述防水面完全環繞所述接觸區域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接觸件包括接觸部,所述接觸區域形成于所述接觸部,所述接觸部的投影在環繞所述接觸件設置的表面外。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接觸件設置于一柔性支撐件上的平坦的導電帶上,所述接觸部凸出設置于所述接觸件,所述接觸部的投影在環繞所述接觸件設置的表面外。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接觸件通過一帶狀線的導電線形成,所述導電線通過去除絕緣層形成,進而使所述接觸部伸入所述接觸區域。
本發明提供的具密封性能的電連接組件,其還包括一依賴于溫度的密封結構。本發明提供的電連接組件所需插入或拔出的力量較小,且能夠多次大量插入連接,能夠延長使用壽命。在開放式的插入連接中,所述電子部件與所述插入部件的電接觸同樣能夠避免液體滲透進入,避免帶電部件短路。被保護的部件能夠應用于水下,即插入連接結構能夠在水下實現閉合及打開。在此,所述金屬接觸結構的密封性能是通過自身固有性能實現。電連接組件還設置一些需占用空間的密封件。能夠實現自由接觸且不需安裝空間的防水面也可設置于此區域,以實現殼體的密封。更甚者,所述插入部件的連接器的密封結構用以進行液體密封。應用于電連接的插入部件同樣能夠進行數據傳輸,例如,一USB連接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電子部件的立體圖。
圖2a為圖1所示的電子部件的柔性支撐件為平面時的示意圖。
圖2b為圖2a所示的柔性支撐件折疊狀態的示意圖。
圖2c是圖2b所示的柔性支撐件具有支撐層的示意圖。
圖3a為電連接組件耦合位置的示意圖。
圖3b為圖3a所示的耦合位置的放大示意圖。
圖3c為未進行一次插入連接使用的插入部件的接觸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3d為電子部件的自由端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電連接組件另一部分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柔性支撐件的部分立體示意圖。
圖6為電子部件與插入部件在耦合位置時的示意圖。
圖7a為具圖6所示的電子部件的電連接組件。
圖7b為處于非耦合位置的電子部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7c為圖7a所示的電連接組件的部分區域放大示意圖。
圖7d為圖6所示電子部件與插入部件在耦合位置時部分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提供的另一實施例的電連接組件的部分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設置于”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外殼”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或/及”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閱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電子部件10。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子部件10包括柔性支撐件11。柔性支撐件11上設多個導電帶12,用以與端子區域13連接,進而與其它電子部件如開關、電機等進行電連接。所述電子部件10通過端子區域13與一插入部件20(如圖3a所示)連接。插入部件20從電子部件10的下部插入電子部件10。端子區域13上形成收容套18,用以收容插入部件20。收容套18的形狀結構與插入部件20的形狀結構相適配。
請參閱圖2a所示,為應用于圖1所示的柔性支撐件11為平面時的狀態,即,柔性支撐件11未被組裝于支撐結構前的、未變形的狀態。柔性支撐件11包括至少一層由塑膠制成的非導電層。導電帶12形成于非導電層上。在相應的端子區域,例如,導電帶12在端子區域13是易接觸的。在端子區域13及其它端子區域的外部,導電帶12可能被非導電絕緣層(圖未示)覆蓋。進一步地,導電帶12具自由端14。自由端14能夠活動地穿設于柔性支撐件11上的第一通孔111。請參閱圖2b所示,第一通孔111繞設于每個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并呈U形設置。圖2b僅示出圖2a所示的柔性支撐件11的端子區域13的部分區域,且為柔性支撐件11與圖1中所示的支撐結構配合連接變形后的狀態。所述變形為將端子區域13的柔性支撐件11進行彎折。通過彎折在柔性支撐件11背側的折疊部112,圖2a中所示的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到達端子區域13。在端子區域13,柔性支撐件11的彎折背面一側,尤其是柔性支撐件11的第一通孔111在圖2b中已示出。由于柔性支撐件11為柔性設計,折疊部112能夠節省空間。另外,請參閱圖2c所示,支撐層17鄰近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設置,并位于端子區域13且設置于柔性支撐件11的上側。本實施例中,位于端子區域13的支撐層17為金屬彈片,其形狀尺寸與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的形狀尺寸適配。支撐層17上設置有第二通孔171。第二通孔171與柔性支撐件11的第一通孔111相對應,其能夠保證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的可動性。由于柔性支撐件11由塑料制成,其提供的支撐力較弱,而支撐層17的設置能夠提供給自由端14一定支撐力,支撐層17通過與導電帶12的接觸確保足夠的接觸壓力。支撐層17不限于由金屬彈片制成,在其它實施例中,支撐層17可以由其他彈性材料制成。
在一插入式連接中,即將插入部件20插入端子區域13的收容套18中,請一并參閱圖1及圖3a-3d,插入部件20的接觸件22(如圖3a所示)對導電帶12上仍然平坦的自由端14(如圖3b所示)施力,以使自由端14朝上彎折,從而從下面實現電連接。請參閱圖3a所示,為電連接組件的耦合位置,即電子部件10與插入部件20連接于一起。插入部件20包括殼體21、多個接觸件22及電線23。接觸件22設置于殼體21內并與電線23連接。多個接觸件22對應多個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設置。柔性支撐件11還包括蓋設于端子區域13的蓋體113。在插入的進程中,蓋體113形成柔性支撐件11的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的支撐背層114。
請參閱圖3b所示,為圖3a所示的耦合位置的放大示意圖。插入部件20從電子部件10的下方插設于電子部件10。插入部件20的殼體21收容于電子部件10的收容套18。在耦合位置,插入部件20通過接觸件22與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相接觸。接觸件22大致呈栓狀。將插入部件20插入電子部件10時,接觸件22變形,而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受到接觸件22的推抵朝上彎曲,自由端14會朝上運動一定位移。蓋體113的支撐背層114上設置一與彎曲的自由端14相匹配的凹陷(圖未標)。在插入連接的過程中,接觸件22施加給導電帶12的接觸壓力由彈性支撐層17承受。
本實施例中,插入部件20的接觸件22包括接觸部24,接觸部24與電子部件10的導電帶12接觸。接觸部24為接觸件22的凸起部分,即,接觸件22沿插入方向上的高聳部分。接觸部24的表面為接觸件22的接觸區域。
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具防水面16。類似地,于本實施例中,在插入方向,接觸件22也具防水面26。防水面16及防水面26通過激光成型工藝形成,導電帶12的金屬表面及接觸件22的金屬表面通過自身特殊的微結構具防水性。在插入連接的過程中,接觸件22接觸導電帶12。一個較窄的氣隙形成于接觸件22與導電帶12之間,其中接觸部24的接觸點(圖未標)的氣隙寬度最小。由于防水面16及防水面26的存在,任何液體將會被隔絕于接觸區域15(圖5)及接觸區域25(圖3c)的外部。在插入連接的過程中,接觸件22的接觸區域25的防水面26,及導電帶12上的接觸區域15的防水面16,會受到摩擦。經過大量插入使用后,接觸區域15的防水面16及接觸區域25的防水面26會被損耗磨盡。請參閱圖3c所示,為未進行一次插入連接使用的接觸件22上凸出設置的接觸部24,在接觸部24上防水面26還保持完整。在經歷大量插入連接使用后,接觸部24的防水性能因損耗喪失。從圖3c不難推斷,插入部件20的接觸區域25由接觸部24的表面形成,即使接觸區域25失去防水性能后,環繞接觸區域25的防水面26依然存在。由于接觸部24凸出設置且環繞接觸部24設置的防水面26未因機械摩擦而耗損,進而使接觸部24周側還具備完好的防水性能。即使經歷大量使用接觸,液體依然難以接觸及到達接觸區域25。
請參閱圖3d所示,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上遠離支撐背層114的一側,形成有凸起的形狀。在本實施例中,導電帶12的自由端上形成有防水面16。在插入過程中,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與接觸部24沿插入方向相扣接,即,接觸部24沿導電帶12的縱向方向與導電帶12發生摩擦。因此,致使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的防水面16具有細長的磨損點。請參閱圖5所示,即使防水面16有如此細長的磨損點,由于磨損點周圍防水面16的存在,導電帶12的接觸區域15仍然具防水性能。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4所示,為電連接組件的端子區域13的部分剖面。本實施例中,防水面16覆蓋于導電帶12上,接觸件22沿所述插入方向覆蓋有防水面26。接觸部24上凸出設置于接觸件22表面上,進而使接觸區域25獨立形成于接觸部24上。
請參閱圖5所示,接觸部24沿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運動,導致在導電帶12上形成較長的接觸區域15,接觸區域15與接觸區域25相對設置。經過多次插入連接后,當接觸區域15所處位置的防水面16被磨損耗盡,接觸區域15就能夠顯現出來。即使經歷大量插入連接,電子部件10的接觸區域15能夠被足夠的防水面16環繞,以及插入部件20上的接觸區域25能夠被防水面26環繞。本實施例中,金屬彈片式的支撐層17確保有足夠的接觸壓力。
請參閱圖6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圖1所示的具電子部件10的電連接組件的又一實施例,電連接組件包括插入部件20。電子部件10的收容套18上設有夾持臂181,用以與插入部件20的殼體21上的夾持凹槽(圖未標)配合進行夾持連接。插入部件20的殼體21外部插設有電線23。請參閱圖7a所示,電線23通過電纜連接器232電連接于帶狀線221,帶狀線221通過彈膠密封劑222設置于殼體21內。彈膠密封劑222黏貼于帶狀線221,且在安裝時,彈膠密封劑222擠壓設置于插入部件20及帶狀線221之間。帶狀線221包括設于插入部件20的露出端,以避免被線纜連接結構223拉出。凸起231能夠對所述露出端施力,使得所述露出端伸展變形進而與插入部件20緊密接觸。此時,依然未實現電連接,直至前端設置一電纜連接器232。在插入部件20的前端,帶狀線221暴露在絕緣環境中,并形成接觸件22。在此區域,帶狀線221彎曲形成一接觸部24,以與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接觸。帶狀線221的彎曲部分通過一電纜連接器223固持于殼體21的前端區域。
請參閱圖7b所示,在插入部件20插入電子部件10之前,柔性支撐件11的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呈平面狀態。柔性支撐件11的一側設有支撐層17,導電帶12的另一側與接觸件22的接觸部24接觸連接。導電帶12與接觸部24接觸的一側上設防水面16。在插入連接過程中,帶狀線221的彎曲部分,即接觸件22,被壓入柔性支撐件11上的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本實施例中,柔性支撐件11的自由端14具有蓋體113上的支撐背層114。在彎曲柔性支撐件11的過程中,接觸部24在導電帶12上滑行直至耦合位置。請參閱圖7c所示,為耦合位置的放大示意圖。具兩個曲面的接觸部24設于帶狀線221的暴露部分,其接近導電帶12并與導電帶12接觸。另外,接觸部24與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之間的接觸區域為密封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另一方面,自由端14上設有防水面16及接觸件22的整個彎曲區域上設有防水面26。事實上,接觸部24上的防水面26在多次使用后易被磨損消失。然而,由于接觸部24凸出設置于接觸件22上,環繞接觸部24設置的防水面26不會在插入連接中因機械摩擦而被損耗。因此,與圖3a所示相似,接觸件22與導電帶12接觸時,接觸所需的距離減小,且因楔形氣隙的存在,防水面16及防水面26將任何存在的液體隔絕于接觸區域。
另外,除去環繞于相應的接觸區域的防水面16及防水面26外,請參閱圖7d所示,為進一步密封,電子部件10上進一步還設置防水面19,及插入部件20上設置防水面29。較為有利的是,相較于用密封圈密封,該等密封結構無需另外預留安裝空間。
請參閱圖8所示,為一具密封圈31的插入部件20,及一具密封圈30的電子部件。即使在該等具較為習知密封圈30及密封圈31的電連接組件,由于導電帶12上設置防水面16,及接觸件22上設置防水面26,接觸區域依然能夠隔絕液體,本實施例中,通過涂覆防水涂層形成防水面26。
以上圖示僅示出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可以理解,在一實施例中,僅提供防水面16或防水面26其中之一。一防水面16或一防水面26形成的較窄氣隙,在插入連接時,也可以將任何液體隔絕于電連接組件外。例如,電子部件10的導電帶12上形成有防水面16,或是插入部件20的接觸件22上形成有防水面26。因此,本發明也可僅在電連接組件的耦合位置提供密封。
更甚者,獨立部件,即電子部件10或插入部件20在未進行插入連接時,同樣可避免受到液體的影響。請再次參閱圖3b所示,電子部件10的收容套18上設置的防水面19,及插入部件20的殼體21的防水面29的設置,均使可使電子部件10或插入部件20避免受到液體的影響。在插入連接中,殼體21與收容套18形成一氣隙。當液體預通過所述氣隙進入電子部件10的殼體或插入部件20的殼體時,所述防水面19及/或防水面29能夠有效阻擋所述液體進入。當將防水面29的區域延伸至密封圈31所在的插入部件20的前端區域27時,可以省略密封圈。由于設置防水面26及防水面29,插入部件20在未耦合連接時也具防水性能。當電子部件10具相應的防水面16及防水面19時,電連接組件將具更好的密封防水性能。為達到效果,需在電子部件10的導電帶12的自由端14上相應設置防水面,繞端子區域13設置防水面19,請再次參閱圖3b所示。在設有蓋體113的支撐件11上,另加的防水面19能夠有效阻擋液體進入,進而保護電子部件10。
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以上較佳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都不應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