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制程簡單的電連接器、電連接器的制備方法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背景技術:
在2014年,USB協會發布了Type C版本的USB標準,該種USB Type C連接器可進行正反插接,并且信號傳輸速率和屏蔽效果均作了相應改善。但,該種USB連接器整體結構復雜,制程及安裝均較為麻煩。
另,應用該種USB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通常將線纜部分設置為圓形,若干導線同軸設置在一外絕緣套內。該種圓形線纜部分中的導線需要采用成本較高的極細同軸線,并且因導電端子通常呈并排排列設置,進而將導線與導電端子進行焊接連接前,需要先將圓形線纜內的若干導線露出,然后分開并擺成并排,再與導電端子進行焊接,使得焊接較為麻煩,且導線在擺放焊接時容易相互接觸而產生短路現象。
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的電連接器及應用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內置接地組件,使得制程簡單、信號傳輸效果好。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周圍的第一本體,所述第一本體包括第一舌部與第一安裝部;
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周圍的第二本體,所述第二本體包括第二舌部與第二安裝部;
中央接地單元,置于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之間;
接地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上,并包括位于所述中央接地單元上方和下方的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外殼組件,包括前殼體、疊置于所述前殼體上的后殼體,所述前殼體將所述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的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中央接地單元、接地組件等完整包覆,所述后殼體遮覆于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的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所述外殼組件與所述接地組件電性連接。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前述電連接器的制備方法,其包括:
提供第一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周圍的第一本體,用以形成第一端子組件,所述第一本體包括第一舌部與第一安裝部;
提供第二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周圍的第二本體,用以形成第二端子組件,所述第二本體包括第二舌部與第二安裝部;
提供中央接地單元,將所述中央接地單元置于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之間;
提供接地組件,將所述接地組件安裝至所述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上,所述接地組件包括位于所述中央接地單元上方和下方的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提供外殼組件,所述外殼組件包括前殼體、疊置于所述前殼體上的后殼體,所述前殼體完整包覆在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的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中央接地單元及接地組件的外圍,所述后殼體遮覆于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的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所述外殼組件與所述接地組件電性連接。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該線纜連接器不僅制程簡單、信號傳輸效果好,而且采用扁平線纜以方便焊接。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線纜連接器,其包括:
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周圍的第一本體,所述第一本體包括第一舌部與第一安裝部;
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周圍的第二本體,所述第二本體包括第二舌部與第二安裝部;
中央接地單元,置于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之間;
接地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上,并包括位于所述中央接地單元上方和下方的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外殼組件,包括前殼體、疊置于前殼體上的后殼體,所述前殼體將所述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的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中央接地單元、接地組件等完整包覆,所述后殼體遮覆于第一端子組件與第二端子組件的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所述外殼組件與所述接地組件電性連接;
內置電路板,具有位于一端以與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對應連接的第一金手指以及位于另一端并與第一金手指電性連接的第二金手指;
扁平線纜,具有若干與所述第二金手指對應連接的導線和固定在若干導線外側的外被層,若干導線呈并排設置且其軸線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電連接器借由將外殼組件設計為前后兩段式,且前殼體與后殼體點焊固定,借此可在具備較佳屏蔽效果的同時簡化成型步驟、增加強度。又,將第一、第二端子和第一、第二本體,上、下接地片和絕緣座分別先組裝成組件,然后再進行相互組裝,該種制造方式使得各部分結構設計較為簡單,對應的模具設計也較為簡單且容易制造。另,將線纜設置為扁平線纜,即:使得導線在外被層內與第二金手指相對應呈并排設置且其軸線位于同一平面上,借此使得扁平線纜與第二金手指連接時,可直接進行對應焊接,焊接方便且不會發生接觸短路現象;且該種扁平線纜制造方便,無需使用極細同軸線也可有同樣效果,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線纜連接器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線纜連接器去除護套后的部分結構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線纜連接器去除護套、扁平線纜和內置電路板后的電連接器部分結構立體圖。
圖4是圖3所示電連接器的部分分解圖。
圖5是圖4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圖。
圖6是圖3所示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7是圖6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圖8是圖6中第一端子組件組裝之后的立體圖。
圖9是圖6中第二端子組件組裝之后的立體圖。
圖10是圖6中外殼組件的分解圖。
圖11是圖10所示外殼組件的另一實施方式分解圖。
圖12是圖1所示線纜連接器的扁平線纜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至圖12所示,為本發明線纜連接器100的一較佳實施例,該線纜連接器100包括電連接器部分和線纜部分。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部分為USB Type C連接器,線纜部分為扁平線纜。所述線纜連接器100包括端子組件1、環繞設置于端子組件1外圍的外殼組件3、夾設于外殼組件3與端子組件1之間的接地組件2、設置在端子組件1后端的內置電路板900、連接于內置電路板900一端的扁平線纜800、套設于端子組件1后側和內置電路板900以及扁平線纜800前側外圍的護套700。
請參閱圖3至圖9所示,所述端子組件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組裝的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位于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之間的中央接地單元6以及固定連接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和中央接地單元6的絕緣塊7。當然,也可不設置所述絕緣塊7,僅借由在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之間設置相互扣持的其他扣持結構,例如卡勾和卡槽(未圖示),也可將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和中央接地單元6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具有若干第一端子41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41周圍的第一本體42。所述第一端子41具有固定在第一本體42內的第一固定部410、自第一固定部410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觸部411和自第一固定部410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42的第一焊接部4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41呈一排鑲埋固定在所述第一本體42中,所述第一焊接部412經第一固定部410后端向下彎折延伸后再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而成,以便于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內置電路板900上。所述第一焊接部412沿橫向成一排設置。
所述第二端子組件5具有若干第二端子5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51周圍的第二本體52。所述第二端子51具有固定在第二本體52內的第二固定部510、自第二固定部510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觸部511和自第二固定部510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52的第二焊接部5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51也呈一排鑲埋固定在第二本體52中,且所述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在線纜連接器100厚度方向上呈上下兩排設置。所述第二焊接部512沿垂直于第二固定部510方向自第二本體52后側下方延伸出,并位于第一焊接部412前側。所述第二焊接部512在前后方向(即線纜連接器100長度方向)上排列有兩排,并且前后兩排第二焊接部512交錯設置。
所述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的排布符合標準USB Type C插頭連接器的端子排布,每一排具有設置于兩側的兩個接地端子43、相鄰兩個接地端子43設置的兩對差分信號端子44、分別相鄰兩對差分信號端子44內側設置的兩個電源端子45、以及位于兩個電源端子45之間的低頻信號端子46。上下兩排端子中的差分信號端子44類型相同且反向排布,以使得對接連接器正反插時均可與本發明線纜連接器100電性導通,并可進行信號傳輸。
所述第一本體42包括第一舌部421和與第一舌部421相連接的第一安裝部422。所述第一舌部42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于第一安裝部422。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一安裝部422的連接處形成有上下貫穿、以供模具(未圖示)定位第一端子41的第一讓位槽4211。所述第一舌部421定義有上外接面4212朝向所述外殼組件3和下內接面4213朝向所述中央接地單元6,所述下內接面4213上位于所述第一讓位槽4211的一側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另一側突設有定位柱4215。
所述第二本體52包括第二舌部521和與第二舌部521相連接的第二安裝部522。所述第二舌部52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于第二安裝部522。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前側形成有收容所述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的對接空間20。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的前方兩側分別設有供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相互扣合定位的扣合塊5214和扣合槽5215。所述第二舌部521對應定義有下外接面5212朝向所述外殼組件3和上內接面5213朝向所述中央接地單元6,所述第二舌部521的上內接面5213一側也對應凹陷形成有第二讓位槽5211,且在所述第二讓位槽5211的一側對應突設有定位柱4215、另一側對應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從而借由所述定位柱4215與收容孔4214的相互配合,可將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及中央接地單元6固定連接在一起。
所述定位柱4215的形狀不同,以防止中央接地單元6安裝錯誤;在本實施例中,其中一定位柱4215為圓型,另一定位柱4215為矩型。另,在第二端子51的第二焊接部512位置處,所述第二安裝部522背離第一本體42的下側表面還凹陷形成有用以安裝內置電路板900的收容部5221,在收容部5221后側向下突設有一對沿橫向間隔分布的凸塊5222,所述凸塊5222用以焊接至內置電路板900上。
所述中央接地單元6具有固定在第一本體42與第二本體52之間的中央接地片61和延伸至第一接觸部411與第二接觸部511旁側的接地鎖扣臂62。所述中央接地片61設有與所述定位柱4215相配合的一對定位孔611、位于定位孔611之間的長條形孔洞612以及位于一對定位孔611后側的一對方形孔洞613。所述第一讓位槽4211和第二讓位槽5211在長條形孔洞612處上下連通。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中央接地片61的后端設有向兩側延伸的延長臂614,所述接地鎖扣臂62的后端向相反方向彈性懸伸,所述延長臂614末端及接地鎖扣臂62的后端分別與所述外殼組件3相接觸,以實現外殼組件3與中央接地單元6電性連接。
所述第二安裝部522上開設有供限位收容所述延長臂614的限位槽5224,所述第二舌部521與第二安裝部522的連接處凸設有將所述接地鎖扣臂62后端與中央接地片61相間隔的間隔塊5223。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的兩側邊均開設有供放置所述接地鎖扣臂62的開口4216,且在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組裝完成后,所述接地鎖扣臂62曝露于所述開口4216。
所述絕緣塊7射出成型于第一本體42、第二本體52和中央接地單元6上,并鑲埋于第一讓位槽4211、第二讓位槽5211和長條形孔洞612及方形孔洞613中,從而將第一本體42、第二本體52及中央接地單元6穩固固定在一起。所述絕緣塊7包括射出成型于第一本體42內并曝露于第一本體42外表面的第一固定部71、射出成型于第二本體52內并曝露于第二本體52外表面的第二固定部72及射出成型于中央接地片61上的連接部73。所述第一固定部71、第二固定部72和連接部73相互連接,使得所述絕緣塊7呈工字型。
請參閱圖10所示,所述外殼組件3包覆于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外圍,并包括前殼體31、疊置于所述前殼體31上的后殼體32。所述前殼體31將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的前端完整包覆,所述后殼體32遮覆于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的后端。具體來說,所述前殼體31將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的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中央接地單元6、接地組件2等完整包覆;所述后殼體32遮覆于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的第一安裝部422和第二安裝部522。
所述接地鎖扣臂62的后端與所述前殼體31的內壁面彈性抵接,所述延長臂614末端與所述后殼體32的內壁面相接觸,以實現外殼組件3與中央接地單元6電性連接,具體可參見圖4與圖5。所述前殼體31具有橢圓形橫截面,且為一體成型,所述后殼體32疊置于前殼體31后端。所述前殼體31的后端上下兩側分別設有向前延伸的彈片311,所述絕緣塊7的第一固定部71的上壁面上凹設有凹陷部711,所述第二舌部521的下壁面上亦對應凹設有凹陷部711,以借由所述彈片311與凹陷部711的相互配合,防止前殼體31相較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向前移動而脫落。
所述后殼體32包括疊置于前殼體31后端的外置部321及遮蓋所述第一安裝部422與第二安裝部522頂部的遮蓋部322,所述外置部321與所述前殼體31后端點焊固定。所述外置部321設有撕破成型的翻邊3211,以在與護套700注塑成型時增加注塑強度,進而增加產品破壞力。所述遮蓋部322的兩側設有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延伸的焊腳3221,以焊接至內置電路板900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外置部321呈橢圓形環狀設計,并呈全包式包覆于前殼體31的后端,所述翻邊3211設置于所述外置部321的前端上下兩側,具體請參圖10所示。
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外置部321也可呈半包式固定于前殼體31的后端,此時,所述翻邊3211設置于所述外置部321的前端上側,具體請參圖11所示。
請參閱圖3至圖9所示,所述接地組件2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與所述第二端子組件5,并夾設于所述前殼體31與第一、第二端子組件4、5之間,以使得所述接地組件2與所述前殼體31電性連接。所述接地組件2包括位于所述中央接地單元6上方和下方的上接地片21和下接地片22,所述上接地片21與下接地片22內分別固定有絕緣座23。所述上接地片21與所述上外接面421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接地片22與所述下外接面5212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上接地片21與下接地片22分別設有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內抵接彈片24和外抵接彈片25,所述外抵接彈片25向外突伸并與前殼體31相抵持以實現電性連接。所述內抵接彈片24前端反向彎折后形成U狀頭部241,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的前端開設有供所述U狀頭部241突伸入所述對接空間20的通孔4217及位于通孔4217后方以供安置絕緣座23的安置孔4218。沿線纜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所述U狀頭部241位于所述第一接觸部411、第二接觸部511與線纜連接器100前端面10之間。
所述內抵接彈片24與外抵接彈片25之間形成有收容口26,所述收容口26與安置孔4218對應設置,以便于所述絕緣座23借由所述收容口26安置在所述安置孔4218中。沿線纜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所述收容口26呈凸字型,并位于內抵接彈片24與外抵接彈片25之間,且外抵接彈片25分設于收容口26較窄一端的兩側。
所述絕緣座23上形成有若干間隔設置的條狀凸起231朝向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且若干條狀凸起231中兩兩之間形成長槽232,所述長槽232沿前后方向延伸,以供收容并限位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所述通孔4217位于長槽232的前側。本實施例中,所述絕緣座23的作用在于:當第一、第二端子41、51在與對接連接器匹配過程中旋轉時,絕緣座23可以起到隔離第一、第二端子41、51與前殼體31的作用,進而避免短路現象的發生。
所述上、下接地片21、22的兩側分別形成有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延伸的固定腳27,沿線纜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所述外抵接彈片25位于所述內抵接彈片24與固定腳27之間。所述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上對應開設有供收容所述固定腳27的固定槽5216。借由所述固定腳27固定在固定槽5216內、內抵接彈片24的U狀頭部241突伸入通孔4217內,可限制上、下接地片21、22相較第一、第二本體42、52移動。
請參閱圖2所示,所述內置電路板900呈凸字型設置,并包括與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相焊接的前端91和與扁平線纜800相焊接的后端92。其中,內置電路板900的后端92沿橫向方向比前端91窄,借此可方便與扁平線纜800焊接。
內置電路板900的前端91設置有若干第一金手指911,內置電路板900的后端92上側設置有若干第二金手指921。若干第一金手指911中,一部分用以與第一端子41的第一焊接部412呈表面式焊接,另一部分用以與第二端子51的第二焊接部512呈穿插式焊接。若干第二金手指921用以與第一金手指911電性連接,具體地,設置在前端91的第一金手指911均借由內置電路板900內側的導電線路(未圖示)與第二金手指921電性導通連接。
因對應于第一端子41的若干第一金手指911與對應于第二端子51的若干第一金手指911的信號傳輸類型基本相同,故,一方面,可將信號傳輸類型相同的第一金手指911借由導電線路共同連接至同一第二金手指921上,例如,用于傳輸接地信號的若干第一金手指911可共用同一第二金手指921或者共用兩個第二金手指921等,借此可減少第二金手指921的設置,方便扁平線纜800的設置和焊接;另一方面,可根據本實施例中線纜連接器100的具體應用需求,對第一金手指911和第二金手指921的連接進行適應性設置,例如,可將用于連接差分信號端子44的第一金手指911與第二金手指921借由導電線路一一對應連接設置,以此實現多通道高頻信號傳輸,其余第二金手指921則根據應用需求與第一金手指911借由導電線路進行選擇性連接設置等等。
請參閱圖12并結合圖2所示,所述扁平線纜800包括與所述第二金手指921對應連接的若干導線81和固定在若干導線81外側的外被層82。若干導線81在外被層82內呈并排設置且其軸線位于同一平面上,借此設置可使得扁平線纜800與第二金手指921連接時,可直接進行對應焊接,焊接方便。另,該種扁平線纜800制造方便,無需使用極細同軸線也可有同樣效果,成本較低。
本實施例中,所述導線81設置有若干導線組84及若干第三導線83。每一導線組84包括有相鄰設置且形成差分信號對的第一導線841和第二導線842。所述第一導線841和第二導線842分別具有位于中心位置處的第一導體843、包覆于第一導體843外圍的第一包覆層844和包覆于第一包覆層844外圍的第二包覆層845。
所述第一包覆層844的介電系數低于第二包覆層845的介電系數。其中,第一包覆層844可設置為介電系數接近空氣,如此使得第一包覆層844的阻抗較小,從而可提供第一導體843較好的信號傳輸環境,減少信號的傳播延遲,降低信號之間的串擾,保證信號的高速有效傳輸,減小信號衰減。另,所述第二包覆層845設置為介電系數相對較高,具體為采用由可吸收電磁波的吸波材料制成吸波層,借此,可以利用該吸波層845吸收外界輻射的電磁波,有效抑制外界電磁干擾,對第一導體843與外界進行有效隔絕,保證高頻、超高頻信號傳輸;另,所述吸波層845還具有質量輕、耐溫、耐濕、抗腐蝕等性能,進而可有效保護位于內側的第一導體843,延長扁平線纜800的使用壽命。
所述第三導線83設置于導線組84的兩側,并具有位于中心位置處的第二導體831以及包覆于第二導體831外圍的第三包覆層832。所述第二導體831的直徑異于第一導線841和第二導線842的第一導體843的直徑,即所述第二導體831的直徑可根據差分信號對的阻抗匹配情況進行調整,可以為大于或小于第一導線841和第二導線842的第一導體843的直徑。
進一步地,所述外被層82對所有導線81進行相對定位和保護,并且可設置為同時包覆于所有導線81外側的外包覆層,或者同時遮蓋所有導線81的上側和下側以進行定位的覆蓋膜。所述第一包覆層844、第二包覆層845和外被層82的材料均不同。
在制造和安裝電連接器部分時:首先,成型出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其次,將中央接地單元6借由定位孔611和第二本體52上的定位柱4215相配合而定位至第二端子組件5上;然后,將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借由扣合塊5214與扣合槽5215相互配合定位在一起,再在其上注塑形成將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和中央接地單元6固定在一起的絕緣塊7,從而形成所述端子組件1;另,將所述接地組件2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與所述第二端子組件5,使得U狀頭部241收容于通孔4217內、固定腳27固定于固定槽5216內、第一端子41的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端子51的第二接觸部511分別收容限位在絕緣座23的長槽232內;又,將前殼體31自前向后套設至端子組件1外圍,使得前殼體31將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的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中央接地單元6、接地組件2等完整包覆,將后殼體32自前向后套設至前殼體31后端外圍,使得遮蓋部322遮覆于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的第一安裝部422和第二安裝部522;最后,將前殼體31后端與后殼體32的外置部321點焊固定。
具體的制造和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第一端子41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41周圍的第一本體42,并成型出第一端子組件4;
提供第二端子5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51周圍的第二本體52,并成型出第二端子組件5;
提供中央接地單元6,并將第一端子組件4、中央接地單元6、第二端子組件5相互配合定位在一起;
在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上射出成型絕緣塊7,以將第一端子組件4、中央接地單元6、第二端子組件5固定在一起;
提供接地組件2,將接地組件2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與所述第二端子組件5;
提供外殼組件3,該外殼組件3包括前殼體31、疊置于前殼體31上的后殼體32,將前殼體31自前向后套設至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的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中央接地單元6、接地組件2等外圍,將后殼體32自前向后套設至前殼體31后端外圍,使得遮蓋部322遮覆至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的第一安裝部422和第二安裝部522,最后將前殼體31與后殼體32點焊固定。
將電連接器部分與內置電路板900焊接固定時,先將第二端子52的第二焊接部512穿過內置電路板900上的焊接孔,然后將第一端子41的第一焊接部412與對應的第一金手指911以表面焊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再將第二端子52的第二焊接部512與對應的第一金手指911在焊接孔內焊接固定。
在焊接扁平線纜800時,將扁平線纜800的前端部分外被層82去除而露出導線81的前側部分,然后將導線81內側的第一導體843和第二導體831露出,并將該露出的第一導體843和第二導體831以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第二金手指921上,最后再借由所述護套700將電連接器部分后側與內置電路板900連接處、內置電路板900外側以及內置電路板900與扁平線纜800前側連接處進行遮蓋保護。
綜上可知,本發明的線纜連接器100,一方面借由將接地組件2沿線纜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且夾設于外殼組件3與第一、第二端子組件4、5之間,借此不僅可避免第一、第二端子41、51出現短路的風險,同時還使得接地組件2的組裝方法簡單。另,借由將外殼組件3設計為前后兩段式,且前殼體31與后殼體32點焊固定,借此可在具備較佳屏蔽效果的同時簡化成型步驟、增加強度。又,將第一、第二端子41、51和第一、第二本體42、52,上、下接地片21、22和絕緣座23分別先組裝成組件,然后再進行相互組裝,該種制造方式使得各部分結構設計較為簡單,對應的模具設計也較為簡單且容易制造。
另一方面,借由將線纜設置為扁平線纜800,即:使得若干導線81在外被層82內與第二金手指921相對應呈并排設置且其軸線位于同一平面上,借此使得扁平線纜800與第二金手指921連接時,可直接進行對應焊接,焊接方便且不會發生接觸短路現象。另,該種扁平線纜800制造方便,無需使用極細同軸線也可有同樣效果,成本較低。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