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線束片材。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線束片材之中,已知一種線束片材,包括:片材基材,其作為形成為片狀的泡沫;正面材料,其作為設置在片材基材的正面和背面中的一個面上的薄膜;和粘合層,其設置在片材基材的正面和背面中的另一個面上(參見專利文獻1)。
在線束片材中,片材基材由PP(聚丙烯)發泡材料制成;正面材料由PP薄膜、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制成;并且粘合層由自粘合層制成,其能夠在不使用膠水或膠帶的情況下通過使其粘合表面互相產生接觸而粘合于自身。
線束片材纏繞在多條電線上,使得粘合層和正面材料分別用作內表面和外表面;并且通過將粘合層的粘合表面互相對齊而使粘合層粘合于自身。從而,線束片材捆束并且保護電線。
引用列表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13-168322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
同時,在如專利文獻1所示的線束片材中,用作薄膜的正面材料是通過如下過程而制造的所謂的拉伸后的片材:使利用擠壓機從模具擠壓出的原片材冷卻;而后,利用拉伸裝置熱拉伸如此冷卻的原片材。將該拉伸后的片材的硬度設定為A97的邵氏硬度。
在將像這樣的薄膜施加于線束片材的情況下,在車輛行駛時,用作線束片材的外表面的薄膜可能由于振動等而與薄膜周圍的部件干涉,并從而產生異音。
鑒于此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線束片材,該線束片材能夠抑制由于與周邊部件的干涉而引起的異音的產生。
解決問題的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方面的線束片材包括:泡沫,其形成為片材;薄膜,其設置在所述泡沫的正面和背面中的一個面上;以及粘合層,其設置在所述泡沫的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中的另一個面上。將所述薄膜的硬度設定為A60至A92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
在該線束片材中,將薄膜的硬度設定為A60至A92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這使得能夠使薄膜柔性,從而使得薄膜能夠吸收由于薄膜與薄膜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引起的沖擊,并且因此,能夠抑制薄膜由于薄膜與薄膜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產生異音。
此外,薄膜的柔性使得線束片材易于彎曲,并且因此更加容易地將線束片材與多條電線組裝在一起。另外,線束的頭型使得薄膜不太可能從泡沫脫落。
因此,像這樣的線束片材使得能夠使薄膜減輕由于薄膜與薄膜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引起的沖擊,并且因此,抑制薄膜由于薄膜與薄膜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產生異音。
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線束片材,該線束片材能夠抑制由于與周邊部件的干涉而引起的異音的產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線束片材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示出如何從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線束片材的實例及其比較例測量異音的一個實例的圖。
圖3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線束片材的實例及其比較例的異音和耐磨耗性的測量結果的表格。
圖4是示出第二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的層結構的圖。
圖5是第二實施例的線束的橫向截面圖。
圖6是示出第二實施例的線束的制造步驟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
將利用圖1描述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線束片材。
該實施例的線束片材1包括:泡沫3,其形成為片材狀;薄膜5,其設置在泡沫3的正面和背面中的一個面上;和粘合層7,其設置在泡沫3的正面和背面中的另一個面上。
此外,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為A60至A92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
需要注意的是:該實施例的線束片材1應用于例如置于門內的室內線束。
如圖1所示,PP(聚丙烯)發泡材料是通過將預定量的發泡劑添加于PP樹脂而形成的組合物,泡沫3由該PP(聚丙烯)發泡材料制成,并且形成為方形片材的形狀。薄膜5和泡沫3一體化到泡沫3的正面和背面中的一個面上(在圖1所示的情況下,是正面上)。
薄膜5由PP樹脂制成,并且是通過如下而獲得的所謂的無拉伸的片材:在水在冷卻輥內循環的情況下,使來自模具的熔融的薄膜直接接觸該冷卻輥,以冷卻熔融的薄膜。
作為無拉伸的片材,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在A60至A92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這意味著,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為小于由傳統的拉伸后的片材制成的薄膜所設定的A97的邵氏硬度。由于該原因,與傳統的薄膜相比,薄膜5是柔性的。
通過將線束片材1纏繞在多條電線9上并且使線束片材1保護被纏繞的電線9的捆束,而將多條電線9(參見圖2)捆束在一起成為線束,當如上所述將多條電線9捆束在一起成為線束時,像這樣的薄膜5用作線束片材1的外表面。由于該原因,存在這樣的可能性:當薄膜5與薄膜5的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時,薄膜5產生異音。
考慮到此點,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為A60至A92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這使得與傳統的薄膜相比,能夠使薄膜5柔性,以使得薄膜5能夠吸收由于薄膜5與薄膜5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引起的沖擊,并且因此,能夠抑制薄膜5產生異音。
此外,以這樣的方式設定薄膜5的硬度使得:當將線束片材1纏繞在多條電線9上時,因為薄膜5的柔性而能夠使線束片材1易于彎曲,并且因此,更加容易地將線束片材與電線組裝在一起。
而且,當薄膜5通過做例如被纏繞在多條電線9上這樣的事情而彎曲時,薄膜5的柔性使得能夠抑制薄膜5從泡沫3的表面脫落。
同時,在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為A85至A92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的情況下,將薄膜5的厚度設定為0.10mm以上。在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為A80以上的邵氏硬度的情況下,將薄膜5的厚度設定為0.15mm以上。在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為A65至A75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的情況下,將薄膜5的厚度設定為0.30mm以上。在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為A60以上的邵氏硬度的情況下,將薄膜5的厚度設定為0.35mm以上。為了防止薄膜5的厚度降低薄膜5的柔性,將薄膜5的厚度的上限值設定為0.40mm以下。
以這樣的方式設定薄膜5的硬度使得能夠在提高線束片材1對由于薄膜5與薄膜5的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引起的磨損的抵抗的同時,防止線束片材1的柔性降低。
以粘合層7與薄膜3一體化在一起的方式,將粘合層7設置在像這樣的薄膜5設置到的薄膜3的正面和背面中的另一個面上(在圖1所示的情況下,設置在背面上)。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薄膜5和泡沫3的樹脂不限于PP樹脂。諸如PE(聚乙烯)和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這樣的各種樹脂可以用于薄膜5和泡沫3。
粘合層7由自粘合層制成,其僅當其粘合表面互相產生接觸時能夠粘合于自身。由于該原因,線束片材1在多條電線9上的纏繞不需要膠水或膠帶。當為了存儲和運輸的目的而將線束片材1自身纏繞成卷時,由于粘合面將只粘合于粘合面而非其它,所以不需要剝離紙等。
當將線束片材1纏繞在多條電線9上時,由該自粘合層制成的粘合層7用作線束片材1的內表面。例如,如圖2所示,在線束片材1的兩端部從多條電線9的外周突出的情況下,并且在線束片材1的兩端部中的粘合層7互相對齊的情況下,將多條電線9捆束在一起成為線束。
在像這樣的線束片材1中,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為A60至A92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這使得能夠使薄膜5柔性,從而使得薄膜5能夠吸收由于薄膜5與薄膜5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引起的沖擊,并且因此,能夠抑制薄膜5由于薄膜5與薄膜5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產生異音。
此外,薄膜5的柔性使得線束片材1易于彎曲,并且因此而更加容易地將線束片材1與多條電線9組裝在一起。另外,薄膜5的柔性使得薄膜5不太可能從泡沫3脫落。
因此,像這樣的線束片材1使得能夠使薄膜5減輕由于薄膜5與薄膜5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引起的沖擊,并且能夠因此而抑制薄膜5由于薄膜與薄膜周圍的部件互相干涉而產生異音。
將使用下面的實例詳細描述第一實施例的線束片材。然而,本發明不限于下面的實例。
(實例)
對于各個實例,將薄膜的硬度設定為A92至A60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對于各個比較例,將薄膜的硬度設定為A97至A94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
在各個實例和比較例中,如圖2所示,將作為試樣的適當長度的線束片材1纏繞在多條電線9上,并且使線束片材1的兩端部中的粘合層7粘合在一起。
使用諸如麥克風這樣的測量裝置13測量當與鋁棒11等撞擊時由如此粘合的端部所產生的噪音。順便提及,測量裝置13固定于比粘合的端部高40mm的位置處,并且在23℃、0℃、和-40℃的條件下進行測量。
如下評價測量結果。將產生小于65dB的噪音的試樣評價為“良好”、并且表示為“○”,而將產生65dB以上的噪音的試樣評價為“不良”、并且表示為“×”。順便提及,65dB是作為傳統薄膜的乙烯基片材產生的噪音的強度,并且用作基準。
另外,對于各個實例和比較例,將薄膜的厚度設定在0.05mm至0.40mm的范圍內,而將泡沫的厚度設定為2.00mm。測量具有這樣的厚度的薄膜的耐磨耗性。
以下面的順序測量耐磨耗性。將作為試樣的適當長度的線束片材附著于具有10mm的直徑的鋁管。將試樣設定在由JASO D 608規定的耐磨耗性測試器上。其后,在將4.4N的載荷施加在試樣上的情況下,使磨損帶在試樣上以1500mm/min的速度移動。測量直到帶與鋁管進行接觸為止已經在試樣上移動的帶的長度。
使用如下得到的最小磨損抵抗值來評價測量結果。通過進行以上操作而收集8個數據。得到這8個數據的平均值。對等于或小于平均值的數據再次取平均值,以得到一個值。將如此得到的值用作最小磨損抵抗值。在該測量中,最小磨損抵抗值是1000mm。由于該原因,將磨損帶在其上移動1000mm以上的試樣評價為“良好”、并且表示為“○”,而將磨損帶在其上移動小于1000mm的試樣評價為“不良”、并且表示為“×”。圖3中的表格示出這些測量的結果。
如從表3清晰看到的,在各個測量溫度下,第一實施例情況下的實例的噪音強度小于65dB。從而,這些實例滿足異音的評價基準。
與之相反地,在各個測量溫度下,比較例的噪音強度是65dB以上。從而,沒有一個比較例滿足異音的評價基準。
根據這些,得出將薄膜的硬度設定為A92以下的邵氏硬度使得能夠使薄膜柔性,并且能夠抑制薄膜由于薄膜與其周圍的部件干涉而產生異音。
同時,當:將薄膜的硬度設定為A85至A92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并且將薄膜的厚度設定為0.10mm以上;將薄膜的硬度設定為A80以上的邵氏硬度,并且將薄膜的厚度設定為0.15mm以上;將薄膜的硬度設定為A65至A75的范圍內的邵氏硬度,并且將薄膜的厚度設定為0.30mm以上;以及將薄膜5的硬度設定為A60以上的邵氏硬度,并且將薄膜的厚度設定為0.35mm以上時,第一實施例情況下的實例滿足耐磨耗性的評價基準。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較厚的薄膜更有可能滿足耐磨耗性的評價基準,但是較厚的薄膜柔性較小,并且當將薄膜裝接于線束時,使得線束的直徑更大。由于該原因,期望將薄膜的厚度的上限設定為0.40mm以下。
如前述結果所示,本發明(的實例)使得能夠得到一種線束片材,該線束片材能夠抑制由于線束片材與其周圍的部件干涉而引起的異音的發生。同時,在不滿足本發明的情況下(在比較例的情況下),得到無吸引力的線束片材。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包括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線束片材中的粘合層是自粘合層,但是粘合層不限于自粘合層,并且可以是使用膠水、膠帶等的粘合層。
此外,雖然將包括在本發明的線束片材中的薄膜的硬度的下限設定為A60以上的邵氏硬度,但是,例如,只要薄膜的硬度處于使得能夠形成薄膜的范圍內,就不必須將下限設定為A60以上的邵氏硬度,并且可以僅將上限設定為A92以下的邵氏硬度。
[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基于附圖描述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的線束片材應用于用作泡沫和薄膜的基材111以及用作粘合層的自粘合層112。描述如下。
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第二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
[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
圖4是示出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的層結構的圖。如圖4所示,該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包括:基材111;和自粘合層112,其設置在基材111的一個面上。
(基材)
基材111由聚氯乙烯薄膜制成。能夠使用公知的聚氯乙烯薄膜。例如,能夠使用公知的用于粘合帶和片材的基材的聚氯乙烯薄膜。這些用于粘合帶和片材的基材的聚氯乙烯薄膜通常包括塑化劑,并且因為它們的廉價、良好成型性和可加工性、以及柔性與強度之間的良好平衡,因而是滿足需要的。能夠使用的塑化劑的實例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己二酸酯、聚酯系塑化劑、和例如偏苯三酸酯這樣的偏苯三酸系塑化劑。
一般地,這些塑化劑到形成自粘合層的粘合劑組合物中的移動使得自粘合層組合物變軟,并且降低了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性。與之相反地,因為形成自粘合層的接枝聚合物自身具有優秀的耐塑化劑性,所以即使塑化劑移動到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中,該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也維持其高自粘合性。
不對基材的厚度強加具體限制。基材的厚度通常是50至600μm,并且厚度優選地是200至400μm。該范圍內的基材的厚度使得聚氯乙烯薄膜的柔性與強度良好地平衡。
(自粘合層)
自粘合層112由接枝聚合物制成,并且設置在由聚氯乙烯薄膜制成的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自粘合層的接枝聚合物是通過使天然橡膠與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就此而言,能夠使用的天然橡膠的實例包括公知的天然橡膠和反式聚異戊二烯。
對于形成自粘合層的接枝聚合物,將被定義為(結合于天然橡膠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質量/用于接枝的天然橡膠的質量)×10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率設定為30%以上。將期望的接枝率設定在30%至50%的范圍內,并且將更加期望的接枝率設定在35%至45%的范圍內。順便提及,通常根據作為制造接枝聚合物的材料的天然橡膠與MMA的質量比來計算接枝率。
因為特別是在大致40℃至100℃的范圍內的高溫下,處于以上范圍內的接枝率使得耐塑化劑性良好,所以期望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處于以上范圍內。就此而言,耐塑化劑性是指這樣的性能:即使在基材中存在塑化劑移動到形成自粘合層的接枝聚合物內,形成自粘合層的接枝聚合物也大致維持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性。另外,自粘合性是指這樣的性能:在自粘合層與自身產生接觸并從而使其粘合于自身之后,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的自粘合層保持粘合于自身。順便提及,背面粘合性是指這樣的性能:在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的基材與自粘合層互相產生接觸并從而互相粘合之后,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的基材與自粘合層保持互相粘合。
同時,在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小于30%的情況下,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低接枝率降低了接枝聚合物的耐塑化劑性;基材中的塑化劑使得接枝聚合物變軟;并且最終,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性變得更低。另一方面,在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大于50%的情況下,存在這樣的可能性:高接枝率使得形成自粘合層的接枝聚合物更硬;并且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性變得不充分。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隨著溫度越高,塑化劑越容易從基材向自粘合層移動,并且自粘合層的耐塑化劑性越可能降低。與之相反地,在大致40℃至100℃的范圍內的高溫下,該實施例的自粘合層發揮高的耐塑化劑性。由于該原因,即使在這樣的高溫下,該實施例的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性也僅稍微降低。因此,該實施例的自粘合層展現出充分的自粘合性。
公知的接枝共聚法可以用于制造接枝聚合物。能夠使用的公知的接枝共聚法的實例包括:在存在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的情況下,使天然膠乳橡膠與添加于天然膠乳橡膠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的方法(乳液接枝法);以及通過揉捏而使處于熔融狀態的天然橡膠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自由基聚合起始劑接枝共聚的方法(熔融接枝法)。
不對由接枝聚合物制成的自粘合層的厚度強加具體限制。然而,自粘合層的厚度通常是1μm至50μm,并且優選地是15μm至40μm。處于該范圍內的自粘合層的厚度使得在聚氯乙烯薄膜保持充分柔性的同時,自粘合層發揮充分的自粘合性。
在自粘合層的厚度小于1μm的情況下,存在自粘合層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粘合性的可能性。在自粘合層的厚度大于50μm的情況下,作為粘合劑的接枝聚合物要求長時間以干燥,并且自粘合層變得容易起泡。這些降低了生產率。從而,存在得到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的價格變得很高的可能性。
根據需要,將添加劑混合到形成自粘合層的接枝聚合物內。能夠混合的添加劑的實例包括抗氧化劑和增稠劑。就此而言,抗氧化劑是防止或抑制接枝聚合物的氧化的物質。能夠使用的抗氧化劑的實例包括酚類抗氧化劑、胺類抗氧化劑、苯并咪唑基抗氧化劑、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抗氧化劑、和含磷抗氧化劑。
同時,增稠劑是增加接枝聚合物的粘性的物質。能夠使用的增稠劑的實例包括:由羅門哈斯日本株式會社(Rohm&Haas Japan K.K.)制造的Primal系列的增稠劑;和由B.F.古德里奇公司(B.F.Goodrich Company)制造的卡波姆(Carbopol)系列和Pemulen系列的增稠劑。Primal系列中的能夠使用的增稠劑的實例包括:Primal RM-4、Primal RM-5、Primal TT-615、Primal TT-935和Primal TT-950。卡波姆系列中的能夠使用的增稠劑的實例包括:卡波姆981、卡波姆934、卡波姆ETD2020、卡波姆EZ-1和卡波姆Ultrez 10。Pemulen系列中的能夠使用的增稠劑的實例包括Pemulen TR-1和Pemulen TR-2。上面提到的增稠劑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兩個以上組合使用。
此外,只要增稠劑不阻礙Primal系列等中的增稠劑的增稠效果,就可以包括其它增稠劑。要與Primal系列等中的增稠劑組合使用的增稠劑的實例包括: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和諸如黃原膠這樣的多糖。這些諸如聚乙烯醇這樣的增稠劑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兩個以上組合使用。
例如,相對于100重量份的接枝聚合物,包括0.5至5重量份的抗氧化劑。例如,相對于100重量份的接枝聚合物,包括0.5至2重量份的增稠劑。
(底漆層)
在自粘合層形成在基材的表面上的情況下,為了增強基材與自粘合層之間的粘合,期望根據需要在基材與自粘合層之間形成底漆層。在這種情況下,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包括以基材、底漆層和自粘合層的順序而彼此堆疊的基材、底漆層和自粘合層。例如,底漆層通過將底漆涂覆在基材的表面上并且使底漆干燥而形成。能夠使用的底漆的實例包括:改性NBR底漆,通過使天然橡膠與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而得到接枝聚合物,通過將丁腈橡膠添加于該接枝聚合物而得到該改性NBR底漆。
不對底漆層的厚度強加具體限制。底漆層的厚度通常是0.01μm至10μm,并且優選地是0.1μm至0.5μm。在底漆層的厚度小于0.01μm的情況下,存在不能在基材與自粘合層之間得到充分粘合的可能性。在底漆層的厚度大于10μm的情況下,大的厚度不利地影響自粘合層在底漆層的表面上的形成以及自粘合層的粘合性。從而,存在自粘合層的表面變得不平坦、并且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性降低的可能性。
(作用)
第二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包括具有良好的耐塑化劑性的自粘合層。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性不太可能由于氯乙烯片材基材中的塑化劑而降低。由于該原因,在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中,使其粘合于自身的自粘合層長時間地發揮良好的自粘合性,并且使其互相粘合的自粘合層與氯乙烯片材基材長時間地發揮良好的背面粘合性。此外,在大致40℃至100℃的高溫下,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的自粘合層發揮良好的耐塑化劑性。由于該原因,即使在高溫下存儲或使用,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也長時間地發揮良好的自粘合性和良好的背面粘合性。
例如,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充當用于汽車的線束的部件。接著,將描述實施例的線束。
[線束]
圖5是線束的橫截面圖。圖6是示出線束的制造步驟的圖。如圖5所示,通過利用該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將電線120捆束在一起成束而得到實施例的線束101。通常將多條電線120捆束在一起成束,并且將連接器裝接于電線120的捆束的端部。
在線束101中,通過如下過程而將多條電線120捆束在一起成束:以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的自粘合層112與電線120的表面進行接觸的方式,將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纏繞在電線120上;并且在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的不與電線120的表面接觸的剩余部分115中,使兩個自粘合層112彼此自粘合。順便提及,在多條電線120之間以及在電線120的表面與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的自粘合層112之間,形成間隙125。
如下制造線束101。首先,如圖6所示,將多條電線120置于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的自粘合層112上。其后,在圖6中的參考標記X所指示的方向上向上拉動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的兩端部,以將多條電線120纏繞在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的自粘合層112中。隨后,如圖5所示,使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的兩端部中的剩余部分115中的兩個自粘合層112、112互相產生接觸、并從而使它們互相自粘合。從而,得到線束101。
(作用)
第二實施例的線束利用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將將電線捆束在一起成束,該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具有良好的耐塑化劑性,并且長時間地發揮良好的自粘合性和良好的背面粘合性。由于該原因,電線被長時間地保持捆束在一起成束。此外,在大致40℃至100℃的高溫下,第二實施例的線束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發揮良好的耐塑化劑性。從而,即使在高溫下使用,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也能夠長時間地將電線良好地保持為捆束在一起成束。
(實例)
下面將詳細描述第二實施例的實例及他們的比較例。然而,本發明不限于這些實例。
[實例5]
(用于形成自粘合層的乳液型粘合劑混合物的制造)
在存在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的情況下,使100重量份的天然橡膠(NR、由Regitex株式會社制造的ULACOL)與3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由可樂麗株式會社(Kuraray Co.,Ltd.)制造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接枝共聚,以制造具有30%的接枝率的乳液型粘合劑(接枝聚合物)。表格1示出乳液型粘合劑的制造條件和特性。
然后,將1重量份的抗氧化劑(由中京油脂株式會社(Chukyo Yushi Co.,Ltd.)制造的Selosol K-319)、1重量份的增稠劑(由羅門哈斯日本株式會社(Rohm&Haas Japan K.K)制造的TT615)添加到100重量份的乳液型粘合劑,然后使用攪拌器攪拌。從而,得到包含具有30%的接枝率的乳液型粘合劑的用于形成自粘合層的乳液型粘合劑混合物。
(自粘合氯乙烯片材的制造)
首先,將改性NBR底漆涂覆到作為基材的氯乙烯片材(具有400μm的厚度)的表面上,然后干燥。從而,在氯乙烯片材的表面上形成具有0.3μm的厚度的底漆層。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如下過程而得到氯乙烯片材:利用邦巴里(Bumbary)混合器混合1100聚合度的100重量份的聚氯乙烯、50重量份的塑化劑、4重量份的鈣鋅氯乙烯復合穩定劑、20重量份的碳酸鈣(CaCO3)填充劑、著色劑、紫外線吸收劑、以及潤滑劑,直到所有的成分均勻地分散;并且其后,利用T模具成型機將合成的混合物成型為具有400μm的厚度的片材。另外,已經通過使天然橡膠與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而得到接枝聚合物,通過將丁腈橡膠添加到該接枝聚合物而得到改性NBR底漆。
其后,將乳液型粘合劑混合物涂覆到底漆層的表面上,然后使用120℃的烤爐干燥三分鐘。從而,得到具有三層結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這三層結構分別為包括0.4mm的厚度的氯乙烯片材、具有0.3μm的厚度的底漆層和具有30μm的厚度的自粘合層。從該自粘合氯乙烯片材切出試樣。
(評價)
對于各個實例和它們的比較例,利用試樣來評價自粘合性、背面粘合性和耐塑化劑性。
<自粘合性>
首先,準備兩個試樣,并且使得各試樣的自粘合層互相粘合,然后放置30分鐘。其后,測量在25℃下以300mm/min的速度分開兩個試樣所需的力。以在兩個分開的試樣之間形成的角度是180°的方式設定試樣分開的方向。
更加優選較大的自粘合性。采用下面的評價準則:將試樣需要10N/20mm以上的力來分開的自粘合層評價為“優秀”,并且表示為“◎”;將試樣需要1N/20mm以上但是小于10N/20mm的力來分開的自粘合層評價為“良好”,并且表示為“○”;并且將試樣需要小于1N/20mm的力來分開的自粘合層評價為“不良”,并且表示為“×”。
<背面粘合性>
根據JIS C 2107 11項的測試方法A-2來測量背面粘合性。具體地,首先,在25℃下,使得第一試樣以預定壓力粘合于標準試驗板,并且使得第二試樣粘合于第一試樣的背面(基材)。其后,測量在25℃下以特定速度將第二試樣從第一試樣的背面以180°的角度分開所需的力。
更加優選較小的自粘合性。考慮到此,將試樣需要小于1N/20mm的力來分開的自粘合層評價為“優秀”,并且表示為“◎”。將試樣需要1N/20mm以上的力來分開的自粘合層評價為“不良”,并且表示為“×”。
<耐塑化劑性>
準備兩個試樣,并且使得各試樣的自粘合層互相粘合,然后在100℃的烤爐中放置168個小時。其后,在25℃下緩慢地分開兩個試樣。以在兩個分開的試樣之間形成的角度是180°的方式來設定試樣被分開的方向。觀察各個分開的試樣的自粘合層。將各個分開的試樣沒有軟化為液體狀態、并且維持與使得試樣互相粘合之前相同的情況的自粘合層評價為“優秀”,并且表示為“◎”。同時,將各個分開的試樣已經軟化為液體狀態的自粘合層判斷為已經受到塑化劑的影響,并且評價為“不良”,并且表示為“×”。
表格1示出自粘合性、背面粘合性和耐塑化劑性的結果。[表格1]
[各個實例6至9以及比較例9至11]
除了乳液型粘合劑的制造條件和性能改變之外,像在實例5中一樣制造乳液型粘合劑,如表格1所示。此外,除了使用如此制造的乳液型粘合劑之外,像在實例5中一樣地制造自粘合氯乙烯片材和試樣。順便提及,用于比較例9所制造的乳液型粘合劑由天然橡膠制成,而不使用MMA。使用試樣,像在實例5中一樣評價自粘合性、背面粘合性和耐塑化劑性。在表格1中示出測量結果。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實例6,也在意指從外側看起來如何的自粘合層外觀方面,評價干燥結束并且剛從烤爐取出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下面將示出如何評價自粘合層外觀。
<自粘合層外觀>
順便提及,在將已經通過使用烤爐在120°下干燥三分鐘而得到的具有三層結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從烤爐取出之后,觀察自粘合層的表面的外觀。采用下面的評價準則:將自粘合層具較少凹凸和較光滑表面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評價為“優秀”,并且表示為“◎”;并且將自粘合層具有破裂表面和/或發泡表面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評價為“不良”,并且表示為“×”。
對于實例6,除了自粘合性、背面粘合性和耐塑化劑性的評價結果之外,表格1中還示出自粘合層外觀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12]
通過將雙面粘合帶(由株式會社寺岡制作所(Teraoka Seisakusho Co.,Ltd.)制造的帶No.7770,其支撐部由無紡布制成,并且被覆有丙烯酸系粘合劑,并且其總厚度是0.16mm)粘合于用于實例5的氯乙烯片材(具有400μm的厚度)的表面而制造具有雙面粘合帶的氯乙烯片材。像在實例5中一樣制作該具有雙面粘合帶的氯乙烯片材的試樣。使用試樣,像在實例5中一樣評價自粘合性、背面粘合性和耐塑化劑性。在表格1中示出測量結果。
根據表格1,得出:包括由具有30%、40%或50%的接枝率的接枝聚合物所制成的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的自粘合性、背面粘合性和耐塑化劑性全都是優秀的。
[各個實例10至13]
為了使得自粘合層的厚度等于表格1所示的值,除了改變要涂覆的乳液型粘合劑混合物的量之外,像在實例6中一樣地得到具有包括氯乙烯片材、底漆層和自粘合層這三層結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從該自粘合氯乙烯片材切出試樣。使用試樣,像在實例5中一樣評價自粘合性、背面粘合性和耐塑化劑性。
順便提及,在將自粘合氯乙烯片材從烤爐中取出之后,立即像在實例6中一樣地評價自粘合層外觀。
在表格1中示出自粘合性、背面粘合性、耐塑化劑性、耐塑化劑性和自粘合層外觀的評價結果。
根據表格1,得出:具有10μm至40μm的范圍的厚度的自粘合層的自粘合層外觀是優秀的。
雖然已經使用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這些實施例。能夠在不改變本發明的原理的范圍內對本發明做出各種變化。
如上所述,第二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包括:基材111,其由聚氯乙烯薄膜制成;和自粘合層112,其設置在基材111的一個面上。自粘合層由通過使天然橡膠與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而得到的接枝聚合物制成。對于接枝聚合物,被定義為(結合于天然橡膠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質量/用于接枝的天然橡膠的質量)×10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率是30%以上。
第二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可以使得用于形成自粘合層112的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處于30至50%的范圍內。
通過使用第二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將電線120捆束在一起成束而得到第二實施例的線束101。
換句話說,使用捆束工具將多條電線捆束在一起成為第二實施例的線束101。
已經將雙面膠帶、結合劑和粘合劑用作電線的捆束工具。作為與雙面膠帶相關的傳統技術,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11-104840中描述了要用于明信片的可移除壓敏記錄紙板。根據該專利文獻,要用于明信片的可移除壓敏記錄紙板包括壓敏粘合層,其形成在由多層原紙制成的支撐物的兩個表面中的兩者或一者上;壓敏粘合層含有非晶質合成二氧化硅和天然橡膠系的壓敏粘合劑;并且在粘合于支撐物之后,壓敏粘合層是可移除的。在將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11-104840中公開的要用于明信片的可移除壓敏記錄紙板用作雙面粘合帶的情況下,使得剝離紙粘合于壓敏粘合層的表面。
然而,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11-104840中公開的要用于明信片的可移除壓敏記錄紙板具有因為需要從壓敏粘合層移除剝離紙所以工作效率低的問題,以及在移除之后,剝離紙變為廢棄物的問題。此外,因為當沒有將剝離紙施加于雙面帶時,未覆蓋的壓敏粘合層過早地粘合于夾具或產品,并且因為與施加剝離紙的壓敏粘合層的表面狀態相比,壓敏粘合層的表面狀態惡化,所以要用于明信片的可移除壓敏記錄紙板是不合需要的。而且,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11-104840中公開的要用于明信片的可移除壓敏記錄紙板具有這樣的問題:由于支撐物由多層原紙制成,所以其強度和耐水性低。
同時,作為不使用剝離紙的另一個捆束工具,已經提出了這樣的技術,其提供了由帶有自粘合層的氯乙烯片材等制成的基材,該自粘合層由具有自粘合性的粘合劑制成。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01-348547公開了一種粘合劑組合物,其中,10至50重量份的接枝聚合物混合為形成自粘合層的粘合劑。根據該專利文獻,通過使90至50重量份的天然橡膠和/或SBR(丁苯橡膠)、天然橡膠與MMA(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而得到接枝聚合物。在該粘合劑組合物中混合的接枝聚合物包含接枝共聚的80至60重量份的天然橡膠和20至40重量份的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且接枝聚合物的門尼粘度是60至90Ms1+4(在100℃)。根據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01-348547,能夠根據在這里公開的粘合劑組合物而得到高的剝離力。
然而,為了從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01-348547中公開的粘合劑組合物得到高的剝離力,將粘合劑組合物中的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設定成低至2%至20%的重量。由于該原因,在這里公開的粘合劑組合物具有這樣的問題:包含在作為基材的氯乙烯片材中的塑化劑移動到形成自粘合層的粘合劑組合物內;并且如此移動的塑化劑使得粘合劑組合物變軟,并且降低了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性。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地,隨著溫度變高,塑化劑更容易移動到自粘合層內。因此,當在高溫下放置包括氯乙烯片材和自粘合層的層疊體時,自粘合層的自粘合性容易惡化。
由于該原因,在將具有高強度和耐水性的氯乙烯片材基材用作捆束工具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具有剝離紙的雙面粘合帶。這引起了:因為需要從自粘合層移除剝離紙,所以工作效率差的問題;以及在移除之后,剝離紙變為廢棄物的問題。
因為不使用剝離紙,所以第二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使得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減少廢棄物。另外,由于僅當粘合面互相產生接觸時發揮粘合性,所以第二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實質上不可能粘合于其它部件。此外,即使包含在氯乙烯片材中的塑化劑移動到形成自粘合層112的粘合劑組合物內,第二實施例的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也能夠維持自粘合層112的自粘合性。
因為不使用剝離紙,所以第二實施例的線束101使得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減少廢棄物。另外,由于僅當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的粘合面互相產生接觸時發揮粘合性,所以第二實施例的線束101使得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實質上不可能粘合于其它部件。此外,即使包含在自粘合氯乙烯片材或帶110的氯乙烯片材中的塑化劑移動到形成自粘合層112的粘合劑組合物內,第二實施例的線束101也能夠維持自粘合層112的自粘合性。
雖然前面已經描述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線束1、101,但是本發明不限于實施例。毫無疑問,能夠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
本申請基于2014年8月28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14-173519和2014年9月9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14-183131而要求優先權,并且這兩個日本專利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并入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