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有關于一種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特別有關于一種具有網狀形式的電極層的硅基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
背景技術:
按,目前由于國際能源短缺,而世界各國一直持續研發各種可行的替代能源,而其中又以太陽能發電的太陽電池最受到矚目。目前,以硅晶做成的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因其僅能吸收1.1 電子伏特以上的太陽光能的限制、反射光造成的損失、材料對太陽光的吸收能力不足、載子在尚未被導出之前就被材料中的缺陷捕捉而失效,或是載子受到材料表面的懸浮鍵結捕捉產生復合等諸多因素,皆使其效率下降。因此,現在市售硅晶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僅約15 %,即表示硅晶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化其實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其中,太陽能電池高效率化的基本原理就是結合不同能隙的發電層材質,把它們做成疊層結構。
參照美國公告專利第5,213,628號,標題為:光伏元件 (Photovoltaic device),其主要揭示一種結合不同能隙的太陽能電池,借由加入非晶硅本質半導體,增加太陽能電池的載子壽命,減少電子電洞復合機率,提高光電流轉換效率。
參照美國公告專利第7,164,150號,標題為:光伏元件及其制作方法(Photovolta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其主要揭示一種太陽能電池的結構與制程方式。該電池配置一透明導電膜于背電極及光電轉換層之間,以使入射光反射回光電轉換層中進行再作用,借以改善電流特性并增加電池整體的光電轉換效率。
參照美國公告專利第9,060,434號,標題為:具有一金屬微影基板的電子顯示器(Electronic displays and metal micropatterned substrates having a graphic),其主要揭示一種透明導電層的結構與制程方式。該透明導電層為一金屬網格,借由改變其金屬線寬、厚度以及排列形式,以使該透明導電層的透光性與導電性具有可調整的性質。
參照美國公告專利第6,878,921號,標題為:光伏元件與其制作方法(Photovolta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如圖1所示,其主要揭示一種硅基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使用銦錫氧化物(In2O3:SnO2,ITO)透明導電膜作為電流分散層,以提升其電流特性及提升光電轉換效率的特性。
對于太陽電池所應用的透明導電膜而言,銦錫氧化物(ITO)一直是主流材料,然而銦礦稀少并且昂貴,且在氫電漿中抵抗力弱,因此未來勢必要研發取代材料。另一方面,目前ITO的制程以濺鍍法為主,其所制備出的薄膜過于平坦,必需再經過蝕刻制程才具有粗糙的表面紋理結構,方能為太陽能電池所用。
然而,上述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必須具有透明導電膜作為電流分散層,并包含一電極將電流取出。因此在制作上,需要更多的制程步驟,增加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以金屬網狀形式的電極層作為電流分散層與電流取出結構,借此提高光入射量,有效提升其電流特性及提升光電轉換效率,并減少了制程步驟,降低制造成本。
本發明提供的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包含:
一PN接面結構,具有兩個相對表面,其中該PN接面結構由一P型半導體層與一N型半導體層所組成,且該P型半導體層的能隙不同于該N型半導體層的能隙;
一第一電極,設置位于該PN接面結構的一表面;以及
一第二電極,設置位于該PN接面結構且相對于該第一電極的另一表面;
其中該第一電極的電極圖案具有網狀形式,該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片電阻率介于0.1Ω/□至50Ω/□之間。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該第二電極的電極圖案具有網狀形式。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的材料為銀。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的材料為銅。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該第一電極的電極圖案的網狀線寬介于1微米至3微米之間。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可見光可穿透的開放面積具有98%以上。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片電阻率介于1Ω/□至8Ω/□之間。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該PN接面結構由硅材料組成。
優選地,上述的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更包含:一第一取出電極以及一第二取出電極,該第一取出電極設置于該第一電極之上,且該第二取出電極設置于該第二電極之上。
優選地,上述的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更包含:該第一取出電極與該第二取出電極的電極線寬介于100微米至2000微米之間。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具有下列優點:
1.由于減少遮蔽面積,可有效增加入射光,以提升光電效能。
2.由于降低片電阻,有效提升其電流特性及提升光電轉換效率。
3.由于不需額外的電極,因此減少了制程步驟,降低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硅基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的現有技術剖面圖;
圖2顯示為本發明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的第一實施例剖面圖;
圖3顯示為本發明作為電極的網狀形式的上視示意圖;
圖4顯示為本發明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 硅基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
110 基板;
111 第一糙化表面;
112 第二糙化表面;
120 第一本質非晶硅層;
130 P型半導體層;
140 第二本質非晶硅層;
150 N型半導體層;
160 第一取出電極;
170 第二取出電極;
180 第一電極;
190 第二電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發明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現請參照圖2,其顯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揭示的一種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100,其主要包含:一基板 110;;一半導體層 130;一第一電極180;一第二電極 190。
該基板 110選自P型半導性基板、N型半導性基板、P型硅基板以及N型硅基板之一。較佳地,該基板 110選自N型半導性硅基單晶基板,但并不限,該基板 110選自N型半導性III-V單晶基板。
此外,本發明的基板 110更具有一第一糙化表面111以及一第二糙化表面112。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糙化表面111以及第二糙化表面112的表面粗糙度介于10納米至80納米。
該半導體層 130的導電性是相對于該基板 110的導電性。舉例來說,若該基板 110選自N型半導性基板,則該半導體層 130的導電性則為P型半導體層。
在一實施例中,該半導體層 130的導電性則為P型半導體層,配置于具有N型半導性的該基板 110上。該半導體層 130其氧含量介于5×1018至1×1017原子/立方公分之間。其中,在原本質材料中加入雜質(Impurities)用以產生多余的電洞,以電洞構成多數載子的半導體,則稱之為P型半導體層。例:就硅或鍺半導體而言,在其本質半導體中,摻入3價原子的雜質時,即形成多余的電洞,且該電洞為電流的運作方式。
其中,該半導體層 130的制程可選用電漿增強型化學式氣相沉積制程(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熱絲化學氣相沉積法(Hot-wi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W-CVD)或特高頻電漿增強型化學式氣相沉積(Very high frequency-plasma enhanc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VHF-PECVD)制程作為主要制程方式,并通入硅化合物(Silicide)氣體如硅烷(silane, SH4)并混和氫氣(Hydrogen, H)、氬氣(Argon, Ar)等氣體作為制程氣體。
該半導體層 130的摻雜方式于本發明中采用可選用氣體摻雜、熱擴散法(Thermal diffusion)、固相結晶化(Solid phase crystalline, SPC)或準分子激光退火(Excimer laser anneal, ELA)等制程作為主要的制程方式。此外,該半導體層 130選自非晶硅、非晶硅鍺、非晶碳化硅以及納米晶硅之一。
在一實施例中,該半導體層 130的導電性則為P型非晶硅半導體層,配置于具有N型半導性單晶硅的該基板 110上,以形成一PN接面結構。該第一電極180,設置位于該PN接面結構的一表面;以及該第二電極190,設置位于該PN接面結構且相對于該第一電極的另一表面。
該第一電極180的電極圖案具有網狀形式。該第二電極190的電極圖案亦可以具有網狀結構形式,但并不限定。
金屬網格(Metal Mesh)是一種形狀看起來像極細金屬線組成的網狀金屬,其材料可以是各種納米級金屬材料,其可通過網格的間隙與格線的面積比來調控其光穿透度,并將格線線度降至微米,甚至次微米的尺度,以改善視覺的效果。并且,金屬網格在固定透光度下,其可借由調控金屬線的厚度來改變片電阻率,其范圍約可為0.01~3000Ω/□,其中片電阻率最低可達0.01Ω/□的特點,使其成為目前導電度最佳的透明導電膜。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以具有網狀形式的金屬做為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的電極層,其具有高透光性與導電性,并且具有網狀形式的金屬本身即具凹凸不平的粗糙紋理結構,不需要再經過蝕刻程序即可為太陽能電池所使用,借此達成太陽能電池的量產。
需注意的是,過去具有網狀形式的金屬做為透明導電膜時,制作于玻璃或軟性基板之上,因此,其制程要求并不同于制作于半導體性的薄膜或基板上。以下說明其技術特征。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第一電極180具有網狀形式,且該第一電極180的材料為可選用純金屬、金屬化合物、金屬氧化物。金屬可包含金、銀、銅、鎳、鋁及其合金。金屬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銦、氧化鋅、氧化錫及其組合。
其中,第一電極180為金屬氧化物,制程方式可選自于蒸鍍法、濺鍍法、電鍍法、電弧電漿沉積法、濕式化學法、化學氣相沉積法以及印刷法中的任何一種制程。
現請參照圖3,其顯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揭示的第一電極180的網狀形式結構的上視示意圖,其中較佳,第一電極180為具有網狀形式的金屬,較佳為銀或銅。需注意的是,當第一電極180為銀時,其制程選自于印刷法;當第一電極180為銅時,其制程選自于電鍍法。
該第一電極180的電極圖案的網狀線寬介于1微米至8微米之間,且兩條近似平行的網狀線與網狀線的距離介于20微米至200微米之間。借此,未被該第一電極18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開放面積至少具有95%以上,且該第一電極180本身的平均光可穿透率至少具有95%以上。較佳地,該第一電極180的電極圖案的網狀線寬介于1微米至3微米之間,且兩條近似平行的網狀線與網狀線的距離介于20微米至40微米之間。借此,未被該第一電極18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開放面積至少具有97%以上,且該第一電極180本身的平均光可穿透率至少具有95%以上。
該第一電極180的表面粗糙度介于3納米至10納米之間。該第一電極180的厚度為500納米以下。該第一電極180的片電阻率介于0.1Ω/□至50Ω/□之間。較佳地,該第一電極180的片電阻率介于1Ω/□至8Ω/□之間。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第二電極190可以具有網狀形式,亦可以不具有網狀形式,亦即是該第二電極190整面涂布整個該PN接面結構的一表面。
該第二電極190的材料為可選用純金屬、金屬化合物、金屬氧化物。金屬可包含金、銀、銅、鎳、鋁及其合金。金屬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銦、氧化鋅、氧化錫及其組合。
其中,第二電極190為金屬氧化物,制程方式可選自于蒸鍍法、濺鍍法、電鍍法、電弧電漿沉積法、濕式化學法、化學氣相沉積法以及印刷法中的任何一種制程。
其中較佳,第二電極190為具有網狀形式之金屬,較佳為銀或銅。需注意的是,當第一電極180為銀時,其制程選自于印刷法;當第一電極180為銅時,其制程選自于電鍍法。
該第二電極190的電極圖案的網狀線寬介于1微米至8微米之間,且兩條近似平行的網狀線與網狀線的距離介于20微米至200微米之間。借此,未被該第二電極19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開放面積至少具有95%以上,且該第二電極190本身的平均光可穿透率至少具有95%以上。較佳地,該第二電極190的電極圖案的網狀線寬介于1微米至3微米之間,且兩條近似平行的網狀線與網狀線的距離介于20微米至40微米之間。借此,未被該第二電極19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開放面積至少具有97%以上,且該第二電極190本身的平均光可穿透率至少具有95%以上。
該第二電極190的表面粗糙度介于3納米至10納米之間。該第二電極190的厚度為500納米以下。該第二電極190的片電阻率介于0.1Ω/□至50Ω/□之間。較佳地,該第二電極190的片電阻率介于1Ω/□至8Ω/□之間。
由于該第一電極180與該第二電極190在該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100的表面分布的區域平均。在此設計下,可以不需要有額外的取出電極,封裝的串并聯的引線可以直接接觸到該第一電極180與該第二電極190,可以將該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100所產生的光電流取出。因此,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具有降低制程步驟與成本的功效。
另外,該第一電極180與該第二電極190設置于該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100的表面時,需注意到該第一電極180與該第二電極190對于該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100的表面的接觸電阻必須盡可能降低,以避免整流接面特性,亦即是該基板 110與該半導體層 130的電阻系數需控制在10歐姆·公分以下。
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100更包含:一第一取出電極 160以及一第二取出電極 170。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為了更方便封裝時,強化封裝的串并聯的引線與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的接觸強度。
第一取出電極 160設置于該第一電極180之上,且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設置于該第二電極190之上。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的電極線寬介于100微米至2000微米之間。圖中,雖然僅顯示兩條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兩條該第二取出電極170,但實施時,并不限于兩條,較佳地,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具有至少兩條以上的電極線,電極線的數量介于2條至20條以間。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的電極線寬越小時,電極線的數量越多;反之,當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的電極線寬越大時,電極線的數量越少。借此,未被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遮蔽的光可穿透的開放面積至少具有95%以上。
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的材料為可選用純金屬與金屬化合物。金屬可包含金、銀、銅、鎳、鋁及其合金,制程方式可選自于蒸鍍法、濺鍍法、電鍍法、電弧電漿沉積法、濕式化學法以及印刷法中的任何一種制程。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的電阻介于0.1Ω至5Ω之間。
現請參照圖4,其顯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所揭示的一種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100,其包含:一基板 110;一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一第一半導體層 130;一第一電極180;一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一第二半導體層150;以及一第二電極190。
該第二實施例大致相似于第一實施例,其主要差異在于,該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100更包含:一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一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以及一第二半導體層150。亦即是,在該基板 110與該第一半導體層 130之間,更包含一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該基板 110與該第二電極190之間,更依序包含一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一第二半導體層150。亦即是,該基板 110與該第二半導體層150之間,包含該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
該第二實施例的該基板 110、該第一電極180與該第二電極190相同于該第一實施例的該基板 110、該第一電極180與該第二電極190,且該第二實施例的該第一半導體層 130相同于該第一實施例的該半導體層 130。亦即特征相同于上揭第一實施例所述,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配置于該基板 110的第一糙化表面111上,特別是設置于該基板 110與該第一半導體層 130之間,其氫含量介于3%至10%之間。
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配置于該基板 110的第二糙化表面112上,是相對于在該基板 110上相對該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的另一面。特別是設置于該基板 110與該第二半導體層 150之間,其氫含量介于3%至10%之間。
其中,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與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的制作材料可選用非晶硅、非晶硅鍺、納米晶硅、微晶硅、微晶硅鍺、多晶硅與多晶硅鍺之一。此外,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與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可用以形成量子局限效應,借以改良電特性,以增加可吸收的入射光能譜范圍。
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與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可選用電漿增強型化學式氣相沉積制程(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熱絲化學氣相沉積法(Hot-wi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W-CVD)或特高頻電漿增強型化學式氣相沉積(Very high frequency-plasma enhanc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VHF-PECVD)制程作為主要制程方式,并通入硅化合物(Silicide)氣體如硅烷(silane, SH4)并混和氫氣(Hydrogen, H)、氬氣(Argon, Ar)等氣體作為制程氣體。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與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的厚度介于5納米至20納米之間,且氫含量皆介于3%至7%之間。需注意,氫含量的不同將影響光電轉換特性。此外,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與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亦可用以填補P型半導體層 130與基板 110接面處或N型半導體層 150與基板 110接面處發生的缺陷,以增加轉換效率。
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該第一半導體層 130的導電性則為P型非晶硅半導體層,配置于具有N型半導性單晶硅的該基板 110上,以形成一PN接面結構。
因此,該第二半導體層 150為N型半導體層,配置于該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上,且其氧含量介于5×1018至1×1017原子/立方公分之間。其中,該第二半導體層 150指在本質材料中加入的雜質可產生多余的電子,以電子構成多數載子的半導體。例如,就硅和鍺半導體而言,若在其本質半導體中摻入5價原子的雜質時,即形成多余的電子。其中,電子流以電子為主來運作。
該第二半導體層 150的摻雜方式可選用于氣體摻雜熱、準分子激光退火、固相結晶化、擴散法或離子布植法作為主要制程方式。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半導體層 150選自非晶硅、非晶硅鍺、非晶碳化硅以及納米晶硅之一。
與該第一實施例相似,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該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100更包含:一第一取出電極 160以及一第二取出電極 170。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為了更方便封裝時,強化封裝的串并聯的引線與該第一取出電極 160與該第二取出電極 170的接觸強度。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的基板 110所具有的粗糙化表面用以增加入射光的散射率,借由增加入射光的散射率,可增加光補限 (light-traping) 的效率,改良電特性。第一本質非晶硅層120、P型半導體層 130、一第二本質非晶硅層140、一N型半導體層150亦具有粗糙化表面,其功能與基板 110所具有的粗糙化表面功能相同。
需注意,當基板為N型硅基板時,則照光面為P型半導體層,且N型半導體層與第二本質非晶硅層則可形成背向表面電場(Back Surface Field,BSF)的效果。反之,當基板為P型硅基板時,則照光面為N型半導體層 ,且P型半導體層與第一本質非晶硅層則可形成背向表面電場的效果。
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中至少有一制程氣體經過純化步驟,以減少該制程氣體中氧氣含量。制程氣體中氧氣含量過多將會在沉積的薄膜結構中產生過多氧空缺,造成太陽能電池中的載子移動率降低,進而使發電效率降低。借由進行純化氣體的步驟,該較佳實施例中成長的薄膜的氧氣濃度低于5×1018原子/立方公分。需注意的是,本發明所揭示的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 100,不僅適用于單一單元電池,更可實施于模塊化的太陽能電池制程。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 100,本發明以金屬網狀形式的電極層作為電流分散層與電流取出結構,使所制備的太陽能電池具有下列優點:
1.由于減少遮蔽面積,可有效增加入射光,以提升光電效能。
2.由于降低片電阻,有效提升其電流特性,提升光電轉換效率。
3.由于不需額外的電極,因此減少了制程步驟,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發明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