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具有將正極板及負極板、與間隔件交替層疊并卷繞而成的卷繞型電極體的蓄電元件、以及用于制造卷繞型電極體的卷繞裝置。
背景技術:以往,在包括鋰離子電池等電池的蓄電元件中存在具有卷繞型電極體的結構的蓄電元件,所述卷繞型電極體通過將正極及負極與間隔件交替層疊并將層疊后的片材組卷繞而形成。在這種具有卷繞型電極體的蓄電元件中,在卷繞型電極體的最外周的卷繞終止的位置固定間隔件。此時,作為在卷繞型電極體的最外周的卷繞終止位置的間隔件的固定方法,有利用熱熔敷進行固定的方法、使用膠帶進行固定的方法等,從電池內環境的耐久性的觀點以及對電池性能的影響等觀點出發,理想的是利用熱熔敷進行固定的方法。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通過將從與卷繞型電極體的卷軸垂直的端面突出的間隔件與由層壓片構成的電池容器的熔敷封口一起熔敷來進行固定。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250873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但是,從提高在電池使用時預計在發生內部短路時安全性等效果的方面出發,考慮在間隔件的單面涂敷有耐熱填料等耐熱層的間隔件(以下,稱為“耐熱涂敷間隔件”。)。在將這種耐熱涂敷間隔件應用于卷繞型電極體的情況下,耐熱涂敷間隔件的耐熱層難以熱熔敷,難以熔敷固定卷繞型電極體的最外周的卷繞終止的位置,難以通過熔敷固定來保持對卷繞型電極體施加牽引力的狀態。由此,卷繞型電極體的最外周的部分變松弛,因此容易在卷繞型電極體的正極與負極之間空出空間(距離),容易導致蓄電元件的性能降低。為此,本發明鑒于此種狀況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在采用了設有像耐熱涂敷層那樣的熱熔敷性低的層的間隔件的蓄電元件中能夠抑制性能降低的蓄電元件。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個方案所述的蓄電元件,其具備卷繞體和進一步卷繞在上述卷繞體的最外周的絕緣片,所述卷繞體是將正極及負極、與配置于上述正極及上述負極之間且兩面的熱熔敷性不同的間隔件層疊狀態卷繞而成的,上述間隔件的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熔敷固定于上述絕緣片。根據以上方案,對于卷繞體,兩面的熱熔敷性不同的間隔件中的至少一個通過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熔敷固定于絕緣片,因此能夠容易地實現卷繞體在卷繞終止的位置的對間隔件的至少一個施加牽引力的狀態。由此,只要卷繞于卷繞體的最外周的絕緣片的一端熱熔敷于一個間隔件,則例如能夠使在卷繞體上再卷繞一周后的絕緣片的另一端熔敷固定于絕緣片,因此,能夠容易地保持對卷繞體作用牽引力的狀態。因此,能夠抑制蓄電元件的性能降低。此外,上述間隔件可以由2個構成,2個上述間隔件的上述第一面彼此熔敷固定,上述間隔件中的一個的上述第一面熔敷固定于上述絕緣片。根據以上方案,2個間隔件以2個間隔件的熔敷性高的第一面彼此熔敷固定,進而,2個間隔件中的一個的第一面熔敷固定于絕緣片。即,可以將一個間隔件直接熔敷固定于絕緣片,并且借助這一個間隔件間接地將另一間隔件熔敷固定于絕緣片。由此,能夠將2個間隔件可靠地熔敷固定于絕緣片。此外,上述間隔件可以在夾持上述絕緣片的端部的狀態下將上述第一面熔敷固定于上述絕緣片。根據此方案,在利用間隔件的作為熔敷性高的面即第一面夾持絕緣片的狀態下,將間隔件熔敷固定于絕緣片。因此,能夠將間隔件可靠地熔敷固定于絕緣片。此外,上述絕緣片可以在上述卷繞體的外周面卷繞至少一周,且在該絕緣片彼此重疊的區域熔敷固定。根據此方案,絕緣片的卷繞于卷繞體的最外周的端部在絕緣片重疊的區域對絕緣片熔敷固定。即,例如,絕緣片的一端在第一位置熔敷于間隔件,在將卷繞體的最外周進一步卷繞一周的狀態下,將另一端在比第一位置更靠近卷繞終止側的第二位置熔敷固定于絕緣片。由此,在使絕緣片的一端熔敷于間隔件的狀態下,將熱熔敷性至少比間隔件的第二面高的絕緣片在卷繞體的最外周卷繞一周,使絕緣片彼此熔敷固定,由此能夠利用絕緣片可靠地將卷繞體的卷繞終止的端部固定。此外,上述絕緣片可以由熱熔敷性比上述第一面高的原材料形成。根據此方案,絕緣片的熱熔敷性比間隔件的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高。因此,能夠在比將間隔件彼此熔敷固定的溫度更低的溫度下進行絕緣片與間隔件的第一面的熔敷固定、以及絕緣片彼此的熔敷固定。因此,在進行熔敷固定時,能夠盡可能地不對構成卷繞體的卷繞型電極體施加熱,能夠降低由施加熱所致的卷繞型電極體的性能降低。此外,上述間隔件可以由2個構成,且2個上述間隔件在上述絕緣片卷繞于上述卷繞體的工序之前彼此熔敷固定。此外,上述間隔件可以具有基材層和含有無機粒子的耐熱層,且上述基材層形成上述第一面,上述耐熱層形成上述第二面。另外,本發明不僅能夠以此種蓄電元件的形式加以實現,而且還能夠以用于制造此種蓄電元件的卷繞裝置的形式加以實現。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蓄電元件,能夠容易地保持對卷繞體作用牽引力的狀態,能夠抑制蓄電元件的性能降低。附圖說明圖1是省略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蓄電元件的容器的壁部的一部分而示意性地表示電池的內部的立體圖。圖2是示意性表示電極體的外觀的立體圖。圖3(a)是圖2的電極體的III-III剖面圖,(b)是(a)的A1部分的部分放大圖。圖4(a)是表示卷繞裝置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熔敷固定的圖,(b)是表示卷繞裝置第三位置的熔敷固定的圖。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另一形態所述的蓄電元件的圖3(a)的A2部分的部分放大圖。圖6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所述的蓄電元件的圖3(a)的A2部分的部分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另外,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的任一者均表示本發明的優選的一個具體例。以下的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形狀、材料、構成要素、構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連接形態等為一個例示,并非限定本發明的主旨。本發明受權利要求書的限定。因此,在以下實施方式的構成要素中,未記載于表示本發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構成要素對于達成本發明的課題未必是必須的,僅作為構成更優選形態的構成要素加以說明。(實施方式1)圖1是省略蓄電元件的容器的壁部的一部分而示意性表示電池的內部的立體圖。蓄電元件10是能夠充電且放電的二次電池,更具體而言,是鋰離子二次電池等非水電解質電池。如圖1所示,蓄電元件10具備容器100、正極端子200和負極端子300,容器100具備作為上壁的蓋板110。此外,在容器100內部配置有電極體120、正極集電體130和負極集電體140。另外,在蓄電元件10的容器100的內部封入電解液等液體,但該液體的圖示省略。此外,蓄電元件10并不限于非水電解質電池,可以是非水電解質電池以外的二次電池,也可以是電容器。容器100由容器本體和金屬制蓋板110構成,容器本體為由金屬形成的矩形筒狀且具備底,金屬制蓋板110閉塞所述容器本體的開口。此外,容器100的內部收容電極體120等后,將蓋板110和容器本體進行焊接等,由此能夠密封內部。電極體120具備正極、負極和間隔件,是能夠蓄積電力的部件。具體而言,以在負極與正極之間夾持間隔件的方式配置成層狀,再將其整體卷繞成長圓形,從而形成電極體120。另外,在圖1中,作為電極體120的形狀,示出了長圓形狀,也可以是圓形或橢圓形。后面將對電極體120的詳細的構成進行說明。正極端子200是與電極體120的正極電連接的電極端子,負極端子300是與電極體120的負極電連接的電極端子。即,正極端子200及負極端子300是將蓄積于電極體120的電力輸出到蓄電元件10的外部空間、并且為了在電極體120中蓄積電力而用于將電力輸入蓄電元件10的內部空間的金屬制電極端子。此外,正極端子200及負極端子300安裝于配置在電極體120上方的蓋板110。正極集電體130是配置于電極體120的正極與容器100的側壁之間、與正極端子200和電極體120的正極電連接的具備導電性和剛性的部件。另外,正極集電體130與電極體120的正極集電箔同樣地由鋁或鋁合金形成。負極集電體140是配置于電極體120的負極與容器100的側壁之間、與負極端子300和電極體120的負極電連接的具備導電性和剛性的部件。另外,負極集電體140與電極體120的負極集電箔同樣地由銅或銅合金形成。圖2是示意性表示電極體的外觀的立體圖。圖3(a)是圖2的電極體的III-III剖面圖,圖3(b)是圖3(a)的A1部分的部分放大圖。如圖2、圖3(a)及圖3(b)所示,作為卷繞型電極體的電極體120由卷繞體121和絕緣片127構成。卷繞體121以將表面涂布有活性物質的正極板122及負極板123、與兩面的熱熔敷性不同的間隔件124、125交替層疊的狀態卷繞而成。即,卷繞體121如下而成:以依次層疊有正極板122、第一間隔件124、負極板123和第二間隔件125的狀態進行卷繞,使剖面呈長圓形。正極板122在由鋁或鋁合金形成的長帶狀的正極集電箔的表面形成有正極活性物質層。另外,本發明所述的蓄電元件10中使用的正極板122與以往一直使用的正極板并無特別不同之處,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正極板。例如,作為正極活性物質,可以使用LiMPO4、LiMSiO4、LiMBO3(M為選自Fe、Ni、Mn、Co等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過渡金屬元素)等多陰離子化合物;鈦酸鋰、錳酸鋰等尖晶石化合物;LiMO2(M為選自Fe、Ni、Mn、Co等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過渡金屬元素)等鋰過渡金屬氧化物等。負極板123在由銅或銅合金形成的長帶狀的負極集電箔的表面形成有負極活性物質層。另外,本發明所述的蓄電元件10中使用的負極板123與以往一直使用的負極板并無特別不同之處,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負極板。例如,作為負極活性物質,只要是能夠吸藏和放出鋰離子的負極活性物質,則可以適當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可舉出鋰金屬、鋰合金(鋰-鋁、鋰-鉛、鋰-錫、鋰-鋁-錫、鋰-鎵及Wood合金等含鋰金屬的合金),以及能夠吸藏和放出鋰的合金、碳材料(例如石墨、難石墨化碳、易石墨化碳、低溫燒成碳、非晶碳等)、金屬氧化物、鋰金屬氧化物(Li4Ti6O12等)、多聚磷酸化合物等。此外,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是配置于正極板122與負極板123之間的長帶狀的間隔件,具備第一層124a、125a和第二層124b、125b。第一層124a、125a是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的基材層,是含有熱塑性樹脂的微多孔性的片材。具體而言,作為第一層124a、125a,使用具有聚合物、天然纖維、烴纖維、玻璃纖維或陶瓷纖維的織物,或者無紡纖維的樹脂多孔膜。此外,該樹脂多孔膜優選具有織物或無紡聚合物纖維。該樹脂多孔膜特別優選具有聚合物織物或絨頭織物(fleece),或者優選為此類織物或絨頭織物。作為聚合物纖維,優選舉出聚丙烯腈(PAN)、聚酰胺(PA)、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烯烴(PO);作為聚烯烴,可舉出例如選自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此類聚烯烴的混合物中的聚合物的非電導性纖維。此外,該樹脂多孔膜可以為聚烯烴微多孔膜、無紡布、紙等,優選為聚烯烴微多孔膜。作為多孔聚烯烴層,可以利用聚乙烯、聚丙烯或它們的復合膜等。另外,在考慮對電池特性的影響時,第一層124a、125a的厚度優選為5~30μm左右。第二層124b、125b是配置于第一層124a、125a上且材質與第一層124a、125a不同的層。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層124b、125b是涂敷于第一層124a、125a上的耐熱涂敷層。在此,耐熱涂敷層含有例如無機粒子和粘結劑的混合物或耐熱性樹脂。具體而言,上述的無機粒子包括下述當中的一種以上的無機物的單一物質或混合體或復合化合物。例如,作為上述的無機物,可舉出氧化鐵、SiO2、Al2O3、TiO2、BaTiO2、ZrO、氧化鋁-二氧化硅復合氧化物等氧化物、氮化鋁、氮化硅等氮化物微粒、氟化鈣、氟化鋇、硫酸鋇等難溶性的離子結晶微粒、硅、金剛石等共價鍵性結晶微粒、滑石、蒙脫石等粘土微粒、勃姆石、沸石、磷灰石、高嶺土、莫來石、尖晶石、橄欖石、絹云母、膨潤土(bentonite)、云母等源自礦物資源的物質或它們的人造物等。此外,上述的無機物可以是通過用具有電絕緣性的材料(例如構成上述電絕緣性無機粒子的材料)對SnO2、錫-銦氧化物(ITO)等氧化物微粒、炭黑、石墨等碳質微粒等導電性微粒的表面進行表面處理而具有電絕緣性的微粒。作為粘結劑,沒有特別的限定,可舉出例如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與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四氟乙烯、聚六氟丙烯、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聚磷腈、聚硅氧烷、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丁二烯橡膠、腈-丁二烯橡膠、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尤其從電化學的穩定性的方面出發,優選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聚六氟丙烯或聚環氧乙烷、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膠。作為耐熱性樹脂,只要是軟化點比第一層124a、125a的構成材料高的材料,則沒有特別的限定。可舉出例如聚酰亞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亞胺、三聚氰胺系樹脂、酚醛系樹脂、交聯聚甲基丙烯酸酯(交聯PMMA)、交聯聚苯乙烯(交聯PS)、聚二乙烯基苯(PDVB)、苯并胍胺-甲醛縮合物等交聯高分子、熱塑性聚酰亞胺等耐熱性高分子。這些有機樹脂(高分子)可以是上述例示的材料的混合物、改性物、衍生物、共聚物(無規共聚物、交互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交聯體(上述的耐熱性高分子的情況)。第二層124b、125b的熱熔敷性比第一層124a、125a低。即,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具有形成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125a和形成熱熔敷性低的第二面的第二層124b、125b。此外,在卷繞體121的最內周配置由聚丙烯、聚乙烯等形成的卷芯126。以依次層疊有正極板122、第一間隔件124、負極板123和第二間隔件125的狀態,將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熔敷固定于卷芯126,并將正極板122、第一間隔件124、負極板123和第二間隔件125卷繞,由此構成卷繞體121。卷繞體121以最外周(最后一周)無正極板122及負極板123的狀態進行卷繞,如圖3(b)所示,卷繞體121的最外周由間隔件124、125構成。間隔件124、125中,至少一個第一間隔件124的形成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此外,間隔件124、125以使形成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125a對置的方式進行層疊,相對的第一層124a及第一層125a在第一位置P1彼此熔敷固定。而且,間隔件124、125中的一個的第一間隔件124的第一面(第一層124a)在第二位置P2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在后述的絕緣片127卷繞于卷繞體121的工序之前,將間隔件124、125在第一位置P1彼此熔敷固定。絕緣片127進一步卷繞于卷繞體121的最外周,其熱熔敷性比形成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的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125a高。此外,絕緣片127在卷繞體121的外周面卷繞至少一周,在該絕緣片127彼此重疊的區域中的第三位置P3熔敷固定。即,絕緣片127的一端在第二位置P2熔敷固定于第一間隔件124的第一層124a,再對卷繞體121的最外周進行卷繞,在一周的狀態下將其另一端在第三位置P3熔敷固定于已經被卷繞而配置于內側的絕緣片127自身上。另外,絕緣片127的卷繞方向與卷繞體121的卷繞方向一致。圖4是表示卷繞裝置500的概況的圖,(a)是表示卷繞裝置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熔敷固定的圖,(b)是表示卷繞裝置第三位置的熔敷固定的圖。卷繞體121利用卷繞裝置500來制造。卷繞裝置500具備卷繞部501和熔敷固定部502。如圖4所示,卷繞部501如下進行卷繞:將正極板122及負極板123、與兩面的熱熔敷性不同的間隔件124、125以交替層疊的狀態,以卷芯126為旋轉軸來旋轉正極板122及負極板123與間隔件124、125。熔敷固定部502具有第一熔敷固定部502a和第二熔敷固定部502b。第一熔敷固定部502a進行上述圖3(b)所示的第一位置P1的間隔件124、125彼此的熔敷固定和第二位置P2的第一間隔件124及絕緣片127的熔敷固定。第二熔敷固定部502b進行第三位置P3的絕緣片127彼此的熔敷固定。另外,第二熔敷固定部502b的用于熔敷固定的設定溫度比第一熔敷固定部502a的用于熔敷固定的設定溫度低。這是由于,絕緣片127的熱熔敷性比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的形成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125a高。因此,基于以碰抵電極體120的方式進行熔敷固定的第二熔敷固定部502b,能夠盡可能地降低熔敷固定對電極體120帶來的熱影響。根據實施方式1所述的蓄電元件10,對于卷繞體121,兩面的熱熔敷性不同的間隔件124、125中的至少一個即第一間隔件124通過形成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因此能夠容易地實現卷繞體121在卷繞終止的位置對第一間隔件124施加牽引力的狀態。由此,只要卷繞于卷繞體121的最外周的絕緣片127的一端熱熔敷于2個間隔件中的至少一個的第一間隔件124,則能夠使在卷繞體121上再卷繞一周后的絕緣片127的另一端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自身,因此能夠容易地保持對卷繞體121作用牽引力的狀態。因此,能夠抑制蓄電元件10的性能降低。此外,根據實施方式1所述的蓄電元件10,通過2個間隔件124、125的形成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125a將2個間隔件124、125彼此熔敷固定,進而2個間隔件124、125中的一個的第一間隔件124的形成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即,能夠將第一間隔件124直接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并且借助第一間隔件124間接地將第二間隔件125熔敷固定于絕緣片。由此,能夠將2個間隔件124、125可靠地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此外,根據實施方式1所述的蓄電元件10,絕緣片127的熱熔敷性比間隔件124、125的形成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125a高。因此,能夠以比將間隔件124、125彼此熔敷固定的溫度更低的溫度進行絕緣片127與第一間隔件124的第一面的熔敷固定、以及絕緣片127彼此的熔敷固定。因此,在進行熔敷固定時,能夠盡可能不對作為卷繞型電極體的電極體120施加熱,能夠降低因施加熱所致的電極體120的性能降低。此外,根據實施方式1所述的蓄電元件10,絕緣片127的卷繞于卷繞體121的最外周的端部在與絕緣片127重疊的區域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自身。即,絕緣片127的一端在第二位置P2熔敷于第一間隔件124,在將卷繞體121的最外周進一步卷繞一周的狀態下,其另一端在比第二位置更靠近卷繞終止側的第三位置P3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由此,在使絕緣片127的一端熔敷于第一間隔件124的狀態下,將熱熔敷性至少比第一間隔件124的形成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高的絕緣片在卷繞體的最外周卷繞一周,使絕緣片彼此熔敷固定,由此能夠借助絕緣片可靠地固定卷繞體的卷繞終止的端部。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1的蓄電元件10,絕緣片127的熱熔敷性未必需要高于形成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的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125a。只要在絕緣片127的熱熔敷性比形成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的熱熔敷性低的第二面的第二層124b、125b高的情況下,就能夠充分地熔敷固定與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中的至少一個的第一層124a、125a。此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1的蓄電元件10,第一間隔件124的第一層124a與第二間隔件125的第一層125a在第一位置P1熔敷固定,并且第一間隔件124的第一層124a在第二位置P2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但是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的構件不限于第一間隔件124,如圖5所示,也可以是第二間隔件125。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另一形態所述的蓄電元件的圖3(a)的A2部分的部分放大圖。另外,在該情況下,第一間隔件124的第一層124a與第二間隔件125的第一層125a在第一位置P11熔敷固定,并且第二間隔件125的熱熔敷性高的第一層125a在第二位置P12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此時,第二間隔件125以夾持于絕緣片127的最內周的端部與卷繞于最內周的端部的緊鄰的外側的絕緣片127之間的狀態在第二位置P12與絕緣片127的最內周的端部熔敷固定。另外,絕緣片127在卷繞體121的最外周卷繞一周且在絕緣片127重疊的部分的第三位置P13進行熔敷固定。(實施方式2)圖6是本發明實施方式2所述的蓄電元件20的圖3(a)的A2部分的部分放大圖。實施方式2所述的蓄電元件20與實施方式1的蓄電元件10相比,間隔件124、125與絕緣片127的熔敷固定的位置不同,其他構成并未圖示,由于與實施方式1的蓄電元件10相同,因此省略對其的說明。在實施方式2所述的蓄電元件20中,如圖6所示,間隔件124、125以夾持絕緣片127的端部的狀態將形成間隔件124、125的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125a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具體而言,第一間隔件124與第二間隔件125以第一面相對置的方式進行層疊,并在最外周的端部以夾入絕緣片127的最內周的端部的狀態進行層疊。在該狀態下,第一間隔件124的形成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與絕緣片的內側的面在第一位置P21熔敷固定,第二間隔件125的形成第一面的第一層125a與絕緣片的外側的面在第二位置P22熔敷固定。由此,第一間隔件124及第二間隔件125與最內周的端部熔敷固定的絕緣片127對卷繞體121再卷繞一周,在第三位置P23,內側的絕緣片127與外側的絕緣片127被熔敷固定。根據實施方式2所述的蓄電元件20,在通過形成間隔件124、125的熔敷性高的面即第一面的第一層124a、125a夾持絕緣片127的狀態下,間隔件124、125熔敷固定于絕緣片127。因此,能夠將間隔件124、125可靠地熔敷固定于絕緣片。(其他實施方式)在上述實施方式1及2中,利用2個間隔件124、125作為構成電極體120的間隔件,間隔件并不限于2個,也可以是1個。另外,此時的1個間隔件處于在2個間隔件124、125的長度方向的邊的一側相連的形態。即,1個間隔件折疊成對折,處于在其間夾持正極板122或負極板123中的一個的形態。在上述實施方式1及2中,絕緣片127在卷繞體121的外周面卷繞至少一周,在該絕緣片127彼此重疊的區域中的、絕緣片127的最外周的端部即第三位置P3、P13、P23熔敷固定,并不限于熔敷固定,也可以用膠帶等熱熔敷以外的手段進行固定。另外,由此,在用膠帶等進行固定的情況下,由于無需進行第三位置P3、P13、P23的熔敷固定,因此不會對電極體120傳導熱熔敷時的熱。因此,能夠盡可能地降低對電極體120的熱影響。此外,在無絕緣片材127的情況下,可以是利用膠帶將間隔件最外周的端部固定于內側的間隔件的形態,從膠帶與間隔件的粘接性的觀點出發,可以以熱熔敷性高的第一面與膠帶相接合的方式進行固定。以上,基于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蓄電元件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受該實施方式的限定。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對于本實施方式作出本領域技術人員構想出的各種變形、將不同實施方式的構成要素加以組合而構建的形態也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本發明的一個方案所述的蓄電元件,作為在采用了設有像耐熱涂敷層那樣的熱熔敷性低的層的間隔件的蓄電元件中能夠抑制性能降低、提高安全性及信賴性的蓄電元件等是有用的。符號說明10、20蓄電元件100容器110蓋板120電極體121卷繞體122正極板123負極板124第一間隔件124a、125a第一層124b、125b第二層125第二間隔件126卷芯127絕緣片130正極集電體140負極集電體200正極端子300負極端子P1、P11第一位置P2、P12第二位置P3、P13第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