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電子設備的方法及一種電子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改進電子設備的方法及一種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設備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電子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人們也享受到了科學發展帶來的各種便利,現在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享受隨著科技發展帶來的舒適生活。
[0003]比如,現有的電子設備都能夠支持邊下載邊觀看的方式,用戶可以一邊通過揚聲器的播放獲得語音信息,電子設備一邊通過硬盤對下載的語音信息進行讀取,這樣就實現了邊下載邊觀看的功能。
[0004]但是由于現有技術中在一邊通過揚聲器收聽到語音信息,一邊通過硬盤對下載的語音信息進行讀取,由于揚聲器以及硬盤同時進行工作時,產生的振動能夠使得振幅加大,因而產生共振現象,就存在對硬盤的讀寫或者揚聲器的播放有影響的技術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現有技術中提出,在揚聲器旁邊設置隔振材料,或者在硬盤旁邊設置隔振材料,使得揚聲器的振蕩或者硬盤處的振蕩在隔振材料處被隔離,從而避免或者減小共振的現象。
[0006]但本申請發明人在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發明技術方案的過程中,發現上述技術至少存在如下技術問題:
[0007]由于現有技術中僅設置隔振材料在振蕩器件的旁邊,并沒有考慮到隔振材料對振蕩器件的隔振作用的大小,使得對避免或減小共振現象的效果并不是很有效,因此,就存在不能有效避免或減小共振現象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8]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改進電子設備的方法及一種電子設備,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存在不能有效避免或減小共振現象的技術問題,實現了能夠有效避免或減小共振現象的技術效果。
[0009]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改進電子設備的方法,所述電子設備包括在第一位置的第一振蕩器件與在第二位置的第二振蕩器件,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通過中間部件能夠間接連接,所述方法包括:將所述第一振蕩器件的第一振蕩通過所述中間部件傳遞至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使得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以第二振幅進行振蕩;在所述第二振蕩器件的第二振幅等于一預設閾值時,確定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之間的第一間距;基于所述第一間距,使所述第一振蕩器件在與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三位置,或者使所述第二振蕩器件在與所述第二位置不同的第四位置,從而使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間的間距為第二間距,其中,所述第二間距不小于所述第一間距,同時,在所述間距為所述第二間距時,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間的第二共振程度低于在所述第一間距時,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間的第一共振程度。
[0010]進一步的,所述將所述第一振蕩器件的第一振蕩通過所述中間部件傳遞至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使得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以第二振幅進行振蕩,具體包括:將所述第一振蕩傳遞至所述中間部件,使得所述中間部件以第三振幅進行振蕩;在所述第三振幅滿足第一預設條件時,確定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中間部件之間的第三間距;將所述第三振幅傳遞至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使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以所述第二振幅進行振蕩。
[0011]進一步的,在將所述第三振幅傳遞至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使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以所述第二振幅進行振蕩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第二振幅滿足第二預設條件時,確定所述中間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之間的第四間距;調整所述第二振蕩器件的位置,使得所述中間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間的間距為所述第四間距。
[0012]進一步的,所述在所述第二振蕩器件的第二振幅等于一預設閾值時,確定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之間的第一間距,具體包括:基于仿真分析,將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的間距由近到遠設置,獲得在不同間距時,所述第二振蕩器件的所述第二振幅;判斷所述第二振幅是否等于所述預設閾值,獲得第一判斷結果;當所述第一判斷結果表明所述第二振幅等于所述預設閾值時,確定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之間的所述第一間距。
[0013]進一步的,在判斷所述第二振幅是否等于所述預設閾值,獲得第一判斷結果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第一判斷結果表明所述第二振幅不等于所述預設閾值時,重新調整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之間的間距。
[0014]進一步的,在基于所述第一間距,使所述第一振蕩器件在與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三位置,或者使所述第二振蕩器件在與所述第二位置不同的第四位置,從而使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的間距為第二間距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基于不同隔振材料在不同振蕩幅度下的阻尼值,在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達到共振的條件時,選取所述阻尼值大于一預設阻尼值的隔振材料作為第一隔振材料;將所述第一隔振材料設置在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中間部件的第一連接位置處,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二振蕩器件與所述中間部件的第二連接位置處。
[0015]另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振蕩器件,設置在主板的第一位置處;第二振蕩器件,設置在所述主板的第二位置處,其中,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通過中間部件能夠間接連接;其中,當將所述第一振蕩器件的第一振蕩通過所述中間部件傳遞至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使得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以第二振幅進行振蕩時,在所述第二振蕩器件的第二振幅等于一預設閾值時,確定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之間的第一間距;基于所述第一間距,使得所述第一振蕩器件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三位置,或者使所述第二振蕩器件在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的第四位置,從而使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件的間距為第二間距,其中,所述第二間距不小于所述第一間距,同時,在所述間距為所述第二間距時,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件的第一共振程度。
[0016]進一步的,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一隔振材料,基于不同隔振材料在不同振蕩幅度下的阻尼值,在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第二振蕩器件達到的共振的條件時,選取所述阻尼值大于一預設阻尼值的隔振材料,將所述第一隔振材料設置在所述第一振蕩器件與所述中間部件的第一連接處,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二振蕩器件與所述中間部件的第二連接位置處。
[0017]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0018]1、由于采用了在第一振蕩器件的第一振蕩通過中間部件傳遞至第二振蕩器件,使得該第二振蕩器件以第二振幅進行振蕩,當該第二振幅等于一預設閾值時,確定該第一振蕩器件與第二振蕩器件之間的第一間距,從而基于該第一間距,使得第一振蕩器件與第二振蕩器件間的間距為第二間距,該第二間距不小于該第一間距的技術方案,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僅設置隔振材料在振蕩器件的旁邊,并沒有考慮到隔振材料對振蕩器件隔振作用的大小,使得對避免或減小共振現象的效果并不是很有效,因此,就存在不能有效避免或減小共振現象的技術問題,進而實現了能夠有效避免或減小共振現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