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能表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驗裝置。
背景技術:
條形碼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且價格低廉,是目前所有商品不可缺少的標識技術。但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傳統的條形碼單個識別,無法滿足人們快速清單物品的需要。RFID電子標簽是物聯網發展的產物,也是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具有遠距離快速批量識別的優勢,并且RFID電子標簽支持上萬次擦寫,比條形碼可存儲的信息豐富。
目前,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項目的檢測已被列入電能表供貨前全性能試驗范疇,實驗室檢驗人員需要通過條碼槍進行人工掃碼,由于電能表檢測量大,因此需長時間手持,進而增大實驗室人員的工作量。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驗裝置。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電能表信息錄入的自動化和高效化,降低了操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驗裝置,包括電能表傳輸機構,所述電能表傳輸機構用于將批量的電能表依次傳送至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內;
所述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包括箱體,箱體在所述電能表傳輸機構的傳送方向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箱體在所述電能表傳輸機構的傳送方向的兩側還分別安裝有光電檢測開關,所述光電檢測開關與控制器相連,所述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均與驅動機構相連,所述驅動機構與控制器相連;
所述箱體的側壁上設有用于讀取粘貼在電能表上射頻電子條碼的RFID閱讀器。
本實用新型利用電能表傳輸機構將批量的電能表依次傳送至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內,再利用RFID閱讀器讀取粘貼在電能表上射頻電子條碼,在線檢驗電能表電子條碼的信息,實現對電子條碼的批量的檢驗。
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對批量電能表RFID電子標簽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記錄,同時能夠實現電能表信息錄入的自動化和高效化,降低了操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RFID閱讀器還與數據交換機相連,所述數據交換機與服務器相連。RFID閱讀器將讀取的電能表上射頻電子條碼內的信息經數據交換機傳送至服務器內進行存儲。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還與上位機相連。控制器與上位機相互通信,控制器接收上位機的命令并下發相應的命令。
其中,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的底端均與箱體的底部平齊。
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均為升降式,且所述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的上半部分固定,且下半部分均可升降。這樣能夠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左右方向開合更容易控制,而且升降距離小。
優選地,所述電能表傳輸機構包括傳送帶,所述傳送帶與電能表傳輸驅動模塊相連,所述電能表傳輸驅動模塊與控制器相連。
本實用新型利用傳送帶結構來傳送批量的電能表至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內進行檢驗,該傳送帶結構簡單且工作穩定。
優選地,所述電能表傳輸機構包括滑軌臺,所述滑軌臺的兩側設有第一組皮帶輪;所述滑軌臺的下方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固定有第二組皮帶輪;所述第一組皮帶輪和第二組皮帶輪均與驅動電機相連,所述驅動電機與控制器相連。
本實用新型利用滑軌臺結構來傳送批量的電能表至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內進行檢驗,該滑軌臺結構簡單且工作穩定。
優選地,所述滑軌臺為呈水平布置的滾動結構。
優選地,所述第一組皮帶輪為雙卡槽式結構。
優選地,所述第二組皮帶輪為單卡槽式結構。
優選地,所述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的形狀和大小均相同。
優選地,所述箱體的兩個相對側壁間還設有支撐桿,所述RFID閱讀器安裝于支撐桿上。
這樣能夠根據需要來更容易地調節RFID閱讀器的安裝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利用電能表傳輸機構將批量的電能表依次傳送至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內,再利用RFID閱讀器讀取粘貼在電能表上的射頻電子條碼,在線檢驗電能表電子條碼的信息,實現對電子條碼的批量的檢驗。
(2)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對批量電能表RFID電子標簽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記錄,同時能夠實現電能表信息錄入的自動化和高效化,降低了操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驗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測裝置的內部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驗裝置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其中,1.電能表傳輸機構,2.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3.進側屏蔽門,4.光電檢測開關,5.控制器,6.驅動機構,7.RFID閱讀器,8.數據交換機,9.服務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連接,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接。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下面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例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圖1和圖2分別為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內部結構示意圖。
如圖1和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驗裝置,包括電能表傳輸機構1,所述電能表傳輸機構1用于將批量的電能表依次傳送至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2內。
其中,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2包括箱體,箱體在所述電能表傳輸機構的傳送方向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進側屏蔽門3與出側屏蔽門,箱體在所述電能表傳輸機構的傳送方向的兩側還分別安裝有光電檢測開關4;所述箱體的側壁上設有用于讀取粘貼在電能表上射頻電子條碼的RFID閱讀器。
圖3為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驗裝置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批量檢驗裝置的電路結構為:
光電檢測開關4與控制器5相連,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均與驅動機構6相連,所述驅動機構6與控制器5相連;RFID閱讀器7還與數據交換機8相連,所述數據交換機8與服務器9相連。
RFID閱讀器將讀取的電能表上射頻電子條碼內的信息經數據交換機傳送至服務器內進行存儲。
進一步地,控制器5還與上位機相連。控制器與上位機相互通信,控制器接收上位機的命令并下發相應的命令。
優選地,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的形狀和大小均相同。
其中,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的底端均與箱體的底部平齊。
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均為升降式,且所述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的上半部分固定,且下半部分均可升降。這樣能夠進側屏蔽門與出側屏蔽門左右方向開合更容易控制,而且升降距離小。
優選地,所述箱體的兩個相對側壁間還設有支撐桿,所述RFID閱讀器安裝于支撐桿上。這樣能夠根據需要來更容易地調節RFID閱讀器的安裝位置。
其中,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可采用單片機或PLC來實現。
驅動機構可以采用電機或其他結構來驅動。
RFID閱讀器為現有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電能表傳輸機構可以采用多種結構予以實現,下列舉出兩種實施例:
實施例一
電能表傳輸機構采用傳送帶結構予以實現:
電能表傳輸機構包括傳送帶,所述傳送帶與電能表傳輸驅動模塊相連,所述電能表傳輸驅動模塊與控制器相連。
其中,本實施例的控制器可采用單片機或PLC來實現。
本實施例中的電能表傳輸驅動模塊也為現有技術,可采用驅動電機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利用傳送帶結構來傳送批量的電能表至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內進行檢驗,該傳送帶結構簡單且工作穩定。
實施例二
電能表傳輸機構采用滑軌臺結構予以實現:
電能表傳輸機構包括滑軌臺,所述滑軌臺的兩側設有第一組皮帶輪;所述滑軌臺的下方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固定有第二組皮帶輪;所述第一組皮帶輪和第二組皮帶輪均與驅動電機相連,所述驅動電機與控制器相連。
其中,本實施例的控制器可采用單片機或PLC來實現。
滑軌臺為呈水平布置的滾動結構。
第一組皮帶輪為雙卡槽式結構。
第二組皮帶輪為單卡槽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利用滑軌臺結構來傳送批量的電能表至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內進行檢驗,該滑軌臺結構簡單且工作穩定。
本實用新型利用電能表傳輸機構將批量的電能表依次傳送至電能表射頻電子條碼檢驗箱內,再利用RFID閱讀器讀取粘貼在電能表上射頻電子條碼,在線檢驗電能表電子條碼的信息,實現對電子條碼的批量的檢驗。
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對批量電能表RFID電子標簽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記錄,同時能夠實現電能表信息錄入的自動化和高效化,降低了操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