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利用娃膠半球(silicone rubber dome)以導通二片薄膜的鍵盤裝置,尤指一種利用硅膠半球的增高部位以握住鍵帽而獲致無聲的鍵盤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般的計算機所采用的鍵盤在敲擊按鍵時都會發出聲響,然此聲響常會造成一個愛好寧靜的使用者的困擾;又在一個工作場所中,仍不乏在午休時間仍須使用鍵盤的人,此聲響便會造成其他需要休息的人的困擾而言。請參閱圖1,顯示出一鍵盤10的結構剖面圖,包括一鍵帽11、一^^柱12(亦可稱為火山口)、一中央凸柱13、在卡柱12內平衡移動的二卡榫14、左右二側部15、左右二頂部16(即擋止部,通常的規范高度/厚度DP為1.4mm)、左右二底部17、一導電薄膜(membrane) 171、一娃膠半球(siIicone rubber dome) 18以及二外側部19,而外側部19在鍵盤10的一鍵盤面101下方的置入深度ED則為2mm,且在中央凸柱13旁的硅膠半球18的二環繞部181的高度HT為0.8mm。
[0003]從圖1中可以看出現有的鍵盤10會造成聲響的原因,通常不外乎是當鍵帽11被往下壓時,側部15撞擊頂部16的一抵頂表面161及卡榫14撞擊底部17所發出的聲響(當然,如果中央凸柱13推動硅膠半球18已撞擊到導電薄膜171,則卡榫14即可毋須再撞擊底部17,也就沒有撞擊到底部17的聲響),與鍵帽11的中央凸柱13被rubber dome 18的一扣持部182彈回時,卡榫14撞擊頂部16的一擋止表面162所發出的聲響(擋止表面162用以防止卡榫14的脫離掉落),亦即使用鍵盤10時所發出的聲音,都是因為鍵帽11在底部17(下稱A部位)、抵頂表面161(下稱B部位)及擋止表面162(下稱C部位)此三處發生撞擊所造成的。
[0004]因此,如何消除使用鍵盤時在A、B、C等三部位所發出的撞擊聲的問題,經創作人致力于實驗、測試及研究后,終于獲得一種利用鍵盤裝置,除了有效消除使用鍵盤時在A、B、C等三部位所發出的撞擊聲外,亦能使得鍵盤的操作模式更加的順暢。亦即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課題即為如何克服使用鍵盤時在C部位所發出的撞擊聲的問題,而使得鍵帽在彈回時得以無聲的進行,以及如何克服使用鍵盤時在A部位所發出的撞擊聲的問題,又如何克服使用鍵盤時在B部位所發出的撞擊聲的問題等。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鍵盤裝置,具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該鍵盤裝置包括一鍵帽(key top),其包括一底表面及配置于該底表面內的一作動件,并穿設于該上殼體內,以及一軟彈性元件,包括一彈性本體及自該彈性本體延伸的一頂端環凹部,其中該彈性本體抵頂并彈回該作動件,以及該頂端環凹部扣持該作動件,使該鍵帽于彈回時不與該上殼體在鉛直向上相撞。
[0006]又按照一主要技術的觀點來看,本實用新型可以涵蓋到一種鍵盤裝置,具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該鍵盤裝置包括一鍵帽,其包括一底表面及自該底表面延伸的一作動件,并可因應一作動壓力而相對于該上殼體在一鉛直向上運動,以及一彈性體,包括一彈性本體及延伸自該彈性本體的一頂端延伸部,其中該彈性本體設于該下殼體上并承受該作動壓力,以及該頂端延伸部用以扣持該鍵帽,并待該作動壓力釋除而彈回該鍵帽時,該鍵帽不與該上殼體在該鉛直向上相撞。
[0007]若是從另一個可行的角度來看,本實用新型即為一種鍵盤裝置,具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該鍵盤裝置包括一鍵帽,其包括一凹部及配置于該凹部內的一作動件,并可鉛直滑動地設于該鍵盤裝置內,以及一彈性體,包括一扣持部用以抵頂該作動件、設于該下殼體上、并扣持該鍵帽,當該鍵帽受力后彈回時,該鍵帽不與該上殼體或下殼體發生任何碰觸。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習知的鍵盤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鍵盤結構的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0]圖3是圖2中的增尚部位的俯視不意圖;
[0011 ]圖4是鍵盤上的鍵帽的置入深度的剖面示意圖;
[0012]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鍵盤結構應用于傳統鍵盤的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13]圖6A是本實用新型的鍵盤結構使用底墊以抵頂卡榫的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14]圖6B是本實用新型的鍵盤結構使用底墊以抵頂側部的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15]圖7是圖6A中的底墊獨立于硅膠半球的示意圖;
[0016]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墊與硅膠半球是一體成型的示意圖;
[0017]圖9A是本實用新型的鍵盤結構的又一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18]圖9B是圖9A中的彈性體的放大的剖面示意圖;以及
[0019]圖10是在圖9A中的導電薄膜上再增設第一底墊的剖面示意圖。
[0020]【符號說明】
[0021]10:鍵盤101:鍵盤面
[0022]11:鍵帽12:卡柱
[0023]13:中央凸柱14:卡榫
[0024]15:側部16:頂部
[0025]161:抵頂表面162:擋止表面
[0026]17:底部171:導電薄膜
[0027]18:硅膠半球181:環繞部
[0028]182:扣持部19:外側部
[0029]DP:規范高度/厚度HT:高度
[0030]20:鍵盤裝置21:卡柱
[0031]22:頂部/卡扣部/擋止部 221:擋止表面
[0032]23:導電薄膜24:鍵帽
[0033]241:底表面242:卡榫
[0034]243:外側部244:側部
[0035]245:凹部25:作動件/第一中央凸柱
[0036]251:抵頂部252:抵頂表面
[0037]26:彈性體/彈力結構/硅膠元件/半球
[0038]261:扣持部262:彈性本體
[0039]27:頂端環凹(延伸)部/銜接部位/增高部位
[0040]28:薄型鍵盤281:上殼體[0041 ]282:下殼體29:按鍵結構
[0042]DT:第二距離30:第一環凹狀柱體
[0043]31:第一中央凹槽32:開口
[0044]33:斜面RD:縮減厚度
[0045]SD:卡槽厚度ED:置入深度
[0046]50:傳統鍵盤51:硅膠半球
[0047]52:按鍵結構60:第一底墊
[0048]DL:下移長度62:第二底墊
[0049]FD:第一距離
[0050]80:第一底墊81:硅膠半球[0051 ]90:鍵盤裝置91:鍵帽
[0052]92:作動件/第二環凹狀柱體93:彈性體
[0053]931:彈性本體94:半球體
[0054]952:第二中央凸柱97,98: 二硅膠層
[0055]102:鍵盤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56]為了消除當按鍵受力彈回時在C部位所造成的聲響,請參閱圖2,顯示出一鍵盤裝置20,具一上殼體281及一下殼體282,鍵盤裝置20包括一鍵帽(key top)24,其包括一底表面241及配置于底表面241內的一作動件25(其直徑大于圖1中的中央凸柱13的直徑),并穿設于上殼體281內,以及一軟彈性元件26,包括一彈性本體262及自彈性本體262延伸的一頂端環凹部27,其中彈性本體262抵頂并彈回作動件25,以及頂端環凹部27扣持作動件25,使鍵帽24于彈回時不與上殼體281在鉛直向上相撞。裝置20更包括二導電薄膜(membrane)23(在二片薄膜的中間有用一層塑膠片隔開),上殼體281更包括二卡柱21,其具有二頂部22,頂部22為一^^扣部22,頂部22具一擋止表面221,鍵帽24具抵頂部251,抵頂部251具一抵頂表面252,軟彈性元件26具有一扣持部261。
[0057]作動件25即穿設于卡柱21內,作動件25為一第一中央凸柱25,底表面241包括一凹部245,第一中央凸柱25即位于凹部245內,鍵帽24于彈回時亦不會撞擊卡扣部22,軟彈性元件26為一娃膠半球(si I icone rubber dome) 26或一橡膠半球或其他的軟彈性物體,頂端環凹部27為一銜接部位27,銜接部位27為一增高部位27。請參閱圖3,增高部位27的高度HT為5mm的一第一環凹狀柱體30,且第一環凹狀柱體30具有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