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及電子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消費類電子產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及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觸摸技術的出現,使信息輸入方式不在局限于傳統的鍵盤和鼠標。近年來,由于使用觸摸輸入技術可以使電子設備中原本用于制作傳統鍵盤或輸入鍵的位置,用于制成屏幕顯示區域,使電子設備具有更寬更大的屏幕用于顯示如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進而使觸摸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目前,觸摸面板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中,觸摸面板比較典型地應用于手機、音樂視頻播放器(MP3/MP4等)、個人數字助理、全球定位系統(GPS)、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及大型公共場所的導航系統、金融機構及其他以大眾為客戶的企業的自助服務系統、個人掌上電腦等電子設備中。
[0003]目前的手機屏幕只有一個可視面,當手機屏幕上進行一種活動時,特別是比如打游戲、讀文章、看視頻時,手機屏幕將被占滿,此時如果收到短信電話時,必須暫時退出剛才進行的活動,手動切換到短信電話,處理完后再手動打開進入剛才的全屏頁面,操作體驗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有效提升操作體驗的、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及電子裝置。
[0005]一種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所述感應結構至少包括一襯底及形成于所述襯底上的第一感應電極、第一引線及第一觸控電極,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及第一觸控電極間隔設置于所述襯底的同一側,所述第一引線的兩端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和第一觸控電極,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在所述襯底表面上具有一第一投影面積,所述第一投影面積大于等于3平方毫米且小于100平方毫米;用戶觸摸所述第一觸控電極使所述第一感應電極與所述觸控感測電路之間產生感應電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第一感應電極上任意位置上的方電阻值大于等于30 Ω / □且小于等于180 Ω / 口。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所述感應結構至少還包括一第二感應電極及一第二引線,所述第二感應電極與所述第一感應電極間隔設置于所述襯底的同一側,所述第二引線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所述第二感應電極和第一觸控電極。
[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該襯底至少包括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一功能區域,功能區域與該觸控感測電路正對,該第一感應電極和第二感應電極設置于功能區域上。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所述襯底至少包括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一第一周邊區域,所述第一周邊區域與所述觸控感測電路錯位設置;所述第一觸控電極設置于所述第一周邊區域上。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所述功能區域與所述第一周邊區域相鄰接,所述第一感應電極、第一引線、第一觸控電極均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所述襯底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引線和第二引線在所述功能區域上的部分不交叉;所述第一感應電極與第二感應電極具有相同的形狀及大小。
[001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所述第一投影面積為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面積,所述第二感應電極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一第二投影面積,所述第二投影面積大于等于3平方毫米且小于100平方毫米;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和第二感應電極的所有邊緣中,相距最近兩處邊緣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5毫米。
[0012]一種電子裝置,至少包括一觸控感測電路和一感應結構,所述感應結構至少包括一襯底及形成于所述襯底上的第一感應電極、第一引線及第一觸控電極,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及第一觸控電極間隔設置于所述襯底的同一側,所述第一引線的兩端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和第一觸控電極,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在所述襯底表面上具有一第一投影面積,所述第一投影面積大于等于3平方毫米且小于100平方毫米;用戶觸摸所述第一觸控電極使所述第一感應電極與所述觸控感測電路之間產生感應電容。
[001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裝置,所述襯底至少包括功能區域和第一周邊區域,所述功能區域與第一周邊區域相鄰設置,所述功能區域與所述觸控感測電路對應,所述第一周邊區域與所述觸控感測電路錯位設置,所述觸控感測電路至少包括基板及設置于基板上的多條行電極、多條列電極,所述多條行電極及列電極在所述基板表面的投影相互交叉形成多個第一交叉點,所述第一感應電極設置于所述功能區域上,且所述第一感應電極在所述基板表面的投影與一所述第一交叉點對應。
[001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裝置,所述感應結構至少還包括一第二感應電極及一第二引線,所述第二感應電極與所述第一感應電極間隔設置于所述襯底的同一側,所述第二引線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所述第二感應電極和第一觸控電極;所述第二感應電極在所述基板表面的投影與另一所述第一交叉點對應;所述第一觸控電極設置于所述第一周邊區域上。所述第一感應電極與所述第二感應電極在所述基板表面的投影至少間隔一個第一交叉點。
[0015]當用戶觸控感應結構的第一觸控電極,所述第一感應電極與所述觸控面板的觸控感測電路產生感應電容,進而使所述電子裝置檢測到感應電容,產生感應信號;電子裝置響應該感應信號,執行電子裝置的某一特定功能,提升用戶體驗效果。
【附圖說明】
[0016]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較佳實施方式的感應結構的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所示電容式觸控面板及感應結構的一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與觸控感測電路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及電子裝置,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進行詳細闡述。
[0020]請參閱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較佳實施方式的與觸控面板結合使用的感應結構的示意圖。感應結構100包括襯底110、第一感應電極120、第二感應電極130、第一觸控電極140及第一引線150、第二引線160。所述第一引線150的兩端分別連接至該第一感應電極120和該第一觸控電極140,所述第二引線160的兩端分別連接至第二感應電極130和第一觸控電極140。
[0021]所述襯底110由透明材料如二氧化硅、氮化硅、聚酯材料等制成,其包括相背設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3。所述第一表面111與第二表面113之間可以是平行關系或非平行關系,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111與第二表面113之間為平行關系,且所述襯底110為玻璃基板,所述第一表面111為一平面。
[0022]所述第一表面111至少包括相鄰設置的一功能區域115和一第一周邊區域117,所述功能區域115設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1的中央,所述第一周邊區域117至少設置于所述功能區域115的一側,所述功能區域115的面積遠大于所述第一周邊區域115的面積。所述第二表面113為用戶操作面,用戶通過操作該第二表面113可以觸控所述第一觸控電極140。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將所述第一表面111設為用戶操作面,且所述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3還可以是相互平行的規則曲面,或所述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3之中一個為平面一個為曲面。
[0023]所述第一感應電極120和第二感應電極130間隔設置于所述功能區域115上,且所述第一感應電極120和第二感應電極130均由透明導電材料如氧化銦錫、碳納米管、導電銀漿等形成。所述第一感應電極120和第二感應電極130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狀和大小,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狀或大小;所述第一感應電極120和第二感應電極130的所有邊緣中,相距最近兩處邊緣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5毫米;所述第一感應電極120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具有一第一投影面積,所述第一投影面積大于等于3平方毫米且小于100平方毫米;所述第二感應電極130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具有一第二投影面積,所述第二投影面積大于等于3平方毫米且小于100平方毫米。
[0024]第一觸控電極140設置于第一表面111上,且其設置于所述第一周邊區域117上。所述第一觸控電極140由透明導電材料如氧化銦錫、碳納米管、導電銀漿等形成;當所述第一觸控電極140設置于所述第一周邊區域117上時,所述第一觸控電極140還可以由非透明導電材料形成。所述第一觸控電極140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具有一第三投影面積,所述第三投影面積大于第一投影面積及第二投影面積。第三投影面積大于等于20平方毫米、小于等于250平方毫米。
[0025]第一引線150和第二引線160設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