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例]
[0118]參照圖8對第1變形例進行說明。第1變形例為,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比,在多個驅動電極31DP中第1排列方向D1上的焊盤間隙部的位置不同。因此,以下,對這種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對于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賦予與圖5相同的符號,由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0119]圖8與圖5同樣,為從驅動電極31DP與感測電極33SP所層疊的方向觀察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的俯視圖。此外,在圖8中,與圖5同樣,為了便于對驅動電極31DP以及感測電極33SP的配置進行說明,而將電極線31L以及電極線33L的線寬夸張地表示。
[0120]如圖8所示那樣,1個驅動電極31DP由焊盤31P、以及形成為沿著第2排列方向D2延伸的折線狀的9條電極線31L構成,是沿著第2排列方向D2延伸的帶狀電極。多個驅動電極31DP分別沿著第1排列方向D1隔開間隔排列。
[0121]在構成1個驅動電極31DP的9條電極線31L中,第4條電極線31L和第6條電極線31L被設定為驅動非連接線42。并且,在1個驅動電極31DP中,從驅動電極31DP的第1排列方向D1的2個端中的一端起,依次排列有3條驅動電極線41、1條驅動非連接線42、1條驅動電極線41、1條驅動非連接線42以及3條驅動電極線41。在9條電極線31L中,在以位于第1排列方向D1的中央處的驅動電極線41為對稱軸時,構成其余的8條電極線的驅動電極線41以及驅動非連接線42幾乎線對稱地配置。
[0122]在第2排列方向D2上與1個焊盤31P相對的9條電極線31L中的7條電極線31L為驅動電極線41,2條電極線31L為驅動非連接線42。
[0123]驅動非連接線42分別在第2排列方向D2上與焊盤31P隔開規定的間隔而相對。各驅動非連接線42的與焊盤31P接近的端與焊盤31P之間的間隙分別為焊盤間隙部44。各焊盤間隙部44位于顯示面10S的外側。
[0124]觸摸傳感器用電極21所具有的驅動非連接線42在多個驅動電極31DP中沿著第1排列方向D1規則地排列。S卩,在第1排列方向D1上在2個焊盤31P相鄰的部位,2條驅動非連接線42夾著每3條與相互不同的焊盤31P連接的6條驅動電極線41。另一方面,在第1排列方向D1上在沿著1個焊盤31P的部位,2條驅動非連接線42夾著1條驅動電極線41ο
[0125]1個驅動電極31DP具備2條驅動非連接線42,而1個感測電極33SP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同樣,具備4條感測非連接線52。即,1個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數量與1個感測電極33SP所具備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數量相互不同。由此,各單元21C的靜電容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各單元21C的靜電容不同。
[0126]如此,在觸摸傳感器用電極21中,1個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數量與1個感測電極33SP所具備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數量相互不同,因此各單元21C的靜電容改變。此外,即使不改變構成觸摸傳感器用電極21的各驅動電極31DP的形狀、以及各感測電極33SP的形狀,也能夠改變各單元21C的靜電容。結果,由于各單元21C所包含的非連接線的數量改變,因此各單元21C的靜電容與連接于觸摸傳感器用電極21的周邊電路的規格相匹配。
[0127]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根據第1變形例,除了上述⑴至(3)的效果以外,還能夠得到以下記載的效果。
[0128](4) 1個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數量與1個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數量相互不同。由此,與1個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數量與1個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數量相互相同的構成相比,各單元21C的靜電容的值不同。因此,如果是與使驅動非連接線42的數量與感測非連接線52的數量相互相等的構成中的靜電容的初始值成為最佳范圍的周邊電路不同的周邊電路的規格,則各單元21C的靜電容的初始值容易地包含于適合于測定的范圍。
[0129][第2變形例]
[0130]參照圖9對第2變形例進行說明。第2變形例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比,不同點在于,多個驅動電極31DP的各個以及多個感測電極33SP的各個具有除了上述焊盤間隙部以外的間隙部。因此,以下,對這樣的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對于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賦予與圖5相同的符號,由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0131]圖9與圖5同樣,為從驅動電極31DP與感測電極33SP層疊的方向觀察驅動電極31DP和感測電極33SP的俯視圖。此外,在圖9中,與圖5同樣,為了便于對驅動電極31DP以及感測電極33SP的配置進行說明,而將電極線31L以及電極線33L的線寬夸張地表示。
[0132]如圖9所示那樣,1個驅動電極31DP由1個焊盤31P、以及形成為沿著第2排列方向D2延伸的折線狀的9條電極線31L構成,是沿著第2排列方向D2延伸的帶狀電極。多個驅動電極31DP分別沿著第1排列方向D1排列。
[0133]在構成1個驅動電極31DP的9條電極線31L中,從驅動電極31DP的第1排列方向D1的2個端中的一端起,與焊盤31P連接的驅動電極線41以及不與焊盤31P連接的驅動非連接線42依次交替地排列。
[0134]驅動非連接線42分別在第2排列方向D2上與焊盤31P隔開規定的間隔而相對。各驅動非連接線42的與焊盤31P接近的端與焊盤31P之間的間隙分別為焊盤間隙部43。各焊盤間隙部43位于顯示面10S的外側。
[0135]各驅動非連接線42還在第2排列方向D2的中途部位,由多個電極線間隙部45分為多個驅動非連接片42a。在1條驅動非連接線42中,多個電極線間隙部45在比焊盤間隙部43從焊盤31P遠離的部位沿著第2排列方向D2排列,并且各電極線間隙部45位于在第2排列方向D2上相互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的全部位置。
[0136]構成各驅動非連接線42的多個驅動非連接片42a各自的沿著第2排列方向D2的長度幾乎相等。因此,在各驅動非連接片42a與其相對的電極線33L之間形成的寄生電容的大小幾乎相等。因此,在多個單元21C中,包括寄生電容的靜電容的大小幾乎相等。
[0137]另一方面,1個感測電極33SP由1個焊盤33P、以及形成為沿著第1排列方向D1延伸的折線狀的9條電極線33L構成,為沿著第1排列方向D1延伸的帶狀電極。多個感測電極33SP分別沿著第2排列方向D2排列,并且從與透明電介質基板33對置的俯視方向觀察時配置在與多個驅動電極31DP的各個立體地交叉的位置。
[0138]在構成1個感測電極33SP的9條電極線33L中,從感測電極33SP的第2排列方向D2的2個端中的一端起,與焊盤33P連接的感測電極線51、以及不與焊盤33P連接的感測非連接線52依次交替地排列。
[0139]感測非連接線52的各個在第2排列方向D2上與焊盤33P隔開規定的間隔而相對。各感測非連接線52的與焊盤33P接近的端與焊盤33P之間的間隙分別為焊盤間隙部53。各焊盤間隙部53位于顯示面10S的外側。
[0140]各感測非連接線52還在第1排列方向D1的中途部位,由多個電極線間隙部54分為多個感測非連接片52a。在1條感測非連接線52中,多個電極線間隙部54在比焊盤間隙部53從焊盤33P遠離的部位沿著第1排列方向D1排列,并且各電極線間隙部54位于在第1排列方向D1上相互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的全部位置。
[0141]構成各感測非連接線52的多個感測非連接片52a各自的沿著第1排列方向D1的長度幾乎相等。因此,在各感測非連接片52a與其相對的電極線31L之間形成的寄生電容的大小幾乎相等。因此,在多個單元21C中,包括寄生電容的靜電容的大小幾乎相等。
[0142]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根據第2變形例,除了上述⑴至(3)的效果以外,還能夠得到以下記載的效果。
[0143](5)各單元21C的寄生電容的大小幾乎相等,并且各單元21C的寄生電容不易相互相關,因此包括寄生電容的各單元21C的靜電容的大小幾乎相等。
[0144][其他變形例]
[0145]上述第1實施方式、第1變形例以及第2變形例分別還能夠進一步如以下那樣適當地變更而實施。
[0146].在第2變形例中,在構成各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各個中,電極線間隙部45位于沿著第2排列方向D2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的全部位置。此外,在構成各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各個中,電極線間隙部54位于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的全部位置。
[0147]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構成各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各個中,電極線間隙部45位于沿著第2排列方向D2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的一部分位置。此外,也可以是,在構成各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各個中,電極線間隙部54位于沿著第1排列方向D1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的一部分位置。這種構成也能夠得到以下記載的效果。
[0148](6)在非連接線中連續的部分所形成的寄生電容變小與各非連接線的長度變短量相應的量。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非連接線對各單元21C的靜電容的初始值產生的影響。
[0149].在第2變形例中,在構成各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各個中,電極線間隙部45位于沿著第2排列方向D2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的全部位置。此外,在構成各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各個中,電極線間隙部54位于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的全部位置。
[0150]不限于此,電極線間隙部45只要比焊盤間隙部43從焊盤31P遠離即可,也可以位于沿著第2排列方向D2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以外的部位。此外,電極線間隙部54也是,只要比焊盤間隙部53從焊盤33P遠離即可,也可以位于沿著第1排列方向D1相鄰的2個單元21C之間以外的部位。根據這種構成,能夠得到基于上述(6)的效果。
[0151].在第2變形例中,電極線間隙部45位于構成各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中途,并且電極線間隙部54位于構成各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中途。不限于此,也可以為電極線間隙部45僅位于構成各驅動電極31DP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中途的構成、或者電極線間隙部54僅位于構成各感測電極33SP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構成。
[0152]?也可以是,構成各驅動電極31DP的9條電極線31L中的位于第1排列方向D1的2個端的電極線31L的至少一方為驅動非連接線42。此外,也可以是,構成各感測電極33SP的9條電極線33L中的位于第2排列方向D2的2個端的電極線33L的至少一方為感測非連接線52。即使為這種構成,只要各驅動電極31DP具備驅動非連接線42、并且各感測電極33SP具備感測非連接線52,則也能夠得到基于上述(1)的效果。
[0153].也可以是,焊盤間隙部43在多個驅動電極31DP中沿著第1排列方向D1不規則地排列。此外,也可以是,焊盤間隙部53在多個感測電極33SP中沿著第2排列方向D2不規則地排列。即使為這種構成,只要各驅動電極31DP具備驅動非連接線42、并且各感測電極33SP具備感測非連接線52,則也能夠得到基于上述(1)的效果。
[0154].各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數量并不局限于上述數量,只要各驅動電極31DP具備至少1條驅動電極線41,則可以為任意數量。此外,各感測電極33SP所具備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數量并不局限于上述數量,只要各感測電極33SP具備至少1條感測電極線51,則可以為任意數量。
[0155].多個驅動電極31DP的各個、以及多個感測電極33SP的各個具備至少1條非連接線。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僅多個驅動電極31DP的各個、或者僅多個感測電極33SP的各個具備非連接線的構成。即使為這種構成,只要多個驅動電極31DP的各個或者多個感測電極33SP的各個具備非連接線,則也能夠得到基于上述(1)的效果。
[0156].在第1變形例中,各驅動電極31DP具備2條驅動非連接線42,各感測電極33SP具備4條感測非連接線52。S卩,各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數量小于各感測電極33SP所具備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數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各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驅動非連接線42的數量大于各感測電極33SP所具備的感測非連接線52的數量。
[0157]?第1變形例的觸摸傳感器用電極21與第2變形例的觸摸傳感器用電極21能夠組合而實施。
[0158].各驅動電極31DP具備9條電極線31L,各感測電極33SP具備9條電極線33L。不限于此,各驅動電極31DP也可以是具備2條以上8條以下電極線31L的構成,也可以是具備10條以上電極線31L的構成。此外,各感測電極33SP可以是具備2條以上8條以下電極線33L的構成,也可以是具備10條以上電極線33L的構成。
[0159]?在第1實施方式以及第2變形例中,各驅動電極31DP的多個焊盤間隙部43以及各感測電極33SP的多個焊盤間隙部53也可以位于顯示面10S的內部。此外,在第1變形例中,各驅動電極31DP的多個焊盤間隙部44以及各感測電極33SP的多個焊盤間隙部53也可以位于顯示面10S的內部。
[0160].在第1實施方式、第1變形例以及第2變形例中,各驅動電極31DP的焊盤間隙部43也可以不位于焊盤31P與最接近單元21Cd之間,焊盤間隙部43也可以位于最接近單元21Cd的內部。此外,在多個焊盤間隙部43中也可以為,一部分位于焊盤31P與最接近單元21Cd之間、且其余部分位于最接近單元21Cd的內部。總之,只要構成驅動電極31DP的第1線組包括不與焊盤31P連接的驅動非連接線42以及與焊盤31P連接的驅動電極線41即可。
[0161]?在第1實施方式、第1變形例以及第2變形例中,各感測電極33SP的焊盤間隙部53也可以不位于焊盤33P與最接近單元21Cs之間,焊盤間隙部53也可以位于最接近單元21Cs的內部。此外,在多個焊盤間隙部53中也可以為,一部分位于焊盤33P與最接近單元21Cs之間、且其余部分位于最接近單元21Cs的內部。總之,只要構成感測電極33SP的第2線組包括不與焊盤33P連接的感測非連接線52以及與焊盤33P連接的感測電極線51即可。
[0162].在第1實施方式、第1變形例以及第2變形例中,第1帶狀電極的一例也可以不是驅動電極31DP而是感測電極33SP。如果為這種構成,則第2帶狀電極的一例為驅動電極31DP,第1基材的一例為透明電介質基板33,第2基材的一例為透明基板31。
[0163][第2實施方式]
[0164]參照圖10以及圖11對將觸摸傳感器用電極、觸摸面板以及顯示裝置具體化的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2實施方式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比,各驅動電極31DP的構成以及各感測電極33SP的構成不同。因此,以下,對這樣的不同點進行詳細說明,對于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賦予與圖5等相同的符號,由此省略詳細的說明。此外,以下,依次對驅動電極的構成以及感測電極的構成進行說明。
[0165][驅動電極的構成]
[0166]參照圖10對驅動電極的構成進行說明。圖10是表示驅動電極31DP的平面構造的俯視圖,在圖10中,為了便于對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電極線的配置進行說明,將電極線的線寬夸張地表示。
[0167]觸摸傳感器用電極21所具備的多個驅動電極31DP分別具備多個電極線。各驅動電極31DP的多個電極線在從多個驅動電極31DP與多個感測電極33SP層疊的方向觀察時,與多個感測電極33SP的各個所具備的多個電極線一起形成格子形狀。S卩,各驅動電極31DP所具備的多個電極線為對格子形狀的一部分進行仿形的形狀。格子形狀包括:多個第1基準直線,沿著第1排列方向D1隔開相等間隔排列,并且相對于第1排列方向D1以及第2排列方向D2具有傾斜;以及多個第2基準直線,沿著第2排列方向D2隔開相等間隔排列,與第1基準直線正交。
[0168]如圖10所示那樣,1個驅動電極31DP具備沿著第1排列方向D1隔開間隔排列的多個焊盤31P中的1個。1個驅動電極31DP還具備第1線組,該第1線組包括:多個主電極線61L,沿著與第1排列方向D1形成作為規定角度的對置角度θ 1的第1延伸方向延伸,具有直線形狀;以及多個副電極線62L,沿著與主電極線61L正交的方向即第2延伸方向延伸,具有直線形狀。對置角度Θ1為小于90°的角度。1個驅動電極31DP為沿著第2排列方向D2延伸的第1帶狀電極的一例。多個驅動電極31DP沿著第1排列方向D1隔開間隔排列。
[0169]沿著第1排列方向D1相互相鄰的主電極線61L沿著第2延伸方向隔開第1間隔S1而配置,并且沿著第1延伸方向延伸。多個副電極線62L中的沿著第2排列方向D2相互相鄰的2條副電極線62L沿著第2排列方向D2隔開第2間隔S2而配置。
[0170]在1個驅動電極31DP中,沿著第1排列方向D1排列的2個副電極線62L構成1個副電極線對。沿著第2排列方向D2相互相鄰的2個副電極線對沿著第2排列方向D2隔開第2間隔S2而配置。以下,在1個驅動電極31DP中,從與焊盤31P接近的副電極線對起,依次稱為第1行副電極線對、第2行副電極線對、……、第η行副電極線對(η為3以上的整數)。
[0171]在1個驅動電極31DP中,1個副電極線62L與沿著第1排列方向D1相互相鄰的3條主電極線61L連接。此外,1個副電極線對與沿著第1排列方向D1相互相鄰的5條主電極線61L連接。在5條主電極線61L中,僅1條主電極線61L沿著第2排列方向D2具有第2間隔S2以上的長度。并且,第k行的副電極線對和第k+Ι行副電極線對(k為1以上η以下的整數)通過沿著第2排列方向D2具有第2間隔S2以上的長度的1條主電極線61L連接。
[0172]例如,1個焊盤3IP上連接有5條主電極線61L,這5條主電極線61L通過第1行副電極線對而被電連接。另一方面,在與焊盤31P連接的5條主電極線61L中,僅位于第1排列方向D1的端的1條主電極線61L沿著第2排列方向D2具有第2間隔S2以上的長度。然后,在與1個焊盤31P連接的5條主電極線61L中,僅位于第1排列方向D1的端的1條主電極線61L與第2行副電極線對連接。
[0173]此外,第2行副電極線對上連接有5條主電極線61L,這5條主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