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日以及全年的負荷 分析數據及曲線;
[0141] (3)技術量化篩選
[0142] (31)技術初選
[0143] 根據步驟(2)所述能源用戶的典型日以及全年的負荷分析數據及曲線,以滿足能 源用戶冷負荷需求和/或熱負荷需求和/或電負荷需求為前提,運用資源分析模型對發電、 制冷、制熱和儲能技術進行篩分,初選適合于該能源用戶需求的可用技術及最大規模。
[0144] (32)技術分析篩選
[0145] (321)運用設備數據庫及投資估算分析模型測算可用技術不同規模比例的投資額 度,并生成相應投資數據結果;
[0146] (322)根據資源、價格等參數條件及步驟(321)的投資數據結果,分別運用制冷技 術模型、制熱技術模型、發電技術模型、儲能技術模型、經濟分析模型以及環境效益分析模 型測算可用技術不同規模的節能、減排、經濟評價指標;
[0147] (323)在步驟(322)的基礎上,按照節能、減排、經濟價值權重測算可用技術不同 規模的綜合價值并繪制各自隨規模變化引起價值變化曲線;
[0148] (4)技術集成
[0149] (41)依據步驟(323)的曲線變化及交叉情況,確定技術集成、應用規模及運行方 式;
[0150] (42)運用投資估算分析模型,根據步驟(324)確定的技術規模進行技術集成、確 定運行方式并測算項目造價;
[0151] (43)依據步驟(324)確定的運行方式和項目造價,通過能耗分析模型、環境分析 模型及經濟分析模型測算方案的經濟、節能、減排指標,并輸出技術方案。
[0152] 本實施例中,步驟(1)中負荷分析模型包括以下步驟:
[0153] (a)調研不同區域、不同業態能源用戶實際冷設計負荷、熱設計負荷、電設計負荷 需求,建立冷負荷數據庫、熱負荷數據庫和電負荷數據庫(包括典型日及8760h逐時負荷數 據);
[0154] (b)編寫負荷分析模型邏輯框圖;
[0155] (C)根據步驟(b)確定負荷分析優化參數;
[0156] (d)利用DEST軟件模擬預測典型日冷負荷、熱負荷、電負及全年8760h的負荷變化 數據及曲線,并輸出模擬結果;
[0157] (e)對比分析步驟(d)與步驟(a)的典型日及8760h冷負荷、熱負荷、電負荷的差 異,對步驟(d)預測結果進行優化,剔除或優化不合理數據,最后輸出優化后的典型日設計 負荷和全年8760h累計負荷的數據及變化曲線,優化公式如下:
[0158] i(qia_qib)/qib<±105^t,q i=qia(i = l~ 8760)
[0159] 當(qia_qib)/qib> ±10%時,q ;= q ib(i = 1 ~8760)
[0160] 式中:qla - DEST模擬i時刻的負荷;
[0161 ] qlb-負荷數據庫中i時刻負荷;
[0162] 屯一 i時刻的優化逐時負荷;
[0163] (f)根據步驟(e)的8760h逐時負荷曲線,按照等分最高負荷方法,將最高負荷進 行N等分,并根據如下公式計算1~N等份下的負荷值:
[0164]
[0165] 式中:Qt-第t等份下的負荷值;
[0166] Q_-8760h的最高負荷值;
[0167] (g)根據步驟(e)的等份負荷計算結果,分別計算仏負荷下的8760h累計負荷,形 成負荷分析模型,并進行結果輸出。
[0168] 本實施例中,步驟(1)中資源分析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驟:
[0169] (a)根據供冷、供熱、供電各項技術所涉及到的能源需求種類,將資源分為燃氣資 源、地熱資源、太陽能資源、風能資源、核電資源和廢熱余熱資源;
[0170] (b)根據步驟(a)中的資源類型,調研、分析全國各省、市的資源分布及供應情況;
[0171] (C)根據區域劃分將步驟(b)的調研結果進行整理歸類,并根據資源種類及參數 確定所要信息數據類別,根據所確定的數據類型建立相應數據列表,并在數據表中錄入對 應類型數據信息;
[0172] (d)根據區域資源情況,評估各類模塊技術在該區域應用的可行性以及優先順 序;
[0173] (e)將步驟⑷的評估結果錄入步驟(C)建立的數據列表中,形成資源分析模型。
[0174] 進一步地,步驟(a)中的燃氣資源包括天然氣、頁巖氣、沼氣、高爐煤氣等可燃氣 體。
[0175] 本實施例中,步驟(1)中制冷技術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驟:
[0176] (a)歸納制冷可利用技術,制冷技術包括電制冷、余熱吸收式制冷、直燃機制冷和 熱栗制冷;
[0177] (b)分別建立電制冷的運算邏輯框圖、余熱吸收式制冷的運算邏輯框圖、直燃機制 冷的運算邏輯框圖和熱栗制冷的運算邏輯框圖;
[0178] (C)依據步驟(b)確定的運算邏輯框圖分別確定電制冷、余熱吸收式制冷、直燃機 制冷和熱栗制冷設備選型所需參數;
[0179] (d)建立設備選型計算方法:根據負荷分析模型的負荷分析結果及步驟(C)確定 的設備參數,調用設備數據庫中相應設備參數,對設備容量及數量進行賦值;采用多目標 尋優方法判斷設備總裝機是否大于設計負荷值,若是則返回重新對設備容量和數量進行賦 值,進行設備總裝機容量的循環判斷;
[0180] (e)依據步驟(a)確定的運算邏輯框圖,分別確定能耗種類(水、氣、電、熱水、蒸 汽)及計算參數;
[0181] (f)建立電制冷、余熱吸收式制冷、直燃機制冷和熱栗制冷的能耗計算公式:
[0182] ek= Xq ε Η+ ε 2i)
[0183] 其中ek為供能期內能耗,q i為供能期內i時刻承擔的供能負荷;ε H為在q滯能 負荷下主要設備能耗系數,可查設備數據庫;ε 21為在q ^共能負荷下輔助設備能耗系數,可 查數據庫;
[0184] (g)根據上述電制冷、余熱吸收式制冷、直燃機制冷和熱栗制冷的設備選型及運行 能耗計算公式進行集成,形成制冷技術模型。
[0185] 本實施例中,步驟(1)中制熱技術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驟:
[0186] (a)歸納制熱可利用技術,制熱技術包括鍋爐制熱、燃氣直燃機制熱和熱栗制熱;
[0187] (b)分別建立鍋爐制熱的運算邏輯框圖、燃氣直燃機制熱的運算邏輯框圖和熱栗 制熱的運算邏輯框圖;
[0188] (C)依據步驟(b)確定的運算邏輯框圖分別確定鍋爐制熱、燃氣直燃機制熱和熱 栗制熱設備選型所需參數;
[0189] (d)建立設備選型計算方法:根據負荷分析模型的分析結果及步驟(C)確定的設 備參數,調用設備數據庫中相應設備參數,對設備容量及數量進行賦值;采用多目標尋優方 法判斷設備總裝機是否大于設計負荷值,若是則返回重新對設備容量和數量進行賦值,進 行設備總裝機容量的循環判斷;
[0190] (e)依據步驟(b)確定的運算邏輯框圖,分別確定能耗種類(水、氣、電、熱水、蒸 汽)及計算參數;
[0191] (f)建立鍋爐制熱、燃氣直燃機制熱和熱栗制熱的能耗計算公式;
[0192] ek= Xq 滬(ε Η+ ε 2i)
[0193] 其中ek為供能期內能耗,q i為供能期內i時刻承擔的供能負荷;ε Η為在q滯能 負荷下主要設備能耗系數,可查設備數據庫;ε 21為在q ^共能負荷下輔助設備能耗系數,可 查數據庫;
[0194] (g)對上述鍋爐制熱、直燃機制熱及熱栗制熱的設備選型及運行能耗計算公式進 行集成,形成制熱技術模型。
[0195] 本實施例中,步驟(1)中發電技術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驟:
[0196] (a)歸納發電可用利技術,發電技術包括燃氣單循環發電、燃氣聯合循環發電、熱 電聯產、余熱發電、壓力能發電、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
[0197] (b)分別建立燃氣單循環發電的運算邏輯框圖、燃氣聯合循環發電的運算邏輯框 圖、燃煤發電的運算邏輯框圖、余熱發電的運算邏輯框圖、壓力能發電的運算邏輯框圖、風 力發電的運算邏輯框圖和太陽能發電的運算邏輯框圖;
[0198] (c)依據步驟(b)確定的運算邏輯框圖分別確定燃氣單循環發電、燃氣聯合循環 發電、熱電聯產、余熱發電、壓力能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設備選型所需參數;
[0199] (d)建立設備選型計算方法:根據負荷及步驟(C)確定的設備參數,調用設備數據 庫中相應設備參數,對設備容量及數量進行賦值;采用多目標尋優方法判斷燃氣單循環發 電、燃氣聯合循環發電、燃煤發電、余熱發電、壓力能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設備總裝 機是否大于設計負荷值,若是則返回重新對設備容量和數量進行賦值,進行設備總裝機容 量的循環判斷。
[0200] (e)確定能耗種類(水、氣、熱水、蒸汽、電)及計算參數;
[0201] (f)建立燃氣單循環發電、燃氣聯合循環發電、燃煤發電、余熱發電、壓力能發電、 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的能耗計算公式;
[0202] (g)根據上述燃氣單循環發電、燃氣聯合循環發電、燃煤發電、余熱發電、壓力能發 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的設備選型及運行能耗計算公式進行集成,形成發電技術模型。
[0203] 本實施例中,步驟(1)中儲能技術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驟:
[0204] (a)歸納儲能可用利技術,儲能技術包括儲電、儲熱和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