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散熱模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新型散熱模組。
【背景技術】
[0002]當前,隨著計算機產業的迅速發展,計算機CPU等電子元件在計算機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為了將這些熱量迅速的散發出去,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該電子元件的表面設散熱模組,而現有的散熱模組大多包括散熱器及導熱管,散熱器包括方形的底面及多個自該底面垂直向上凸伸的散熱鰭片,如申請號為200910128528.0的專利公布了散熱模組,其降低了導熱管在測試過程中斷裂的機率,但卻存在著鰭片組制作繁瑣導致散熱模組的成本升高,在該散熱模組的實際使用過程中,鰭片組容易受到灰塵等雜質污染,降低了散熱的效率,導致散熱模組散熱效果不佳,縮短了散熱模組及計算機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計算機的CPU散熱模組存在的制造成本高、散熱效果不佳、易被灰塵雜質污染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制造成本低、散熱效率高、散熱效果好、具有防塵作用的新型散熱模組。
[0004]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新型散熱模組,包括主板、CPU、固定支架、集熱板、導風槽、排風管和上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熱板、導風槽、上蓋板均設置為銅材料,將集熱板、導風槽、上蓋板加工好之后進行組裝,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又提高了組裝的工作效率,所述的CPU設置在主板上,所述的固定支架通過連接螺釘設置在主板上,并在固定支架與主板之間的連接螺釘上設置有彈簧,在連接螺釘上設置有彈簧,使集熱板與CPU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既提高集熱板的吸熱效率,也能夠避免集熱板壓損到CPU,所述的集熱板上設置有風流改向板、連接板,并在連接板上設置有連接孔,通過風流改向板能夠將由導風槽內的風道進入集熱板的氣流,充分從集熱板表面經過,避免產生氣流盲區,從而增強了散熱效率,提高了散熱效果,所述的集熱板通過連接孔設置在固定支架上,并將集熱板設置在CPU上方,所述的導風槽設置在集熱板的兩側,并在導風槽內設置有風道,所述的排風管與導風槽連接,并在排風管內設置有風扇、防回流板、排風口,在集熱板的兩側設置有導風槽,通過集熱板能夠迅速將CPU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吸收到集熱板中,風扇旋轉帶動導風槽的風道內的氣流流動,使集熱板上的熱量經過風道、排風管排出,提高了計算機的散熱效果,所述的上蓋板上設置有連接板,并將上蓋板通過連接板及連接板上的連接孔與導風槽、集熱板連接,在集熱板、導風槽上設置有上蓋板,避免了灰塵等雜質進入集熱板、導風槽中,延長了散熱模組的使用壽命。
[0005]所述的集熱板、導風槽、上蓋板均設置為銅材料。
[0006]所述的風道,其縱截面設置為長方形結構,并將其數量設置為1-4個。
[0007]有益效果:本發明在CPU的上方設置有集熱板,在集熱板的兩側設置有導風槽,通過集熱板能夠迅速將CPU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吸收到集熱板中,風扇旋轉帶動導風槽的風道內的氣流流動,使集熱板上的熱量經過風道、排風管排出,提高了計算機的散熱效果,制作成本低,在集熱板、導風槽上設置有上蓋板,避免了灰塵等雜質進入導風槽中,在本散熱模組實際使用過程中,相較于傳統的散熱模組,CPU降低5-10°C,散熱效率提高30-40%,延長了散熱模組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示意集熱板、導風槽及排風管的內部結構。
[0010]圖3為本發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示意導風槽、CPU及主板的連接結構。
[0011 ]圖4為本發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示意導風槽與風道的連接結構。
[0012]圖5為本發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示意固定支架與主板的連接結構。
[0013]圖6為本發明的另外一種實施方式A。
[0014]圖7為本發明的另外一種實施方式B。
[0015]圖8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B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主板、2.CPU、3.固定支架、4.集熱板、5.導風槽、6.排風管、7.上蓋板、8.連接螺釘、9.彈簧、10.風流改向板、11.連接板、12.連接孔、13.風道、14.風扇、15.防回流板、16.排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0018]實施例一:
如附圖1-5所示,一種新型散熱模組,包括主板1、CPU2、固定支架3、集熱板4、導風槽5、排風管6和上蓋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熱板4、導風槽5、上蓋板7均設置為銅材料,將集熱板4、導風槽5、上蓋板7加工好之后進行組裝,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又提高了組裝的工作效率,所述的CPU2設置在主板I上,所述的固定支架3通過連接螺釘8設置在主板I上,并在固定支架3與主板I之間的連接螺釘8上設置有彈簧9,在連接螺釘8上設置有彈簧9,使集熱板4與CPU2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既提高集熱板4的吸熱效率,也能夠避免集熱板4壓損到CPU2,所述的集熱板4上設置有風流改向板10、連接板11,并在連接板11上設置有連接孔12,通過風流改向板10能夠將由導風槽5內的風道13進入集熱板4的氣流,充分從集熱板4表面經過,避免產生氣流盲區,從而增強了散熱效率,提高了散熱效果,所述的集熱板4通過連接孔12設置在固定支架3上,并將集熱板4設置在CPU2上方,所述的導風槽5設置在集熱板4的兩側,并在導風槽5內設置有風道13,所述的風道13,其縱截面設置為長方形結構,并將其數量設置為3個,所述的排風管6與導風槽5連接,并在排風管6內設置有風扇14、防回流板15、排風口 16,在集熱板4的兩側設置有導風槽5,通過集熱板4能夠迅速將CPU2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吸收到集熱板4中,所述的風扇14設置為排風式風扇14,風扇14旋轉帶動導風槽5的風道13內的氣流流動,使集熱板4上的熱量經過風道13、排風管14排出,提高了計算機的散熱效果,所述的上蓋板7上設置有連接板11,并將上蓋板7通過連接板11及連接板11上的連接孔12與導風槽5、集熱板4連接,在集熱板4、導風槽5上設置有上蓋板7,避免了灰塵等雜質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