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使基于手對具備觸摸面板的攜帶用平板型便攜式電子終端進行的保持更可靠且提高操作性的保持器具以及保持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具備觸摸面板的平板型便攜式電子終端指的是,以被稱作智能手機的便攜式電話、美國蘋果公司的iPad等為代表的呈大致四邊形的平板狀且表面具有同時實現顯示和通過觸摸進行的輸入的顯示面的設備。智能手機的大小大多為4英寸,另外,iPad這樣的重視個人計算機方面的功能的便攜式電子終端的大小大多為10英寸或者10英寸以上。但是,近來,上述的4英寸與10英寸中間的7英寸大小的便攜式電子終端逐漸普及。需要說明的是,如上所述,便攜式電子終端通常以畫面的對角線尺寸的大致英寸數稱其大小。
[0003]向這些便攜式電子終端輸入的動作一般通過用手指按壓顯示面而完成。S卩,近來多使用檢測手指所具有的靜電電容而進行輸入的輸入方式。按壓顯示面的動作大多利用手的拇指或者食指進行。
[0004]對于智能手機等4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由于外形尺寸的縱向約為12cm,橫向約為7cm左右,因此在通常縱長地用手握持的情況下,大多采用將便攜式電子終端承載在手的拇指以外的4根手指上,利用拇指從上方按壓顯示面來進行輸入的方法。由于顯示面小,因此僅利用該拇指就能夠按壓顯示面的大部分位置。即,能夠僅利用單手保持便攜式電子終端而進行輸入。
[0005]對于10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由于外形尺寸的縱向約為25cm,橫向約為20cm左右,因此為了向該便攜式電子終端進行輸入,由于顯示面大,因而通常利用一只手進行保持,利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或拇指、或者這兩個手指進行輸入。無法僅用單手一邊保持一邊進行輸入。
[0006]7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是上述的4英寸與10英寸的中間的大小,外形尺寸的縱向約為20cm,橫向約為12cm左右。由于比4英寸的智能手機大很多,因此關于利用單手一邊握持一邊進行的輸入,能夠用拇指按壓的顯示面僅局限于角部的極窄的范圍。
[0007]圖14示出在手上握持7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時的表面的立體圖。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表面2上具有顯示部3,該顯示部3的整面兼用作靜電電容式的輸入部。即,通過用手指按壓顯示部3而能夠進行輸入。用手30的拇指31與手掌36側的食指32、中指、無名指、小指(未圖示)夾住該顯示部3并保持。顯示部3位于表面2的中央部,占據表面2的邊緣部分以外的大部分。圖15示出在手上握持7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時的背面的立體圖。食指32、中指33、無名指34、小指35與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背面4抵接,將便攜式電子終端I夾在食指32、中指33、無名指34、小指35與抵接于表面2的拇指31 (未圖示)之間而進行保持。
[0008]圖16示出在手上握持有7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的向視圖。向視方向是從圖14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觀察的情況。在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表面2的中央部具有顯示部3。便攜式電子終端I承載在手掌36、食指32、中指33、無名指34 (未圖示)、小指35 (未圖示)上,夾在它們與拇指31之間而被保持。若要通過用拇指31按壓顯示部3而進行向該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輸入,則使拇指31暫時離開便攜式電子終端1,重新按壓顯示部3的所希望的位置。在按壓拇指31時,需要在便攜式電子終端I側承受并支承拇指31的按壓力,因此,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背側4的表面2的與拇指31對應的位置或者包括該位置的周圍部分必須被手掌36、食指32、中指33、無名指34(未圖示)、小指35 (未圖示)中的任一方支承。因此,顯示部3的能夠用拇指31按壓的范圍的最大位置限制為用拇指31的指尖與其他手指的指尖夾著的范圍。即,用單手一邊保持一邊輸入的操作非常受限。對于手為標準大小的人而言,大約是距離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用手夾住的側面最大約8cm左右的范圍。無法觸及比這更遠的位置。若想要進行充分的輸入,也需要與10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相同地一邊用單手保持,一邊用另一只手輸入。無法僅用單手一邊保持一邊進行輸入操作。
[0009]本發明鑒于上述方面,對于7英寸左右的便攜式電子終端,擴大僅利用單手一邊保持一邊用拇指進行輸入的范圍,能夠輕松且簡單地進行輸入。
[0010]在以往的智能手機、平板的保持器具中具有例如安裝有非專利文獻I所示的用于固定手指的環的器具。圖17示出安裝有環的便攜式電子終端的背面立體圖。在圖17中,在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背面4的大致中央安裝有環的底座22,在底座22的中央,以能夠自轉的方式安裝有環承受部23。環21通過開設于環承受部23上的孔24。環21能夠在孔24中移動。
[0011]圖18示出手指通過安裝有環的便攜式電子終端時的背面的立體圖。通常,大多將中指33放入環21中使用。但是,也可以向環21中放入其他的食指32、無名指34、小指35中的任一手指。環21能夠通過環承受部的自轉和環自身的可動使手指在與各個手指相適的自如的位置通過。通過放入一根手指,即使不利用拇指31夾持來進行保持,也能夠防止便攜式電子終端I從手30落下。即,拇指31的操作的自由度增加。然而,即便如此,在拇指31與其他手指之間夾住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保持方法與不存在環21時無異,按壓顯示面的拇指31的觸及范圍與通過圖16說明的范圍相同。
[0012]另外,雖非便攜式電子終端,但出于提高拇指的操作性的目的,在游戲機的控制器上大多設置有把手。例如,圖19是任天堂公司的游戲機的某一控制器的俯視圖。在控制器40的上表面配設有多個操作按鈕41,通過連接線42而連接在游戲機主體(未圖示)上。利用雙手的拇指對操作按鈕41進行各種按壓來進行游戲。此時,將控制器保持于雙手,操作兩個拇指,但為了可靠地進行保持,在控制器40的左右兩側跟前分別固定有把手43。通過用拇指以外的手指、特別是中指、無名指、小指這三根手指緊握住該把手43,能夠可靠地進行保持,增加拇指的操作的自由度,提高操作性。其他游戲機的控制器的把手也采用幾乎相同的構造。這樣為了提高拇指與食指的自由度而利用剩余三根手指握住把手的方法是與手槍相同的方法,一直以來眾所周知。
[0013]此外,作為以往的手的固定方法,有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等。但是,這些專利文獻并沒有意圖提高拇指輸入的操作性,另外,實際上幾乎無法擴大拇指的操作范圍。
[0014]在先技術文獻
[0015]專利文獻
[001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75147號公報
[0017]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 248580號公報發明概要
[0018]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9]根據現有技術,關于便攜式電子終端或者類似的裝置,存在通過各種方法可靠地用手進行保持的方法,在一部分方法中,能夠通過可靠地進行保持來增加拇指的自由度。然而,在以往的方法中,即便能夠增加自由度而提高拇指的動作的快速性,也幾乎無法擴大拇指的動作范圍。
【發明內容】
[0020]
[0021]鑒于上述問題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簡單的方法可靠地保持便攜式電子終端,并且增加拇指的操作自由度來擴大動作范圍,提高基于拇指的輸入操作性。
[002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該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固定于便攜式電子終端,且具有從側面向側方突出的棒,所述便攜式電子終端呈大致四邊形的平板狀,具備具有顯示部的表面和其背面,一邊將該棒夾在拇指以外的手指之間,一邊使拇指以外的手指與便攜式電子終端的背面抵接并保持而使用。
[0023]例如,通過在食指與中指之間夾住所述棒,由此保持通常以用拇指與其他四根手指夾住的方式進行握持的便攜式電子終端,能夠使拇指從便攜式電子終端浮起而自由地使用,拇指的動作范圍擴大,能夠提高基于拇指的輸入操作性。
[0024]發明效果
[0025]根據本發明,能夠利用簡單的方法可靠地保持便攜式電子終端,并且能夠增加拇指的操作自由度而擴大動作范圍,提高基于拇指的輸入操作性。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表面的立體圖。
[0027]圖2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28]圖3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表面的立體圖。
[0029]圖4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背面的立體圖。
[0030]圖5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向視圖。
[0031]圖6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背面的立體圖。
[0032]圖7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三實施方式的表面的立體圖。
[0033]圖8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三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34]圖9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夾持部的分解立體圖。
[0035]圖10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夾持部的立體圖。
[0036]圖11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四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37]圖12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五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38]圖13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五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表面的立體圖。
[0039]圖14是在手上握持以往的7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時的表面的立體圖。
[0040]圖15是在手上握持以往的7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時的背面的立體圖。
[0041]圖16是在手上握持以往的7英寸的便攜式電子終端時的向視圖。
[0042]圖17是以往的安裝有環的便攜式電子終端的背面的立體圖。
[0043]圖18是使手指通過以往的安裝有環的便攜式電子終端時的背面的立體圖。
[0044]圖19是以往的游戲機的控制器的俯視圖。
[0045]圖20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六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0046]圖21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六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47]圖22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七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0048]圖23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七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49]圖24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八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0050]圖25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八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51]圖26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八實施方式的向視圖。
[0052]圖27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八實施方式的不同的向視圖。
[0053]圖28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八實施方式的第二立體圖。
[0054]圖29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八實施方式的第三立體圖。
[0055]圖30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九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56]圖31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57]圖32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背面的立體圖。
[0058]圖33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實施方式的向視圖。
[0059]圖34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0060]圖35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一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61]圖36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向視圖。
[0062]圖37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0063]圖38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三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0064]圖39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四實施方式的表面的立體圖。
[0065]圖40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四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66]圖41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0067]圖42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五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
[0068]圖43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五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表面的立體圖。
[0069]圖44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五實施方式的向視圖。
[0070]圖45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五實施方式的不同的向視圖。
[0071]圖46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五實施方式的不同的向視圖。
[0072]圖47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六實施方式的表面的立體圖。
[0073]圖48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十六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表面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74]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75]實施例1
[0076]參照圖1?圖5,對第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表面的立體圖。圖2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背面的立體圖。圖3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表面的立體圖。圖4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背面的立體圖。圖5是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向視圖。在各附圖中,在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表面2上具有顯示部3,該顯示部3的整面兼用作靜電容式的輸入部。即,能夠用手指按壓顯示部3來進行輸入。背面4位于與表面2相反的一側,在表面2與背面4之間具有側面5a、5b等。在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右側的側面5a,安裝有相對于該側面垂直地突出的棒,即在從上方觀察表面2時向橫向突出的棒6a。在圖2的背面的立體圖中利用虛線圖示的收納部7是設置在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內部的長孔。若棒6a始終固定,則在將便攜式電子終端I收入包等時成為妨礙,因此形成為在不使用時,拆下錐形嵌合件等固定機構,將棒6a合適地收納于該收納部7的內部的構造。在使用便攜式電子終端I時,將棒6a從收納部7拉出并固定而使用。
[0077]根據圖3以及圖4對使用時的手的把握方法進行說明。在用單手(圖3、圖4的情況下是右手)握持便攜式電子終端I時,手30的拇指31與表面2抵接。手掌36側的食指32、中指33、無名指34、小指35與背面抵接。此時,將手指從表面2側插入,將棒6a夾在食指32與中指33之間的指縫38a中。在這樣進行保持,以表面2為上,以背面4為下的情況下,即便是與表面2抵接的拇指31離開,便攜式電子終端I也不會從手30落下。若不存在棒6a,由于食指32、中指33、無名指34、小指35未支承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重心,因此在使拇指31離開后,便攜式電子終端I從手30落下。通過由指縫38a夾住棒6a而便攜式電子終端I不落下的理由并不是利用食指32與中指33牢固地對棒6a施力而夾住。由于用指縫38a按壓安裝于右側的側面5a的棒6a,因此能夠防止在使拇指離開時產生并成為落下的原因的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右側的側面5a的上浮,其結果是便攜式電子終端I不會落下。并且,由于用指縫進行按壓,因此握持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角度略微變化,即使右側的側面5a的上浮方向變化,也能夠始終抑制上浮,因此能夠進行穩定的保持。由于是這樣的狀態,因此即便用單手握持,拇指31也能夠自由地移動。
[0078]圖5示出本發明的便攜式電子終端保持器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使用時的向視圖。向視方向是從圖3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觀察。手30的食指32、中指33、無名指、小指(未圖示)與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背面4抵接,利用食指32與中指33的指縫38a夾住安裝在側面5a的棒6a。在該狀態下,在表面2向上時,即使拇指31不與表面2抵接,便攜式電子終端I也至少在食指32的前端、中指33的前端以及指縫38a這三點支承,不會從手30落下。能夠在保持單手握持便攜式電子終端I的情況下,使拇指31在表面2的上方自由地移動。
[0079]此時,若伸長拇指31,向與側面5a相反的一側的側面5b握持,并在此按壓顯示部3而要進行輸入,則便攜式電子終端I因拇指31的指尖進行按壓的力而要從手30落下。然而,以該拇指31的指尖作為力點的力成為以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