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一種醫用手持終端,屬于醫用設備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對醫院管理領域逐步地滲透,醫院的數字化建設得到了極大的推廣與應用,但隨著患者要求的逐步提高,對醫院的護理管理系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的醫療護理智能化水平低,需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人工查看患者的體溫單、明確患者身份,不僅工作效率低,且在差錯控制上始終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如:對病人多項體征數據的測量過程,大多采用傳統的測量設備測量,數據記錄完之后,再輸入到電腦上,使得護士的工作量很大,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錯。
目前市場上應用的手持終端設備很多,如物流行業廣泛應用的手持終端具有:掃描條形碼,WIFI傳輸、4G通話等功能等,但是這些設備功能比較單一,無法在醫療行業推廣應用;其原因在于:物流行業手持終端設計更注重三防和IP等級,使得手持終端笨重,且并未結合無法與醫護人員的具體工作相結合,無法滿足醫護人員的工作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小巧、輕便、適于醫護人員使用的醫用手持終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醫用手持終端,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殼體內部的電路板,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紅外測溫探頭、掃描器、光源燈、觸摸屏、左掃描鍵、右掃描鍵和功能鍵;所述電路板上設置有:CPU主控芯片、RFID識別模塊、條形碼識別模塊、溫度采集模塊、光源控制模塊和存儲模塊;所述紅外測溫探頭的輸出端與溫度采集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所述掃描器的輸出端與條形碼識別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所述溫度采集模塊的輸出端、左掃描鍵的輸出端、右掃描鍵的輸出端、功能鍵的輸出端分別與CPU主控芯片的輸入端相連;所述CPU主控芯片的輸出端與光源控制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所述光源控制模塊的輸出端與光源燈相連;所述觸摸屏與CPU主控芯片雙向連接,所述條形碼識別模塊與CPU主控芯片雙向連接,所述RFID識別模塊與CPU主控芯片雙向連接,所述存儲模塊和CPU主控芯片雙向連接。
優選地,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指紋采集模塊,所述電路板上還設置有指紋處理模塊,所述指紋采集模塊的輸出端通過指紋處理模塊與所述CPU主控芯片的輸入端相連。
優選地,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WIFI天線,所述電路板上還設置有WIFI模塊,所述WIFI天線通過WIFI模塊與CPU主控芯片通訊連接。
優選地,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OTG連接器,所述OTG連接器與CPU主控芯片通訊連接,通過OTG連接器實現增量升級CPU系統。
優選地,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藍牙收發器,所述藍牙收發器與CPU主控芯片通訊連接。
優選地,所述光源燈為醫用光源燈。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具有RFID識別、條碼識別、紅外測溫、醫用光源等功能,完全滿足醫護人員的移動護理的工作需要,節省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將護士的有紙化辦公打造成成為無紙化辦公,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紅外測溫探頭、掃描器、光源燈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醫用手持終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醫用手持終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醫用手持終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醫用手持終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殼體,2為紅外測溫探頭,3為掃描器,4為光源燈,5為觸摸屏,6為左掃描鍵,7為右掃描鍵,8為CPU主控芯片,9為RFID識別模塊,10為條形碼識別模塊,11為溫度采集模塊,12為光源控制模塊,13為指紋采集模塊,14為指紋處理模塊,15為WIFI天線,16為WIFI模塊,17為OTG連接器,18為藍牙收發器,19為存儲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紅外測溫探頭、掃描器、光源燈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醫用手持終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醫用手持終端,包括殼體1和設置在殼體1內部的電路板,所述殼體1上設置有紅外測溫探頭2、掃描器3、光源燈4、觸摸屏5、左掃描鍵6、右掃描鍵7和功能鍵20;所述電路板上設置有:CPU主控芯片8、RFID識別模塊9、條形碼識別模塊10、溫度采集模塊11、光源控制模塊12和存儲模塊19;所述紅外測溫探頭2的輸出端與溫度采集模塊11的輸入端相連,所述掃描器3的輸出端與條形碼識別模塊10的輸入端相連;所述溫度采集模塊11的輸出端、左掃描鍵6的輸出端、右掃描鍵7的輸出端、功能鍵20的輸出端分別與CPU主控芯片8的輸入端相連;所述CPU主控芯片8的輸出端與光源控制模塊12的輸入端相連,所述光源控制模塊12的輸出端與光源燈4相連;所述觸摸屏5與CPU主控芯片8雙向連接,所述條形碼識別模塊10與CPU主控芯片8雙向連接,所述RFID識別模塊9與CPU主控芯片8雙向連接,所述存儲模塊19和CPU主控芯片8雙向連接;具體地,所述光源燈4為醫用光源燈。
具體地,左掃描鍵6可通過CPU主控芯片8啟動條形碼識別模塊10開始工作,右掃描鍵7可通過CPU主控芯片8啟動RFID識別模塊9開始工作;功能鍵20通過CPU主控芯片8啟動光源控制模塊12開始工作、打開光源燈4;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光源控制模塊12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光源燈4的發光亮度。
患者入院的時候都會佩戴帶條碼腕帶,醫護人員通過掃描器3讀取條碼,可以進行患者的信息管理,例如:進行用藥核對,遺囑查詢和執行等。
當需要對患者進行溫度測量時,可將手持終端置于距額頭一定距離之內,并將紅外測溫探頭2對準額頭,就可以準確的測量出患者的體溫,如果患者體溫異常,手持終端就可通過觸摸屏5進行顯示報警,護士可以采用傳統的測量方式再次確認診斷;同時,存儲模塊19可對測量的體溫數據進行電子記錄,而不需要醫護人員手動輸入,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
當醫護人員進行夜間查房時,可通過光源燈4作為手電筒使用,所述的光源燈4也可用做醫護人員查看病人瞳孔使用。
本實用新型中集成了多個醫護人員所需的功能模塊,使得醫護人員工作時無需攜帶過多的工具,就可快速的完成工作,提供了工作效率。
圖4為本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醫用手持終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所述殼體1上還設置有指紋采集模塊13,所述電路板上還設置有指紋處理模塊14,所述指紋采集模塊13的輸出端通過指紋處理模塊14與所述CPU主控芯片8的輸入端相連;通過指紋采集模塊13和指紋處理模塊14指紋處理模塊14,提高了手持終端的安全性能,避免數據泄漏和終端非法使用,安全性高。
圖5為本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醫用手持終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所述殼體1上還設置有WIFI天線15,所述電路板上還設置有WIFI模塊16,所述WIFI天線15通過WIFI模塊16與CPU主控芯片8通訊連接;本實施例三中,所述的WIFI天線15為倒F型結構、并安裝在支架上,使得天線面積大,性能優越,可方便的在醫院進行網絡訪問。
圖6為本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醫用手持終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
本實施例四,所述殼體1上還設置有OTG連接器17,所述OTG連接器17與CPU主控芯片8通訊連接;所述殼體1上還設置有藍牙收發器18,所述藍牙收發器18與CPU主控芯片8通訊連接;通過OTG連接器17和藍牙收發器18,使得手持終端可方便的與體征測量設備連接;如快速的讀取到血壓、血氧飽和度、脈搏、心率等體征數據,從而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減輕了工作量。
此外,本實施例一至本實施例五提供的手持終端還科具有移動通訊等智能手持終端所具有的通用功能。
本實用新型具有:RFID識別、條碼識別、紅外測溫、醫用光源等功能,完全滿足醫護人員的移動護理的工作需要,節省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將護士的有紙化辦公打造成成為無紙化辦公,實用性強。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